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Tech Insight创始人冯超:开发者的梦想,是Tech Insight前行的地方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Tech Insight 是一场专门针对开发者、架构师,以及产品技术管理人员的“实战”技术之旅。在这里,顶级技术专家们将分享云计算前沿技术,以及各类跨行业解决方案等内容。 您将与现场近千位技术从业者进行深度交流,更可以通过 Workshop (动手实验室)进行现场实践。

 cb003d9560786e0d706b5c27a0a4eb77a1821f9b


冯超:Tech Insight从它的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就是相当于我们去那个洞察洞见这个技术里面的一些东西,它代表着我们要把阿里云那些最底层最干货的东西分享出来,在操作中,在你的生产环境开发环境中,密切相关的东西放出来告诉大家这些最佳实践的方法。

 

我在美国和中国参加过很多会,我发现其实会议分为3种:

第一种叫做那个布道大会,那么这个布道大会很重要,就是给业务型的人去看行业趋势是什么。


第二种叫做学术性的会议,如USINX,就是把论文拿出来读一遍,讲讲怎么研究,展望一下未来如何应用。或者是底层如何实现的原理,与用户使用场景不是最相关;或者就是把功能文档拿出来,几十个功能读一遍,如同给自己的领导汇报,恨不得在40分钟内把几年做的所有事情讲一遍。


第三种会议,就是实践性的会议,在你的各种那个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实际操作去使用这个系统、这个功能,去帮助和解决用户自身业务问题的。

其实对于绝大数多普通技术人来说,第三种会议的内容是最值得参加的,但是很奇怪的是,中国这种会议反而很少,甚至很多打着实践类的会议往往最后会变成产品广告,我们坚决不做产品广告。

 

记者:刚刚谈到了一个问题,TI不做广告,除了不做广告, TI这个会的会务品质本身怎么保证的?

 

冯超:我们对每一次演讲不光我要看PPT,我们的专家会花很多时间在我们内部来过,你想想看,30个专家,每一个45分钟,都要在我这里,一遍遍的来讲,我们反复讨论哪些是对技术人有用的内容,反复来check,这样打磨出来的产品,我认为是有质量的。

而且,在观众上,我们不希望越多越好,我们大概每次800~1000名听众,3~4个分论坛(并行度很低,选择性高),他们能够深度融合,就非常好了。

 

记者:在国内很多技术论坛都免费的情况下,TI选择了收费,而且门票售价不菲1288元,这样的考虑是基于什么原因?

 

冯超:初心。每次TI论坛以后,我都会去回访,我们会发现TI并没有在外面投放很多会议广告,但是名声却起来了,我们的初心很简单,能够真正帮助到客户,转变从自己的思维出发,变成从使用者、技术员的思维出发,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配置什么样的专家,你看,我们现在的专家都是阿里云在垂直行业里非常有建树的专家,这样的专家过去是在阿里云里面的,现在我们把他们请出来跟客户面对面,有痛点来交流,口碑就是这样积累下来的。

至于收费和免费这个问题,从初创的时候开始,我就坚持要收费,这个事情啊,我们内部其实讨论过很多次,为什么?收费是门槛,不收费你找不到精准的人,更多的是来凑热闹、玩手机的。

但是阿里云要不要赚这个钱?不要。阿里云最后会把所有的门票折成产品券送给大家。

阿里云希望的是,你在听完以后,顺便用这个钱(等额代金券),去实践一下云计算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仅只是虚拟机和数据库等IaaS产品,更是要能去发现很多PaaS产品可以让你避免重复造轮子,去了解云计算真正给你带来的价值。

理由很简单,800个人1000一张票,80万的门票可能刚够cover会务成本,但几十个专家人员差旅成本都cover不下来,更别提跟阿里云几十亿的营收去做对比了。那为什么他们会来?他们觉得值。


 39299c8390e351e1855196aab83efcc9b0d9bdc4


记者:那么TI和别的这种实践论坛有什么不同呢?

