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基础】希尔排序解析

简介: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依次直接插入排序。
作者:[柒号华仔]

个人信条: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个人方向:专注于5G领域,同时兼顾其他网络协议,编解码协议,C/C++,linux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一起交流。


1. 希尔排序介绍

1.1 定义

希尔排序由希尔(Donald Shell)在 1959 年所发表的论文“A high-speed sorting procedure”中提出,因此便以其名字进行命名。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依次直接插入排序。

1.2 基本原理

希尔排序基本原理为:

  1. 对于一个长度为len的待排序数组,先确定一个初始增量d,通常d=len/2,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值;
  2. 将数组按照间隔d进行分组,每次间隔距离d取一个元素,取出来的元素放在一个组中;
  3. 当一轮分完后,从第二个元素开始依然间隔d进行分组,直至所有元素分组完毕;
  4. 对每组中的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5. 依次选择一个比d小的增量,通常为len/4,len/8...,重复步骤2~4;
  6. 直到增量减小到1,整个要排序的数被分成一组,排序完成。

1.3 时间复杂度何空间复杂度

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3/2),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与增量序列的选择有关,在有的说明中提到,最好的一个序列是{1,5,19,41,109,...},可以达到O(n^1.3)。

希尔排序与直接插入排序一样,并没有借助中间变量,空间复杂度为O(1)。

1.4 优缺点

优点:希尔排序的时间性能优于直接插入排序,排序速度较快需要的空间小,适合情况复杂的排序。

缺点:非稳定性排序,在不同增量的插入排序过程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最后其稳定性就会被打乱。

2.代码实现

2.1 代码设计

a. 实现希尔排序需要设计两层循环,外循环为逐渐减小的增量,内循环为以增量gap为起始,进行分组的组数;

b. 从数组中取出待排元素元素array[i],使用临时变量temp存储其值;

c. 将待排元素array[i]与其同组的array[i-gap]次进行比较,若array[i]大则与array[i-gap]进行交换;

d. 当一轮比对交换完,则将增量再缩小一半,重复b和c的操作,直至gap=0,排序完成。


2.2 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void printArray(int array[], int size) {
    int i;
    for (i = 0; i < size; i++) {
        printf("%d ", array[i]);
    }
    printf("\n");
}

int shellSort(int array[],int size)
{
    int i, j, tmp;
    int gap;

    for(gap = size/2;gap > 0;gap /= 2){
        for(i = gap;i < size; i++){
            tmp = array[i];
            j = i - gap;
            while(j >= 0 && tmp < array[j])
            {
                array[j + gap] = array[j];
                j -= gap;
            }
            array[j + gap] = tmp;
        }
    }
}

int main( int argc, int *argv[])
{
    int array[] = {3,44,38,5,47,15,36,26,27,2,46,4,19,50,48};

    shellSort(array,sizeof(array)/sizeof(int));
    printArray(array,sizeof(array)/sizeof(int));

    return 0;
}

运行结果:

image.png

相关文章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从零构建短视频推荐系统:双塔算法架构解析与代码实现
短视频推荐看似“读心”,实则依赖双塔推荐系统:用户塔与物品塔分别将行为与内容编码为向量,通过相似度匹配实现精准推送。本文解析其架构原理、技术实现与工程挑战,揭秘抖音等平台如何用AI抓住你的注意力。
141 6
从零构建短视频推荐系统:双塔算法架构解析与代码实现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动态规划算法深度解析:0-1背包问题
0-1背包问题是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目标是在给定物品重量和价值及背包容量限制下,选取物品使得总价值最大化且每个物品仅能被选一次。该问题通常采用动态规划方法解决,通过构建二维状态表dp[i][j]记录前i个物品在容量j时的最大价值,利用状态转移方程避免重复计算子问题,从而高效求解最优解。
231 1
|
18天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贪心算法:部分背包问题深度解析
该Java代码基于贪心算法求解分数背包问题,通过按单位价值降序排序,优先装入高价值物品,并支持部分装入。核心包括冒泡排序优化、分阶段装入策略及精度控制,体现贪心选择性质,适用于可分割资源的最优化场景。
145 1
贪心算法:部分背包问题深度解析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粒子群算法模型深度解析与实战应用
蒋星熠Jaxonic是一位深耕智能优化算法领域多年的技术探索者,专注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研究与应用。他深入剖析了PSO的数学模型、核心公式及实现方法,并通过大量实践验证了其在神经网络优化、工程设计等复杂问题上的卓越性能。本文全面展示了PSO的理论基础、改进策略与前沿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技术指南。
粒子群算法模型深度解析与实战应用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资源调度 算法
遗传算法模型深度解析与实战应用
摘要 遗传算法(GA)作为一种受生物进化启发的优化算法,在复杂问题求解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系统介绍了GA的核心理论、实现细节和应用经验。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机制,利用选择、交叉、变异三大操作在解空间中进行全局搜索。与梯度下降等传统方法相比,GA不依赖目标函数的连续性或可微性,特别适合处理离散优化、多目标优化等复杂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染色体编码、适应度函数设计、遗传操作实现等关键技术,并提供了Python代码实现示例。实践表明,GA的成功应用关键在于平衡探索与开发,通过精心调参维持种群多样性同时确保收敛效率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自动驾驶
141 0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资源调度
大语言模型的核心算法——简要解析
大语言模型的核心算法基于Transformer架构,以自注意力机制为核心,通过Q、K、V矩阵动态捕捉序列内部关系。多头注意力增强模型表达能力,位置编码(如RoPE)解决顺序信息问题。Flash Attention优化计算效率,GQA平衡性能与资源消耗。训练上,DPO替代RLHF提升效率,MoE架构实现参数扩展,Constitutional AI实现自监督对齐。整体技术推动模型在长序列、低资源下的性能突破。
197 8
|
26天前
|
算法 API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深度解析京东图片搜索API:从图像识别到商品匹配的算法实践
京东图片搜索API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支持通过上传图片或图片URL搜索相似商品,提供智能匹配、结果筛选、分页查询等功能。适用于比价、竞品分析、推荐系统等场景。支持Python等开发语言,提供详细请求示例与文档。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编解码
AI视觉新突破:多角度理解3D世界的算法原理全解析
多视角条件扩散算法通过多张图片输入生成高质量3D模型,克服了单图建模背面细节缺失的问题。该技术模拟人类多角度观察方式,结合跨视图注意力机制与一致性损失优化,大幅提升几何精度与纹理保真度,成为AI 3D生成的重要突破。
197 0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模型、算法与应用的全方位解析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AI)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在多个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从图像识别到自然语言处理,从语音识别到自动驾驶,深度学习无处不在。本篇博客将深入探讨深度学习的模型、算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82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