【科学计算包NumPy】NumPy数组的基本操作

简介: 【科学计算包NumPy】NumPy数组的基本操作


一、数组的索引和切片

(一)数组的索引

首先,导入 NumPy 库。

import numpy as np

一维数组的索引与 Python 列表的索引用法相同。

m = np.array([23,79,16,5,32])
print("m =",m)
print('m[1] =',m[1],'\t','m[-3] =',m[-3])
m = [23 79 16  5 32]
m[1] = 79    m[-3] = 16

对于多维数组,它的每一个维度都有一个索引,各个维度的索引之间用逗号分隔。

n = np.array([[1,2,3,],[11,22,33],[111,222,333],[1111,2222,3333]])
print("n =",n)
print("n[1,2] =",n[1,2],'\t',"n[-1,-2] =",n[-1,-2])
print("n[1][2] =",n[1][2],'\t',"n[-1][-2] =",n[-1][-2])   # 虽然与上面等价,但更推荐上面的写法

输出:

n = [[   1    2    3]
 [  11   22   33]
 [ 111  222  333]
 [1111 2222 3333]]
n[1,2] = 33    n[-1,-2] = 2222
n[1][2] = 33   n[-1][-2] = 2222

(二)数组的切片

数组切片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子数组。一维数组的切片与 Python 列表的切片用法相同。

# 一维数组的切片与Python列表的切片用法相同
print("m =",m)
print("m[::-1] =",m[::-1])    # 逆序   ***
print("m[1:-1:2] =",m[1:-1:2])    # 从第2个开始、隔一个取一个、一直取到倒数第二个

m[::-1]表示逆序输出,m[1:-1:2]表示从第2个开始、隔一个取一个、一直取到倒数第二个。

输出:

m = [23 79 16  5 32]
m[::-1] = [32  5 16 79 23]
m[1:-1:2] = [79  5]

二维数组允许在每个维度上使用切片,相互间用逗号分隔。

# 二维数组允许在每个维度上使用切片,相互间用逗号分隔
print("n =",n)
print("n[1:,2:4] =",n[1:,2:4])    # 行:第2行到最后一行,列:第3、4列
print("n[::,-3::2] =",n[::,-3::2])   # 行:所有行,列:第1列开始、每隔1列
print("n[1,:]用于取第2行:",n[1,:])    # 单个冒号:出现在列的位置上,表示所有列 
print("n[:,-1]用于取最后一列:",n[:,-1])    # 单个冒号:出现在行的位置上,表示所有行

注意此处二维数组的冒号与前面一维数组***处冒号的区别:前者冒号是分隔符 ,后者表示所有行/列。

输出:

n = [[   1    2    3]
 [  11   22   33]
 [ 111  222  333]
 [1111 2222 3333]]
n[1:,2:4] = [[  33]
 [ 333]
 [3333]]
n[::,-3::2] = [[   1    3]
 [  11   33]
 [ 111  333]
 [1111 3333]]
n[1,:]用于取第2行: [11 22 33]
n[:,-1]用于取最后一列: [   3   33  333 3333]

注意:

数组切片返回的是数组数据的视图而非副本,但 Python 列表的切片返回的却是副本,因此通过数组切片赋值将会修改原数组。

# 通过数组切片赋值将会修改原数组
p = n[:,:]
print("获取n的全部元素后产生的数组p=",p)
# 通过切片赋值,会改变原来的数组
p[1:2,:] = 555
print("切片赋值后数组p=",p)
print("切片赋值后数组n=",n)

输出:

获取n的全部元素后产生的数组p= [[   1    2    3]
 [  11   22   33]
 [ 111  222  333]
 [1111 2222 3333]]
切片赋值后数组p= [[   1    2    3]
 [ 555  555  555]
 [ 111  222  333]
 [1111 2222 3333]]
切片赋值后数组n= [[   1    2    3]
 [ 555  555  555]
 [ 111  222  333]
 [1111 2222 3333]]

