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易懂TCP通信原理解析(附demo、简易TCP通信库源码、解决沾包问题等)C#版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目录

  • 说明
  • TCP与UDP通信的特点
  • TCP中的沾包现象
  • 自定义应用层协议
  • TCPLibrary通信库介绍
  • Demo演示
  • 未完成功能
  • 源码下载

说明

我前面博客中有多篇文章讲到了.NET中的网络编程,与TCP和UDP相关的有:

1.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3167794.html

2.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3169641.html

3.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3290283.html

4.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3313959.html

另外也有一些讲的是通过Socket模拟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或者模拟Web服务器接收浏览器的请求:

1.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3912668.html

2.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3917943.html

(之前文章的排版不太好,不好意思!)

之所有对.NET中网络编程写得比较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公司做的项目多数跟通信这个有关;二是研究Socket通信工作模式有益于对软件架构设计的理解,因为它里面到处都使用到了“泵”结构,而这个结构几乎是所有框架、大型模块所必需具备的。另外,工作之余写的一本书(即将要出版)中有一章专门讲到了“泵”结构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

这次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看了网上一个人提的有关TCP编程的问题,所以就再次整理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做了一个“简易通信库”发出来给大家看看,代码很简单,功能也不是特别全,但是具备很好的扩展性,基本上可以用来说明.NET中TCP通信的工作模式。

 

TCPUDP通信的特点

关于对这两者的比较,网上一搜一大片,讲得也比较清楚。TCP通信就像打电话,双方通信之前需要建立连接、双方就位后方可开始会话;而UDP通信就像发短信,一方给另一方发送数据前,并不需要对方就位。

上面两幅图显示了TCP与UDP通信过程建立的区别。

除了它们通信过程建立的不同之外,两者还有以下区别:

  • TCP通信特点

1)可靠性

   通信双方均就位,一方发送数据,另一方收到后会做出回应,如果超时未发送成功,会自动重发,数据不会丢失。

2)顺序性;

   既然数据是按顺序走在建立的一条隧道中,那么数据遵循“先走先达到”的规则,并且隧道中的数据以“流”的形式传输,发送方发送的前后两次数据之间没有边界,需要接收方自己根据事先规定好的“协议”去判断数据边界。

3)高损耗。

   “高损耗”包括机器性能损耗高、宽带流量损耗高。因为通信双方时刻需要维持着连接的存在,这必然会损耗通信双方主机性能,要想维持隧道的通畅,通信双方必须不断地发送检测包和应答包,同时,它还支持数据重发等数据纠错功能,这些都将导致网络流量的增加。

 

  • UDP通信特点

1)不可靠性;

   既然无连接,发送方只管发送数据,而不管对方是否能够正确地接收到数据,更不负责数据超时重发等功能。

2)无序性;

   数据以“数据报”的形式发送,可以把“数据报”看成是一个“包”。如果把TCP传输数据比如成“河里的流水”,那么UDP传输数据就是‘邮局寄信’。发送方先发送的数据可能后到达,后发送的数据可能先到达,这个跟短消息类似。

3)低损耗。

   “低损耗”包括机器性能损耗低、宽带流量损耗低。UDP通信不需要维持一个连接的存在,所以它不需要消耗额外的机器性能。同时它也没有像TCP通信那样为了保持隧道的通畅,而必须不停地发送检测包和应答包,更不会进行一些数据检测纠错、重发等行为。

这次我们只讨论TCP通信。

 

TCP通信中的“沾包”现象

上面提到过,TCP通信中,数据是以“流”的形式传输的。前一次发送的数据和后一次发送的数据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当你收到一部分数据时,你无法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是完整的?

如上图,发送方发送三次数据,而接收方可能一共分四次接收。并且每次接收到的数据量不确定(虽然每次收到的数据不确定,但是将四次接收到的数据拼接起来,与发送时的一致)。这样以来,当我们每次收到一份数据时,我们无法轻易判断(几乎不能)收到的数据是否完整(是否可以正确地被处理)。

以上现象我们称之为“沾包”。TCP通信过程中,要想解决“沾包”问题,我们必须人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发送数据时遵循一些“规则”,在接收到数据时,再按照相同的“规则”去解析数据,最终得到一份完整的数据,并进行正确的处理。没错,这里说的“规则”便是我们通常听到的“协议”。

