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TS、“网络爬虫”等数据获取方式建立的针灸主题数据仓库,已存储700余种中医针灸古代医籍数据、117种疾病古代针灸诊疗处方数据及2000多个经外奇穴信息,成都中医药大学探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团队运用现代科技创立循证针灸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在构建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基础上,探索其在针灸临床指南制定、临床治疗、疗效评价、临床管理和仪器开发等各环节的应用,有效实现了‘互联网+’与中医药的结合。”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忠成对“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成信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成都松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构建与应用”科技成果于近日顺利通过鉴定。
该项目组发明专利包括“一种多功能的智能针灸诊疗仪及应用方法发明专利”“支持多路输出的循证针灸经穴治疗与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发明专利”等,成功推动了针灸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不在“互联网”时代望洋兴叹
在针灸诊疗室里,一位面瘫患者经过西药、中药治疗都不见好转,愁肠百结,心灰意冷之时,闻知“针灸能够使面瘫不能活动的低能量区通过局部及远端刺激使刺激神经得以恢复”,于是,该患者便寄希望于针灸治疗。
然而,诊疗室李医生根据自有经验选穴治疗2次后却不见任何成效。为治好病人的面瘫问题,李医生苦苦在古代医书中、医院病例中以及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中寻找治疗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及其研究证据。可阅遍了群书,却终究还是苦寻未果。
面对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医书、成千上万的医院病例和现代研究,面对信息时代下的“知识海洋”,李医生只能望“洋”兴叹,不知该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何快速、方便地从容量大、类型多、增长快的“文献、科研、临床”等针灸循证决策资源中获得针灸最佳治疗方案和研究证据,越来越成为医者想要解决的棘手问题,也是医者不负病人期望的责任。
众所周知,针灸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海量的针灸信息,其特征就是“大数据”的“4V”真实体现。于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本着医者仁心的精神追求,勇担重任,带领科研团队采用大数据分布式存储、计算、分析和服务技术方法,以实现针灸循证决策资源“科学评价、集中存储、深度分析、高效利用”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还计划研制与该平台配套的实时动态展示针灸效应的针灸诊疗仪用以辅助治疗。
数据仓库智能汇聚针灸学资源
自80年代工作开始,梁繁荣就始终在收集、整理古代医书中有关针灸文献信息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但当时只能采用人工方式,即手动从几千册纸质图书逐页查阅、抄写、分类、汇总以及分析,即便针灸文献整理工作如此繁琐,梁繁荣还是坚持了20余载。
“如何有效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大数据量级的针灸信息”成了该项目组科研之初的关键一问。当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是“大数据”横行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手段。
自20世纪初,梁繁荣开始组织文献研究小组在全国首次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进行针灸信息的数字化和结构化处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规律分析,研发了单机版的针灸数据挖掘软件。
科研初有成果,整个项目组成员都倍感欣慰。然而,问题也总是不断“推陈出新”:人工信息采集效率低,数据量少,挖掘技术单一,单机版更新慢等困难,成为了阻碍研究进展的瓶颈。
“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等概念和技术之所以能快速兴起,就一定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梁繁荣指导项目组成员要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新“武器”。
有了突破口,谁来做技术攻关就明确了。项目组迅速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联系协调,引入大数据分布式存储、计算、分析和服务技术方法,开始了循证针灸临床诊疗决策支持平台的创建之路,在针灸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及提取针灸决策规律,针灸信息和分析结果用于临床及科研等方面逐一攻克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
在有效采集和存储针灸决策信息方面,项目组首次采用DTS(数据转化服务)、“网络爬虫”等数据获取方式采集数据,建立针灸临床决策资源目录体系,建立存储针灸数据资源的主题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构建循证针灸决策资源中心,存储了700余种中医针灸古代医籍的全文数据、117种疾病古代针灸诊疗处方数据、针灸优势病种的现代临床研究数据、70多家医院针灸临床诊疗数据、362个经穴以及2000多个经外奇穴信息、394种刺法灸法信息、395种疾病的中医/针灸辨证诊断等多种信息,实现了循证针灸文献、临床和科研决策资源的智能汇聚、智能分类、分布式存储、弹性扩增、智能检索、统一分析、共建共享。
在深度分析和提取针灸信息决策规律和知识方面,项目组则根据循证针灸决策需求和资源特点,基于MapReduce、Spark、Storm等主流开源架构的分布式计算平台,研发出一系列针灸循证诊疗决策数据挖掘模型和算法,实现了针灸疾病诊断、辨证分型、处方优化及刺激参数组合等诊疗决策方案的准确挖掘、智能分析、客观判断、可视化交互。
而在将针灸信息和分析结果高效用于临床和科研方面,项目组基于“云服务器+终端(PC)”相结合的大数据服务模式,利用迭代和流分析计算模式,搭建“互联网+”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了针灸临床循证诊疗决策模式的服务化与可视化。
此外,梁繁荣还将基于“患者意愿、医生经验、最佳研究证据”三者完美结合的循证医学决策理念引入针灸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创建了循证针灸学理论体系。
针灸学智能化大有可为
“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针灸临床诊疗水平,提高针灸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梁繁荣始终不忘科研初心,也终于在项目组成员同心齐力共科研的努力下,这一期望变作了现实。
基于SOA服务装配技术实现的针灸循证诊疗决策各数据挖掘算法不同粒度的构件化组装、快速集成和高效响应的“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目前已推广应用于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和医院管理,现有70余家医院基于该平台制定和完善针灸治疗方案、针灸疗效可视化评估、自动形成针灸治疗电子病历、晕针痛针取针移动段提醒、治疗师工作量化统计考核等多个方面工作,解决了临床针灸治疗过程数据的结构化问题,为临床针灸提供数字化质量控制和循证研究的新途径,初步实现了“互联网+针灸”的大数据医疗服务方式,实现了针灸临床以经验为主的诊疗决策模式向循证诊疗模式转变,提高了针灸临床诊疗水平及针灸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多所科研院所还利用该平台制定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偏头痛、痛经等24个针灸临床优势病种的循证临床治疗决策方案,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及时更新的高质量研究证据;制定了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面瘫等疾病临床实践指南;挖掘分析了心绞痛、高血压、不孕症等30余种疾病古今针灸治疗规律,发现并验证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和临床价值的经穴效应规律。
“‘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项目显著提升了针灸临床决策水平,加快了针灸学国际化进程,研究成果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不仅是探索符合中医药发展特色的高校与地方产、学、研、用融合的有效方式,更为四川省在“十三五”末期建设成为中医药强省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