数组的切片返回的是原始数组的视图,不会产生新的数据,如果需要的并非视图而是要复制数据,则可以通过 copy() 方法实现。要想实现数组复制,需要掉用数组对象的copy()方法或np.copy(对象)

q = m.copy()  # 等价于q = np.copy(m)
print(q)  # 复制后的数组
q[-1] = 100
print(q)  # 修改了m的副本q的最后一个元素
print(m)  # m并没有改变

输出:

[23 79 16  5 32]
[ 23  79  16   5 100]
[23 79 16  5 32]

二、数组的变换

(一)数组转置

r = n.T  
print("转置后的数组r=",r)

输出:

转置后的数组r= [[   1  555  111 1111]
 [   2  555  222 2222]
 [   3  555  333 3333]]

(二)数组重塑

对于定义好的数组,可以通过reshape()方法改变其数据维度。

参数名称格式: np.reshape(a, newshape, order='C')

参数名称 说明
a 需要处理的数据
newshape 新维度——整数或整数元组
print("变形前数组r的形状:",r.shape)
s = r.reshape((2,6))    # 注意参数是一个元组
print("变形后数组r=",r)
print("变形后新数组s=",s)

输出:

变形前数组r的形状: (3, 4)
变形后数组r= [[   1  555  111 1111]
 [   2  555  222 2222]
 [   3  555  333 3333]]
变形后新数组s= [[   1  555  111 1111    2  555]
 [ 222 2222    3  555  333 3333]]

说明reshape()方法不改变原数组的形状,而是会创建一个新数组。

注意:

数组变形方法包括:reshape()方法,shape属性和resize()方法,后两个会直接修改原数组对象。reshape()方法不改变原数组的形状,而是会创建一个新数组。

设置数组对象的shape属性或调用其resize()方法都会直接修改原数组对象。

s.shape = (4,3)
print(s)
print("*************")
s.resize((3,4))
print(s)

输出:

[[   1  555  111]
 [1111    2  555]
 [ 222 2222    3]
 [ 555  333 3333]]
*************
[[   1  555  111 1111]
 [   2  555  222 2222]
 [   3  555  333 3333]]

(三)数组合并

hstack函数:实现横向合并

vstack函数:实现纵向组合是利用 vstack 将数组纵向合并;

concatenate函数:可以实现数组的横向或纵向合并,参数 axis=1 时进行横向合并, axis=0 时进行纵向合并。

(四)数组分割

与数组合并相反, hsplit函数、 vsplit函数和split函数分别实现数组的横向、纵向和指定方向的分割。

三、数组的运算

(一)数组和标量间的运算

数组之所以很强大是因为不需要通过循环就可以完成批量计算。

a = [1,2,3]
b = []
for i in a:
    b.append(i*i)
print('b数组:',b)
wy = np.array([1,2,3])
c = wy*2
print('c数组:',c)

输出:

b数组: [1, 4, 9]
c数组: [2 4 6]

(二)ufunc函数

ufunc 函数全称为通用函数,是一种能够对数组中的所有元素进行操作的函数,对数组实施向量化操作(逐元素进行相同的操作)。对一个数组进行重复运算时,使用 ufunc 函数比使用 math 库中的函数效率要高很多,方便程序书写(替代了循环)。

1、常用的 ufunc 函数运算

常用的 ufunc 函数运算有四则运算、比较运算和逻辑运算。

(1)四则运算:

加( + )、减( - )、乘( * )、除( / )、幂( ** )。数组间的四则运算表示对每个数组中的元素分别进行四则运算,所以形状必须相同。

(2)比较运算:

