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年工作经验的小伙伴面试的时候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说”谈谈你对Kafka数据存储原理的理解“。然后,这位小伙伴突然愣住了,什么是零拷贝,零拷贝跟Kafka有关系吗?
那么今天,我给大家来聊一聊我对Kafka零拷贝原理的理解。
1、Topic主题
在Kafka中,这个用 来存储消息的队列叫做Topic,它是一个逻辑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组消息的集合。
生产者和Topic以及Topic和消费者的关系都是多对多。一个生产者可以发送消息到多个Topic,一个消费者也可以从多个Topic获取消息(但是不建议这么做)。
生产者发送消息时,如果Topic不存在,Kafka默认会自动创建。
2、Partition分区
首先,Kafka为了实现横向扩展,它会把不同的数据存放在不同的Broker上,同时为了降低单台服务器的访问压力,把一个Topic中的数据分隔成多个Partition。在服务器上,每个Partition都有一个物理目录,Topic名字后面的数字标号即代表分区。比如创建一个名为mytopic的主题,数据目录被分布到了3台机器。
如图所示:
mytopic-0存在A节点,mytopic-1存在B节点,mytopic-2存在C节点。
3、Replica副本
另外,Kafa为了提高分区的可靠性,又设计了副本机制。我们创建Topic的时候,通过指定replication-factor副本因子,来确定Topic的副本数。当然,副本因子数必须小于等于节点数,否则会报错。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对不会有一个分区的两个副本分布在同一个节点上,不然副本机制也失去了备份的意义了。
如图所示,创建了一个3个分区3个副本的Topic a3part3rep,被均匀分布到了3个Broker节点上,每个Broker节点互为备份。
这些所有的副本分为两种角色,Leader对外提供读写服务。Follower唯一的任务就是从Leader异步拉取数据,图中红色的副本为Leade,也被均匀分布在各个节点上,可以保证读写均匀,这样的设计也称为单调读一致性。
4、Segment分段
Kakfa为了防止Log不断追加导致文件过大,导致检索消息效率变低,一个Partition超出一定大小的时候,就被切割为多个Segment来组织数据。在磁盘上,每个Segment由一个log文件和2个index文件组成。
如图所示,这三个文件是成套出现的。其中.index是用来存储Consumer的Offset偏移量的索引文件,.timeindex是用来存储消息时间戳的索引文件,log文件就是用来存储具体的数据文件。
以切割时记录的Offset值作为文件的名字。它的文件结构是这样的,如图所示:
5、Index索引
前面我们讲到Kafka设计了两种索引,一种是偏移量索引文件,记录的是Offset和消息在Log文件中的位置映射关系。一种是时间戳索引文件,记录的是时间戳和Offset的关系。为了提高检索效率Kafka并不会为每一条消息都会建立索引,而是采用稀疏索引。也就是说隔一批消息才产生一条索引记录。如图所示:
我们可以通过以参数来设置索引的稀疏程度。
相对来说,越稠密的索引检索数据更快,但是会消耗更多的存储空间;
越的稀疏索引占用存储空间小,但是插入和删除时所需的维护开销也小。
同样,时间戳索引也是采用稀疏索引设计。由于索引文件是以Offset命名的,所以Kafka在检索数据的时候,是采用二分法查找,效率就非常快。
以上就是我对Kafka数据存储原理的理解!
我是被编程耽误的文艺Tom,关注我,面试不再难!
最后,我把往期分享的面试题全部整理成了1份10W字的文档,希望能够以此来提高各位粉丝的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