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羽。
我一直觉得一个东西好不好用,并不是由自己说了算的,也不是别人说了算的,而应该是大多数人用了之后,觉得很不错,那它就是一件好东西。今天小羽除了介绍 M1 芯片的 Mac 的一些软件使用情况,更着重的是自己的使用感受。
写在前面的话
这算苹果的一款第一代产品,苹果也可能会把我们一些人当作小白鼠去尝试。因为在这款产品上市的初期,它属于一个过渡的阶段,所以这款芯片它有一些原生支持的软件,这些都是可以高效的运行。同时有些过渡的就需要借助一个Rosetta 2
的转码器或者转译器来辅助实现,运行起来也可以达到非常流畅的效果。
Rosetta 2
还有一些目前还不支持,但这次搭载 M1 芯片的电脑已经可以使用苹果 iphone、ipad 系统上的软件了。对于经常使用苹果产品的小伙伴来说,我们都知道苹果有三大类:苹果笔记本、ipad 和 iphone。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因为 ipad 和 iphone 是共享的一个技术,已经可以相互使用了。但是对于 Mac 是第一次、融入进这个大家庭。
接下来跟着小羽来看看我使用下来的体验吧。
入手体验
小羽因为之前的 14 款 Mac(XC2 i7 16G 512G 15.4-inch
)突然黑屏,在去天才吧维修咨询后,因为已经过了 2 年的质保期,所以产生的一切费用都需要自费。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苹果的任何零部件自己修的话,太贵了。所以思考再三,还是打算新买一台,毕竟电脑已经成为我生活工作中的一个亲密的伙伴了。也很犹豫,在想买最近几年比较新的 Intel Mac 还是刚刚才面世不久的 M1 Mac,最后还是秉持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选择了 M1 Mac。
太古里亲自体验 M1
然而,在咨询 Apple 体验店太古里以及万象城之后,发现全成都只有乞丐版的 M1,对于编程的我们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只能去官网购买了。我是使用教育优惠价入手了这台 MacBook Pro (M1, 2020),选配了基础的硬盘容量,也没有再做升级。入手了摄影小伙们在用的 SanDisk 的 1T 硬盘,搭配起来使用比多花 1.5k 购买 512G 的内存性价比来的更高一点!因为是定制的 16G 的运行内存,所以需要等待两周左右的时间。所以我最终的配置是这样的:
配置情况
收到后,第一眼是这个外观跟我女朋友手里2020年的 Intel 版的 MacBook Pro 一模一样,苹果还真是坚持 4 年的模具一换这个套路。这是小羽收到 M1 之后记录的开箱视频:
接口的话,只有左侧两个雷雳 3/ USB 4 Type-C 接口,使用的话都需要配置转接器即可,因为毕竟苹果做的越来越轻薄了。右侧只有一个耳机插孔,键盘面的话,Touch Bar 与 Touch ID 必不可少。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新款 M1 是开盖即唤醒屏幕,真是用户操作体验又提升一步。
M1 配置
工艺
用的是台积电的5
纳米制程,160 亿个晶体管(最新 A14 芯片也才 118 亿个,华为麒麟 9000 芯片 158 亿个),可以完美地兼容高性能并控制好发热情况。
工艺
架构
今年推出的 A14 处理器的大核 CPU 采用了全新的 “Firestorm
” 微架构,其拥有高达 8 个宽度的解码块,目前仅有 IBM POWER10 中的 P10 内核拥有这样的解码器设计。此外,Firestorm 还具有极强的乱序执行能力,苹果 M1 芯片的大核心依然是 Firestorm 微架构。
架构
处理器
M1 芯片配备8
核中央处理器,其中包括四个高性能大核心和四个高效能小核心。每个高性能核心都提供出色的单线程任务处理性能,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将能耗降至最低。这些中央处理器核心堪称低能耗芯片中的速度典范,让摄影师可以飞速编辑高分辨率照片,让开发者能以近乎 3 倍于以往的速度构建 app。当四个核心同时运行,多线程处理性能表现将极大提升。