< 、 > 、 == 、 >= 、 <= 、 != 。比较运算返回的结果是一个布尔数组,每个元素为每个数组对应元素的比较结果。

(3)逻辑运算:

np.any 函数表示逻辑 “or”, np.all 函数表示逻辑 “and”,运算结果返回布尔值。

数组的四则运算。

s = np.arange(2,10,2)
print("s=",s)
t = np.arange(1,5)
print("t=",t)
print("s+t =",s+t)    # 逐元素相加
print("s/t =",s/t)    # 逐元素相除
print("2**s=",2**s)    # 逐元素求以2为底数的幂
print("|s-3t| =",np.abs(s-3*t))   # 逐元素求绝对值
print("s+2 =",s+2)    # 最后三条语句都已经用到了广播机制

输出:

s= [2 4 6 8]
t= [1 2 3 4]
s+t = [ 3  6  9 12]
s/t = [ 2.  2.  2.  2.]
2**s= [  4  16  64 256]
|s-3t| = [1 2 3 4]
s+2 = [ 4  6  8 10]


数组的比较运算。

x = np.array([1,3,6])
y = np.array([2,3,4])
print('比较结果 (<) :',x<y)
print('比较结果 (>) :',x>y)
print('比较结果 (==) :',x==y)
print('比较结果 (>=) :',x>=y)
print('比较结果 (!=) :',x!=y)

输出:

比较结果 (<) : [ True False False]
比较结果 (>) : [False False  True]
比较结果 (==) : [False  True False]
比较结果 (>=) : [False  True  True]
比较结果 (!=) : [ True False  True]

2、ufunc 函数的广播机制

广播( broadcasting )是指不同形状的数组之间执行算术运算的方式。需要遵循 4 个原则:

(1)让所有输入数组都向其中 shape 最长的数组看齐, shape 中不足的部分都通过在左边加 1 补齐。

(2)如果两个数组的形状在任何一个维度上都不匹配,那么数组的形状会沿着维度为 1 的维度进行扩展,以匹配另一个数组的形状。

(3)输出数组的 shape 是输入数组 shape 的各个轴上的最大值。

(4)如果两个数组的形状在任何一个维度上都不匹配,并且没有任何一个维度等于 1 ,则引发异常。

# 通用函数的广播机制:适用于形状不同但相容的数组间运算
a = np.array([[ 0, 0, 0],
           [10,10,10],
           [20,20,20],
           [30,30,30]])
b = np.array([1,2,3])
print(a + b)
print("*************")
print(a+2)     # 标量2看成shape是(1,1),然后应用广播机制

输出:

[[ 1  2  3]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
[[ 2  2  2]
 [12 12 12]
 [22 22 22]
 [32 32 32]]

(三)条件逻辑运算

在 NumPy 中可以利用基本的逻辑运算就可以实现数组的条件运算。

arr1 = np.array([1,3,5,7])
arr2 = np.array([2,4,6,8])
cond = np.array([True,False,True,False])
result = [(x if c else y)for x,y,c in 
zip(arr1,arr2,cond)]
result

输出:

[1, 4, 5, 8]

这种方法对大规模数组处理效率不高,也无法用于多维数组。 NumPy 提供的 where 方法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np.where() 函数的用法

where()的用法:np.where(condition, x, y),满足条件 (condition) ,输出 x ,不满足则输出 y 。


用法1:当满足 con 条件时,用数组 x 的值填充原数组元素,否则就用数组 y 的值填充原数组元素,此时 where 函数有三个参数。

days = np.arange(1,8)   # 一周7天
con = days<6    # 判断是否工作日
x,y = 100,60    # 工作日每天100元,非工作日每天60元
np.where(con,x,y)    # 一周的工资情况

输出:

array([100, 100, 100, 100, 100,  60,  60]) 
np.where([[True,False], [True,True]], [[1,2], [3,4]], [[9,8], [7,6]])

输出:

array([[1, 8],
       [3, 4]])

条件为 [[True,False], [True,False]],分别对应最后输出结果的四个值,运算时第一个值从 [1,9] 中选,因为条件为 True,所以是选 1 。第二个值从 [2,8] 中选,因为条件为 False,所以选 8 ,后面以此类推。

