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人机对话系统体验提升之道

简介:

image

刚才周老师介绍了深度学习在NLP应用的方法和挑战,刘教授介绍了终身学习,黄教授讲的内容,让我想起一句话是“谣言止于智者”,我想谈一下在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中碰到的一些挑战,特别是人机对话中怎么提升用户的体验。

我先简单介绍什么是人机对话系统,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通过四五年的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对于体验至关重要的三点。第一是全双工的交互,而且是要把语音和自然语言技术融合在一起。第二是从语义到语用不能仅仅看一句话的字面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真实的会话含义。第三是闲聊到知性,不能只是闲聊,我们聊天时除了打发时间之外还希望获取知识、获取收益。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很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这两年飞速发展,在物联网时代,最主要的交互形式是什么?现在很多认为人和机器的对话系统,可能会成为未来主要的交互方式。人机对话系统吸引了大众的注意,是在2000年左右,SIRI还只是在iPhone手机上的一个APP,通过手机、通过语音去找电影票或者订餐。2014年完全的硬件化了,Amazon提出了智能音箱的概念,从交互上差别非常大,在手机上我们的语音这块都是近讲的方式,语音识别准确率比较高,也不容易受噪音和环境的影响。但是对智能音箱,说话的距离可能离音箱有3~5米,对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会提出新的挑战。我们在一些科幻电影里还能看到更拟人的人机交互的场景,比如3D全息投影,目前还是在智能硬件主导的时代。

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视频,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什么是人机交互。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对话系统的例子,这个设备会装在车内的后视镜,让司机可以通过语音去打电话,或者导航,可以找餐厅,可以听歌。从技术上来讲,它是经典的人机对话系统,这个对话系统由几部分组成,第一就是语音识别,就是要听清用户的话;然后是口语理解,就是要听懂用户的话;再通过对话管理策略生成应答;再用自然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再通过语音合成技术把它播报出来。有距离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直接去摸这个设备,需要语音唤醒。在唤醒之前还要对远讲的做一些回声消除等技术。再通过语音和声纹识别,我们知道这个话的内容,说话人的性别、年龄,甚至是心情。我们拿到文字以后,去做口语理解,不能仅仅是看文字,要通过看语境,还要结合用户的属性,结合一些知识,把这些整合在一起以后,再生成一个应答,这个应答以语音合成的方式给表达出来。生成应答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推荐,需要把第三方的内容和服务整合在一起,这是比较完整的人机对话的系统和架构。

在人机对话系统里面,比如通过语音控制空调,最开始是摇控器的替代版本。但我们希望设备更像是一个专家。专家跟助手的区别,助手是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而专家应该是有知识的,可以回答问题,用户只需要表达浅层的需求,具体怎么做由专家帮着去执行。比如用户说睡觉,空调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进行设置。

如果我们去做对话系统,如儿童教育的机器人,或者在车里通过语音去做控制、去做交互,或者家里通过语音来控制电视、控制空调等。怎么提高用户体验?从公司成立到现在一直在做这方面工作,而且致力于做产业化。我们提炼出三个要点,第一是全双工交互,基于语音和自然语言的理解,紧密耦合。不能让语音识别只是输出一串文字,然后在文字基础上去做理解。因为文字有可能出错,要识别这个话是谁说的、这个话里面有没有停顿、停顿多长时间、重音在什么地方。

我们说语音唤醒,这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如果有很多设备,通过语音唤醒去区分,我们很多设备说指令之前先说唤醒,其实会屏蔽一些无关的对语音的影响。比如旁边放着电视,这时通过语音唤醒就可以进行屏蔽。语音识别不是百分之百可靠,语音唤醒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这时一些误唤醒、误识别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在空调这块,可以做到48小时播放电视,或者新闻联播的情况下,只会误唤醒一次。市面上有一些智能音箱,8小时误唤醒7次,那边放着,会莫名其妙的说“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晚上会觉得挺吓人的。

语音打断。比如在播放TTS时,可能很长,不想听了;或者哪一首歌,这个歌并不是想听的,想换一首歌,这时就要打断。此时麦克风接收两个信号,一个是设备发出的声音;还有就是人的指令。这时要把设备发出的信号引到收音口,去做信号层的减法,这是需要硬件去做支持的。我们目前是两种方式,一种是说唤醒词;还有一种是用语音指令打断,直接说我的指令。这就是我们说的全双工的交互,设备接受指令,人也可以同时去打断它。

最重要的困难在什么地方?比如用户说“导航到.....东单......公园......嗯啊......”说话过程中中间会有一些停顿,还要识别出来噪音,客户端不需要做任何处理。我们希望把前端的语音信号信息传递到后端,再综合自然语言理解结果,去做最终的判断。语言的信息包括停顿时长,还有声音的能量值,还有上下文的信息,如果电视放一些声音,或者旁边人说话的声音,不可避免地被设备采集到,然后转成文字。我们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做全双工的,最接近人跟人对话的体验。

