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阿里在自动驾驶领域很低调,但基于自身的产业布局,其或将能后来居上,拔得国内自动驾驶产业的头筹。
16日,有阿里巴巴内部人士称,他们正在研发L4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已有车辆进行常态化路测,并具备在开放路段测试的能力。目前,这一团队由阿里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教授领导,且研发速度很快。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在2016年说过:无人驾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结合国内交通的现状,无人驾驶要想在中国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阿里巴巴不会考虑做无人驾驶。
布局自动驾驶的诸多端倪早已显现,奈何阿里一直不松口
同在BAT行列,相比于百度的“高调做事”,阿里和腾讯显得相当低调。就在本月,腾讯的自动驾驶汽车在路测时被人们意外抓到“现行”。今天,随着阿里正面承认“自动驾驶布局”,国内的自动驾驶玩家阵列总算是齐全了。
事实上,虽然是最后一个被公开,但是在自动驾驶的布局上,阿里可一点不比百度和腾讯晚。
2017年5月18日,在全球权威机器视觉算法测评平台KITTI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研究机构iDST将车辆检测的准确率拉升至90.46%。
彼时就有人猜测,阿里这是要做无人车?被团队负责人华先胜以“技术在阿里云ET中应用于城市大脑”予以反驳。从去年到今年,这一理由一直是他们的“挡箭牌”。
2017年,菜鸟旗下智能配送机器人“菜鸟小G”升级为菜鸟小G2代和小G plus。其中,小G plus具备货车的外形,具备规划路线、躲避障碍物、自动搭乘电梯等功能;
2018年,菜鸟ET实验室开发的菜鸟无人车在公共道路进行路测,其外形方方正正,只有一个货箱,没有驾驶室,体积不到普通小车的一半,能做到严格遵守红绿灯、安全避障等等……
这其中,不管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亦或是路线规划、环境感知技术等等,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都是必要的。不过,虽然端倪很多,也引得众人纷纷猜测,但架不住阿里口风紧。所以,在今天消息曝出之前,阿里的“自动驾驶”还只是一个众人心里皆有数的“秘密”。
BAT皆已就位,于自动驾驶市场的打法各有不同
互联网时代,在搜索、社交、电商这三大领域,BAT彼此之间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而在自动驾驶市场,他们的目标群体几乎就是重合的,只不过,在最终落实的需求与服务上,他们在本质上还是不同的。
· 过于低调的阿里——建立合资公司,打造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
在自动驾驶领域,阿里手中的底牌是“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
2011年7月28日,阿里云正式推出YunOS,面向物联网提供智能服务。而在2017年9月,阿里将“YunOS”改名为“AIios”,并全新发布,主攻汽车和IoT领域。在智能联网汽车领域,基于AIios平台,阿里与汽车企业一起探索平台及其他软件如何能与汽车硬件更好协同。
目前,阿里AIios平台已经接入了超过60家的合作伙伴及企业。就在上月举办的2018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全球第一大汽车半导体公司恩智浦与AIios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展开技术和商业合作。这些都将成为助其吸纳合作伙伴、扩大自动驾驶布局的助力。
与此同时,在车联网领域,阿里也与上汽合资成立了互联网汽车解决方案公司——斑马智行。
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技术之外,“车联网服务”于商业化落地更为关键。而在自动驾驶的布局上,阿里早已选择以“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为切入口。
· 先行的百度——开放技术平台,广纳自动驾驶友商
2017年3月,百度整合自动驾驶事业部(L4)、智能汽车事业部(L3)、车联网业务(Car Life etc. ),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
紧接着,4月份,百度正式发布自动驾驶平台“Apollo”,为汽车行业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目前,包括北汽、地平线机器人、英伟达、一汽、江淮汽车等公司在内,已经有80多家合作伙伴接入百度Apollo平台。而再看百度自己,其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开始了路测。
本质来讲,百度Apollo平台主打“技术”,而在车联网、云服务等方面,其选择与他人进行合作。比如就在本月初,百度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云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另外,自去年11月以来,先是科技部宣布将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再是百度相继获得北京、重庆和附件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牌照。可以说,在自动驾驶领域, 百度俨然走在了领先地位。
· 迟到的腾讯——四大方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今年4月,腾讯自动驾驶原型车首次在北京四环公路上测试,这是它的首次亮相。而自2016年开始,腾讯就开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布局,第一步就是投资滴滴和四维图新。譬如后者,可以为腾讯自动驾驶汽车提供高精地图等技术。
2017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总监苏奎峰首次揭示了腾讯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布局。简单来讲,腾讯的架构主要分为四部分:高精度地图、场景数据、仿真平台以及硬件平台。
其中,高精度地图可以提供定位保障;标签化的场景数据将推动算法的演进;仿真平台即利用腾讯在街景、高精度地图、游戏和AR方面的技术,构建虚实一体的仿真环境,帮助汽车完成极端环境测试,以便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而硬件平台则是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云端、车端支持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演进的平台。
就在今天,腾讯与一汽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这是第六家与腾讯合作的汽车厂商。基于腾讯的社交、地图、娱乐、支付等优质资源,双方将不断探索共建“互联网+汽车”的智能互联生态圈。而在自动驾驶领域,基于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算法、仿真测试等方面双方将开展大力合作,联合研发L3/L4级面向量产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车型。
从以上看来,在自动驾驶的布局的打法上,百度选择主攻技术,阿里选择以智能互联生态圈为核心,而腾讯似乎是要两手抓,只不过,在技术上,其似乎更多偏向于辅助层面。
最后:国内自动驾驶热度进一步升级,低调的阿里或将后来居上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而从车辆的角度来讲,2030年中国大概有800万辆车是自动驾驶,到2040年这个数量会达到1300多万辆。
由此来看,国内自动驾驶市场的格局在未来是非常具备潜力的。而随着BAT的悉数就位,国内自动驾驶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国家关注人工智能的前提下,有关自动驾驶的政策也正在逐步放宽: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市公安交管局、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出台《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赋予自动驾驶路测合法化地位;
2018年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共同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正式发布,将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即将可以上路测试;
……
与此同时,在5G、自动驾驶测试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逐步加快。可以说,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以及基础设施的渐趋完善和相关技术的提升,国内自动驾驶的市场前景是极为明朗的。
不过,细化到市场份额,因为百度的算法开源等因素,各厂商之间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壁垒正逐步降低,这就意味着,竞争点已经从技术转移到了其他方面,譬如智能网联生态圈的完整。
正如物联网一般,在商业化落地上,自动驾驶也不落俗,最终的关键还是在于“服务的质与量”。谈及此处,虽然阿里较为低调,但它还是极有可能拔得头筹的。
怎么说?首先,其在自动驾驶的布局本身就是以“服务”为导向,并构建了平台、建立了公司,这是它在服务层面强于百度的一点。
其次,自动驾驶的实现,背后主要依靠各类感知技术、大数据和云服务,在大数据层面,BAT三者是旗鼓相当的,但于云服务,阿里云已然是国内的第一,以IaaS为例,其占据着国内云服务市场的近半成,是第二名的5倍之多,计算速度等指标已经受到业内认可。
总的来看,在自动驾驶技术层面,目前尚未透露出更多消息的阿里或许比不上早已先行一步的百度。不过,依靠云服务等技术,其在智能网联生态圈的构造有着自己的优势。相比于智能技术,“服务”的质与量是其产品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也因此,在国内的自动驾驶竞争中,专注于服务的阿里或将后来居上、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