用法2:常用于找到满足条件的元素的下标(例如寻找x数组中3的倍数的元素的下标),此时where()函数只有一个参数。

x = np.arange(15).reshape((3,5))
print(x)
print()
rows,cols = np.where(x%3==0)
print(rows)
print(cols)
print("数组x中3的倍数的元素下标:")
for row,col in zip(rows,cols):
    print("("+str(row)+","+str(col)+")",end=" ")

输出:

[[ 0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0 0 1 1 2]
[0 3 1 4 2]
数组x中3的倍数的元素下标:
(0,0) (0,3) (1,1) (1,4) (2,2)

where()中若只有条件 (condition),没有 x 和 y ,则输出满足条件元素的坐标。这里的坐标以 tuple 的形式给出,通常原数组有多少维,输出的 tuple 中就包含几个数组,分别对应符合条件元素的各维坐标。

w = np.array([2,5,6,3,10])
np.where(w>4)

输出:

(array([1, 2, 4], dtype=int64),) 

四、布尔数组与花式索引

x = np.arange(5)
x1 = x<=2
x1  # 不使用print函数输出,可以直接看到数组元素的类型

输出:

array([ True,  True,  True, False, False], dtype=bool) 

布尔数组用于索引,可以筛选满足条件的元素,等价于np.extract()函数。

x = np.arange(15).reshape((3,5))
print(x)
y = x[x%3==0]     # 等价于y = np.extract(x%3==0,x)
print("数组x中3的倍数构成的新数组y=",y)

注意布尔数组用于索引,筛选的结果是一维数组。

输出:

[[ 0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数组x中3的倍数构成的新数组y= [ 0  3  6  9 12]

花式索引(fancy indexing),允许用一个索引数组作为另一个数组的索引以获取后者的子集。

# 设定随机数种子,这样每次运行的数据都相同
np.random.seed(666)
z = np.random.randint(1,100,12).reshape((3,4))
print("二维随机整数数组z=:",z)

输出:

二维随机整数数组z=: [[ 3 46 31 63]
 [71 74 31 37]
 [62 92 95 52]]

索引数组的第1维表示行,第2维表示列。

注意:花式索引的结果子集的形状与索引数组的形状一致。

idx = [2,[1,3]]   # 2表示要获取第3行,[1,3]表示要获取第2、4列
print("索引数组idx=",idx)
print("用idx做索引检索数组z得到的子集z[idx]=",z[idx]) 

输出:

索引数组idx= [2, [1, 3]]
用idx做索引检索数组z得到的子集z[idx]= [92 52]

五、应用统计与排序函数

(一)常用统计函数

NumPy 中提供了很多用于统计分析的函数,常见的有 sum 、mean 、std 、var 、min 和 max 等。几乎所有的统计函数在针对二维数组的时候需要注意轴的概念。axis=0 时表示沿着纵轴进行计算,axis=1 时沿横轴进行计算。

np.random.seed(666)
z = np.random.randint(1,100,12).reshape((3,4))
print("二维随机整数数组z =",z)

输出:

二维随机整数数组z = [[ 3 46 31 63]
 [71 74 31 37]
 [62 92 95 52]]

计算元素的和。

print("z的全部元素之和:",z.sum())      # z.sum()等价于np.sum(z)
print("z的列元素之和:",z.sum(axis=0))  # z.sum(axis=0)等价于np.sum(z,axis=0)
print("z的行元素之和:",z.sum(axis=1))  # z.sum(axis=1)等价于np.sum(z,axis=1)

输出:

z的全部元素之和: 657
z的列元素之和: [136 212 157 152]
z的行元素之和: [143 213 301]

计算元素的均值。

print("z的全部元素均值:",np.mean(z))
print("z的列元素均值:",z.mean(axis=0))
print("z的行元素均值:",z.mean(axis=1))

