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闵万里博士,他从阿里云杭州办公室探出脑袋,粉色格纹衫加上金边眼镜,一下子跳出了灰霾的背景。见到笔者突然笑起来,眼睛眯成一道月牙,俨然从电影里走出来的,奇异博士。
自带了柔光和儒雅气质,这可和严肃的“科学家博士”不太一样。
然而就是闵万里所在的公司——阿里云,竟然用AI解决了饿了么8年以来的“痛点”。让1亿中国人吃上了“热饭”——
1月11日,饿了么对外透露正和阿里云合作,研发人工智能ET调度引擎。这次技术“联姻”,将会使外卖行业走向AI时代。
他是谁:这个博士有点“怪”
7岁常考0分,14岁上了少年班,19岁考到芝加哥大学,毕业后转向IBM T J Watson 研究院钻研8年,2年Google,而后进入阿里巴巴,自嘲“第二人生”的开启。他就是阿里云人工智能团队科学家闵万里博士。
尽管这样的经历很“摇滚”,闵万里的信仰却很“古典”。和世界趋同或漫不经心都与他无关,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既可以在太平洋海岸晒太阳,又能和阿里云步调一致——为社会真正做点什么。”
在大部分人看起来,闵万里团队到此前做过的事情,似乎很难和他萌萌的外观联系在一起。不过,除了研究用数学和人工智能解决难题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却是写诗。在最近一次黄山行中,他匆匆在手机备忘录写下:“清风斜雨漫山游,苍石潺水写春秋”。
就是这么一个把玩着人生的快与慢的博士。一同在思考的,是一个更庞大的社会问题。
世界难题:不只是1亿“宅民”的胃
2015年末,饿了么团队第一次和阿里云碰头。谁都没想到而这一“碰”,碰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
“吊胃口”,说到现在的外卖市场的心头病,大多数人都会皱起眉头。
在人人都是资深“外卖专家”的时代,阿里云的许多工程师,包括闵万里博士也有过“抓狂”的经历:“系统里显示餐已经到了,结果小哥1个小时候才到,这真叫人吊胃口。”
面对全国1亿人“嗷嗷待哺”的胃,和百万外卖骑手每天多走的冤枉路。阿里云和饿了么打算用人工智能ET解决这一难题。但这么庞大的题,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人解过。难题落到了人工智能团队身上。
“技术上非常复杂,如果非要简化比喻的话”,闵万里撩起了袖子,在纸上画了10个点,“骑手们面临的问题是:用最短的线把N个点连起来,而这每个点都在变化,突然消失或出现。这些点就是叫外卖的人。”
当这些点数增加一万乃至千万个量级,题目就变得更加不可控了,尤其是再受到天气、区域路况的影响。
之前是人工叫单,骑手们看到哪个单就派哪个单,全靠经验。送的不及时,骑手承担感情责任,吃饭的则有苦无处说。
(凌晨2点,阿里云人工智能团队在碰更优的解法)
接了这个问题的人工智能团队各个都打了鸡血。用算法来仿真现实,用代码来衡量变量,这群年轻的智慧在不眠不休中,终于迸发了灵感。
通过ET多维度的算法,精确预估餐厅出餐时间、骑手个性化骑行速度、取餐等待时间,给了骑手最优的判断和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小哥知道怎样最快地赶到你那儿。”团队主干之一剑儒说道。这个技术已经开始全国多个点逐步测试,ET的表现非常可观。可以说,是对于千万“宅民”们的“福音”。
这种“帮忙”,阿里云似曾相识。
早在2014年,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正交锋难分胜负,阿里云人工智能团队为快的打车研发了一套“人车分配”的智能算法调度系统,在2014年底上线,大幅提高了司机抢单成功率及压缩了派单等待时长。
这也是阿里云人工智能团队在社会级调度领域的第一次出手。说到最近热议的共享单车热潮,在该团队眼里,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算法,“单车流动和人流的调配,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解法。”
此前,人工智能还担任“城市大脑”调度交通。“包括互联O2O企业在内的一大批新经济体,都在试图解决一个经济学的根本问题:供需匹配。而今天解决此经典难题的杠杆找到了人工智能这个支点。” 闵万里补充道。
“我相信未来所有的行业,都会需要用技术来提升竞争门槛,这个趋势从互联网的出现就已经注定。”
孤独感:AI是解决无规律的事情
“AlphaGO下围棋厉害,但并没有让我感到兴奋,”闵万里摸了摸脖子,“早在千年之前,算盘就超过了人,都是规律的游戏,最难的是挑战那些无规律的未知。”
说到“无规律”,他举了个例子。“AI有时很绝妙,有时让人哭笑不得。”在饿了么项目中,ET在绝大多数城市试点中表现不俗,而在成都试点时,却出现意想不到的超时。“成都人不同于北上广,懒的出门,习惯早午饭一起吃。这对ET来说是个意外。”
现在,阿里云让人工智能ET学习成都的风土人情,学习成都人的“慵懒个性”,试着探索无规律的有序。
最大的无规律挑战是:饿了么是国内最大的外卖平台,连锁店和各类特色小吃,调度复杂度难度至少是其他企业好几倍。
不止是解决1亿人吃热饭的问题。搭上时代的脉搏,阿里云在做着的,正是海浪迭起的“无规律”的事儿。
在城市,夜吞下我们,梦吐出我们。会做梦的人是很了不起的,把梦炼为现实的人更了不起。
--本文分享来自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