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两种部署架构,你们是哪一种?为什么面试官会问你你们怎么部署微服务的呢?

本文涉及的产品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k8s两种部署架构,你们是哪一种?为什么面试官会问你你们怎么部署微服务的呢?

640.png

k8s部署的两种策略



干货:

domain+slb+ingress+svc+pod 模式

gateway+registry+pod 模式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为啥上篇文章需要讲解网关了,因为这篇文章需要用到它,网关很重要哦。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面试官老是会问你们的部署架构是怎样的,其实这个问题挺简单的,只不过各大公司业务不同,体量不同还有场景不同选择的部署架构有差别,但是总体而言基于k8s的部署无非就这两种,只不过细节上略有差别,今天主要聊聊这两种最基本的基础部署架构。


1. 名词介绍


1. ingress


ingress是公开了集群外部访问集群内部服务的HTTP(S)路由,流量路由ingress定义的规则控制。


也就是说:ingress是创建一组路由规则,这个规则会经过k8s API Server存储到etcd中,而处理ingress规则的controller就是ingress controller。它实时监听ingress资源对象,然后在本地生成反向代理upstream负载均衡配置,这里大家可以想像下Nginx的upstream配置,忘记的话我贴一张图就知道了。


640.png


  1. server name:域名
  2. proxy_pass: 反向代理
  3. upstream:负载均衡
  4. server:就是后端服务IP,对应在k8s中就是一组pod ip。


2. service 即svc


有ingress必须得有svc,因为ingress中的upstream必须要有server ip,而这些server ip就是来自svc的endpoints(pod ip集合)。


3. pod


真正运行docker容器的(我们的服务就跑在这个上面),它有自己的ip地址,在建立svc之后,当我们通过yaml资源创建pod的时候,pod根据label会走自动挂载到svc上,这样svc就能获取到后端pod ip列表,即endpoints。


好了,有了这些概念我们就开启讲解两套部署模式吧。


2. domain+slb+ingress+svc+pod 模式

640.png


从上图可以看出基于ingress的这套架构模式基本上是利用k8s核心对象构建起来的。


我们这里以nginx为例:

  1. 用户先创建Pod运行自己的服务。
  2. 然后创建service关联相关Pod。
  3. 最后研发人员提交ingress.yaml创建ingress对象,关联service。
  4. ingress controller就会实时watch到ingress的变化然后创建upstream负载均衡和反向代理。


按照1-4创建完成之后我们接下来做两件事:

  1. 创建slb负载均衡器(后面挂载Node),拿到公网IP地址。
  2. 申请域名解析,将域名解析到slb上(A记录)。


到这里我们的服务就算是搭建起来了,接下来跑通它:

  1. 用户先访问baidu.com
  2. dns解析返回slb地址是192.169.1.1
  3. slb选择一台机器,假如选中Node1
  4. 请求转发到Node1这个机器上
  5. Node1上的ingress controller就会收到用户的请求
  6. ingress controller就会根据server name(baidu.com)通过proxy_pass代理到upstream这个负载均衡上
  7. upstream就会按照RR或者其它方式去访问后端的Pod IP
  8. Pod将请求转到服务进程(iptables的portmapping插件实现的)
  9. 服务进程处理完成之后做出响应


那大家可能会问,既然将请求转发到一个Node上了,为啥这个Node可以轮训或者别的方式访问别的Node的Pod呢?答案就是CNI,这个大家自己下去了解哈,听有意思的。

好了,至此我们微服务部署架构就搭建好了,赞。


3. gateway+registry+pod 模式


640.png

从上图可以看出基于网关的这套架构模式基本上也是利用k8s核心对象构建起来的,只不过将原来的ingress用现在的网关代替了而已。


服务搭建流程:

  1. 先创建pod,把服务跑起来
  2. pod将自己的服务名称以及IP:Port注册到注册中心,这里以nacos为例
  3. 注册中心记录服务名称到Pod IP:Port的映射
  4. 网关也将自己的地址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


用户访问流程:

  1. 用户访问网关地址http://baidu.com/order
  2. dns返回网关ip
  3. 发起tcp连接(网关ip+端口)
  4. 网关收到服务请求之后根据path(/order)路由到nacos-order-service
  5. 网关去服务注册中心去找nacos-order-service的映射
  6. 根据pod IP:Port发起后端服务请求
  7. Pod将请求转到服务进程(iptables的portmapping插件实现的)
  8. 服务进程处理完成之后做出响应


到这里基于网关的这套部署架构就讲解完了,赞。


4. 小结


目前据我了解就是这两种基于k8s的部署方案,这两套部署方案都在被广泛使用,所以谁好谁坏不好说,因为业务不同或者场景不同可能选择的部署架构方案有差别,但是无论选择那种部署方案,相关人员都要有基本的维护能力,否则出了问题就两眼抹黑了。

