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客·请讲」思岚科技陈士凯:致力于为各类机器人解决好自主定位导航能力

简介:

行业的兴起,概念的普及,使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要求越来越高。

A轮融资千万美元、B轮融资1亿人民币、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超2000家,个人用户超10万、创业首年就获利200万……

这就是我们今天镁客请讲的嘉宾思岚科技,从13年成立至今交出的“答卷”。那么,CEO陈士凯和他的团队在这些年都经历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怎么解决的呢?

思岚科技陈士凯:致力于为各类机器人解决好自主定位导航能力

创业就是因为就看好机器人行业以及导航定位的重要性

在与陈士凯沟通之前,镁客君也做了点功课,看到有文章写到思岚科技能走到现在,完全是因为一个垃圾桶。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陈士凯表示还是存在一定的误解,他说:“成立思岚科技,以及之前的RoboPeak,其实就是是看好机器人行业的爆发以及导航定位在其中的重要性。”

思岚科技陈士凯:致力于为各类机器人解决好自主定位导航能力

对于垃圾桶的故事,镁客君在详细了解之后才知道,其实只是一个陈士凯个人的小插曲。有一天他在吃东西的时候,手上的垃圾无处可扔,而垃圾桶又隔得太远,“懒癌”发作的他就想着如果垃圾桶能够自己跑过来就好了。于是他就开始动手做一个可以自主导航的垃圾桶机器人。“不是图方便、省事,更重要的是想要能够体现出智能化,让一个普通的垃圾桶瞬间高大上。”陈士凯说。

从早期研发团体到RoboPeak,出于对未来机器人行业有着极浓厚的兴趣,这只分别来自上海和北京高校的创业团队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发,经过无数次的相互讨论和吐槽,他们决定组成RoboPeak,专心开始研发激光雷达传感器。

随后在13年11月,仅有5人的思岚科技正式成立。值得注意的是,这只5人团队在创业首年,就能够做到获利200万。想要做到这样的成绩,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历程。“大家都知道创业很艰难,而真正难在哪里也就只有创业者自己知道了。”陈士凯说:“辛酸不可能是只有一个,也不可能是一直都有,我们就是努力的跨过一段又一段。”

思岚科技陈士凯:致力于为各类机器人解决好自主定位导航能力

随后,陈士凯在镁客君的一再追问下,说了一个他们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思岚科技成立之后,我们第一次生产是在13年年底,那时候生产激光雷达很多的核心部件都必须从国外拿货,而我们的供应商要重新布局它在全球的产能,就把我们所有的代理商都撤掉了,结果就导致我们在那几个月拿不到货。但是我们又答应客户要在第二年的4、5月份交货,如此一来就没办法做后面验证和量产。这完全是一个不可控的困难,而且那时候我们团队里大部分又没有硬件背景,所以别无他法,只能重新自己做一套架构。”

低功耗、低成本的产品特性,让思岚科技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聊完团队,镁客君和陈士凯聊到了思岚科技的两个核心产品:激光雷达和SLAM导航定位系统。对于两个领域中的难点,以及思岚科技的解决方案,镁客君做了如下一个整理:

思岚科技陈士凯:致力于为各类机器人解决好自主定位导航能力

早几年,激光雷达和自主定位技术几乎还都应用于工业和军工领域,与如今商业化、民用化的应用场景,有着天壤之别,但又有着相似之处。“大致的核心技术和市场需求肯定是一样的,就像激光雷达高精密度的要求、自主定位导航的高可靠性和智能性要求都不会改变。”陈士凯这样说到:“但也有针对的调整,首先就是大家熟知的成本要能做到这类产品可以接受得范围,这不是简单的控制成本、压缩利润实现,其本质也是对技术本身进行调整。”

思岚科技陈士凯:致力于为各类机器人解决好自主定位导航能力

而思岚科技做出的调整如下:

激光雷达:他们的RPLIDAR内很多硬件和光学部件就采用目前行业内相对使用更加广泛以及低成本的器件,再配合软件算法的弥补,可以实现单体仅4CM的高度,1W的功耗。

定位导航系统:主要是成本、体积、算法上的修改,他们的SLAMWARE只有硬币那么大,功耗为2W。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应用场景的变化,由可控、相对简单的工业环境转变为不可控、随时会有突发情况的民用场景是,就需要软件系统更加可靠。

不做车载激光雷达,是因为自动驾驶尚未真正爆发

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技术中重要的传感器之一,近些年也有很多做专项研发的公司,比方说Velodyne、Quanergy、Ibeo等等,而思岚科技作为国内激光雷达行业中的佼佼者,却尚未涉足自动驾驶领域。

