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LLM的“幻觉”(Hallucination)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实时数仓Hologres,5000CU*H 100GB 3个月
实时计算 Flink 版,5000CU*H 3个月
智能开放搜索 OpenSearch行业算法版,1GB 20LCU 1个月
简介: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LLM)可以针对各种用户的 prompt 生成高度流畅的回复。然而,大模型倾向于产生幻觉或做出非事实陈述,这可能会损害用户的信任。

大语言模型的长而详细的输出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是这些输出很有可能是虚构的。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能信任聊天机器人,每次都必须手动检查输出的事实?有一些方法可以让聊天机器人在适当的保护措施下不太可能说假话。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调整temperature到一个很大的值,例如0.7,然后使用相同的提问多次对话。这样得到的输出应该只会改变句子的结构,输出之间的差异应该只是语义上的,而不是事实上的。

这个简单的想法允许引入一种新的基于样本的幻觉检测机制。如果LLM对同一提示的输出相互矛盾,它们很可能是幻觉。如果它们相互关联,就意味着信息是真实的。对于这种类型的求值,我们只需要llm的文本输出。这被称为黑盒评估。

余弦距离

余弦距离(Cosine Distance)是衡量两个向量之间相似度的一种度量方法,通常用于文本相似性、推荐系统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我们可以计算嵌入句子的对应对之间的两两余弦相似度。下面的函数将最初生成的句子output和一个包含3个示例输出的列表sampled_passages作为输入。

这里使用了all-MiniLM-L6-v2轻量模型。嵌入一个句子会把它变成它的向量表示。

 output = "Evelyn Hartwell is a Canadian dancer, actor, and choreographer." 
 output_embeddings= model.encode(output)

 array([ 6.09108340e-03, -8.73148292e-02, -5.30637987e-02, -4.41815751e-03,
  1.45469820e-02, 4.20340300e-02, 1.99541822e-02, -7.29453489e-02,
 …
  -4.08893749e-02, -5.41420840e-02, 2.05906332e-02, 9.94611382e-02,
  -2.24501686e-03, 2.29083393e-02, 7.80007839e-02, -9.53456461e-02],
  dtype=float32)

将LLM的每个输出生成嵌入,然后使用sentence_transformers中的pairwise_cos_sim函数计算cos相似度。将原始响应与每个新样本响应进行比较,然后求平均值。

 from sentence_transformers.util import pairwise_cos_sim
 from sentence_transformers import SentenceTransformer

 def get_cos_sim(output,sampled_passages):
     model = SentenceTransformer('all-MiniLM-L6-v2')
     sentence_embeddings = model.encode(output).reshape(1, -1)
     sample1_embeddings = model.encode(sampled_passages[0]).reshape(1, -1)
     sample2_embeddings = model.encode(sampled_passages[1]).reshape(1, -1)
     sample3_embeddings = model.encode(sampled_passages[2]).reshape(1, -1)
     cos_sim_with_sample1 = pairwise_cos_sim(
     sentence_embeddings, sample1_embeddings
     )
     cos_sim_with_sample2  = pairwise_cos_sim(
     sentence_embeddings, sample2_embeddings
     )
     cos_sim_with_sample3  = pairwise_cos_sim(
     sentence_embeddings, sample3_embeddings
     )
     cos_sim_mean = (cos_sim_with_sample1 + cos_sim_with_sample2 + cos_sim_with_sample3) / 3
     cos_sim_mean = cos_sim_mean.item()
     return round(cos_sim_mean,2)

从上面的图像可以看到矢量之间的角度大约是30⁰,因此它们彼此接近。余弦大约是0.87。余弦函数越接近1,这两个向量就越接近。

 cos_sim_score = get_cos_sim(output, [sample1,sample2,sample3])

