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加载预训练模型和保存模型

简介:

使用tensorflow过程中,训练结束后我们需要用到模型文件。有时候,我们可能也需要用到别人训练好的模型,并在这个基础上再次训练。这时候我们需要掌握如何操作这些模型数据。看完本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1 Tensorflow模型文件

我们在checkpoint_dir目录下保存的文件结构如下:

|--checkpoint_dir
|    |--checkpoint
|    |--MyModel.meta
|    |--MyModel.data-00000-of-00001
|    |--MyModel.index
  • 1
  • 2
  • 3
  • 4
  • 5

1.1 meta文件

MyModel.meta文件保存的是图结构,meta文件是pb(protocol buffer)格式文件,包含变量、op、集合等。

1.2 ckpt文件

ckpt文件是二进制文件,保存了所有的weights、biases、gradients等变量。在tensorflow 0.11之前,保存在.ckpt文件中。0.11后,通过两个文件保存,如:

MyModel.data-00000-of-00001
MyModel.index
  • 1
  • 2

1.3 checkpoint文件

我们还可以看,checkpoint_dir目录下还有checkpoint文件,该文件是个文本文件,里面记录了保存的最新的checkpoint文件以及其它checkpoint文件列表。在inference时,可以通过修改这个文件,指定使用哪个model

2 保存Tensorflow模型

tensorflow 提供了tf.train.Saver类来保存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在tensorflow中,变量是存在于Session环境中,也就是说,只有在Session环境下才会存有变量值,因此,保存模型时需要传入session:

saver = tf.train.Saver()
saver.save(sess,"./checkpoint_dir/MyModel")
  • 1
  • 2

看一个简单例子: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w1 =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shape=[2]), name='w1')
w2 =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shape=[5]), name='w2')
saver = tf.train.Saver()
sess = tf.Session()
sess.run(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saver.save(sess, './checkpoint_dir/MyMode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执行后,在checkpoint_dir目录下创建模型文件如下:

checkpoint
MyModel.data-00000-of-00001
MyModel.index
MyModel.meta
  • 1
  • 2
  • 3
  • 4

另外,如果想要在1000次迭代后,再保存模型,只需设置global_step参数即可:

saver.save(sess, './checkpoint_dir/MyModel',global_step=1000)
  • 1

保存的模型文件名称会在后面加-1000,如下:

checkpoint
MyModel-1000.data-00000-of-00001
MyModel-1000.index
MyModel-1000.meta
  • 1
  • 2
  • 3
  • 4

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可能会在每1000次迭代中保存一次模型数据,但是由于图是不变的,没必要每次都去保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指定不保存图:

saver.save(sess, './checkpoint_dir/MyModel',global_step=step,write_meta_graph=False)
  • 1

另一种比较实用的是,如果你希望每2小时保存一次模型,并且只保存最近的5个模型文件:

tf.train.Saver(max_to_keep=5, keep_checkpoint_every_n_hours=2)
  • 1

注意:tensorflow默认只会保存最近的5个模型文件,如果你希望保存更多,可以通过max_to_keep来指定

如果我们不对tf.train.Saver指定任何参数,默认会保存所有变量。如果你不想保存所有变量,而只保存一部分变量,可以通过指定variables/collections。在创建tf.train.Saver实例时,通过将需要保存的变量构造list或者dictionary,传入到Saver中: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w1 =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shape=[2]), name='w1')
w2 =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shape=[5]), name='w2')
saver = tf.train.Saver([w1,w2])
sess = tf.Session()
sess.run(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saver.save(sess, './checkpoint_dir/MyModel',global_step=1000)
  • 1
  • 2
  • 3
  • 4
  • 5
  • 6
  • 7

3 导入训练好的模型

在第1小节中我们介绍过,tensorflow将图和变量数据分开保存为不同的文件。因此,在导入模型时,也要分为2步:构造网络图和加载参数

3.1 构造网络图

一个比较笨的方法是,手敲代码,实现跟模型一模一样的图结构。其实,我们既然已经保存了图,那就没必要在去手写一次图结构代码。

saver=tf.train.import_meta_graph('./checkpoint_dir/MyModel-1000.meta')
  • 1

上面一行代码,就把图加载进来了

3.2 加载参数

仅仅有图并没有用,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前面训练好的模型参数(即weights、biases等),本文第2节提到过,变量值需要依赖于Session,因此在加载参数时,先要构造好Session: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with tf.Session() as sess:
  new_saver = tf.train.import_meta_graph('./checkpoint_dir/MyModel-1000.meta')
  new_saver.restore(sess, tf.train.latest_checkpoint('./checkpoint_dir'))
  • 1
  • 2
  • 3
  • 4

此时,W1和W2加载进了图,并且可以被访问: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aver = tf.train.import_meta_graph('./checkpoint_dir/MyModel-1000.meta')
    saver.restore(sess,tf.train.latest_checkpoint('./checkpoint_dir'))
    print(sess.run('w1:0'))
##Model has been restored. Above statement will print the saved value
  • 1
  • 2
  • 3
  • 4
  • 5
  • 6