输出:

z的全部元素均值: 54.75
z的列元素均值: [ 45.33333333  70.66666667  52.33333333  50.66666667]
z的行元素均值: [ 35.75  53.25  75.25]

找出数组的最大值和它们各自所在的索引。

print("z的最大值:",z.max())
print("z的最大值所在的索引:",z.argmax())
print("z的每行最大值:",z.max(axis=1))
print("z的每行最大值所在的索引:",z.argmax(axis=1))

输出:

z的最大值: 95
z的最大值所在的索引: 10
z的每行最大值: [63 74 95]
z的每行最大值所在的索引: [3 1 2]

统计满足条件的元素个数。

print("z大于90的元素个数:",np.sum((z>90)))    # 统计大于90的元素个数
print("z介于60到80之间的元素个数:",np.sum((z>=60) & (z<=80)))    # 统计介于60到80之间的元素个数

输出:

z大于90的元素个数: 2
z介于60到80之间的元素个数: 4

(二)数组排序

sort 函数对数据直接进行排序,调用改变原始数组,无返回值。数组排序,默认按升序。

格式:numpy.sort(a, axis, kind, order)

参数 使用说明
a 要排序的数组
kind 排序算法,默认为“quicksort”
order 排序的字段名,可指定字段排序,默认为 None
axis 使 得 sort 函 数 可 以 沿 着 指 定 轴 对 数 据 集 进 行 排序。 axis=1 为沿横轴排序; axis=0 为沿纵轴排序;axis=None, 将数组平坦化之后进行排序。

np.argsort 函数和 np.lexsort 函数根据一个或多个键值对数据集进行排序。

np.argsort():返回的是数组值从小到大的索引值;

np.lexsort():返回值是按照最后一个传入数据排序的结果。

使用 argsort 和 lexsort 函数,可以在给定一个或多个键时,得到一个由整数构成的索引数组,索引值表示数据在新的序列中的位置。

#数组排序,默认按升序
print("排序前数组z =",z)
#默认按行排序,相当于axis=1
print("按行排序的结果:",np.sort(z))   
print("按行排序结果的原索引:",np.argsort(z))
#按列排序
print("按列排序的结果:",np.sort(z,axis=0))   
print("按列排序结果的原索引:",np.argsort(z,axis=0))

输出:

排序前数组z = [[ 3 46 31 63]
 [71 74 31 37]
 [62 92 95 52]]
按行排序的结果: [[ 3 31 46 63]
 [31 37 71 74]
 [52 62 92 95]]
按行排序结果的原索引: [[0 2 1 3]
 [2 3 0 1]
 [3 0 1 2]]
按列排序的结果: [[ 3 46 31 37]
 [62 74 31 52]
 [71 92 95 63]]
按列排序结果的原索引: [[0 0 0 1]
 [2 1 1 2]
 [1 2 2 0]]

使用 lexsort 排序。

a = np.array([7,2,1,4])
b = np.array([5,2,6,7])
c = np.array([5,2,4,6])
d = np.lexsort((a,b,c))
print('排序后:',list(zip(a[d],b[d],c[d])))

输出:

排序后: [(2, 2, 2), (1, 6, 4), (7, 5, 5), (4, 7, 6)] 
#二维数组拉成一维后再排序,默认按行拉伸
r = z.flatten()
print("z按行拉成的一维数组r =",r)
print("拉伸后的数组r的排序结果:",np.sort(r))
#逆序
print("通过切片实现降序排列:",np.sort(r)[::-1])   #注意:不能写成np.sort(-r),没有这种操作!
print("通过argsort函数实现降序排列:",r[np.argsort(-r)]) #注意此用法很常见:argsort()返回的索引数组用于花式索引