嵌入的cos_sim_score的平均值为0.52。

为了理解如何解释这个数字,让我们将其与一些有效输出的余弦相似度评分进行比较

这个输出的余弦相似度为0.93。所以说第一个输出很有可能是LLM的幻觉。

BERTScore

BERTScore建立在两两余弦相似度思想的基础上。

用于计算上下文嵌入的标记器是RobertaTokenizer。上下文嵌入不同于静态嵌入,因为它们会考虑单词周围的上下文。

 def get_bertscore(output, sampled_passages):
     # spacy sentence tokenization
     sentences = [sent.text.strip() for sent in nlp(output).sents] 
     selfcheck_bertscore = SelfCheckBERTScore(rescale_with_baseline=True)
     sent_scores_bertscore = selfcheck_bertscore.predict(
         sentences = sentences, # list of sentences
         sampled_passages = sampled_passages, # list of sampled passages
     )
     df = pd.DataFrame({
     'Sentence Number': range(1, len(sent_scores_bertscore) + 1),
     'Hallucination Score': sent_scores_bertscore
     })
     return df

selfcheck_bertscore没有将完整的原始输出作为参数传递,而是将其分成单独的句子。

 ['Evelyn Hartwell is an American author, speaker, and life coach.',
  'She is best known for her book, The Miracle of You: How to Live an Extraordinary Life, which was published in 2007.',
  'She is a motivational speaker and has been featured on TV, radio, and in many magazines.',
  'She has authored several books, including How to Make an Impact and The Power of Choice.']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selfcheck_bertscore.predict函数将每个句子的BERTScore计算为与样本中每个句子匹配的原始响应。它创建一个数组,其行数等于原始输出中的句子数,列数等于样本数。

 array([[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用于计算候选句子和参考句子之间BERTScore的模型是RoBERTa large,共17层。最初的输出有4个句子,分别是r1 r2 r3和r4。第一个样本有两个句子:c1和c2。计算原始输出中的每个句子与第一个样本中的每个句子匹配的F1 BERTScore。然后我们对基线张量b =([0.8315,0.8315,0.8312])进行缩放。基线b是使用来自Common Crawl单语数据集的100万个随机配对句子来计算的。他们计算了每一对的BERTScore,并取其平均值。这代表了一个下界,因为随机对几乎没有语义重叠。

保留原始回复中每个句子的BERTScore,并从每个抽取的样本中选择最相似的句子。其逻辑是,如果一条信息出现在由同一提示生成的多个样本中,那么该信息很有可能是真实的。如果一个语句只出现在一个示例中,而没有出现在来自同一提示的任何其他示例中,则更有可能是伪造的。

所以我们计算最大相似度:

 bertscore_array
 array([[0.43343216, 0.        , 0.        ],
        [0.12838356, 0.        , 0.        ],
        [0.2571277 , 0.        , 0.        ],
        [0.21805632, 0.        , 0.        ]])

对另外两个样本重复这个过程:

 array([[0.43343216, 0.34562832, 0.65371764],
        [0.12838356, 0.28202596, 0.2576825 ],
        [0.2571277 , 0.48610589, 0.2253703 ],
        [0.21805632, 0.34698656, 0.28309497]])

然后我们计算每行的平均值,给出原始回复中每个句子与每个后续样本之间的相似度得分。

 array([0.47759271, 0.22269734, 0.32286796, 0.28271262])

每句话的幻觉得分是通过从上面的每个值中减去1得到的。

将结果与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的答案进行比较。

有效输出的幻觉得分较低,而虚构输出的幻觉得分较高。但是计算BERTScore的过程非常耗时,这使得它不适合用于实时幻觉检测。

NLI

自然语言推理(NLI)涉及确定一个假设在逻辑上是遵循给定前提还是与给定前提相矛盾。这种关系可分为牵连、矛盾或中立。对于NLI,我们利用在MNLI数据集上进行微调的DeBERTa-v3-large模型来执行NLI。

下面是一些前提-假设对及其标签的例子。

 def get_self_check_nli(output, sampled_passages):
     # spacy sentence tokenization
     sentences = [sent.text.strip() for sent in nlp(output).sents] 
     selfcheck_nli = SelfCheckNLI(device=mps_device) # set device to 'cuda' if GPU is available
     sent_scores_nli = selfcheck_nli.predict(
         sentences = sentences, # list of sentences
         sampled_passages = sampled_passages, # list of sampled passages
     )
     df = pd.DataFrame({
     'Sentence Number': range(1, len(sent_scores_nli) + 1),
     'Probability of Contradiction': sent_scores_nli
     })
     return df