执行后,打印如下:

[ 0.51480412 -0.56989086]
  • 1

4 使用恢复的模型

前面我们理解了如何保存和恢复模型,很多时候,我们希望使用一些已经训练好的模型,如prediction、fine-tuning以及进一步训练等。这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获取训练好的模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值,可以通过graph.get_tensor_by_name('w1:0')来获取,注意w1:0是tensor的name。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网络模型,代码如下: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w1 = tf.placeholder("float", name="w1")
w2 = tf.placeholder("float", name="w2")
b1= tf.Variable(2.0,name="bias") 

#定义一个op,用于后面恢复
w3 = tf.add(w1,w2)
w4 = tf.multiply(w3,b1,name="op_to_restore")
sess = tf.Session()
sess.run(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创建一个Saver对象,用于保存所有变量
saver = tf.train.Saver()

#通过传入数据,执行op
print(sess.run(w4,feed_dict ={w1:4,w2:8}))
#打印 24.0 ==>(w1+w2)*b1

#现在保存模型
saver.save(sess, './checkpoint_dir/MyModel',global_step=100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接下来我们使用graph.get_tensor_by_name()方法来操纵这个保存的模型。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sess=tf.Session()
#先加载图和参数变量
saver = tf.train.import_meta_graph('./checkpoint_dir/MyModel-1000.meta')
saver.restore(sess, tf.train.latest_checkpoint('./checkpoint_dir'))


# 访问placeholders变量,并且创建feed-dict来作为placeholders的新值
graph = tf.get_default_graph()
w1 = graph.get_tensor_by_name("w1:0")
w2 = graph.get_tensor_by_name("w2:0")
feed_dict ={w1:13.0,w2:17.0}

#接下来,访问你想要执行的op
op_to_restore = graph.get_tensor_by_name("op_to_restore:0")

print(sess.run(op_to_restore,feed_dict))
#打印结果为60.0==>(13+17)*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注意:保存模型时,只会保存变量的值,placeholder里面的值不会被保存

如果你不仅仅是用训练好的模型,还要加入一些op,或者说加入一些layers并训练新的模型,可以通过一个简单例子来看如何操作: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sess = tf.Session()
# 先加载图和变量
saver = tf.train.import_meta_graph('my_test_model-1000.meta')
saver.restore(sess, tf.train.latest_checkpoint('./'))

# 访问placeholders变量,并且创建feed-dict来作为placeholders的新值
graph = tf.get_default_graph()
w1 = graph.get_tensor_by_name("w1:0")
w2 = graph.get_tensor_by_name("w2:0")
feed_dict = {w1: 13.0, w2: 17.0}

#接下来,访问你想要执行的op
op_to_restore = graph.get_tensor_by_name("op_to_restore:0")

# 在当前图中能够加入op
add_on_op = tf.multiply(op_to_restore, 2)

print (sess.run(add_on_op, feed_dict))
# 打印120.0==>(13+17)*2*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如果只想恢复图的一部分,并且再加入其它的op用于fine-tuning。只需通过graph.get_tensor_by_name()方法获取需要的op,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图,看一个简单例子,假设我们需要在训练好的VGG网络使用图,并且修改最后一层,将输出改为2,用于fine-tuning新数据:

......
......
saver = tf.train.import_meta_graph('vgg.meta')
# 访问图
graph = tf.get_default_graph() 

#访问用于fine-tuning的output
fc7= graph.get_tensor_by_name('fc7:0')

#如果你想修改最后一层梯度,需要如下
fc7 = tf.stop_gradient(fc7) # It's an identity function
fc7_shape= fc7.get_shape().as_list()

new_outputs=2
weights = tf.Variable(tf.truncated_normal([fc7_shape[3], num_outputs], stddev=0.05))
biases = tf.Variable(tf.constant(0.05, shape=[num_outputs]))
output = tf.matmul(fc7, weights) + biases
pred = tf.nn.softmax(output)