相关实践学习
通过Ingress进行灰度发布
本场景您将运行一个简单的应用,部署一个新的应用用于新的发布,并通过Ingress能力实现灰度发布。
容器应用与集群管理
欢迎来到《容器应用与集群管理》课程,本课程是“云原生容器Clouder认证“系列中的第二阶段。课程将向您介绍与容器集群相关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可以帮助您了解阿里云容器服务ACK/ACK Serverless的使用。同时,本课程也会向您介绍可以采取的工具、方法和可操作步骤,以帮助您了解如何基于容器服务ACK Serverless构建和管理企业级应用。 学习完本课程后,您将能够: 掌握容器集群、容器编排的基本概念 掌握Kubernetes的基础概念及核心思想 掌握阿里云容器服务ACK/ACK Serverless概念及使用方法 基于容器服务ACK Serverless搭建和管理企业级网站应用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监控 Linux 应用服务中间件
Linux多节点多硬盘部署MinIO:分布式MinIO集群部署指南搭建高可用架构实践
通过以上步骤,已成功基于已有的 MinIO 服务,扩展为一个 MinIO 集群。该集群具有高可用性和容错性,适合生产环境使用。如果有任何问题,请检查日志或参考MinIO 官方文档。作者联系方式vx:2743642415。
539 57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Kafka
一文带你从入门到实战全面掌握RocketMQ核心概念、架构部署、实践应用和高级特性
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布式消息中间件RocketMQ的核心概念、部署方式及使用方法。RocketMQ由阿里研发并开源,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分布式特性,广泛应用于金融、互联网等领域。文章从环境搭建到消息类型的实战(普通消息、延迟消息、顺序消息和事务消息)进行了全面解析,并对比了三种消费者类型(PushConsumer、SimpleConsumer和PullConsumer)的特点与适用场景。最后总结了使用RocketMQ时的关键注意事项,如Topic和Tag的设计、监控告警的重要性以及性能与可靠性的平衡。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掌握RocketMQ的使用精髓并灵活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547 7
 一文带你从入门到实战全面掌握RocketMQ核心概念、架构部署、实践应用和高级特性
|
4月前
|
资源调度 前端开发 算法
鸿蒙OS架构设计探秘:从分层设计到多端部署
本文深入探讨了鸿蒙OS的架构设计,从独特的“1+8+N”分层架构到模块化设计,再到智慧分发和多端部署能力。分层架构让系统更灵活,模块化设计通过Ability机制实现跨设备一致性,智慧分发优化资源调度,多端部署提升开发效率。作者结合实际代码示例,分享了开发中的实践经验,并指出生态建设是未来的关键挑战。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的代表,鸿蒙的发展值得每一位开发者关注与支持。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数据可视化 Kafka
docker arm架构部署kafka要点
本内容介绍了基于 Docker 的容器化解决方案,包含以下部分: 1. **Docker 容器管理**:通过 Portainer 可视化管理工具实现对主节点和代理节点的统一管理。 2. **Kafka 可视化工具**:部署 Kafka-UI 以图形化方式监控和管理 Kafka 集群,支持动态配置功能, 3. **Kafka 安装与配置**:基于 Bitnami Kafka 镜像,提供完整的 Kafka 集群配置示例,涵盖 KRaft 模式、性能调优参数及数据持久化设置,适用于高可用生产环境。 以上方案适合 ARM64 架构,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容器化管理和消息队列解决方案。
146 10
|
3月前
|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流计算
云原生时代的应用架构演进:从微服务到 Serverless 的阿里云实践
云原生技术正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阿里云作为亚太领先云服务商,提供完整云原生产品矩阵:容器服务ACK优化启动速度与镜像分发效率;MSE微服务引擎保障高可用性;ASM服务网格降低资源消耗;函数计算FC突破冷启动瓶颈;SAE重新定义PaaS边界;PolarDB数据库实现存储计算分离;DataWorks简化数据湖构建;Flink实时计算助力风控系统。这些技术已在多行业落地,推动效率提升与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占据先机。
239 12
|
6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美团面试:MySQL为什么 不用 Docker部署?
45岁老架构师尼恩在读者交流群中分享了关于“MySQL为什么不推荐使用Docker部署”的深入分析。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尼恩帮助读者理解为何大型MySQL数据库通常不使用Docker部署,主要涉及性能、管理复杂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考量。文章详细解释了有状态容器的特点、Docker的资源隔离问题以及磁盘IO性能损耗,并提供了小型MySQL使用Docker的最佳实践。此外,尼恩还介绍了Share Nothing架构的优势及其应用场景,强调了配置管理和数据持久化的挑战。最后,尼恩建议读者参考《尼恩Java面试宝典PDF》以提升技术能力,更好地应对面试中的难题。
|
7月前
|
Java 开发者 微服务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Spring Cloud** 是一套基于 Spring 框架的**微服务架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组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尤其是微服务架构。
524 70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
7月前
|
运维 监控 持续交付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一个大型的单体应用拆分为多个小而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1778 36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
6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Java
微服务引擎 MSE:打造通用的企业级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引擎MSE致力于打造通用的企业级微服务架构,涵盖四大核心内容:微服务技术趋势与挑战、MSE应对方案、拥抱开源及最佳实践。MSE通过流量入口、内部流量管理、服务治理等模块,提供高可用、跨语言支持和性能优化。此外,MSE坚持开放,推动云原生与AI融合,助力企业实现无缝迁移和高效运维。
223 1
|
5月前
|
传感器 监控 安全
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技术架构解析:微服务+Spring Cloud如何支撑海量数据?
慧工地解决方案依托AI、物联网和BIM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通过规范施工、减少安全隐患、节省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地管理的安全性、效率和精益度。该方案适用于大型建筑、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场景,具备微服务架构、大数据与AI分析、物联网设备联网、多端协同等创新点,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将融合5G、区块链等技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231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