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电子标签,这款机器人能帮你找到藏在脏衣服下的钥匙!MIT研发,成功率96%

简介: 借助电子标签,这款机器人能帮你找到藏在脏衣服下的钥匙!MIT研发,成功率96%

image.png

七天小长假结束,又要从悠哉悠哉的旅游生活转换到千篇一律的“搬砖”节奏了。

时隔七天再次回到家,你还记得公司门卡放在哪里了吗?

image.png

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已经发生太多次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文摘菌一样,这时候只想给那些找不到的东西打通电话,最好它们能发个定位,或者乖乖回到我手里。

别急,文摘菌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能够解决这个生活难题的技术。

最近MIT的研究人员就开发出了这么一种机器人,搭载了摄像头和射频天线的机械手臂能够识别带有特定标签的物体,比如每天都要丢一次的钥匙,而且系统的成功率高达96%,这还考虑到了要在一堆脏衣服中找到一把钥匙的情况。

image.png

MIT副教授Fadel Adib表示:“能够在杂物中找到特定的物品,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当然这也逐渐成为了一项日益增长的需求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该系统还可以帮助整理成堆的物品,完成仓库中的订单、识别和安装汽车制造厂的组件,或者帮助老人在家中执行日常任务。

论文链接如下,感兴趣的同学可别错过了:

image.png

image.gif论文链接:

https://www.mit.edu/~fadel/papers/RFusion-paper.pdf

使用RFID标签,系统能逐步锁定目标物体

其实,如果用大白话来讲,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使用天线搜索物体
不过这个天线会从一个微小的射频识别 (RFID) 标签反射信号,该标签可以附着在物品上,以防丢失。
先给大家插播一下RFID标签
可以看到,这种标签与条形码非常相似,都可用于快速识别物体,但RFID标可以存储的数据比条形码更多。比如,通过条形码,你可以识别商品,但RFID标还可以告诉你商品的制作日期和地点。
image.gifimage.png

RFID标现在已经被广泛用于护照、图书馆书籍和非接触式卡上,同时在伦敦,超过1000万人支付公共交通费用的Oyster系统中也能找到RFID标 除此之外,航空公司也会利用该系统来跟踪行李以防止盗窃。
之所以选择RFID标,是因为天线和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可以穿过大多数表面,包括一堆可能盖住的脏衣服。
一旦天线与RFID标签成功通信,它就会识别出标签所在的球形区域机器人随后就可以将这个区域与其相机的输入相结合,缩小物体的位置,然后将手臂对准物体,最终抓住物品,并验证该物体是否是目标物体。 image.png

识别成功率达96%,未来或能纳入智能家居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使用强化学习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用于优化机器人到物体的轨迹


在强化学习中,算法通过反复试验和奖励系统进行训练。

“这也是我们大脑的学习方式。我们从老师、父母、电脑游戏那里得到奖励,从而激励大脑的学习过程,这也发生在强化学习当中。”Tara Boroushaki说。

“我们经常故意让系统犯错或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施以相应的惩罚或奖励。通过这种方式,系统就能学会一些很难建模的东西。”

image.png

研究人员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中测试了RFusion,包括将钥匙链藏在一个杂乱无章的盒子里,将遥控器藏在沙发上的一堆物品下面。

他们发现,即使是检索完全隐藏在一堆物体下的某个特定物体时,系统的成功率为96%


如果只依赖射频测量,就会有一个异常值,如果只依赖视觉,有时会出现来自相机的错误。”“但如果你把二者结合起来,它们就会互相纠正。这就是系统如此强大的原因。”Boroushaki总结到。 