 

冯超:场景化。实际上TI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论坛,就是我刚刚说的,内容走精细化的路线,第二个部门是Workshop,第三个部分是专家一对一。

如果是仅仅让大家花了很多时间来看你单个产品里面这些操作是如何去点击如何去敲命令的话,那我不如我自己做成一个视频,放在网上给大家看一看。

但是你站在客户的角度就有很多可为之处了,客户会问你能解决我什么场景的问题,所以我所有的课程设计动手课程的设计都是以场景化的,比如说我是那个要做一个视频网站,它中间可能就要穿插五六个,至少五六个产品以上,互相之间如何去搭配,或者我今天要解决海量的日志数据分析,从你收集日志开始到批处理日志,到分析日志,最后到呈现。

而这些问题在现场,都是以真实的环境提供给大家的,而在未来,我们还会通过云中沙箱的技术,对课程进行公开,后续推送给用户。

大家会说,原来这个东西比我想象的要简单得多,成本低得多。我要怎么来开通。

 

记者:TI会直接带给客户价值吗?还是说TI只会给到一些启发?

冯超:我认为TI是可以直接产生客户价值的,4月份在深圳的TI,我们发现很多人的对阿里云的理解是服务器,数据库,存储这些基础产品,客户参加完了以后,才发现原来阿里云还有这么多PaaS服务。

之前有一个客户,自己做了一个消息服务的集群,不稳定,成本非常高,消息有丢失,跨地域延时高,而且利用率还不高,听完了TI以后回去就把这个服务换成了阿里云的消息服务(用几百块钱替换了几十万的成本,还没算人力搭建运维成本),我们从头到尾没有做广告,只是确实客户心里有了对比。

 

记者:TI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规划?

 

冯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不单是一个技术,而是一个时代推给大家,让大家不再局限于说我今天要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基础问题,而是更有力气去思考业务,思考未来。TI未来会一直做下去,并且会持续优化,我们最重要的规划,就是坚持我们的干货,坚持我们的品质,和坚持我们的相信,相信云计算会把大家带入DT时代。

虽然TI才创立短短的半年时间,很多模式还在探索中,但是我们相信帮助开发者的初心总会找到梦想的通途。世界很大,但是只有在他们的梦想之地,才是Tech Insight前行的地方。


历届 Tech Insight 地址:

相关实践学习
日志服务之使用Nginx模式采集日志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服务控制台创建Nginx模式的Logtail配置快速采集Nginx日志并进行多维度分析。
相关文章
|
4月前
|
网络协议 Linux 开发工具
Linkedin-SRE-中文教程-一-
Linkedin-SRE-中文教程-一-
|
存储 分布式数据库 调度
GitHub典藏版!腾讯T14级牛人亲码的分布式数据库实践,再次爆火
数据库就是要做好五件事,存储、事务、查询、复制和其他。而对分布式数据库来说,不仅要继续做这五件事,还要多出一件事,分片。在这六件事中,存储和其他这两件事与单体数据库差不多,难点就在事务、查询、复制和分片这四件。
|
运维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后悔极了!GitHub开源爆火阿里「DBA攻坚指南」笔记,我竟没下载
Oracle和MySQL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以上,因此国内需要大量具有综合能力的数据库管理人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数据库相关书籍和资料只介绍了其中一类数据库,且大多只介绍基础原理或只阐述深奥的方法论,质量参差不齐,极少有同时涵盖Oracle和MySQL这两种数据库的书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API
Google I/O 2023 大会上发布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技术和产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Google I/O 2023 大会上发布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技术和产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6 0
|
缓存 数据可视化 测试技术
开源多年后,Facebook这个调试工具,再登Github热门榜
让许多工程师合作开发大型应用大多会面临一个挑战,通常没有一个人知道每个模块是如何工作的,这种技能会让开发新功能、调查Bug或优化性能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Facebook创建并开源了Flipper,一个可扩展的跨平台的调试工具,用来调试 iOS 和 Android 应用。近日又双叒登上了Github热榜。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程序员
来自Google, Pinterest 等公司顶级程序员的10条最佳实践
编程语言各有不同,不过区别不大。但用语言的人区别就大了。选择了一门语言你就选择了一个群落。
156 0
来自Google, Pinterest 等公司顶级程序员的10条最佳实践
阿里巴巴使用心得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管理学侧重于信息系统管理,工学侧重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大数据 云栖大会
Tech Insight首登武汉云栖大会,阿里云 MVP匠心打造
阿里云 MVP以他们在大数据方向多年的深研与实践经验,教您如何进行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变革。
1892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云栖大会
深圳云栖大会 Tech Insight 特别场《工程效率提升》 - 开发者的梦想,始终是 Tech Insight 前行的地方
Tech Insight 从它的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就是相当于我们去那个洞察洞见这个技术里面的一些东西,它代表着我们要把阿里云那些最底层最干货的东西分享出来,在操作中,在你的生产环境开发环境中,密切相关的东西放出来告诉大家这些最佳实践的方法。
19231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