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机器学习经典算法-分类算法模型的评价指标

简介: 机器学习经典算法-个人笔记和学习心得分享

1、分类准确度(accuracy)

分类准确率(ACC,accuracy ): 该指标描述了统计测试集的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标签的一致度,是一般情况下在 无倾斜样本总体 的分类评价中最常用的指标,准确率越高,意味着分类模型效果越好。
$$ACC = \frac {TN+TP}{TN+FP+FN+TP}$$
np.sum( Y_predict ==Test_Y)/len(Test_y)

缺点: 分类准确度评估指标 很大程度上依赖样本集的标签分布,对例如样本集中存在 99.9% 的负 (0)0.1% 正 (1) 样本分布,即使算法模型将所有样本都预测为负 (0) 样本,也有样本的分类准确率也能达到 99.9% 。这样即使分类准确率很高,但该模型却几乎没有识别 正例样本的 的能力。所以对于 极度偏斜的数据总体(Skewed Data),总体中存在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如A事件小于 5%,B事件大于95%),从总体采样用于训练测试的原始数据,使用 分类准确度(accuracy ) 来评估模型准确度的话,哪怕分类模型将所有小概率事件A判断为B,模型的准确度也能达到 95%,意味着训练的分类模型并未对待解决的问题起任何作用,同基于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随机预测的结果一样,

2、基于【混淆矩阵 Confusion Matrix】 提出的优化评估方法

混淆矩阵 用以总结分类问题的预测结果。使用计数的方式统计正确和错误预测的样例结果数量,按分类类别进行细分记录在混淆矩阵里面,用以比较分类结果和实际测得值。

基于 混淆矩阵 提出的优化分类评估指标

  • 精准率
    $$precision = \frac {TP}{TP+FP}$$

精准率 的表达式描述了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正确预测的情况。
其主要意义:通常在现实 有偏数据(Skewed Data) 中,自然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往往才是关注对象。比如医疗中的疾病患者对象,使用阳性(Positive)标记疾病状态(对应混淆矩阵中的 "1")。所以 精准率 主要用来反映模型对研究关注的事件的预测准确度。

  • 召回率
    $$recall= \frac {TP}{TP+FN}$$
    召回率 的表达式描述了真实发生的正例事件中,被模型正确预测的情况,也即模型预测中覆盖面的度量。

精准率 和 召回率 的应用场景:
在模型评估中,使用 召回率精准率 作为具体的评价指标需要依应用场景而定。

  • 对更侧重于 未来事件的风险判断 应用中(像股票预测,就会更侧重于模型生成的待买入股票的涨跌预测效果,而不是是这些股票过去的涨跌预测效果),从而使用精准率 作为评价指标。
  • 在医疗领域应用中,通常需要避免犯 FN 的错误,即如果算法没有成功识别阳性患者,就会拖延患者病情延误治疗,而对于模型的 FP 错误造成的影响则没那么严重,因为假阳性的患者通过进一步检查是可以被识别出来的,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节省人力资源将所有阳性患者都筛选出来,从而需要使用 召回率 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对于  **极度偏斜偏数据(Skewed Data)** 来说,结合 **precision ** 和 **recall** 能更准确地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估

2.1.1 混淆矩阵和 精准率/召回率 的python 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 创建二分类预测数据集
digits = datasets.load_digits()
x = digits.data
y = digits.target.copy()
y[digits.target == 9] = 1
y[digits.target != 9] = 0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Train_X,Test_X,Train_Y,Test_Y = train_test_split(x,y,random_state=666)

### 应用逻辑回归进行数据二分类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log_reg =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lbfgs', max_iter=1000)
log_reg.fit(Train_X,Train_Y)
Test_y_predict = log_reg.predict(Test_X)

### 自实现混淆矩阵
def TN(Y_T,Y_P):
    assert len(Y_T) == len(Y_P)
    return np.sum((Y_T == 0) & (Y_P == 0))
def FP(Y_T,Y_P):
    assert len(Y_T) == len(Y_P)
    return np.sum((Y_T == 0) & (Y_P == 1))
def FN(Y_T,Y_P):
    assert len(Y_T) == len(Y_P)
    return np.sum((Y_T == 1) & (Y_P == 0))
def TP(Y_T,Y_P):
    assert len(Y_T) == len(Y_P)
    return np.sum((Y_T == 1) & (Y_P == 1))
def confusion_matrix(Y_T,Y_P):
    return np.array([
        [TN(Y_T,Y_P),FP(Y_T,Y_P)],
        [FN(Y_T,Y_P),TP(Y_T,Y_P)] 
    ])
confusion_matrix(Test_Y,Test_y_predict)