处理器
内存管理
M1 芯片支持高达16GB
的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特性的片上统一内存架构,意味着各种应用能在 CPU、GPU 和 NPU 间高效地共享数据,无需分别去内存芯片读取,从而可以更快速的处理各种任务。苹果官方宣称视频处理速度提升 4 倍,图片处理速度提升7倍。
内存
Rosetta 2
由于 M1 使用的架构不同于基于 Intel 的 Mac,因此它们与现有的 macOS 软件根本不兼容。Apple 对此有一个计划,称为 Rosetta 2(以Apple首次切换到Intel时使用的兼容层命名)。
Rosetta
它可以理解为一个编译器,能够将你之前 Intel 的指令,转译成 M1 芯片可以识别的代码,来实现兼容。在安装时,Rosetta 2 有效地将基于 Intel 的应用程序转换为 ARM。Rosetta 只需要一次安装,之后再安装 x86 软件就和以前的 Intel Mac 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不要再问什么什么软件能不能安装(破解)了,一句话就是安装 Rosetta2 以后,Intel 怎么样,M1 Macbook 上就是怎么样,安装过程很简单,如下:
安装Rosetta
我们可以使用“显示简介”来识别需要 Rosetta 或可以使用 Rosetta 的 App:
在“访达”中选择相应 App,然后从菜单栏的“文件”菜单中,选取“显示简介”,查看标有“种类”字样的信息。
应用程序 (Intel) 表示 App 仅支持 Intel 处理器,并且需要 Rosetta 才能在任何搭载 Apple 芯片的 Mac 上运行。
Intel
应用程序(通用)表示 App 同时支持 Apple 芯片和 Intel 处理器,并且在默认情况下使用 Apple 芯片。
通用
通用 App 的“简介”窗口包含“使用 Rosetta 打开”设置。这个设置可以让电子邮件 App、网页浏览器和其他 App 使用尚未更新以支持 Apple 芯片的附加项。
编程开发
对于编程开发的我们来说,小羽目前主流开发软件 IDEA 使用正常。想带大家着重看一下对于我们 Java 程序员来说,非常重要的一项测试:
小羽进行测试的代码是我们公司的公共库里的一部分代码,对比的机型是自己的 M1 MacBook Pro 和同事的 2020 i9 MacBookPro。
之前看过的许多测评,都是说 M1 性能吊打 其他任何产品,而我自己测试下来却并不是这样~
M1 性能测评
同样情况下运行的话是 i9 更快,想了很久,才想到原来是JDK的原因。我们在 M1 上安装的 Java 开发环境 JDK,默认的话是基于 x64 架构的,而不是基于 M1 芯片的 ARM 架构。这样的话,基于 Intel 架构的 Java 程序在 M1 上跑起来,就需要经过 Rosetta 2 转译器的处理。因此我们的编译速度就变慢了。
之后查找资料,使用了基于 ARM 架构的 JDK 来编译代码,并且将命令优化了一下,跑完程序以后,得到的结果是 3秒多,比我同事 i9 Mac 的 5 秒左右要快了将近一半。
所以经过这些尝试,这台 M1 Mac 和我同事的高配 i9 Mac的性能比较就大致见分晓了,这个才是 M1 真正应该发挥的实力啊。所以,对于编程来说的话它的性能毋庸置疑是最强。
代码编辑器
Vim
Vim是通用二进制文件,因此它已经能在M1上直接运行。
VS Code
VS Code 作为现代化轻量级 mac 微软代码编辑器,支持几乎所有主流的开发语言的语法高亮、括号匹配、代码片段、代码对比 Diff、GIT 等特性,支持插件扩展,并针对网页开发和云端应用开发做了优化。现在VS Code 可以通过 Rosetta 2 转换来运行,而 insider 版已经原生支持 ARM 平台的 MacBook,相信正式版也不会太遥远。
VS Code
Xcode
苹果第一方开发工具 Xcode 自然不必担心兼容性,而且它在 M1 芯片上的运行效率很高。编译 PSPDFKit PDF SDK,在 2019 年 16 英寸 MacBook Pro 上耗时7分31秒,在 M1 版 MacBook Pro上则耗时8分49秒。不过 Xcode 在测试低于 iOS 14 版的应用程序时,会出现一些问题。WebKit 会在内存分配器中崩溃,Xcode 有时会定期卡死。因此如果你要测试较低 iOS 版本程序,还是在 Intel 版的 MacBook 上运行,或者希望下一次 Xcode 更新时,苹果能解决这个问题。
