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库POLARDB优势解读系列文章之④——物理复制

本文涉及的产品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MySQL 版,Serverless 5000PCU 100GB
RDS MySQL Serverless 高可用系列,价值2615元额度,1个月
简介: 日志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份,按顺序以增量的方式记录了数据库上所有的操作,日志模块的设计对于数据库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都非常重要。 可靠性方面,在有一个数据文件的基础全量备份后,对运行中的数据库来说,日志文件的重要性大于数据文件,只要操作记录到日志中并完成落盘,就等于操作完成,无须等待数据文件落盘。

本文作者 黄忠(AnySQL)

日志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份,按顺序以增量的方式记录了数据库上所有的操作,日志模块的设计对于数据库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都非常重要。 可靠性方面,在有一个数据文件的基础全量备份后,对运行中的数据库来说,日志文件的重要性大于数据文件,只要操作记录到日志中并完成落盘,就等于操作完成,无须等待数据文件落盘。因为日志的顺序和增量方式,使得数据库的增量实时备份(包括备库)成为可能,更可以使用异步、同步或Raft多数等方式通过保护日志来保护所有的数据。

稳定性方面,日志的增量模式减少了需要写出的数据量,日志的顺序写对于IO操作十分友好,可以充分节约寻道时间(机械硬盘)和写入缓存,使得日志的写操作可以十分平稳,在面对高并发的事务时,不易出现剧烈的抖动,从而得到高的稳定性和性能。按照日志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物理日志和逻辑日志,物理日志使用更偏向底层数据块操作的方式来描述变更,逻辑日志则偏向于使用记录镜像或SQL语句的方式来描述变更,事务引挚一般使用物理日志的模式来记录事务的底层操作,而非事务引挚则一般使用逻辑日志的方式。

用编程语言来打比方的话,物理日志相当于使用汇编语言来记录了操作,而逻辑日志则相当于使用Go/Python等级别的语言来记录操作,物理日志相比逻辑日志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回顾数据库的历史,商业数据库都只支持物理日志,从来没有逻辑日志的说法。MySQL因为其上下分层(SQL层和引挚层)的设计导致事务存贮引挚层必须有独立的物理日志,以及多引挚支持的原因,必须在SQL层设计逻辑日志以透明化不同存储引挚(主备可以不同引挚)的支持,形成了一个双日志的现状,对MySQL的稳定性和性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物理日志因其格式比较底层,使其非常难以创建只读实例,并且从只读实例切换为读写实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以参考Oracel数据库的发展历程,长久以来一直没有支持随时只读的备库,将备库切换为主库需要极期严格的步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比较难以实现自动化,无法轻松实现互联网读扩展流量扩展的需求。而逻辑日志因其格式比较上层,使其非常容易创建只读实例,从只读实例转换为读写实例可以在秒级完成,并形成了一整套的增量数据订阅消费。MySQL在享受逻辑复制好处时,也承受了逻辑复制带来的一些限制:

  • 存储引挚层难以直接产生逻辑日志,为了数据的一致性,在物理日志和逻辑日志之间引入了XA(2PC)机制,给稳定性和性能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和挑战,导致事务处理性能和传统商业数据库相比有较大差距,基于物理日志则差距极小。
  • 同一事务的MySQL逻辑日志需要连续写出,因此无法支持较大的事务操作,过大的事务会导致操作失败。基于物理日志,同一个操作的日志可以分段(事务开始、操作1、操作2、事务提交)写出,因此可以支持大事务操作。
  • MySQL现有逻辑日志保存了整条记录的前后镜象,造成逻辑日志写入量较大增加IO压力,易引起性能下降和抖动。物理日志只记录变化字段,格式紧凑以减少总日志量,具备较好的IO性能,不易引起性能下降和抖动,肯有更高的性能和稳定性。
  • MySQL逻辑日志,在回入时需要重新经过SQL层代码,执行路径较长,并且不易并行处理,易造成备库时延,即逻辑日志产生的速度超过回放的速度;物理日志因包含完整事务信息,更易用事务一致性实现并行回放,可极大提升备库恢复的速度,做到高压力下主备ms级时延。如下图:

image.png | left | 827x428

  • MySQL逻辑日志,不包含事务信息,无法做连续性检测,可以从任意点开始恢复,不熟悉不专业的操作容易,造成问题;物理日志包含完整事务信息,可以做连续性检测,会自动识别上一次的中断点,减少人工判断操作,可有效防止人为误操作。

