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会,半小时懂】人声分离Demucs

简介: 【五分钟会,半小时懂】人声分离Demucs

Demucs介绍

       Demucs是Facebook开源的声音分离模型,简单易用,结构简单,现在很多应用都以Demucs作为baseline进行优化。

       Demucs提供了Demucs和Convs - tasnet作为backbone的实现,在MusDB数据集上进行了预训练。预训练模型可以分离鼓、贝斯、人声和其它,超过了以前基于波形或光谱图的方法。下面是官方给出的对比图,可以看出Demucs is SOTA!所以我们下面主要使用Demucs作为backbone,并简单介绍它的原理。

Model Domain Extra data? Overall SDR MOS Quality MOS Contamination
Open-Unmix spectrogram no 5.3 3.0 3.3
D3Net spectrogram no 6.0 - -
Wave-U-Net waveform no 3.2 - -
Demucs (this) waveform no 6.3 3.2 3.3
Conv-Tasnet (this) waveform no 5.7 2.9 3.4
Demucs (this) waveform 150 songs 6.8 - -
Conv-Tasnet (this) waveform 150 songs 6.3 - -
MMDenseLSTM spectrogram 804 songs 6.0 - -
D3Net spectrogram 1.5k songs 6.7 - -
Spleeter spectrogram 25k songs 5.9 - -

Demucs的使用

       方法一:如果没有python环境,简单,我打了一个包。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PkILFEoMyC2_S1rBsTMA 

提取码:j9it

       windows下解压缩,将要分离的文件放在separate/data/input目录,双击separate1.exe,等待。。。结果就会放在separate/data/output/demucs[音频文件名]/目录中,会生成4个文件,其中vocals.wav是人声。

       方法二:如果有Python环境,也很简单。先安装依赖,依赖如下:

       diffq>=0.1

       lameenc>=1.2

       julius>=0.2.3

       numpy

       torch>=1.8.1

      torchaudio>=0.8

       tqdm

       1.安装

pip install demucs

     2.分离一个音频试试,就用cpu吧,执行下面命令

python -m demucs.separate [PATH_TO_AUDIO_FILE] -o [PATH_TO_OUT_DIR] --name demucs --mp3 -d cpu

       3.结果存在目录demucs/demucs/separated/demucs/[音频文件名]/,会生成4个文件,其中vocals.wav是人声。

        Demucs的基本使用就介绍完成了,是不是很简单,如果只是单纯想使用的小伙伴,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如果想深入研究的小伙伴,咱们继续。

Demucs原理

源码下载: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demucs/

       上面是官方提供的模型结构图,如果看不太明白可以看下面我画的那个,Demucs的结构并不复杂,一句话就能概括:Demucs基于U-Net卷积架构,Encoder和Decoder之间加入了BiLSTM。


       U-Net卷积架构,灵感来自Wave-U-Net和SING,Decoder的Upsampling使用反卷积,整个模型在channel膨胀的Conv1d之后使用GLU激活函数。


Encoder的Downsampling单元:经过两个Conv1d,第一个使channel扩大到out_c大小、width缩为Input的1/4,后接一个ReLu;第二个使channel扩大到out_c的2倍、width不变,后接一个GLU,GLU使channel数变为1/2(具体为什么下面说),也就是out_c的大小。整个Downsampling的输出是channel根据需要变为out_c、width变为Input的1/4。

20210908110432710.png

Dencoder的Upsampling单元:由一个Conv1d和一个反卷积组成,第一个Conv1d使channel扩大到in_c的2倍、width(因为是一维卷积,没有height)不变,后接一个GLU,GLU使channel数变为1/2,也就是in_c的大小;第二个反卷积使channel扩大到out_c的大小、width扩大到Input是4倍,后接一个ReLu。整个Upsampling的输出是channel根据需要变为out_c、width变为Input的4倍。


20210908110444759.png

     GLU(门控线性单元Gated linear units)激活函数

       GLU出自2016年的论文Language Modeling with Ga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链接:https://arxiv.org/abs/1612.08083v1,论文原意是在处理语言任务时利用多层的CNN结构代替传统的RNN结构,从而解决RNN不能并行的问题,引入了这一激活函数。

表达式为:f(X) = (X * W + b) * O(X * V + c)

Relu激活单元:(X * W + b),加上一个Sigmoid激活单元:O(X * V + c),构成的gate unit,就构成了GLU单元。

       在pytorch中有nn.GLU的门控线性激活函数,实现类似下面,可以看到输入被分成两份,一份线性变换一份sigmoid,然后做乘法,所以Input的width减半:

class GLU(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GLU, self).__init__()
 
    def forward(self, x):
        nc = x.size(1)
        assert nc % 2 == 0, 'channels dont divide 2!'
        nc = int(nc/2)
        return x[:, :nc] * torch.sigmoid(x[:, nc:])

        对GLU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论文,下面看一下模型的整体结构,并不复杂,而且保持了U-Net的美感。


        Input是2通道,我参考的预训练模型的depth=6,也就是Downsampling和Upsampling都是6次,每次channel变换2倍,width变化4倍。可以看到,模型就是U-Net中间加了一个LSTM,为了做残差使用了一个center_trim方法对齐size。输出channel=8,因为四种声音,每种声音2通道。


