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Java算法之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

简介: 详解Java算法之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

冒泡排序基本介绍

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表较小的元素开始),以此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向后部,就像水底下的气泡一样逐渐向上冒。

08873251b1b5428d8681b77064f112bb.png


冒泡排序应用实例

我们举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冒泡排序法,我们将几个无序的数:3,6,4,2,11,10,5 使用冒泡排序法将其排成一个从小到大的有序数列。

cce0154e32f549a6984a58398f992a81.png


原始数组为:3,6,4,2,11,10,5 下面进行第一趟排序

  1. 3与6进行比较,3 < 6 所以不交换位置。得到3,6,4,2,11,10,5
  2. 6与4比较,6 > 4,6与4交换位置,如果相邻的元素逆序就交换。得到3,4,6,2,11,10,5、
  3. 交换完位置后两个索引又同时移动让 6 与 2比较,6 > 2,6与2交换位置。得到3,4,2,6,11,10,5
  4. 6与11进行比较,6 < 11 所以不交换位置。得到 3,4,2,6,11,10,5
  5. 11与10进行比较,11 > 10 所以进行位置交换。得到 3,4,2,6,10,11,5
  6. 最后将11与5进行比较,11 > 5 所以进行位置交换。得到3,4,2,6,10,5,11

第一趟排序的最终结果为:3,4,2,6,10,5,11 下面进行第二趟排序

  1. 3与4进行比较 3 < 4 所以不进行交换。得到3,4,2,6,10,5,11
  2. 4与2进行比较 4 > 2 所以进行位置交换。得到3,2,4,6,10,5,11
  3. 4与6进行比较 4 < 6 所以不进行位置交换。得到3,2,4,6,10,5,11
  4. 6与10进行比较 6 < 10 所以不进行位置交换。得到3,2,4,6,10,5,11
  5. 10与5进行比较 10 > 5 所以进行位置交换。得到3,2,4,6,5,10,11

需要注意的是每趟运行过后最后一个数就会被确认下来,不在进行比较交换。现在我们重新回到上方排序交换图,是不是思路一下就清晰起来了?


冒泡排序规则总结:


一共进行数组大小 -1次循环

每一趟排序的次数在逐渐的减小

如果我们发现在某趟排序中,没有发生一次交换可以提前结束排序,这个就是优化。


代码实现

原始数组为:3,6,4,2,11,10,5 下面进行第一趟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3, 6, 4, 2, 11, 10, 5};
        //为了容易理解,我们把冒泡排序的演变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
        //第一趟排序,就是将最大的数排在最后
        int temp = 0; //临时变量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一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b4bb065a9d7e43cfb9df6172b24dbef7.png

第一趟排序的最终结果为:3,4,2,6,10,5,11 下面进行第二趟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3, 6, 4, 2, 11, 10, 5};
        //为了容易理解,我们把冒泡排序的演变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
        //第一趟排序,就是将最大的数排在最后
        int temp = 0; //临时变量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一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第二趟排序,就是将第二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二位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1;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二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第二次排序后得到得最终结果为:3, 2, 4, 6, 5, 10, 11 以此类推下面我们直接进行六次排序看看最终的结果是否与我们预期的一致。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3, 6, 4, 2, 11, 10, 5};
        //为了容易理解,我们把冒泡排序的演变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
        //第一趟排序,就是将最大的数排在最后
        int temp = 0; //临时变量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一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第二趟排序,就是将第二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二位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1;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二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第二趟排序,就是将第三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三位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2;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三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第二趟排序,就是将第四大的数排在倒数第四位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3;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四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第二趟排序,就是将第五大的数排在倒数第五位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4;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五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第二趟排序,就是将最小的数排在第一位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5;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最后一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bf30deb5ef2d4b5d978752e70e8e2e41.png

不知道大家看完六次排序的代码发现什么规律没有,分开写只是方便大家理解实际过程中只需要一个双重循环就可以解决代码冗余的问题。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3, 6, 4, 2, 11, 10, 5};
        int temp = 0; //临时变量
        for (int i=0; i< arr.length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i;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System.out.println("第"+(i+1)+"趟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a42a404b5a8347828966222e3eb42bad.png


当进行六次排序后还有一位数还需不需要进行第七次排序了?答案是不需要,因为确定了六个数据的位置已经没必要知道第七个数据的位置了。对比上图,虽然我们最终的结果正确了,但是大家有么有发现在第三次排序之后已经成功了。后续的数据都是一样的结果,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怎么优化呢?后面会给大家讲到!


排序优化

针对上面提出的情况怎么优化呢?因为排序的过程中,各元素不断接近自已的位置,如果一趟比较下来没有进行过交换,就说明序列有序,因此要在排序过程中设置一个标志flag判断元素是否进行过交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比较。话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3, 6, 4, 2, 11, 10, 5};
        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测试冒泡排序
        bubbleSort(arr);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boolean flag = false; //标识变量,表示是否进行过交换
        int temp = 0; //临时变量
        for (int i=0; i< arr.length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i;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flag = true; //表示交换过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if (!flag){ //在一趟排序中,一次交换都没有发生过
                break;
            }else {
                flag = false; //重置flag,进行下次判断
            }
        }
    }