第二是从语义到语用。语义往往是字面上的含义;而语用主要是研究人和人对话过程中话语的含义。比如,你说一句话,你的意思绝对不是文字表面上的意思,就像今天的天气,如果女生说好冷,你会怎么理解这个话?你会说是挺冷的,还是说她希望你握着她的手?比如我们开会时,领导说一个字“灯”,到底是开灯的意思还是关灯的意思?从文字上理解不出来,要结合语境,还要看这个灯现在是开着还是关着,还要看房间的亮度。语用是存在在人和人的对话过程中。当我们做到人和设备对话时,我们最终目的是想让这个设备像一个人一样可以对话,这时语用也是非常关键。目前,语用在学术界,特别是在计算语言学上,研究得不是很多,而做纯语言学的研究得比较多一点。

如果我们把语用放到人和设备交互的环境下,到底有哪些语境?说话的时间、地点还有场所,场所可能是在车上、家里,甚至是户外。比如对于空调来说,室内的温度,室外的温度,这也是非常关键的物理语境信息。空调控制里面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如果口音不是太准,很有可能会识别错误,识别错了对于用户体验是非常不好的。如果我们结合一些语境信息,说这句话时看天气是什么样的,是高温还是低温,还有设备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这时就很容易判断用户的意图是想制热还是制冷。还有设备上的显示,因为我们设备带屏幕,屏幕也是很重要的语境,比如我们跟电视交互时,你说“要看《甄嬛传 》”,会显示出来各种版本的。如果下了指令,设备执行不了,错误信息也是一个上下文。最难的上下文是知识,这是目前最大的挑战。用户画像也是种知识,用户的性别、年龄。还有机器画像,把设备当成一个人,肯定会有属性,有虚拟化的属性;有性别、年龄、喜好;有各种信息,甚至大学时有没有谈过恋爱,都是设备属性。另外,如果我们做中控,最重要的语境是中控关联的设备,每个设备的状态,每个设备的能力,如果对中控说“我要睡觉”,中控要决定是不是关窗帘,是不是要关灯,是不是要把空调设成睡眠模式,不需要你一个一个去说,只要表达出你的意图就可以。

第三,我们一再强调知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我们通过知识去聊天、去做问答、去做推荐。具有知识性的聊天,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一个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做的DocChat,可以从文档里面去抽取聊天应答;第二是华为李航老师团队做的GenQA,可以在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生成聊天应答时,去访问知识库中的知识。此外,基于知识库,还可以做自动问答,以及个性化推荐。

最后,介绍下我们对人机对话系统做产业化的尝试。从产品形态来讲,我们提供云端芯的形式,我们在端这一块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最后在芯片这一级提供语音识别能力。因为语音识别是依赖信号这一层的,通过完整的云端芯方案可以有非常好的体验。

我们还提供语义云服务,支持的领域非常多,基本上覆盖了各种设备上的语义需求。我们也支持在各个设备上的解决方案,包括在电视、车机、音箱、家居,我们做了非常多的优化,也有很多客户。重点讲一下智能家居,在语音空调这方面,我们是世面上唯一量产出货的供应商,格力、美的、长虹、海尔都在用。在车联网方面,除了车的车内后视镜之外,还有在大屏中控,也可以通过语音去交互。我们跟合作伙伴已经有超过800万的后装市场出货量,占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

(本报告根据速记整理)

相关文章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为什么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系统的未来?
检索增强生成(RAG)系统为大型语言模型(LLM)适应新数据集提供了巨大的前景,因为它提供了可据以构建响应的参考资料。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springboot基于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医院智能导医系统源码
智能导诊系统可为患者提供线上挂号智能辅助服务,患者根据提示手动输入自己的基本症状,通过智能对话方式,该系统会依据大数据一步步帮助患者“诊断”,并最终推荐就医的科室和相关专家。患者可自主选择,实现“一键挂号”。这一模式将精确的导诊服务前置,从源头上让医疗服务更高效。
371 2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对话系统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对话系统
43 1
|
3月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的进化
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的进化
35 0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探索安卓应用中的新趋势: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推荐系统
传统的应用推荐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应用推荐体验,进而提升应用的用户满意度和留存率。
17 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交通流量控制系统
【2月更文挑战第30天】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交通拥堵一直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适应交通流量控制系统,旨在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预测算法来优化交通信号灯调度,减少交通延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系统采用多层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交通流状态的特征提取和趋势预测,同时结合边缘计算提升响应速度,确保了控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传统的交通工程方法与最新的AI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一个具有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在持续学习系统中的创新应用
【2月更文挑战第28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现代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特别是在机器学习领域,AI系统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并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本文将探讨AI在持续学习系统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其在数据处理、模式识别和自适应学习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提出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设计更为高效和智能的教育工具,以促进个体和组织的知识积累与技能提升。
17 1
|
5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唯有超大规模存储系统才能满足人工智能的需求
现代存储技术将带来新水平的自动化、性能、安全性和灵活性,这将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数据集中释放出更大的价值,而不会受到过时硬件的限制,以及成本的不断增长。
66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小说中修仙系统的方向统计_IT修仙_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
小说中修仙系统的方向统计_IT修仙_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
111 0
|
3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知识图谱系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表示、存储和查询的方法,也是人工智能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知识图谱的概念、产生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并详细分析了知识图谱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