对此,陈士凯认为“在激光雷达行业中,比较老牌和主流的厂家其实是SICK、Hokuyo等,他们都以单线激光雷达产品为主。并且像车载多线雷达遇到的无法量产、性能不稳定、产能不足的问题,其实在成熟的激光雷达行业中是不存在的。这些主流激光雷达厂家还没有涉足自动驾驶行业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动驾驶相对来说还很早期阶段,还不足以有量产生。我相信随着这个市场后续几年爆发,这些主流厂家就会出现相关产品,我们思岚也是这样一种态度。”

思岚科技陈士凯:致力于为各类机器人解决好自主定位导航能力

可见,相较于车载激光雷达,目前的主流激光雷达商用途径还是在工业和机器人行业。而这两种不同应用场景的激光雷达,又有哪些区别呢?

“看的见得区别在于一个是多线雷达为主,一个是单线雷达,此外车载雷达更多关注测量距离和速度,像测量的精确度、精细度其实远没有机器人中的雷达要求高。”陈士凯说:“这里需求是不一样的,其实各有门槛。”

思岚科技陈士凯:致力于为各类机器人解决好自主定位导航能力

对于商用机器人的激光雷达,其实它是目前激光雷达的主流应用场景,对应的产品要求就要高很多,像量产、可靠性都已经不再是问题。这就反而对工艺和生产有更高的挑战,不像车载雷达目前其实大家还在比拼性能,但真正可量产、工艺成熟的产品还不存在。国内其实也有一些激光雷达企业曾经尝试做机器人用的激光雷达,但后来发现产品难以做好,遇到障碍后转去做车载雷达,反而创出了一片天地。”

致力于为各类机器人解决好自主定位导航能力

此前曾经有一个调研机构发布报告称,全球商用机器人领域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达到170亿美元。反观国内市场,似乎还没有迎来真正的爆发,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陈士凯表示,其实在这个170亿美元得预测报告中,大部分的份额是在国内的。目前国内市场像扫地机器人这个单品,去年的销售量就达到上千万台,已经在爆发阶段。之所以大家觉得还没爆发,其实说明市场规模还很大,要完全普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陈士凯和镁客君说到,在这样一个爆发阶段的商用机器人领域,思岚科技将会一如既往的为市场提供更高性能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方案,扮演好帮助各类机器人厂家开发出更实用产品的角色。


原文发布时间: 2017-07-24 15:53
本文作者: JOKER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镁客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镁客网。
相关文章
|
7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人
EMMA-X: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推出具身多模态动作模型,使夹爪机器人具备空间推理和任务规划能力
EMMA-X是由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推出的具身多模态动作模型,具备70亿参数,通过在链式思维推理数据上微调OpenVLA创建。该模型结合层次化的具身数据集,增强空间推理和任务规划能力。
36 3
EMMA-X: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推出具身多模态动作模型,使夹爪机器人具备空间推理和任务规划能力
|
19天前
|
传感器 算法 机器人
机器人SLAM建图与自主导航
前言 这篇文章我开始和大家一起探讨机器人SLAM建图与自主导航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介绍了差速轮式机器人的概念及应用,谈到了使用Gazebo平台搭建仿真环境的教程,主要是利用gmapping slam算法,生成一张二维的仿真环境地图 。我们也会在这篇文章中继续介绍并使用这片二维的仿真环境地图,用于我们的演示。 教程 SLAM算法的引入 (1)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中文是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所谓的SLAM算法准确说是能实现SLAM功能的算法,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算法。 (2)现在各种机器人研发和商用化非常火 ,所有的自主机器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算法
深度学习之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导航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机器人导航是一种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结合视觉感知系统(如摄像头、LiDAR等)实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的技术。
122 5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
7月前
|
传感器 算法 机器人
植保机器人环境感知地理定位与导航
植保机器人环境感知地理定位与导航
91 4
|
7月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植保机器人自主导航
植保机器人自主导航
76 1
|
7月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前瞻科技,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比赛发布
12月28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在苏州正式发布。 本次大赛由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主办,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中心、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海尔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共同协办。此次赛事分为线上仿真选拔赛和线下正赛,线上仿真选拔赛将于2024年1月-4月举行,线下正赛将于2024年夏季在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举行。
|
7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监控
农业科技和机器人结合
农业科技和机器人结合
70 1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算法
外骨骼机器人混战:程天科技做“深”,傅利叶智能做“广”
外骨骼机器人商用范围愈加广泛,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103 0
|
28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具身智能高校实训解决方案 ----从AI大模型+机器人到通用具身智能
在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中,AI 大模型的出现成为了关键的推动力量。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摇篮,需要紧跟这一前沿趋势,开展具身智能实训课程。通过将 AI 大模型与具备 3D 视觉的机器人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平台。
192 64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