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共享的物联网架构

简介: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利用海量的数据给人服务,需要数据的共享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一场服务之争而不是标准之争。

前言

作为物联网领域最贴近用户的一个分支,智能家居行业在这两年持续火热。但是,除了智能家居外,物联网领域还有很多重要的组成部分:车联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社区、公共基础服务、智慧农业等。由于物联网的第一批先驱者往往都是从某个具体子行业转型过来的,对于物联网的认知也如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很难有全局性的眼光。

基于国外物联网大神Daniel Karzel, Hannelore Marginean, Tuan-Si Tran的文章《A Reference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http://www.infoq.com/articles/internet-of-things-reference-architecture,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几个物联网项目,本文将描述一种物联网领域的层次结构,希望能帮助大家对物联网这个概念有更清晰的了解。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IOT,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互联网解决的是人人互联的问题,而物联网解决的不仅是物物互联,还有人物互联。

物(Thing)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既可以代表一个温度传感器、一个开关面板,也可以代表一部空调、一台挖掘机,甚至可以代表一个小区、一座城市:物的定义取决于我们的用例。

在作者看来,物联网是一个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叉口,它从本质上解决的是虚拟操作和现实联动的行为映射关系。

 

物联网的基本对象

1.从功能属性上来看,物联网的基本对象是物的行为:

物(Thing) = n * 行为(Action)

行为是用来衡量物能力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物本身可以实现什么、可以为其他物提供什么、可以从外界获取什么。

行为(Action) = n * 情境(Situation) + 目标(Goal)

情境是在特定环境下,物表现出的自然属性,目标则表述了这个自然属性的意义,如2016年4月19日星期二,在杭州市西湖区XXX街道XXX号的王麻子家中,温度传感器显示25℃;而单纯一个温度传感器显示25℃的信息是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的。

正是由于行为概念的引入,我们实现了虚拟和现实的第一次映射。

 

2.从自然属性上来看,物联网的基本对象是构成物的设备:

物(Thing) = n * 设备(Device)

设备大致分为传感器(Sensor)、控制器(Controller)、运算器(Calculator)、存储器(Memory)和标志(Tag)五种,它们以某种的方式进行组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

设备是物联网的起点和终点,所有行为的发生和完成都离不开设备——情境就是设备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

 

物联网的层次结构


图描述的是一种“两头开放,纵向分层,横向管理”的物联网层次结构,可以描绘出非常多元化的业务场景。

设备接入层、设备管理层和数据仓库一般发生在网关或者是PAAS服务器上,主要用途是数据采集;行为管理层、物物互联层一般位于SAAS服务器上,用来实现某些具体的数据模型;服务集成层是对数据进行变现,可以是一个APP也可以是一个O2O服务。

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将这个模型嵌套在智能家居行业上,人->物的流程可以认为是单控,物->物物互联层->物的流程可以认为是场景联动。

 

1.设备接入层


设备管理层主要是解决最底层的接入和通讯问题,包含设备发现、设备驱动和设备通讯三大组件。

设备发现又分为两个部分:主动发现,接到高层次下发的搜索设备指令,在当前环境下搜索附近的设备;被动发现,设备通过某种协议向设备接入层发送入网请求。智能家居系统的添加设备基本是两种方式的混编:设备上电或者重置后向系统发送入网请求,并等待用户确认;网关或者手机也主动或定时扫描附近设备。

设备驱动是负责定义特定的通讯协议和控制协议,以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在某些使用云端透传技术的系统中,设备驱动只需要定义通讯协议。

设备通讯起到了设备接入层和设备管理层交互的桥梁作用,同时需要与设备组建交互,对通讯内容进行解析。

对于大多数的物来讲,往往是多个设备通过内部的预处理统一了接口,所以接入过程较为简单。

 

2.设备管理层


设备管理层主要负责控制设备和获取设备状态,并转化为标准数据,由设备注册、设备通讯和协议转换三大组件组成。

设备注册是在系统中注册已连接上的设备,包括分配空间、添加描述和基本信息等。

设备通讯用以下达控制指令和获取设备状态。

协议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负责将设备元数据转化为标准数据,用作上层组织业务、数据分析等。协议转换需要跟透传模块结合,在PAAS云配置脚本解析模块,采用Wifi/GPRS方式联网,是目前最普适、轻量的设备智能化解决方案。