Xcode
Docker
现在 Docker 无法在 M1 芯片上运行,也无法通过 Rosetta 2 转换的方式使用 Docker Desktop。
但是同样使用 ARM 芯片的树莓派却能做到。
Docker暂未支持
所以在 MacBook 上运行 Docker 最好的方法是:运行 ARM 版 Linux 虚拟机,在虚拟机中运行 Docker。至于 Docker 官方何时将提供支持,可以注册 Docker ID 来获取最新进展。
iTerm2
iTerm2 是一款完全免费,为 macOS 打造的一款终端工具,可以说是程序员必备了,对于 M1 芯片也是适配的,可以去官网直接下载,解压,拖入 Application 里就 ok 了。
iTerm2
Homebrew
Homebrew 可以通过 Rosetta 2 转换的方式进行安装,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在过去的安装命令前加上 arch -x86_64 即可。
arch -x86_64
这种通过转制的 Homebrew 在某些软件上可能有一些兼容性问题,因此建议安装另一个手动编译版
手动编译版
第一种方式安装的 Homebrew在/usr/local/bin 目录下,而第二种方式安装的在 /opt/homebrew 目录下,后者不会自动添加到PATH
环境变量中,因此需要手动设置:
手动配置
这样,你的 Mac 里就有了两个 Homebrew:一个是 Rosetta 转换的,一个是原生的。原生的目录在前面,那么 brew 命令将默认运行这个版本。
如果想运行 Rosetta 转换版怎么办?我们可以单独设置一个 ibrew 命令:
运行 Rosetta 转换版
目前,Homebrew 尚未提供用于 ARM Mac 的预编译软件包,因此最好使用 brew install -s 命令进行安装。
具体有哪些软件包不兼容,可以到 GitHub 项目页的 issue 中查询:
https://github.com/Homebrew/brew/issues/7857
写作文档
在 Mac 上 使用 Office 三件套,体验基本一致。我直接从 Mac App Store 上下载三件套,无差别地登陆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 Mac ,那么 Mac 上的 office 三件套功能的确少一些,尤其是 Excel。所以如果你是重度 Offcie 用户,请谨慎。不过坦率地说,很多人用 Office 能用到的功能都极少。
当然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WPS ,那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 WPS 自己还有针对性地对 M1 版本的 Mac 进行了优化,已经不能说是兼容,而是更好。至此,在写作和文档工作流中,写和排都顺畅,无任何异样。
WPS适用
Chrome
说到编程必备,怎么能少得了 Chrome,现在 Chrome 87 往后的版本已经开始支持 M1 版的 MacBook。
Chrome 最新版
Windows
当我们遇到兼容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使用启动转换助理,安装 Windows 系统时,系统会弹出提示告诉我们不支持。我本以为 M1 芯片的 Mac 还不支持安装双系统,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早已经可以了。
在 2020 年的 12 月 11 日,微软就已经发布了 21277 的测试版系统,这也就意味着 Win10 不仅可以在 Arm 架构上运行,它还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运行 64 位的应用程序。也就过了一周的时间,苹果系统独占的虚拟机品牌 Parallels Desktop 发布了技术预览公测版,可以在 M1 芯片的 Mac 里面运行 Parallels 虚拟机。
技术预览版发布