681ecf2679934ae4aa8f259ce33d0c15.png

优化后的代码,在for循环的运行中没有进行交换就会走到break退出代码。

性能测试

冒泡排序的速度为O(n的二次方),假如我们给数据组加入80000条数据我们来测试一下冒泡排序的性能到底如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int arr[] = {3, 6, 4, 2, 11, 10, 5};
        int arr[] = new int[80000];
        for (int i = 0;i<arr.length;i++){
            arr[i] = (int) (Math.random() * 8000000); //生成一个0-8000000的数
        }
        Date date1 = new Date();
        SimpleDateFormat dateFormat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String date1Str = dateFormat.format(date1);
        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的时间为:"+date1Str);
        //测试冒泡排序
        bubbleSort(arr);
        Date date2 = new Date();
        String date2Str = dateFormat.format(date2);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时间为:"+date2Str);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boolean flag = false; //标识变量,表示是否进行过交换
        int temp = 0; //临时变量
        for (int i=0; i< arr.length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i; j++) {
                //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flag = true; //表示交换过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if (!flag){ //在一趟排序中,一次交换都没有发生过
                break;
            }else {
                flag = false; //重置flag,进行下次判断
            }
        }
    }

aa43bda5f728451690e240f7eaca616e.png

ce664455227b4b268ba9c50f60639e41.png

经过我们的多次执行,发现冒泡排序在处理八万条数据的时间大概为十秒左右由此可见冒泡排序的性能并不高!


相关文章
|
11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解锁“分享文件”高效密码:探秘 Java 二叉搜索树算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文件分享至关重要。二叉搜索树(BST)以其高效的查找性能,为文件分享优化提供了新路径。本文聚焦Java环境下BST的应用,介绍其基础结构、实现示例及进阶优化。BST通过有序节点快速定位文件,结合自平衡树、多线程和权限管理,大幅提升文件分享效率与安全性。代码示例展示了文件插入与查找的基本操作,适用于大规模并发场景,确保分享过程流畅高效。掌握BST算法,助力文件分享创新发展。
|
24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解锁分布式文件分享的 Java 一致性哈希算法密码
在数字化时代,文件分享成为信息传播与协同办公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探讨基于Java的一致性哈希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虚拟节点和环形哈希空间,解决了传统哈希算法在分布式存储中的“哈希雪崩”问题,确保文件分配稳定高效。文章还展示了Java实现代码,并展望了其在未来文件分享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如结合AI优化节点布局和区块链增强数据安全。
|
26天前
|
算法 安全 Java
Java线程调度揭秘:从算法到策略,让你面试稳赢!
在社招面试中,关于线程调度和同步的相关问题常常让人感到棘手。今天,我们将深入解析Java中的线程调度算法、调度策略,探讨线程调度器、时间分片的工作原理,并带你了解常见的线程同步方法。让我们一起破解这些面试难题,提升你的Java并发编程技能!
65 16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剖析基于Java算法驱动的智能局域网管控之道
本文探讨了基于Java语言的局域网控制方案,结合链表数据结构与令牌桶算法,解决设备管理和流量调度难题。通过链表灵活存储网络设备信息,实现高效设备管理;令牌桶算法则精准控制流量,确保网络平稳运行。二者相辅相成,为校园、企业等局域网提供稳固高效的控制体系,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
|
29天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潜意识Java】深度解析黑马项目《苍穹外卖》与蓝桥杯算法的结合问题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算法学习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提升编程竞赛中的解题能力。通过《苍穹外卖》项目,介绍了订单配送路径规划(基于动态规划解决旅行商问题)和商品推荐系统(基于贪心算法)。这些实例不仅展示了算法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还帮助读者更好地准备蓝桥杯等编程竞赛。结合具体代码实现和解析,文章详细说明了如何运用算法优化项目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9 6
|
29天前
|
算法 Java C++
【潜意识Java】蓝桥杯算法有关的动态规划求解背包问题
本文介绍了经典的0/1背包问题及其动态规划解法。
48 5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探秘局域网桌面监控:深入剖析 Java 语言核心算法
在数字化办公时代,局域网桌面监控如同企业的“智慧鹰眼”,确保工作效率与数据安全。本文以Java为载体,揭示哈希表在监控中的关键应用。通过高效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哈希表能快速索引设备连接信息,大幅提升监控的时效性和响应速度。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用Java实现设备网络连接监控,结合未来技术如AI、大数据,展望更智能的监控体系,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稳健前行。
|
2天前
|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计算机视觉
基于FPGA的图像双线性插值算法verilog实现,包括tb测试文件和MATLAB辅助验证
本项目展示了256×256图像通过双线性插值放大至512×512的效果,无水印展示。使用Matlab 2022a和Vivado 2019.2开发,提供完整代码及详细中文注释、操作视频。核心程序实现图像缩放,并在Matlab中验证效果。双线性插值算法通过FPGA高效实现图像缩放,确保质量。
|
1月前
|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计算机视觉
基于Retinex算法的图像去雾matlab仿真
本项目展示了基于Retinex算法的图像去雾技术。完整程序运行效果无水印,使用Matlab2022a开发。核心代码包含详细中文注释和操作步骤视频。Retinex理论由Edwin Land提出,旨在分离图像的光照和反射分量,增强图像对比度、颜色和细节,尤其在雾天条件下表现优异,有效解决图像去雾问题。
|
1月前
|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安全
基于DWA优化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matlab仿真
本项目基于DWA优化算法实现机器人路径规划的MATLAB仿真,适用于动态环境下的自主导航。使用MATLAB2022A版本运行,展示路径规划和预测结果。核心代码通过散点图和轨迹图可视化路径点及预测路径。DWA算法通过定义速度空间、采样候选动作并评估其优劣(目标方向性、障碍物距离、速度一致性),实时调整机器人运动参数,确保安全避障并接近目标。
14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