关于协议,讲到的地方也很多。简单的说,协议就是一种“数据结构”,合作双方必须同时按照相同的数据结构发送/接收数据,比如传输层的TCP/UDP协议,又比如应用层的HTTP/FTP等协议。B/S结构系统使用到的协议见下图:

在TCP通信中,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时候,如果我们遵循事先定义的一种“协议”(属于一种应用层协议)。比如,在发送数据时,按照“数据头(4Byte)+内容长度(4Byte)+内容正文(NByte)+附加信息(8Byte)”这种形式去“格式化”需要发送的数据;同理,在接收到数据后,按照这种形式去“反格式化”数据,这样我们便可以判断数据边界,轻松得到一条完整数据。

 

自定义应用层协议

是的。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定义一个类似HTTP这样的应用层协议,只要你能力足够强,系统足够大。今天在这里,我只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TCP通信系统中,客户端连接上服务器后,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字符串,并发送一个字符串转换指令(比如大小写转换、除去特殊字符等指令),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按照对应的指令,将字符串转换后发送回给客户端。那么这里的应用层协议可以这样设计:

 字符串转换指令

序号

指令值(byte)

说明

1

0x01

将字符串中小写字符转换成大写

2

0x02

将字符串中大写字符转换成小写

3

0x03

去掉字符串中的百分号(%)字符

4

0x04

将字符串中的百分号(%)替换为空格

如上表所示,假设一共有四种字符串转换请求,那么我们可以按下面图设计应用层协议的数据结构:

如上图所示,开头一个字节代表字符串转换指令类型,后续四个字节存放一个Int32的整型数据,表示字符串的长度(字符串采用Unicode编码),最后N个字节表示字符串内容。数据发送方必须按照此协议格式发送数据,数据接收方必须按照此协议格式接收数据。

发送数据时按照协议格式化数据很简单,但是,接收数据后,按照协议去解析数据该怎样呢?事实上,这个相对来讲稍微复杂一点。我们可以将每次接收到的数据(字节流)写入一个缓冲区,然后判断缓冲区中是否存在一条完整的数据,如果存在,则处理这条完整的数据;否则,继续接收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再次写入缓冲区...以此循环。

 

TCPLibrary通信库介绍

其实我只是将一些代码单独拿出来生成了一个dll,这部分代码可以为我们搭建起TCP通信的框架,包括服务端侦听、(服务端/客户端)接收数据、上下线、消息处理并通知Application以及“沾包”问题处理等等。功能并不全面,如果要拿去实际项目中使用还需要自己完善,文章末会列出未完成的功能。

TCP通信过程建立之后,大概结构如下:

整个通信库中,只包含5个抽象类,以及5个默认实现类(所以说简易):

使用该通信库的前提是要定义好程序使用到的“协议”,然后重点实现ZMessage.RawData属性和ZDataBuffer.TryReadMessage方法,前者可以按照协议格式化需要发送的数据,后者可以按照协议解析一条完整的消息。库中包含5个默认实现类(以Base开头的),它默认使用以下的协议进行通信:

其中,BaseDataBuffer.TryReadMessage方法具体实现为:

  View Code

BaseMessage.RawData属性具体的实现为:

  View Code

可以看到,上面一个按照协议格式化数据,而另一个按照协议解析数据。它们两个完全遵守同一个协议。

 

Demo演示

使用TCPLibrary中的默认实现类(以Base开头的类型),我做了一个简单的Demo。该Demo可以完成字符串、可序列化对象(图片)的发送与接收。Demo源码很简单:

l  Server端初始化:

  View Code

l  Client端的初始化:

  View Code

可以看到,使用起来很简单。注册事件后,既可以开始运行了。

下面可以看一下Demo截图:

注意,这个Demo只是利用库中的默认实现类来完成的。你完全可以自己定义一个协议,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发送数据,比如“头(4Byte)+是否加密(1Byte)+发送方程序版本(8Byte)+消息长度(4Byte)+消息内容(NByte)+附加信息(8Byte)”这种方式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只要你正确的实现了上面强调的方法和属性。

 

未完成功能

刚开始就说过,TCPLibrary功能不足,很多功能都没有。列举几个如下

1.线程安全

2.心跳检测

3.都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功能

4.。。。

可以把源码下下来,自己尝试补充这些功能。

 

源码下载

下载地址:http://files.cnblogs.com/xiaozhi_5638/TCPDemo.rar

Win7+VS2010

希望有帮助!