在selfcheck_nli.predict函数,原始响应中的每个句子都与三个样本中的每个配对。

 logits = model(**inputs).logits # neutral is already removed
 probs = torch.softmax(logits, dim=-1)
 prob_ = probs[0][1].item() # prob(contradiction)

现在我们对这四个句子中的每一个重复这个过程。

可以看到,模型输出的矛盾概率非常高。现在我们将其与实际输出进行比较。

这个模特做得很好!但是NLI检查时间有点太长了。

Prompt

较新的方法已经开始使用llm本身来评估生成的文本。而不是使用公式来计算分数,我们将输出与三个样本一起发送到gpt-3.5 turbo。该模型将决定原始输出相对于生成的其他三个样本的一致性。

 def llm_evaluate(sentences,sampled_passages):
     prompt = f"""You will be provided with a text passage \
                 and your task is to rate the consistency of that text to \
                 that of the provided context. Your answer must be only \
                 a number between 0.0 and 1.0 rounded to the nearest two \
                 decimal places where 0.0 represents no consistency and \
                 1.0 represents perfect consistency and similarity. \n\n \
                 Text passage: {sentences}. \n\n \
                 Context: {sampled_passages[0]} \n\n \
                 {sampled_passages[1]} \n\n \
                 {sampled_passages[2]}."""

     completion = client.chat.completions.create(
     model="gpt-3.5-turbo",
     messages=[
         {"role": "system", "content": ""},
         {"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
     )

     return completion.choices[0].message.content

Evelyn Hartwell的自相似性得分为0。Nicolas Cage相关的输出得分为0.95。获得分数所需的时间也很低。

这似乎是案例的目前最佳解决方案,Prompt的性能明显优于所有其他方法,NLI是性能第二好的方法。

评估数据集是通过使用WikiBio数据集和GPT-3生成合成维基百科文章来创建的。为了避免模糊的概念,238篇文章的主题是从最长文章的前20%中随机抽取的。GPT-3被提示以维基百科风格为每个概念生成第一段。

,这些生成的段落在句子层面上被手工标注为事实。每个句子被标记为主要不准确,次要不准确,或准确。总共有1908个句子被注释,大约40%的句子主要不准确,33%的句子次要不准确,27%的句子准确。

为了评估注释者的一致性,201个句子有双重注释。如果注释者同意,则使用该标签;否则选择最坏情况的标签。Cohen’s kappa测量的注释者间一致性在准确、次要不准确和主要不准确之间进行选择时为0.595,在次要/主要不准确合并到一个标签时为0.748。

评价指标AUC-PR是指准确率-召回率曲线下的面积,是用来评价分类模型的指标。

实时幻觉检测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实时幻觉检测的Streamlit应用。如前所述,最好的度量是LLM自相似性得分。我们将使用0.5的阈值来决定是显示生成的输出还是显示免责声明。

 import streamlit as st
 import utils
 import pandas as pd

 # Streamlit app layout
 st.title('Anti-Hallucination Chatbot')

 # Text input
 user_input = st.text_input("Enter your text:")

 if user_input:

     prompt = user_input

     output, sampled_passages = utils.get_output_and_samples(prompt)

     # LLM score
     self_similarity_score = utils.llm_evaluate(output,sampled_passages)

     # Display the output
     st.write("**LLM output:**")
     if float(self_similarity_score) > 0.5:
         st.write(output)
     else:
         st.write("I'm sorry, but I don't have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answer your question accurately. ")

我们看看结果。

总结

聊天机器人的幻觉检测一直是人们讨论已久的质量问题。

我们只是概述的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通过生成对同一提示的多个响应并比较它们的一致性来完成。

