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里云研究公众号
作者:阿里云研究院内容运营主管 赵子千
编者按:
在国家双碳号召下,如何将社会责任与商业模式紧密融合实现双碳目标成为各平台企业的当务之急。阿里云碳普惠试点项目在自身节能减排的同时为更多平台企业提供“绿色算力”,成为全国IDC行业绿色行动的标杆。
导语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程立,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署名文章,提出平台企业要为中国低碳发展作贡献。对于今年的“6·18”,我们没有公布总销售额,而是选择披露“绿色GMV”,这虽是一个小改变,但在行业中倡导一种理念:平台企业不能只比增速,更要比健康度;不能只比价格,更要比价值。如果说,曾经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重心是要确保平稳顺畅的“商业价值”,现在必须增加一项:更要推动实现环境、生态等“社会价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21日 第 09 版)
01调整能源结构,构建绿色基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面向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节能减排的曲线很陡峭,生产生活许多环节面临根本性改造。结合2020年中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要求,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很大程度上需要向“绿色基建”迈进,平台型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平台交易能耗。
围绕“绿色基建”的实践已陆续展开。比如,政务领域的“最多跑一次”,就是在创新便民高效的社会治理降低碳减排。再比如,疫情以来普及的在线会议、在线办公,显著减少了非必要差旅、提升了无纸化办公水平。从更大层面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解决交通拥堵、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监测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等探索已陆续展开。可以说,推动“绿色基建”,技术是贯穿其中的“金线”,“绿色”、低碳则是必须坚持的“准绳”。
02提升数字经济,实现绿色算力
平台型企往往面临“减碳三环”:自身发展中的节能是“内环”,推动行业减排脱碳是“中环“,鼓励公众“绿色”低碳消费是“外环”。处在这个“三环”之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观察视角。国内不少行业与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是数字化基础薄弱,对于碳排放底数是多少,从哪里开始减碳,既缺少抓手,也缺少方向。从这个角度说,企业数字化与低碳化发展是一体两面,是相互促进的。
阿里云张北基地是全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首个碳普惠试点项目,近3年来,以市场化方式交易清洁能源,截至2021年5月共交易约4.5亿千瓦时,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近40万吨,在实现企业自身减排的同时,也为更多平台生态企业提供了“绿色算力”。如果将目光投到消费领域,经测算,2005年,每10笔电商交易耗能可以煮熟4个鸡蛋;今天,只能煮出一颗溏心鹌鹑蛋,技术演进成为绿色低碳消费方式的重要保障。面向未来,科技公司需要继续保持“技术自觉”,充分释放技术红利,推动自身、行业及全社会的绿色发展。
阿里云张北基地
低碳经济、零碳经济,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初心。数字经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要通过优化匹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这个进程,能为交易做“减法”,也能为生态做“减法”。对于今年的“6·18”,我们没有公布总销售额,而是选择披露“绿色GMV”,这虽是一个小改变,但在行业中倡导一种理念:平台企业不能只比增速,更要比健康度;不能只比价格,更要比价值。如果说,曾经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重心是要确保平稳顺畅的“商业价值”,现在必须增加一项:更要推动实现环境、生态等“社会价值”。
结语
无论是面向全球竞争,还是适应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都要在低碳发展上增强紧迫感。当然也要看到,压力之下蕴藏机会。正如化石原料危机催生新能源革命,气候变暖带来节能技术进步,历次技术革命都是以对一种具体约束的创造性回应,带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面向“双碳”时代,社会对“绿色算力”的需求还在爆发式增长,钢铁、电力、煤炭等行业脱碳减排对云计算“外脑”的需求非常大,普通消费者对“绿色物流”、低碳商场还有新的期待。平台企业以创新推动低碳发展,是在顺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在回应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为此,我们要立足自身业务,充分抓住经济社会环境重大变革的机遇,尽快实现企业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也为培育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新竞争优势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