作者:周见智 
出处: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转自周见智博客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244797.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SQL 开发框架
c# erp源码(简单进销存)
c# erp源码(简单进销存)
107 1
|
3月前
|
安全 算法 网络协议
解析:HTTPS通过SSL/TLS证书加密的原理与逻辑
HTTPS通过SSL/TLS证书加密,结合对称与非对称加密及数字证书验证实现安全通信。首先,服务器发送含公钥的数字证书,客户端验证其合法性后生成随机数并用公钥加密发送给服务器,双方据此生成相同的对称密钥。后续通信使用对称加密确保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数字证书验证服务器身份,防止中间人攻击;哈希算法和数字签名确保数据完整性,防止篡改。整个流程保障了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PyTorch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数学原理与可视化实现
本文深入解析了图神经网络(GNNs)中自注意力机制的内部运作原理,通过可视化和数学推导揭示其工作机制。文章采用“位置-转移图”概念框架,并使用NumPy实现代码示例,逐步拆解自注意力层的计算过程。文中详细展示了从节点特征矩阵、邻接矩阵到生成注意力权重的具体步骤,并通过四个类(GAL1至GAL4)模拟了整个计算流程。最终,结合实际PyTorch Geometric库中的代码,对比分析了核心逻辑,为理解GNN自注意力机制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径。
258 7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数学原理与可视化实现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缓存 自然语言处理
深入解析Tiktokenizer:大语言模型中核心分词技术的原理与架构
Tiktokenizer 是一款现代分词工具,旨在高效、智能地将文本转换为机器可处理的离散单元(token)。它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空格分割和正则表达式匹配方法,还结合了上下文感知能力,适应复杂语言结构。Tiktokenizer 的核心特性包括自适应 token 分割、高效编码能力和出色的可扩展性,使其适用于从聊天机器人到大规模文本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通过模块化设计,Tiktokenizer 确保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维护性,并在分词精度、处理效率和灵活性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它支持多语言处理、表情符号识别和领域特定文本处理,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文本输入需求。
205 6
深入解析Tiktokenizer:大语言模型中核心分词技术的原理与架构
|
2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监控
反向寻车系统怎么做?基本原理与系统组成解析
本文通过反向寻车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技术分析,阐述反向寻车系统的工作原理,适用于适用于商场停车场、医院停车场及火车站停车场等。如需获取智慧停车场反向寻车技术方案前往文章最下方获取,如有项目合作及技术交流欢迎私信作者。
111 2
|
3月前
|
Java 数据库 开发者
详细介绍SpringBoot启动流程及配置类解析原理
通过对 Spring Boot 启动流程及配置类解析原理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Spring Boot 在启动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理解这些机制不仅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使用 Spring Boot 进行应用开发,还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迅速定位和解决问题。希望本文能为您在 Spring Boot 开发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137 12
|
3月前
|
开发框架 监控 JavaScript
解锁鸿蒙装饰器:应用、原理与优势全解析
ArkTS提供了多维度的状态管理机制。在UI开发框架中,与UI相关联的数据可以在组件内使用,也可以在不同组件层级间传递,比如父子组件之间、爷孙组件之间,还可以在应用全局范围内传递或跨设备传递。
85 2
|
2月前
|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分片上传技术全解析:原理、优势与应用(含简单实现源码)
分片上传通过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小的片段或块,然后并行或顺序地上传这些片段,从而提高上传效率和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大文件的上传场景,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佳时,分片上传能有效提高上传体验。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6月前
|
C# 开发者
C# 一分钟浅谈:Code Contracts 与契约编程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本文介绍了 C# 中的 Code Contracts,这是一个强大的工具,用于通过契约编程增强代码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文章从基本概念入手,详细讲解了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和对象不变量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具体代码示例进行了说明。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常见的问题和易错点,如忘记启用静态检查、过度依赖契约和性能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Code Contracts。
98 3
|
5月前
|
存储 安全 编译器
学懂C#编程:属性(Property)的概念定义及使用详解
通过深入理解和使用C#的属性,可以编写更清晰、简洁和高效的代码,为开发高质量的应用程序奠定基础。
184 1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