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与其依赖于人工评估或手工制定的规则,让模型自己捕捉不一致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本文引用:

https://avoid.overfit.cn/post/f32f440c1b99458e86d3e48c70ddcf94

作者:Iulia Brezeanu

目录
相关文章
|
15天前
|
人工智能
谷歌苹果曝出LLM惊人内幕,自主识别错误却装糊涂!AI幻觉背后藏着更大秘密
谷歌和苹果的研究揭示了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惊人秘密:尽管LLM能自主识别错误,却在生成答案时装作不知情。这一“幻觉”现象背后,模型内部已编码了关于输出真实性的信息,但其外部表现与内部判断常有矛盾,暴露出LLM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研究为未来开发更有效的错误检测和缓解策略提供了新思路。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10.02707
57 30
|
5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
6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数据挖掘
语义熵识破LLM幻觉!牛津大学新研究登Nature
【7月更文挑战第22天】牛津大学研究者在Nature发布"使用语义熵检测大模型幻觉"。语义熵新方法有效识别大模型(LLMs)生成的不实或误导信息,通过聚类分析不同回答的语义等价性并计算概率,展示超越基线的幻觉检测能力,提升LLMs的可靠性。
215 7
|
7月前
To Believe or Not to Believe?DeepMind新研究一眼看穿LLM幻觉
【6月更文挑战第17天】DeepMind研究揭示了量化大型语言模型(LLMs)认知不确定性的新方法,通过信息理论度量检测幻觉,即当模型输出不可靠时。这种方法能识别单次和多次响应中的认知不确定性,不同于传统阈值策略。尽管能检测不确定性,但尚未解决其根源,且依赖特定技术,需更多实验验证适用性。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6.02543
99 2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区块链
Lookback Lens:用注意力图检测和减轻llm的幻觉
这篇论文的作者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幻觉检测模型,其输入特征由上下文的注意力权重与新生成的令牌(每个注意头)的比例给出。
92 0
|
8月前
微调真的能让LLM学到新东西吗:引入新知识可能让模型产生更多的幻觉
研究表明,大型语言模型通过微调获取新知识可能引发幻觉,降低性能,尤其是当处理未知事实时。模型倾向于利用已有知识而非真正学习新知识。已知事实能提升性能,而未知事实则在后期微调中损害性能。使用“我不知道”来标记未知知识可减轻负面影响。最佳结果来自处理可能已知的事实,而非极其知名的事实。微调对模型知识的更新存在风险,需谨慎处理新旧知识的融合问题。建议使用RAG和策略来克服微调限制。[阅读完整论文以了解更多](https://avoid.overfit.cn/post/21daac41f99042be804b381a6a9700fb)。
124 3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大语言模型LLM中的幻觉
大语言模型LLM中的幻觉
198 0
|
3月前
|
前端开发 机器人 API
前端大模型入门(一):用 js+langchain 构建基于 LLM 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大语言模型(LLM)的HTTP API流式调用机制及其在前端的实现方法。通过流式调用,服务器可以逐步发送生成的文本内容,前端则实时处理并展示这些数据块,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实时性。文章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fetch`发起流式请求、处理响应流数据、逐步更新界面、处理中断和错误,以及优化用户交互。流式调用特别适用于聊天机器人、搜索建议等应用场景,能够显著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增强交互性。
841 2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企业内训|LLM大模型在服务器和IT网络运维中的应用-某日企IT运维部门
本课程是为某在华日资企业集团的IT运维部门专门定制开发的企业培训课程,本课程旨在深入探讨大型语言模型(LLM)在服务器及IT网络运维中的应用,结合当前技术趋势与行业需求,帮助学员掌握LLM如何为运维工作赋能。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学员将了解LLM的基本知识、模型架构及其在实际运维场景中的应用,如日志分析、故障诊断、网络安全与性能优化等。
115 2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文档智能 & RAG 让AI大模型更懂业务 —— 阿里云LLM知识库解决方案评测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对文档管理和知识提取的需求日益增长。阿里云推出的文档智能 &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内容清洗、向量化处理、精准的问答召回和灵活的Prompt设计,帮助企业构建强大的LLM知识库,显著提升企业级文档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