虽然对 Parallels 支持 M1 芯片的 Mac 有心理预期,毕竟它在 6 月份的苹果发布会上就露过脸,但是微软才提供了镜像,Parallels Desktop 马上就提供了安装工具,真的也有点太巧了吧。想下载安装的,可以在下面这个教程里获取镜像和工具,安装过程很简单,参考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967674
最新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装好以后,Windows 没有网络,重新安装一遍 Parallels Tools 即可。得益于 M1 芯片的高性能以及 Parallels 虚拟机的高效转化,只需分配 4G 内存的 Windows 在日常使用中,几乎感觉不到卡顿,而且目前位置,我还没有听到风扇的声音,都是冰冰凉的,跟我之前的老款 Mac 动不动风扇起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像制作
那么谈到图像制作处理就不得不说 Adobe 系列。需要说明的是,苹果的发布会上 Adobe 已经要宣布马上会推出适配苹果 M1 芯片的 Lightroom,然后明年早些时候推出 Photoshop 。但并不是说,现在你就无法在 Mac 上使用这两款软件。我们可以通过 Rosetta 2 这项技术让没有适配 M1 芯片的软件兼容在 M1 的 Mac 上。
然后我就开始下载 Adobe 的创意云,准备开始下载 Photoshop (以下简称 PS) 和 Lightroom(以下简称LR) 。也就是在这个环节遇到了一个小问题:创意云下载出错。在尝试了2-3次以后,依然是弹出错误框。到这里说实话我的心已经开始凉了。没想到,当我再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再次下载安装时,进度条开始走了起来。于是几十分钟以后,我成功的在我的 Mac 上安装了 PS 和 LR,而且两款软件都顺利运行,这也符合目前网络上的一些跑分测试,这就是即使是通过 Rosetta 兼容的软件,性能也比英特尔的要强。
PS 2021 版
PS 和 LR 一样,没有任何功能的缺失。但这里需要注明的是,我使用的是正版 PS ,目前升级的最新版本是 Photoshop 2021 。我并不能保证其它老版本,尤其是很多盗版用户是否兼容。因为在下载 PS 和 Lr 之前,Adobe 都会提示现在使用的是兼容版本。也就是说 Adobe 可能在最新版本的 PS 中为罗塞塔做了工作,让现有版本的 PS 和 LR 兼容,从而等待后续适配 M1 版本的上线。
视频剪辑
对于需要视频剪辑的小伙伴来说,主流的分别是 DaVinci Resolve (以下简称为达芬奇)和 Final Cut Pro (以下简称 FCP)。可能是因为 X 代表的系统版本已经过去式,现在是 XI ,也就是 11 。
新版的 FCP 没有任何变化。使用起来非常顺手,不会觉得在使用一款新软件进行剪辑,唯一能直观感受到不同的是——它的图标彻底重新设计。但软件本身是一方面,FCP 之所以被广泛使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插件丰富。无论是字幕标题,还是一些特效,都可以让创作者快速提高效率,达成自己想要的视觉效果。由于时间有限,我仅仅能够测试几个常用的字幕插件,结论是毫无影响,正常使用。所以至少对我来说,FCP 现有版本完全可以适配 M1。
FCP 10.5.1
而另一个达芬奇,就更不用担心。因为达芬奇在最新的达芬奇 17 版本的 Beta 测试中,直接率先推出了适配苹果 M1 芯片的版本。我下载了这一版本,没有遇到问题。所以,如果你使用达芬奇,那么现有的版本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并不一定要冒险使用 达芬奇 17 的 Beta 版本。无论是针对 M1 适配的软件,还是没有适配的通过 Rosetta 使用的软件都没有任何的不兼容现象。
生态一体化
Mac 也能运行 iOS/iPad 的软件,这个事确实吸引不少人注意,不过你确实能在 App Store 里搜到这些并安装使用
饿了么
但实际体验下来,个人感觉这个功能还是相当鸡肋的,毕竟用鼠标或触控板来操作触屏逻辑的 App 简直巨难受,这功能估计也只是苹果为了弥补新架构产品推出早期生态不足的权宜之计而已。