### 计算精准率和召回率
def precision_score(Y_T,Y_P):
    try:
        return TP(Y_T,Y_P) / (TP(Y_T,Y_P) + FP(Y_T,Y_P))
    except:
        return 0.0
precision_score(Test_Y,Test_y_predict)
def recall_score(Y_T,Y_P):
    try:
        return TP(Y_T,Y_P) / (TP(Y_T,Y_P) + FN(Y_T,Y_P))
    except:
        return 0.0
recall_score(Test_Y,Test_y_predict)

2.1.2 scikit-learn中的混淆矩阵,精准率和召回率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 混淆矩阵
confusion_matrix(Test_Y,Test_y_predic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precision_score   ### 精准率
precision_score(Test_Y,Test_y_predic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ecall_score      ### 召回率
recall_score(Test_Y,Test_y_predict)

2.2 F1 Score

F1 Score 是 精准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 的 调和平均值
$$ \frac {1}{F1} = \frac {1}{2}(\frac {1}{precision} + \frac {1}{recall}) \rightarrow F1 = \frac {2\cdot precision\cdot recall}{precision + recall}$$

调和平均值的意义:
如果要综合两个评价指标为一个,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即取连个指标值的 算数平均值,$indic = \frac {1}{2}( precision + recall)$ ; 但是当这两个指标值出现一个值极高,一个值极低的极端分布情况下,就会有综合指标值也会是一个相对较高的结果,对于评价的代表性来说,就会错误度量了模型的效果。使用 调和平均值 的情况下,如果两个指标值极端不平衡,得到的 F1 score 就会非常低,只有两个指标值都非常高时 F1 score 才会非常高,从而使用调和平均值能够较好地综合了 精准率和召回率两种评价指标的结果来度量模型效果。F1 score 适用于需要 精准率和召回率 都是越大越好的评价环境中。

sklearn 下的 F1 score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f1_score
f1_score(Test_Y,Test_y_predict)

3、 Precision-Recall 的矛盾和平衡

在应用二分类模型进行数据分类时,分类的标准依据的是分类器计算的样本得分;如果要求模型的 精准率 更高,只能通过
收窄正例的识别域,也即提高判断为 1 的概率值阈值(如从 50% 提高到 90% 作为识别正例的标准),就会导致更多的低概率值的正例样本变成 FN ,召回率指标变小。同理,要想 召回率指标变大,就会产生更多的 FP 结果,精准率 变小。所以 Precision 和 Recall 两者是一对矛盾负相关的指标,两者不可能同时变大或变小。

Precision-Recall 的矛盾

3.1 Precision-Recall Curve (PR 曲线)

根据 Precision-Recall Curve 曲线,可以简单判断 当精准率和召回率 取值都相对较高的平衡点下对应的分类决策值阈值。

### 应用逻辑回归进行数据预测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log_reg =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lbfgs', max_iter=1000)
log_reg.fit(Train_X,Train_Y)
decision_score = log_reg.decision_function(Test_X)  ### 获取决策分数的预测值

### draw PR curve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precision_recall_curve
precision,recall,threshold = precision_recall_curve(Test_Y,decision_scor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plot(threshold,precision[:-1])
plt.plot(threshold,recall[:-1])
plt.show()

3.2 ROC曲线

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用以描述 TPRFPR 之间的关系;
$$TPR= \frac {TP}{TP+FN} \ \ ,\ \ \ \ \ FPR= \frac {FP}{TN+FP}$$
TPR 描述的是正例被正确预测的覆盖率,本质为 召回率recall ;
FPR 描述的是负例样本中被错误预测的覆盖率,也即模型犯 FP 错误的概率;

Precision-Recall两指标的矛盾不同,当选取不同的分类决策值时, TPRFPR 两个指标具正相关的一致变化趋势;要使得正例的预测覆盖率(recall)增大,只能降低判断为正例的决策分数,那么此时就会引起许多负例被错误识别为正例,从而 TPRFPR 两个指标呈现正相关变化。

3.2.2 scikit-learn 下绘制ROC曲线

### 应用逻辑回归进行数据预测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log_reg =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lbfgs', max_iter=1000)
log_reg.fit(Train_X,Train_Y)
decision_score = log_reg.decision_function(Test_X)

### draw PR curve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curve
fprs,tprs,threshold = roc_curve(Test_Y,decision_scor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plot(fprs,tprs)
plt.show()

3.2.3 scikit-learn 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_AUC_score)

对于使用 ROC曲线 进行分类效果评价时,通常使用 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 来度量不同超参数下训练的模型或不同算法的分类模型的分类效果。即如果有分类模型犯FP 错误越少(FPR 值越低)的时候有 TPR (正例覆盖率) 越大,就会将左侧部分的曲线整体拉高,从而使得曲线下面积变大,意味着模型能够在犯更少FP错误的情况下准确预测正例,模型分类效果越好。ROC曲线下面积这一评估指标 对 有偏数据总体 的分类效果评估相比 精准率和召回率 敏感度还要弱,适用面更广。