        损失函数默认l1Loss,当然也可以选择mse,值得一提的是loss中加了一项:可微量化因子。它是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在模型参数中加入独立的伪量化噪声,以近似量化算子的效果。其实就是一个惩罚项,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参数精度,达到压缩模型的目的,据说DiffQ将一个16层的transforme压缩了8倍,相当于4位精度,而只损失了0.5个点,当然训练时也可以设置diffq=0不使用这个功能。


DiffQ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104.09987


        Demucs主要结构就介绍到这里,Demucs没有论文只有代码,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自己发现,我也只是一个小学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网络协议
MossFormer2语音分离模型
MossFormer2语音分离模型
858 4
|
人工智能 算法 数据挖掘
【技术揭秘】解锁声纹技术中的说话人日志
说话人日志(speaker diarization)也叫说话人分离,它是从一个连续的多人说话的语音中切分出不同说话人的片段,并且判断出每个片段是哪个说话人的过程。借助说话人日志技术可以完成对音频数据流的结构化管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可以利用分离结果进行说话人自适应,以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可以辅助会议、电话数据进行自动转写构建说话人的音频档案;也可以利用说话人分离技术,实现语料库的自动跟踪和标注。
【技术揭秘】解锁声纹技术中的说话人日志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通义OmniAudio大模型,让 AI 看懂 360° 视频,并“听”出对应的空间音频
OmniAudio 是一项突破性的空间音频生成技术,能够直接从 360° 视频生成 FOA(First-order Ambisonics)空间音频,为虚拟现实和沉浸式娱乐带来全新可能。通过自监督 coarse-to-fine 预训练和双分支视频表示微调,OmniAudio 在非空间音频质量和空间定位准确性上显著优于现有方法。项目包含超过 103,000 个视频片段的 Sphere360 数据集,支持高质量的模型训练与评估。代码、数据及论文均已开源,助力沉浸式体验技术发展。
451 62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机器人
TIGER:清华突破性模型让AI「听觉」进化:参数量暴降94%,菜市场都能分离清晰人声
TIGER 是清华大学推出的轻量级语音分离模型,通过时频交叉建模和多尺度注意力机制,显著提升语音分离效果,同时降低参数量和计算量。
372 6
TIGER:清华突破性模型让AI「听觉」进化:参数量暴降94%,菜市场都能分离清晰人声
|
7月前
|
人工智能 物联网 测试技术
FireRedASR:精准识别普通话、方言和歌曲歌词!小红书开源工业级自动语音识别模型
小红书开源的工业级自动语音识别模型,支持普通话、中文方言和英语,采用 Encoder-Adapter-LLM 和 AED 架构,实现 SOTA 性能。
2219 17
FireRedASR:精准识别普通话、方言和歌曲歌词!小红书开源工业级自动语音识别模型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免费背景音人声分离解决方案MVSEP-MDX23,足以和Spleeter分庭抗礼
在音视频领域,把已经发布的混音歌曲或者音频文件逆向分离一直是世界性的课题。音波混合的物理特性导致在没有原始工程文件的情况下,将其还原和分离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 言及背景音人声分离技术,就不能不提Spleeter,它是一种用于音频源分离(音乐分离)的开源深度学习算法,由Deezer研究团队开发。使用的是一个性能取向的音源分离算法,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已经预训练好的模型,能够开箱即用,这也是Spleeter泛用性高的原因之一,关于Spleeter,请移步:[人工智能AI库Spleeter免费人声和背景音乐分离实践(Python3.10)](https://v3u.cn/a_id_305),这里
免费背景音人声分离解决方案MVSEP-MDX23,足以和Spleeter分庭抗礼
|
9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人机交互
CosyVoice 2.0:阿里开源升级版语音生成大模型,支持多语言和跨语言语音合成,提升发音和音色等的准确性
CosyVoice 2.0 是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推出的语音生成大模型升级版,通过有限标量量化技术和块感知因果流匹配模型,显著提升了发音准确性、音色一致性和音质,支持多语言和流式推理,适合实时语音合成场景。
6715 22
CosyVoice 2.0:阿里开源升级版语音生成大模型,支持多语言和跨语言语音合成,提升发音和音色等的准确性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协议
开源上新|通义语音处理技术ClearerVoice-Studio
开源上新|通义语音处理技术ClearerVoice-Studio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达摩院
ClearerVoice-Studio:阿里通义开源的语音处理框架,提供语音增强、分离和说话人提取等功能
ClearerVoice-Studio 是阿里巴巴达摩院通义实验室开源的语音处理框架,集成了语音增强、分离和音视频说话人提取等功能。该框架基于复数域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有效消除背景噪声,保留语音清晰度,并提供先进的预训练模型和训练脚本,支持研究人员和开发者进行语音处理任务。
1693 3
ClearerVoice-Studio:阿里通义开源的语音处理框架,提供语音增强、分离和说话人提取等功能
|
9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数据挖掘
开源更新|通义3D-Speaker多说话人日志功能
开源更新|通义3D-Speaker多说话人日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