小羽在 Mac 上直接使用 iPhone 应用第一感觉诶就是很费劲,窗口太小,不能放大,只有一部分 iPad 版应用才支持调整窗口。何况,iOS 应用本身是为多点触控设计的,但 Mac,可是只有一个光标。
其实,苹果也为这些 iOS 应用提供了一个触控替代功能,等于是把 Mac 触控板当成一块触屏,然后再将你手指点按的位置映射到应用上,但这种操作非常不直观,感觉就像是在玩弄一个提线木偶,还不如拿鼠标点点点。
续航能力
关于续航,苹果宣称搭载 M1 的 MacBook Air 续航最高可达 20 小时,这个数字简直把其他高端轻薄本轰成渣了。小羽这几天使用下来,可以明确的是续航表现确实比一般的 x86 本要好不少。在只用来看视频刷剧的时候,MacBook 相当省电:看两小时视频,掉电大概在 10%上下。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后出门就算不带充电器,也不用慌张了,坚持一天不成问题。
续航长达20小时
硬件上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发热量大幅下降。我的上一部 Mac 是个发热大户,为了更好地散热,我常年使用 一些软件诸如 CleanMyMac X 或者腾讯柠檬清理工具来清理内存,从而控制风扇速度,并且设置了风扇转速规则。即便如此,由于电脑发热量很大,有时候用手碰键盘上面部分灼热得难受,如同感觉要爆炸一般,使用体验是最不好的。
但在换上 M1 之后,直接使用内建键盘成了常态。得益于 M1 优秀的功耗控制,M1 版 MacBook Pro 即使在充电状态下使用也仅仅勉强算是温热,我使用至今都还没听到过风扇的声音,因为机身温度完全不足以引发风扇高速旋转。无论小羽在浏览网页、写文章还是编写代码以及剪辑视频,M1 版 MacBook Pro 都处于相当冷静的状态。
硬件升级
低发热还带来了额外的隐形好处,那就是对电池健康更为有利。按照 Apple 给出的电池健康指导,一部 MacBook 的电池循环通常需要达到 500 次左右才会进入非健康状态。但我的上一部电脑电池循环过了 200 多次,再去天才吧检查问题的时候,修理小哥强烈建议我需要更换电池,电池已经出现鼓包现象了。可能因为我的电脑常年处于高温工作状态,很可能因此导致了电池寿命的非正常下降。而新款 M1 则完全不用有这方面的顾虑,尽情使用,谁先发热,算谁输!
其他软件
这是小羽目前电脑上装载的软件,由于内存不是很大的原因,就不像之前 Mac 一样,只要看到好用的软件都会装到电脑上了。更多的是会把它们的安装 dmg 文件放到硬盘,啥时候有需要的话再转载,这样就不会像之前,由于电脑上装了很多软件,其实经常用的也还是那几个而已。
目前软件
当然,想了解或者下载别的软件之前,大家可以到这个网址上查看你想要的软件是否支持 M1:
最后
其实对于电子产品来说的话,我一直坚持的购买理念就是,如果我们是刚需,没有就不能干活,那就一定早买,不只是早买早享受,更多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如果不是刚需,纠结要不要现在买的情况下,那就是说不是刚需,就一定要等,等到刚需再买,就是到了上面的情况下再买,否则买来也用不上或者使用率很低,也是一种浪费。
M1继承了很多来自手机的特性,而且是很实用的特性,比如说续航、机器学习加速、安全等。这个设备将会是小羽以后一直依靠它、使用它来产出价值的一个生产力工具。确切的说,是我工作以及生活的唯一的伙伴。小羽已经使用 Mac 系统两年了,Windows 已经很久没有用来使用了,也一直都是苹果系产品的使用者。
Mac 生产工具
这个产品的到来,对我来说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对于苹果很熟悉的小伙伴,都会发现苹果在发布会上经常会忽略一个参数的问题,他几乎不会去告诉你很重要的参数,也不会去跟其他厂商去做对比。就跟手机一样,苹果一直在做的是用户的体验。
最后想说的是,以上仅代表小羽作为普通消费者以及使用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并不是作为苹果的粉丝而极力向大家推荐。至于究竟好不好使用,谁说的都没用,只有自己亲自体验过,才会得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