因此基于逻辑复制的MySQL在大表加字段、建索引等操作上,主备复制的体验非常不够好。POLARDB在充分认识到MySQL逻辑复制的优缺点后,选择以物理复制为基础实现复制节点(Replica),提升了主备复制的效率和体验,为广大客户提供了稳定、可靠、高性能能的只读节点,引领了新一代复制技术的发展。

相关文章:

1月19日,阿里云数据库技术沙龙——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核心技术分享将在北京昆泰酒店举行,对POLARDB核心技术细节感兴趣的同学欢迎点击链接报名参加~banner_

相关实践学习
使用PolarDB和ECS搭建门户网站
本场景主要介绍基于PolarDB和ECS实现搭建门户网站。
阿里云数据库产品家族及特性
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团队一直致力于不断健全产品体系,提升产品性能,打磨产品功能,从而帮助客户实现更加极致的弹性能力、具备更强的扩展能力、并利用云设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以云原生+分布式为核心技术抓手,打造以自研的在线事务型(OLTP)数据库Polar DB和在线分析型(OLAP)数据库Analytic DB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级云原生数据库产品体系, 结合NoSQL数据库、数据库生态工具、云原生智能化数据库管控平台,为阿里巴巴经济体以及各个行业的企业客户和开发者提供从公共云到混合云再到私有云的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基于云基础设施进行数据从处理、到存储、再到计算与分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本节课带你了解阿里云数据库产品家族及特性。
目录
相关文章
|
1天前
|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祝贺!阿里云PolarDB斩获数据库国际顶会ICDE 2024工业赛道最佳论文
阿里云斩获国际顶会ICDE 2024最佳论文,0.5秒实现数据库跨机实例迁移。
祝贺!阿里云PolarDB斩获数据库国际顶会ICDE 2024工业赛道最佳论文
|
4天前
|
存储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PolarDB-X 是面向超高并发、海量存储和复杂查询场景设计的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5月更文挑战第14天】PolarDB-X 是面向超高并发、海量存储和复杂查询场景设计的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31 2
|
4天前
|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是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关系型云原生数据库
【5月更文挑战第14天】PolarDB是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关系型云原生数据库
38 3
|
4天前
|
存储 监控 物联网
时序数据库的优势有哪些?
【5月更文挑战第13天】时序数据库的优势有哪些?
11 1
|
4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有哪些优势?
【5月更文挑战第12天】PolarDB有哪些优势?
13 3
|
4天前
|
SQL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性能诊断工具DBdoctor如何快速纳管数据库PolarDB-X
DBdoctor是一款基于eBPF技术的数据库性能诊断工具,已通过阿里云PolarDB分布式版(V2.3)认证。PolarDB-X是阿里云的高性能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采用Shared-nothing和存储计算分离架构,支持高可用、水平扩展和低成本存储。PolarDB-X V2.3.0在读写混合场景下对比开源MySQL有30-40%的性能提升。DBdoctor能按MySQL方式纳管PolarDB-X的DN节点,提供性能洞察和诊断。用户可通过指定步骤安装PolarDB-X和DBdoctor,实现数据库的管理和性能监控。
120 0
|
4天前
|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性能诊断工具DBdoctor通过阿里云PolarDB产品生态集成认证
DBdoctor(V3.1.0)成功通过阿里云PolarDB分布式版(V2.3)集成认证,展现优秀兼容性和稳定性。此工具是聚好看科技的内核级数据库性能诊断产品,运用eBPF技术诊断SQL执行,提供智能巡检、根因分析和优化建议。最新版V3.1.1增加了对PolarDB-X和OceanBase的支持,以及基于cost的索引诊断功能。PolarDB-X是阿里巴巴的高性能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兼容MySQL生态。用户可通过提供的下载地址、在线试用链接和部署指南体验DBdoctor。
150 0
|
4天前
|
存储 NoSQL 搜索推荐
探索新一代数据库技术:基于图数据库的应用与优势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复杂的关系数据时存在着诸多限制,而基于图数据库的新一代数据库技术则提供了更为灵活和高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探讨图数据库的核心概念、应用场景以及与传统数据库相比的优势,带领读者一窥未来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
4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索引回表困难?揭秘PolarDB存储引擎优化技术
PolarDB分布式版存储引擎采用CSM方案均衡资源开销与可用性。
数据库索引回表困难?揭秘PolarDB存储引擎优化技术
|
4天前
|
存储 SQL 大数据
矢量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对比:优势与挑战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矢量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对比:矢量数据库擅长处理高维数据和相似性搜索,适用于AI及大数据场景,但技术复杂度高,集成与数据迁移具挑战;传统数据库成熟稳定,简单易用且支持广泛,但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上不足。选择需依据具体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