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和分类的区别

简介:
分类(classification )是这样的过程:它找出描述并区分数据类或概念的模型(或函数),以便能够使用模型预测类标记未知的对象类。分类分析在数据挖掘中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目前在商业上应用最多。分类的目的是学会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也常常称作分类器),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类中。
分类和回归都可用于预测,两者的目的都是从历史数据纪录中自动推导出对给定数据的推广描述,从而能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与回归不同的是,分类的输出是离散的类别值,而回归的输出是连续数值。二者常表现为决策树的形式,根据数据值从树根开始搜索,沿着数据满足的分支往上走,走到树叶就能确定类别。
要构造分类器,需要有一个训练样本数据集作为输入。训练集由一组数据库记录或元组构成,每个元组是一个由有关字段(又称属性或特征)值组成的特征向量,此外,训练样本还有一个类别标记。一个具体样本的形式可表示为:(v1,v2,...,vn; c);其中vi表示字段值,c表示类别。分类器的构造方法有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等。
不同的分类器有不同的特点。有三种分类器评价或比较尺度:1)预测准确度;2)计算复杂度;3)模型描述的简洁度。预测准确度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比较尺度,特别是对于预测型分类任务。计算复杂度依赖于具体的实现细节和硬件环境,在数据挖掘中,由于操作对象是巨量的数据,因此空间和时间的复杂度问题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描述型的分类任务,模型描述越简洁越受欢迎。
另外要注意的是,分类的效果一般和数据的特点有关,有的数据噪声大,有的有空缺值,有的分布稀疏,有的字段或属性间相关性强,有的属性是离散的而有的是连续值或混合式的。目前普遍认为不存在某种方法能适合于各种特点的数据
聚类(clustering)是指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将本身没有类别的样本聚集成不同的组,这样的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叫做簇,并且对每一个这样的簇进行描述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个簇的样本之间应该彼此相似,而不同簇的样本应该足够不相似。与分类规则不同,进行聚类前并不知道将要划分成几个组和什么样的组,也不知道根据哪些空间区分规则来定义组。其目的旨在发现空间实体的属性间的函数关系,挖掘的知识用以属性名为变量的数学方程来表示。

当前,聚类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涉及范围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学、机器学习、空间数据库技术、生物学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聚类分析已经成为数据挖掘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算法、K-中心点聚类算法、CLARANS、BIRCH、CLIQUE、DBSCAN等。

本文转自BlogJava 新浪blog的博客,原文链接:聚类和分类的区别,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博主。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聚类方法介绍
聚类方法介绍
171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hon
K最近邻算法:简单高效的分类和回归方法(三)
K最近邻算法:简单高效的分类和回归方法(三)
|
8月前
|
数据可视化 算法 数据挖掘
R语言中的划分聚类模型
R语言中的划分聚类模型
|
8月前
|
存储 Python
t-sne方法:观察类别区分度
背景:一个二分类任务。 目的:尝试使用t-sne方法,观察这两个类别是否是可分的。
60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书写自动智慧文本分类器的开发与应用:支持多分类、多标签分类、多层级分类和Kmeans聚类
书写自动智慧文本分类器的开发与应用:支持多分类、多标签分类、多层级分类和Kmeans聚类
书写自动智慧文本分类器的开发与应用:支持多分类、多标签分类、多层级分类和Kmeans聚类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并行计算
K最近邻算法:简单高效的分类和回归方法(二)
K最近邻算法:简单高效的分类和回归方法(二)
|
存储 算法
决策树分类算法(包含隐形眼镜分类的代码)
一个有监督学习算法 、属于判别模型 、非线性分类
162 0
决策树分类算法(包含隐形眼镜分类的代码)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分类预测:分类算法概念|学习笔记(二)
快速学习分类预测:分类算法概念
分类预测:分类算法概念|学习笔记(二)
|
算法 数据挖掘 开发者
分类预测:分类算法概念|学习笔记(一)
快速学习分类预测:分类算法概念
分类预测:分类算法概念|学习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