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时代下的企业 IT 实战
云原生自 2013 年由 Pivotal 首次提出至今已历 7 年,这 7 年间关于云原生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云原生概念本身也一直在不断地生长、扩张。企业、开发者各自有不同的解读,行业各方也有各异的理解。
制约云原生技术更进一步落地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概念、标准的模糊不清,也包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传统行业对云原生价值认知的模糊、企业云原生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云原生落地浮于表面、云原生化 IT 架构改造面临沉重历史包袱等现实问题。
企业缺少的并不是云原生概念的解释,也不是云原生架构的设计图,而是真正从场景出发,经过实践考验的云原生落地方法论。阿里在云原生领域拥有 16 年积累的实战经验,这既是阿里技术在探索、积累、创新的宝贵财富,也是行业云原生落地过程中可供参考的来自真实场景、复杂业务、海量并发下的最佳实践。
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丁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
“近两年企业受到线上流量冲击,放大了生于云长于云的 IT 架构的优越性,加速了行业对云原生的接受度。云原生从最开始的互联网行业起步,已经逐渐扩散到金融、政务、物流等各行各业,形成了一种千行百业拥抱云原生的现象。
但在云原生的落地过程中,由于各行业的特性不同,各企业成长起来的时期不同,导致 IT 架构上仍旧存在比较大的历史包袱,如何更好地拥抱云原生要解决的不仅是迁移成本,还有时间周期、开发人员观念转变等多个难题。阿里云希望在行业数字化转型、拥抱云原生的进程中,将这 16 年云原生实战的经验带给行业,帮助大家真正落地云原生。”
向技术要红利
云原生行业在千行百业落地的过程中遇到了千人千面的问题。概念的模糊不清,技术实力的参差不齐,反映出了企业在云原生落地时的窘境:知道云原生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利用云原生的价值,实现业务的革新。
云原生落地的过程并不复杂,本质上就是要吃到技术发展的红利。对于开发者而言,好处同样明显。从业务角度看,应用开发者对基础设施的关注会越来越少,更多只需要专注在业务逻辑本身。而随着云原生概念下各技术的逐渐标准化,未来应用开发者面对的开发和生产环境也会越来越标准化,省去复杂的环境搭建和管理等环节。
2019 年,阿里实现了核心系统全面上云。2020 年,阿里实现了核心系统全面云原生化。从核心系统全面上云,再到核心系统全面云原生化,两大技术战略的交替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这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从核心系统全面上云,带来了一个维度的升级。云原生上云背后,变成了如何在云上创新,如何更好地全面使用云原生产品释放技术的价值,背后代表的是一个良好的生态、标准化的服务、完整的技术体系。
未来的企业在上云以后,下一步一定是全面地使用好云。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云的使用还停留在 IaaS 阶段,从阿里云的角度,我们需要去帮助他们实现一个标准的云原生化上云。
怎么样在“没有标准、全是标准”的云原生行业落地实战方法呢?一方面是阿里自身业务规模化带来的云原生能力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阿里云服务数百万客户积累下的落地经验,二者的印证、融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云原生行业方法论的诞生。
2020 年,由阿里云 20+ 位云原生技术专家共同编撰的《云原生架构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业界第一本全方位构建云原生架构规划与实践全景图的白皮书,在详细阐述云原生架构定义的同时,完整展示了云原生架构应用所需的演进路径与设计规则,也是阿里云多年云原生实战经历的智慧结晶。今年,《云原生架构白皮书2022版》正式上线,相较于2020年版本,本次内容新增数十家企业实战经验合集,同时在云原生产品矩阵中,新增多个核心产品家族,如容器产品家族、微服务产品家族、云原生技术中台 CNStack 产品家族等,更加一站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云原生架构成熟度模型提出的最大意义,在于对企业云原生化现状、能力和发展路径不清晰等问题,给出了评估与优化方向,帮助企业走上数字化转型“最短路径”。当前,云原生技术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也开始与其他先进技术发生了耦合,个性推荐、自动驾驶等都与云原生技术一起缩短了业务创新的耗时。另一方面,以机密计算、DevSecOps 为代表的安全前置的技术与理念又加强了云原生落地过程中对核心业务安全可信的保障。这是云原生实战方法论对真实的、场景化的业务带来的可落地、可借鉴的想象空间。
今年,在信通院发布的云原生技术架构成熟度模型测评中,阿里云获得国内唯一全域最高等级认证,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阿里云在云原生技术架构标准的引领和强大实力。
未来十年,云计算将无处不在,像水电煤一样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云原生让云计算变得标准、开放、简单高效、触手可及。如何更好地拥抱云计算、拥抱云原生架构、用技术加速创新,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