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昨天某事件有了最新的进展,说致命原因是VX神经毒剂。
不禁想起美剧《疑犯追踪》,里面有一个超强的人工智能,可以提前预判出谁正面临生命威胁,并尝试在犯罪发生之前就出手予以制止。
在现实世界,AI有可能救人一命么?
大周末的咱们开个脑洞,想想现在有什么AI技术,或者是趋势,有可能帮助废太子在机场躲过一劫,以及巧妙的度过这一生吧。
△ 老电影《勇闯夺命岛》说的就是VX神经毒剂的故事
脑洞一:解码毒剂
对于某种未知的毒剂,想要找到对应的解药,往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且不说毒剂,报告显示,一款新药的成功研发成本,大约为29亿美元。
而在AI的帮助下,可以在新药研发中引入深度学习等新技术,为药物开发公司提供候选方案测试。此前埃博拉疫情爆发时,就有一家公司就在神经网络的帮助下,一周内就找到潜在的解药,而且成本不超过1000美元。
这个月初,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准备用人工智能,取代原有的化学毒品试验。比方说,之前通过向鱼喂食化学物质,来调查积累程度、分解速度等情况,这个过程耗时一年。
未来日本准备把这个试验交给AI来虚拟进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人工智能会根据结构特点,预测新产品的化学毒性究竟如何。
可以想见,未来会有更多的疾病乃至毒剂,会被人工智能攻克。开头提到的VX神经毒剂,其实有解药,但也许未来会有更好、更快的解药。
脑洞二:当面识破
杀手勿近,面斥不雅。
人工智能近年最大的进步,就是在计算机视觉方面。把危险的杀手从人群中给揪出来,其实不难做到。真的,而且现实中已经这么干了。
咱们用案例说明。一名聚众斗殴在逃犯,在外省一个摄像头中仅仅出现了三秒钟,立刻就被人工智能系统识别出来,然后通知警方,从识别到抓捕,一共耗时25分钟。这也是当地首次利用动态视频、在一定开放空间下利用人脸识别破获案件。
据说这套系统,已经在20多个省市,有500多起协助抓逃的案例。为了避嫌,就不提这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大名了。
其实这个事儿也不算新鲜了。还记得今年春节刷脸检票进站的事儿么?早在多年前,不少火车站都已经把这套系统用在安防领域。例如2006年,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就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一个月捕获“100多名犯罪嫌疑人”。
所以如果有人工智能的帮助,坏人一露头,立刻识别出来发出警报。但是,如果杀手是个生面孔怎么办?没关系,现在人工智能只靠长相,就知道你会不会犯罪。
去年底,上海交大就搞出一套人工智能系统,通过长相来识别你是不是罪犯。“结果十分惊人,这一系统的识别准确率高达89.5%”。这个意思就是,会犯罪的人都天生长着一张坏人的脸,怎么说呢,这个研究天然的“政治不正确”啊。
所以,祈祷你的背影,不要长得跟一般犯罪分子一样吧……
△ “背影?好像也就和一般的犯罪分子差不多吧…”
脑洞三:未雨绸缪
能不能别等杀手近身了再提醒?完全可以。
你知道犯罪预防系统么?这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要说跟“预测”沾边的工具,早在1994年就实现了。当时,纽约警方启用了一个名为Compstat的统计系统,能够统计追踪犯罪行为,根据历史数据来识别犯罪高发区域。Compstat投入使用后,纽约的犯罪率下降了75%,不少人认为该归功于这个系统。
现在的犯罪预测系统则要比Compstat高级得多,它们会把犯罪行为和人或者地点关联起来,从而进行预测。
基于罪犯的预测会基于年龄、犯罪记录、工作记录、社会关系等因素,为每个人建立风险档案;基于地点的预测就合Compstat有一点相似,用犯罪数据和环境信息训练过的算法可以预测何时何地更容易发生犯罪。
量子位听过一家国内做类似业务的人工智能公司介绍。这家公司,可以通过合法渠道,收集包括出行、住宿、手机信号等等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分析哪些人最近频繁聚集密谋,挖掘大数据,预测是否会有新的犯罪计划正在酝酿。
如果,马来西亚有一个犯罪预测系统,能将“88年的中年女子”识别为犯罪高危人群……
脑洞四:穿上机甲
所谓,求人不如求己。
据说马来西亚机场的受害男子,被人从后面抱住,所以才暂时失去反抗能力。如果力气够大,或者直接有一套智能的机甲,绝对可以躲过这种招式。
但是,在机场这种地方,穿得像敢达一样,也不好出入。另外,真穿了机甲的话,按照目前的科幻设定,似乎自己就能直接飞了,不用再去机场。
人工智能外骨骼可能更合适一点。外骨骼又没有那么显眼,又能增强人体机能。目前的外骨骼产品,已经可以帮助下肢瘫痪的病人,获得重新站立行走的能力。
2015年,国产单兵外骨骼正式为外界所知。数据说这款外骨骼,平地行走续航20公里,步速4.5公里/小时,可以适用于高院、山地等多种地形。
现在,扎克伯格已经把Javis造出来了,离钢铁侠出现又近了一步。比较丧病的是,有一家以研发量子计算机著称的公司,还准备给猴子搞一套外骨骼。
脑洞五:制造分身
不是还有媒体说纹身不对,死者真实身份存疑嘛。
其实从电影演员,到政界要员,“影武者”一直都有寻求。而未来,这种替身的工作可能根本不需要找一个人来执行,直接造一个机器人即可。
这需要几方面的技术。首先肯定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极大进步,进不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图灵测试,几乎和真人难以分辨清楚。
第二嘛,就是制造机器人的技术。电影里那些人形机器人,都是假的。日本就有不少科学家,在研发外貌如同真人的机器人,此前在各个大会上展示过。
当然,干这个活目前最细致的,可能要数成人玩偶公司了。美国那个向来以细节真是著称的成人玩偶公司,最近就要发布一款人工智能的产品。这个娃娃不单有人的外型,而且能够和你交流,还有自己的性格。(售价15000美元哟)
所以,也许未来躺在机场的,也许只是一个装死的机器人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