输出:

z按行拉成的一维数组r = [ 3 46 31 63 71 74 31 37 62 92 95 52]
拉伸后的数组r的排序结果: [ 3 31 31 37 46 52 62 63 71 74 92 95]
通过切片实现降序排列: [95 92 74 71 63 62 52 46 37 31 31  3]
通过argsort函数实现降序排列: [95 92 74 71 63 62 52 46 37 31 31  3]

注意np.sort(r)r.sort()排序的区别:前者会产生新数组存放排序结果,而原数组不变 ;后者会直接改变原数组的元素顺序。

print("排序前的数组r=",r)
print("用np.sort(r)排序后的结果:",np.sort(r))
print("排序后的数组r=",r)
print("用r.sort()排序后的结果:",r.sort())
print("排序后的数组r=",r)

输出:

排序前的数组r= [ 3 31 31 37 46 52 62 63 71 74 92 95]
用np.sort(r)排序后的结果: [ 3 31 31 37 46 52 62 63 71 74 92 95]
排序后的数组r= [ 3 31 31 37 46 52 62 63 71 74 92 95]
用r.sort()排序后的结果: None
排序后的数组r= [ 3 31 31 37 46 52 62 63 71 74 92 95]



目录
相关文章
|
7天前
|
存储 数据处理 Python
Python科学计算:NumPy与SciPy的高效数据处理与分析
【10月更文挑战第27天】在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领域,Python凭借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库支持广受欢迎。NumPy和SciPy作为Python科学计算的两大基石,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NumPy的核心功能是N维数组对象(ndarray),支持高效的大型数据集操作;SciPy则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线性代数、信号处理、优化和统计分析等多种科学计算工具。结合使用NumPy和SciPy,可以显著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使Python成为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的首选语言。
18 3
|
7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hon科学计算:NumPy与SciPy的高效数据处理与分析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NumPy和SciPy是Python科学计算领域的两大核心库。NumPy提供高效的多维数组对象和丰富的数学函数,而SciPy则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更多高级的科学计算功能,如数值积分、优化和统计等。两者结合使Python在科学计算中具有极高的效率和广泛的应用。
22 2
|
27天前
|
Python
Numpy学习笔记(四):如何将数组升维、降维和去重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NumPy库对数组进行升维、降维和去重操作。
32 1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并行计算 大数据
【Python篇】NumPy完整指南(上篇):掌握数组、矩阵与高效计算的核心技巧2
【Python篇】NumPy完整指南(上篇):掌握数组、矩阵与高效计算的核心技巧
65 10
|
27天前
|
Python
Numpy学习笔记(五):np.concatenate函数和np.append函数用于数组拼接
NumPy库中的`np.concatenate`和`np.append`函数,它们分别用于沿指定轴拼接多个数组以及在指定轴上追加数组元素。
23 0
Numpy学习笔记(五):np.concatenate函数和np.append函数用于数组拼接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探索Python科学计算的边界:NumPy、Pandas与SciPy在大规模数据分析中的高级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5天】随着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快速发展,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Python凭借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尤其是NumPy、Pandas和SciPy等库的支持,在这个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库如何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高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它们的一些高级应用。
42 0
探索Python科学计算的边界:NumPy、Pandas与SciPy在大规模数据分析中的高级应用
|
30天前
|
Python
使用 NumPy 进行数组操作的示例
使用 NumPy 进行数组操作的示例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Python篇】深度探索NumPy(下篇):从科学计算到机器学习的高效实战技巧1
【Python篇】深度探索NumPy(下篇):从科学计算到机器学习的高效实战技巧
49 5
|
1月前
|
索引 Python
【Python篇】NumPy完整指南(上篇):掌握数组、矩阵与高效计算的核心技巧1
【Python篇】NumPy完整指南(上篇):掌握数组、矩阵与高效计算的核心技巧
82 4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Python篇】深度探索NumPy(下篇):从科学计算到机器学习的高效实战技巧2
【Python篇】深度探索NumPy(下篇):从科学计算到机器学习的高效实战技巧
35 1

相关实验场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