未来,研究人员希望提高系统的速度,使其能够平稳移动,而不是定期停下来进行测量。这将使RFusion能够部署在快节奏的制造或仓库环境中。

除了其潜在的工业用途外,该系统甚至可以被纳入未来的智能家居,以帮助人们完成任何数量的家务。

image.png

为了帮助你找东西,科学家可没少花心思

这类技术也早已有先例。

去年,CMU和FAIR合作开发了一款语义导航系统SemExp,可以利用常识来进行导航和执行寻物任务。

如果SemExp事先知道一些物体的位置,比如沙发在客厅,冰箱在厨房,系统会在寻找沙发或冰箱时会更有效率,即使系统对整个环境是完全陌生的。也就是说,SemExp使用的是类似于人类常识的知识在寻找东西。

CMU机器学习系博士生Devendra S. Chaplot表示,该系统利用语义洞察力来确定寻找特定物体的最佳位置。一旦决定要去哪里,就可以使用经典规划方法来达到目标。

事实证明,这种模块化方法在很多方面卓有成效。SemExp的学习过程专注于目标与房间布局之间的关系,随后系统能应用语义推理确定最有效的搜索策略,再应用导航规划到达目的地。

image.png

在日本,东京大学信息与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一款机器人,外形像极了一位老奶奶。
机器人搭载了广角镜头和图像识别软件,可以监测固定地点并记录物品的位置。比如,你要吃药的时候,系统不仅可以告诉你药的位置,还能检测吃药的次数,如果你尝试吃第二次,它就会发出提醒。

image.png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创新。

相关文章
|
算法 机器人
MIT最新成果:这款能「自我复制」的机器人,从飞机到火箭都能自己造!
MIT最新成果:这款能「自我复制」的机器人,从飞机到火箭都能自己造!
132 0
|
运维 安全 机器人
高精度手术机器人在家也能高效研发?妙智科技做到了
无影远程办公解决方案助力妙智快速构建远程研发交付体系,保证关键数据不落地的同时确保疫情下的研发进度。居家隔离结束后,公司全员人手一台无影,持续在东莞和深圳两地实现高效异地办公。
1546 0
高精度手术机器人在家也能高效研发?妙智科技做到了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MIT发布首个贝叶斯「数据清洗」机器人!8小时洗200万条数据
吴恩达说AI模型里百分之八十的工作要放在数据上,而数据清洗又是保证模型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到领域知识等等,往往很难自动化,MIT最近发布了一个自动数据清洗机器人,有望摆脱手工清洗数据!
277 0
MIT发布首个贝叶斯「数据清洗」机器人!8小时洗200万条数据
|
机器人
敏捷如黄蜂!MIT华人助理教授造出「厘米级」类昆虫机器人
MIT华人助理教授Kevin Chen成功造出能够飞行的厘米级类昆虫机器人,不仅能飞,还能翻筋斗,实现了仿生昆虫无人机一大飞跃。
143 0
敏捷如黄蜂!MIT华人助理教授造出「厘米级」类昆虫机器人
|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人
用算法模拟演变机器人“进化”!MIT开发新平台,还能优化机器人身体和大脑,已开源
用算法模拟演变机器人“进化”!MIT开发新平台,还能优化机器人身体和大脑,已开源
129 0
用算法模拟演变机器人“进化”!MIT开发新平台,还能优化机器人身体和大脑,已开源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教机器人捏橡皮泥?MIT、IBM, UCSD等联合发布软体操作数据集PlasticineLab
「PlasticineLab」的提出,或为软「PlasticineLab」的提出,或为软体动力学领域的众多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体动力学领域的众多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199 0
教机器人捏橡皮泥?MIT、IBM, UCSD等联合发布软体操作数据集PlasticineLab
|
Web App开发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GrooveX研发情感治愈机器人lovot,可与人类完成亲密互动
lovot头顶配有一个传感触角,内置360度半球式摄像机、麦克风、热感照相机,帮助它辨识人类,并确认主人。
727 0
Stella Artois研发新型机器人BART,端茶扫地两不误!
BART的设计非常简单,就是在常见的扫地机器人上安装有机玻璃组件,包括底座、透明蜘蛛和带有孔洞的托盘。
323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