### 应用逻辑回归进行数据预测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log_reg =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lbfgs', max_iter=1000)
log_reg.fit(Train_X,Train_Y)
decision_score = log_reg.decision_function(Test_X)

### draw PR curve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auc_score
roc_auc_score(Test_Y,decision_score)

4、多分类问题的混淆矩阵

多分类问题混淆矩阵与二分类混淆矩阵的原理一致,行方向依旧是样本的真实的分类排律,列方向则是预测结果:

4.2 混淆矩阵的可视化

混淆矩阵对角线的值是预测与真值一致的结果;通过统计每个类别样本中,分类错误的分布情况,从混淆矩阵可视化能更加直观简单地了解错误的分布。

4.3 scikit-learn 的多分类混淆矩阵与二分类混淆矩阵一致

### 创建二分类预测数据集
digits = datasets.load_digits()
x = digits.data
y = digits.target.copy()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Train_X,Test_X,Train_Y,Test_Y = train_test_split(x,y,random_state=666)

### 应用逻辑回归进行数据预测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log_reg = LogisticRegression(solver='lbfgs', max_iter=1e5)
log_reg.fit(Train_X,Train_Y)
Test_y_predict = log_reg.predict(Test_X)

###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Confusion Matrix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confusion_matrix(Test_Y,Test_y_predict)

4.2 scikit-learn 的多分类问题的评价指标与二分类问题一致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precision_score   ### 多分类问题的精准率
precision_score(Test_Y,Test_y_predict,average= "micro")
目录
相关文章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设计模式
特征时序化建模:基于特征缓慢变化维度历史追踪的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优化方法
本文探讨了数据基础设施设计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数据仓库或数据湖仓中的表格缺乏构建高性能机器学习模型所需的历史记录,导致模型性能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缓慢变化维度(SCD)技术,特别是Type II类型的应用。通过SCD,可以有效追踪维度表的历史变更,确保模型训练数据包含完整的时序信息,从而提升预测准确性。文章还从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产品经理的不同视角提供了实施建议,强调历史数据追踪对提升模型性能和业务洞察的重要性,并建议采用渐进式策略逐步引入SCD设计模式。
35 8
特征时序化建模:基于特征缓慢变化维度历史追踪的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优化方法
|
2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134 13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安全 PyTorch
FastAPI + ONNX 部署机器学习模型最佳实践
本文介绍了如何结合FastAPI和ONNX实现机器学习模型的高效部署。面对模型兼容性、性能瓶颈、服务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挑战,FastAPI与ONNX提供了高性能、易于开发维护、跨框架支持和活跃社区的优势。通过将模型转换为ONNX格式、构建FastAPI应用、进行性能优化及考虑安全性,可以简化部署流程,提升推理性能,确保服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最后,以手写数字识别模型为例,展示了完整的部署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49 18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云上一键部署 DeepSeek-V3 模型,阿里云 PAI-Model Gallery 最佳实践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阿里云 PAI 平台上一键部署 DeepSeek-V3 模型,通过这一过程,用户能够轻松地利用 DeepSeek-V3 模型进行实时交互和 API 推理,从而加速 AI 应用的开发和部署。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安全
CCS 2024:如何严格衡量机器学习算法的隐私泄露? ETH有了新发现
在2024年CCS会议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当前对机器学习隐私保护措施的评估可能存在严重误导。研究通过LiRA攻击评估了五种经验性隐私保护措施(HAMP、RelaxLoss、SELENA、DFKD和SSL),发现现有方法忽视最脆弱数据点、使用较弱攻击且未与实际差分隐私基线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在更强攻击下表现不佳,而强大的差分隐私基线则提供了更好的隐私-效用权衡。
41 14
|
6天前
如何看PAI产品下训练(train)模型任务的费用细节
PAI产品下训练(train)模型任务的费用细节
31 4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搜索推荐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改善电商推荐系统的效率
电商行业日益竞争激烈,提升用户体验成为关键。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电商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和商品信息,实现个性化推荐,从而提高推荐效率和准确性。
265 14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实现机器学习算法时,特征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你有哪些推荐的方法?
实现机器学习算法时,特征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你有哪些推荐的方法?
156 1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之决策树算法 Decision Tree(附Python代码)
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之决策树算法 Decision Tree(附Python代码)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解码癌症预测的密码: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SHAP揭示XGBoost模型的预测机制
解码癌症预测的密码: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SHAP揭示XGBoost模型的预测机制
388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