设备管理层是物联网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层,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强度。这一层在实现上通常会带来一个问题:云核心还是网关核心?这个答案要根据具体要实现的业务决定:对于智能家居来说,用户所希望的一种更方便的生活方式,网关系统的局域网集群控制、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等特性会带来更好的体验;对于车联物流来说,车与车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大,车本身产生的内容有限,云核心无论从成本还是效果都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对于市面上多数的云服务提供商,实际上解决的也是设备管理层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业务处理逻辑,帮助厂商进行简单的智能化改造。

 

3.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存储着关于物的所有数据,既包括设备数据又包括行为数据。

从实现角度上,数据仓库可以不唯一:设备数据一个仓库,行为数据一个仓库。设备数据作为物联网系统的基本数据,可以供多个行为甚至是服务进行调用,具有唯一性;而行为数据更多是根据业务需求所设定的,具有多元性。例,三合一传感器的移动传感器数据,可以作为回家模式的联动条件、也可以作为安防模式的触发条件。

 

4.行为管理层


行为管理层定义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由规则定义、情境定义、情境池、行为定义和行为池组成。

规则定义明确了创建情境、行为的标准,并评估各情境、各行为之间是否可以集成。

情境定义创建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并存入数据仓库,发布到情境池中。

情境池保存着已经创建成功的情境,供其他情境集成组成行为。

行为定义创建了一个具体的行为,行为中可以包含多个情境,但只能有一个目标。例,冰箱冷藏室温度调到6度,需要温度传感器和制冷机的配合。

行为池保存着已经穿件成功的行为,供物物互联组成具体的业务逻辑。

到了这一层,我们可以完整的描述一个物的形态、能力和运作模式,为物物互联提供了基础。对于一个物来说,规则定义衡量了其智能化的水平,对于简单的传感、开关类物,规则定义只需要定义其控制点和传感点;而对于复杂的物比如冰箱、汽车等,规则定义就会相对繁琐;对于更高级的物,如机器人等,规则定义甚至需要人工智能、数据发掘等高级算法。

对于智能家居行业来说,行为既可以包括单控、又可以包括联动。无论是单控还是联动,都是描述物本身能力的属性,特别是体现于功能较为复杂的黑白电上。

 

5.物物互联层


物物互联层解决了物物之间的发现和通信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实现管理维度。包含物物通讯、行为匹配、发现机制和标签系统四大组件。

发现机制负责找到其他物并建立关联。

行为匹配用以判定物物之间的集成深度。

物物通讯负责进行物和物之间的通信,并进行协议转化。

标签系统提供了管理物的多种维度,通过自定义标签达到对物的分类和管理,如位置标签、时间标签、功能标签等,。

物物互联层是真正实现物联网概念的一层,这层以下可以完整的实现物物互联的概念,甚至对于及其简单的物和业务需求来说,这一层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所以实际上还需要实际的人机交互进行内容的变现。

 

6.     服务集成层


服务集成层解决了人和物的互联,分为人机界面、实体服务和服务模型三大组件。

服务模型定义了物进行内容变现的方式,如为人机界面提供借口、数据提供给某个实体服务等。

人机界面提供了一种与用户交互的方式,可以是一个APP、一个公众号或是一个网页。

实体服务是用户实际上最希望得到变现模式,通过感知发现用户需求,并直接选择合适的实体服务,省区了繁琐的用户交互过程,一步到位:如感知到牛奶没了,自动联系生鲜配送。

如同互联网诞生了B2C,O2O,D2C等先进的商业模式一样,物联网本身只有一个平台属性,没有服务模型的落地物联网只是一纸空谈,所以炒物联网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7.安全机制

安全机制需要贯穿在整个物联网系统里,但是在各个层级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

设备接入层:体现在设备本身的处理能力上,如果一个设备本身就计量就是一个不准确的,也无法承担加解密所需的计算能力,那么安全根本无从可谈。

设备管理层:体现在通信的安全,如通道加密、数据加密、密钥、心跳连接和验证、授权流程的复杂性。

数据仓库:体现在数据的真实性,如数据同步、SQL注入等。

行为管理层:体现在情境和行为的可行性,如死循环检测、互斥条件检测、模糊条件等。

物物互联层:体现在管理的有效性,如恶意设备的加入、行为交互深度(无限执行某联动,触发其他物的性能极限)。

服务集成层:体现在用户行为和逻辑服务的严谨性,如钓鱼攻击、数据堵塞、反向编译代码、抓包等。

安全是阻碍物联网发展的最核心因素之一,不仅关乎到用户信任关系的建立,还直接影响到开发和运营的成本。安全机制的设置需要综合权衡可行性、商业价值和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8.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性能,各层对管理机制的大体思路是一致的:

采用“池”结构:采用数据池、连接池等缓存常用的数据,优化创建和使用的逻辑。

统一标准:通过协议转化统一元数据的标准,优化数据解析和封装的时间,精简数据结构。

连接复用:合并常用的接口,减少数据请求的浪费;将一个小生命周期的多个短链接请求合并为一个长链接,减少建立连接的时间。

缓存机制:消息缓存、图片缓存、IO缓存等。

管理机制是一个长期迭代的过程,性能标准会随着系统的更新而不断提高。

 

一种物联网的云平台产品架构


上图描述了一个物联网的云平台产品结构,产品的模式是采用网关和云端的双核心,网关直接管理PAAS服务器上注册过的智能硬件产品,以原生的方式展现在超级APP上;第三方的智能硬件可以采取云端透传的方式发送到SAAS服务器解析,以HTML5的方式展现在超级APP上。

此产品结构的设计基本遵从物联网的层次结构,同时根据眼下的市场和技术条件进行了一些优化,具体的设计和实现将在下一篇文章中描述。

 

小结

虽然智能家居、车联物流、智慧医疗等行业十分火热,但是实际落地的项目却不是很多,相关的关联也基本没有,似乎众多厂商的终点还是在争夺入口和标准上面。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利用海量的数据给人服务,需要数据的共享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一场服务之争而不是标准之争。

作者的架构就是基于一种共享的理念建立的。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目录
相关文章
|
27天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分布式架构下 Session 共享的方案
【10月更文挑战第15天】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系统架构和性能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Session 共享方案。同时,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2月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数据库
MarkLogic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提供服务间通信和数据共享的机制
随着微服务架构的发展,服务间通信和数据共享成为关键挑战。本文介绍MarkLogic数据库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阐述其多模型支持、索引搜索、事务处理及高可用性等优势,以及如何利用MarkLogic实现数据共享、服务间通信、事件驱动架构和数据分析,提升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43 5
|
3月前
|
人工智能 网络协议 物联网
AIoT智能物联网平台技术架构
AIoT智能物联网平台的技术架构从终端设备到物联网平台可分为边缘侧网关、接入网关层、基础设施层、中台层和应用层。
170 14
|
2月前
|
传感器 Cloud Native 物联网
Micronaut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索:轻盈架构赋能万物互联新时代
【9月更文挑战第6天】Micronaut是一个现代、轻量级的Java框架,以其高效、易用及对云原生环境的支持,在物联网开发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它通过AOT编译技术优化应用,减少内存消耗,适合资源受限的设备。Micronaut支持反应式编程和HTTP/2,提升并发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效率。本文通过一个温度传感器数据收集服务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Micronaut简化物联网应用开发,使其成为该领域的理想选择。
54 3
|
3月前
|
存储 NoSQL Java
一天五道Java面试题----第十一天(分布式架构下,Session共享有什么方案--------->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这篇文章是关于Java面试中的分布式架构问题的笔记,包括分布式架构下的Session共享方案、RPC和RMI的理解、分布式ID生成方案、分布式锁解决方案以及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一天五道Java面试题----第十一天(分布式架构下,Session共享有什么方案--------->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
4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云上物联网:连接万物,驱动智能未来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增多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广泛,标准化和互操作性将成为云上物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将大大提升云上物联网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未来的云上物联网将更加注重
161 7
|
4月前
|
传感器 监控 物联网
认识物联网层次架构设计
物联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即利用传感器、二维码、RFID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第二层是数据传输处理的网络层,即通过各种传感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对象当前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第三层则是与行业需求结合的应用层,即通过智能计算、云计算等将对象进行智能化控制。
99 3
|
6月前
|
Cloud Native 物联网 持续交付
未来科技浪潮: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创新云原生技术:重塑IT架构的未来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揭示它们如何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一个智能化、互联的未来世界。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技术的兴起及其对传统IT架构的颠覆性影响。通过分析云原生的核心概念,如微服务、容器化、以及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文章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促进更高效、灵活和可扩展的软件开发实践。同时,本文还讨论了企业在采用云原生技术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云原生技术在未来IT领域的发展趋势。
|
5月前
|
弹性计算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技术好文共享:谁说阿里云不能跑Oracle,让驻云架构师告诉你怎么办!
技术好文共享:谁说阿里云不能跑Oracle,让驻云架构师告诉你怎么办!
46 0
|
7天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探索微服务架构下的API网关模式
【10月更文挑战第37天】在微服务架构的海洋中,API网关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服务的航向。它不仅是客户端请求的集散地,更是后端微服务的守门人。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设计哲学、核心功能以及它在微服务生态中扮演的角色,同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揭示如何实现一个高效、可靠的API网关。

相关产品

  • 物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