# Now, you run this with fine-tuning data in sess.run()
from:https://blog.csdn.net/huachao1001/article/details/78501928

目录
相关文章
|
1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鸟类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ResNet50算法模型+图像识别
鸟类识别系统。本系统采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通过使用加利福利亚大学开源的200种鸟类图像作为数据集。使用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然后进行模型的迭代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然后在保存为本地的H5格式文件。在使用Django开发Web网页端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鸟类图像,识别其名称。
60 12
鸟类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ResNet50算法模型+图像识别
|
2月前
|
API UED 开发者
如何在Uno Platform中轻松实现流畅动画效果——从基础到优化,全方位打造用户友好的动态交互体验!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开发跨平台应用时,确保用户界面流畅且具吸引力至关重要。Uno Platform 作为多端统一的开发框架,不仅支持跨系统应用开发,还能通过优化实现流畅动画,增强用户体验。本文探讨了Uno Platform中实现流畅动画的多个方面,包括动画基础、性能优化、实践技巧及问题排查,帮助开发者掌握具体优化策略,提升应用质量与用户满意度。通过合理利用故事板、减少布局复杂性、使用硬件加速等技术,结合异步方法与预设缓存技巧,开发者能够创建美观且流畅的动画效果。
57 0
|
2月前
|
C# 开发者 前端开发
揭秘混合开发新趋势:Uno Platform携手Blazor,教你一步到位实现跨平台应用,代码复用不再是梦!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随着前端技术的发展,混合开发日益受到开发者青睐。本文详述了如何结合.NET生态下的两大框架——Uno Platform与Blazor,进行高效混合开发。Uno Platform基于WebAssembly和WebGL技术,支持跨平台应用构建;Blazor则让C#成为可能的前端开发语言,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逻辑共享。二者结合不仅提升了代码复用率与跨平台能力,还简化了项目维护并增强了Web应用性能。文中提供了从环境搭建到示例代码的具体步骤,并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应用,帮助读者快速上手混合开发。
45 0
|
2月前
|
开发者 算法 虚拟化
惊爆!Uno Platform 调试与性能分析终极攻略,从工具运用到代码优化,带你攻克开发难题成就完美应用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 Uno Platform 中,调试可通过 Visual Studio 设置断点和逐步执行代码实现,同时浏览器开发者工具有助于 Web 版本调试。性能分析则利用 Visual Studio 的性能分析器检查 CPU 和内存使用情况,还可通过记录时间戳进行简单分析。优化性能涉及代码逻辑优化、资源管理和用户界面简化,综合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和技术,确保应用高效稳定运行。
40 0
|
2月前
|
前端开发 开发者 设计模式
揭秘Uno Platform状态管理之道:INotifyPropertyChanged、依赖注入、MVVM大对决,帮你找到最佳策略!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本文对比分析了 Uno Platform 中的关键状态管理策略,包括内置的 INotifyPropertyChanged、依赖注入及 MVVM 框架。INotifyPropertyChanged 方案简单易用,适合小型项目;依赖注入则更灵活,支持状态共享与持久化,适用于复杂场景;MVVM 框架通过分离视图、视图模型和模型,使状态管理更清晰,适合大型项目。开发者可根据项目需求和技术栈选择合适的状态管理方案,以实现高效管理。
32 0
|
2月前
|
Apache 开发者 Java
Apache Wicket揭秘:如何巧妙利用模型与表单机制,实现Web应用高效开发?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本文深入探讨了Apache Wicket的模型与表单处理机制。Wicket作为一个组件化的Java Web框架,提供了多种模型实现,如CompoundPropertyModel等,充当组件与数据间的桥梁。文章通过示例介绍了模型创建及使用方法,并详细讲解了表单组件、提交处理及验证机制,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Wicket构建高效、易维护的Web应用程序。
28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API TensorFlow
深入解析TensorFlow 2.x中的Keras API:快速搭建深度学习模型的实战指南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本文通过搭建手写数字识别模型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TensorFlow 2.x中的Keras API简化深度学习模型构建流程。从环境搭建到数据准备,再到模型训练与评估,展示了Keras API的强大功能与易用性,适合初学者快速上手。通过简单的代码,即可完成卷积神经网络的构建与训练,显著降低了深度学习的技术门槛。无论是新手还是专业人士,都能从中受益,高效实现模型开发。
17 0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海洋生物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人工智能课设+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算法+TensorFlow
海洋生物识别系统。以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22种常见的海洋生物('蛤蜊', '珊瑚', '螃蟹', '海豚', '鳗鱼', '水母', '龙虾', '海蛞蝓', '章鱼', '水獭', '企鹅', '河豚', '魔鬼鱼', '海胆', '海马', '海豹', '鲨鱼', '虾', '鱿鱼', '海星', '海龟', '鲸鱼')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开发一个Web网页平台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海洋生物图片识别其名称。
163 7
海洋生物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人工智能课设+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算法+TensorFlow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乐器识别系统】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深度学习+Python+TensorFlow+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乐器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为主要编程语言,基于人工智能框架库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30种乐器('迪吉里杜管', '铃鼓', '木琴', '手风琴', '阿尔卑斯号角', '风笛', '班卓琴', '邦戈鼓', '卡萨巴', '响板', '单簧管', '古钢琴', '手风琴(六角形)', '鼓', '扬琴', '长笛', '刮瓜', '吉他', '口琴', '竖琴', '沙槌', '陶笛', '钢琴', '萨克斯管', '锡塔尔琴', '钢鼓', '长号', '小号', '大号', '小提琴')的图像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训练精度较高的模型,并将其
56 0
【乐器识别系统】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深度学习+Python+TensorFlow+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
1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挖掘 TensorFlow
解锁Python数据分析新技能,TensorFlow&PyTorch双引擎驱动深度学习实战盛宴
在数据驱动时代,Python凭借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库支持,成为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的首选语言。Pandas和NumPy是Python数据分析的基础,前者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工具,后者则支持科学计算。TensorFlow与PyTorch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两大框架,助力数据科学家构建复杂神经网络,挖掘数据深层价值。通过Python打下的坚实基础,结合TensorFlow和PyTorch的强大功能,我们能在数据科学领域探索无限可能,解决复杂问题并推动科研进步。
38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