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基石之一,它不仅在算法的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实际开发当中解决数据组织,检索,处理等问题的关键工具。现如今数据日益增长,理解并掌握这些排序算法的原理、特点及其适用场景,对于提升程序效率、优化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八大排序算是排序算法当中知名度较高的了,它们不仅涵盖了简单直观的排序方法,以便初学者学习理解;也包含了高效复杂的排序策略,广泛应用于实际开发。
本篇文章,作者主要介绍并实现八大排序算法的其中四种: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正文开始
写一串测试数据
首先,我们写一个乱序的数组,便于后续排序测试:
int main() { int arr[] = { 5,9,4,0,2,7,8,0,0,1,4,4,1,3,5,6,3,2,9,7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计算出数组元素个数 for (int i = 0; i < sz; i++)//打印数组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交换两元素的函数
在这里,我们将交换两个元素的步骤封装成一个函数,便于后续多次调用。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mp = *x; *x = *y; *y = tmp; }
一、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易于初学者理解和学习。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重复遍历数组,比较相邻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则交换之。直到数组中没有顺序错误的情况,则排序已经完成。
它的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1.遍历数组,比较所有的相邻元素,如果前者大于后者(默认升序),则交换它们。
2.当遍历到数组最后一对相邻元素后,数组中最后一个元素会是最大的数。此时一趟冒泡排序完成。
3.重新遍历数组比较相邻元素(最后一个元素除外,因为已经是最大的了)。一趟结束后,数组中第二大的元素将位于倒数第二个位置。
4.重复进行上述步骤(已经就位的元素除外),直到所有元素均不需要再交换。
动图表示:
接下来,我们尝试实现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 //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趟数 for (int i = 0; i < n - 1; i++)//每一趟排序使一个元素就位,n个元素的数组需要n-1趟排序(最后一趟会使前两个元素就位) { //内层循环控制需要比较的相邻元素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每一趟结束后,需要比较的元素便减少一个,所以要减去i { if (arr[j] > arr[j + 1])//若前者大于后者,说明顺序错误,需要交换 { Swap(&arr[j], &arr[j + 1]);//交换两元素 } } } }
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到达排序的趟数,但是数组已经有序,程序就会继续进行不必要的元素比较,运行效率降低。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改进: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 //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趟数 for (int i = 0; i < n - 1; i++)//每一趟排序使一个元素就位,n个元素的数组需要n-1趟排序(最后一趟会使前两个元素就位) { int flag = 1;//假设数组已经有序 //内层循环控制需要比较的相邻元素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每一趟结束后,需要比较的元素便减少一个,所以要减去i { if (arr[j] > arr[j + 1])//若前者大于后者,说明顺序错误,需要交换 { Swap(&arr[j], &arr[j + 1]);//交换两元素 flag = 0;//发生了交换,说明数组并非有序 } } if (flag == 1)//如果数组已经有序,则不需要排序,直接退出循环 { break; } } }
接下来,我们对测试数组进行排序:
int main() { int arr[] = { 5,9,4,0,2,7,8,0,0,1,4,4,1,3,5,6,3,2,9,7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Sort(arr, sz);//冒泡排序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排序成功了。
冒泡排序的特性总结
空间复杂度:O(1)
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相同值的元素排序前后的相对次序是否保持不变):稳定
无论数组是否有序,都有大量元素被重复地进行比较和交换,运行效率不高
二、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一种比较接近人类思想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非常简单:从数组中寻找最小(最大)元素,将其放于数组第一个位置(最后一个位置)处,然后再从剩余的元素中寻找最小(最大)值,放到数组第二个位置(倒数第二个位置)处......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遍历数组,寻找到数组中最小的元素,将其与数组的首元素进行交换。
2.开始遍历数组的剩下部分,寻找最小值,与该部分的首元素进行交换。
3.重复第二步,直到“该部分”只有一个元素为止,说明数组已经排序好。
动图表示:
接下来,我们尝试代码实现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int* arr, int n) { //外层循环控制遍历次数以及遍历的起始位置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mini = i;//假设最小值位于遍历部分的首元素处 //内层循环,寻找最小值 for (int j = mini + 1; j < n; j++) { if (arr[j] < arr[mini])//将更小的元素标记为mini { mini = j; } } Swap(&arr[i], &arr[mini]);//将最小值与遍历部分的首元素交换 } }
运行测试:
选择排序特性总结
空间复杂度:O(1)
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不稳定
使用寻找最值进行交换的方式,虽然在效率上相比冒泡排序有所提升,但是依然不是很实用。
三、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一种适用于对少量数据进行排序的算法,它的效率要略高于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就像玩扑克牌一样,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个数据不断插入到已经有序的数组的合适位置,从而使整个数组有序。
具体步骤如下:
1.将数组首元素视为有序。
2.将有序数组的下一个元素取出,然后开始对该元素之前的部分进行遍历,找到合适位置并插入。
3.将这部分有序数组看成整体,重复第二步,直到将最后一个元素调整完成。
动图表示:
代码实现如下:
void InsertSort(int* arr, int n) { //外层循环确定遍历次数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int end = i;//记录有序数组的末尾位置 int tmp = arr[end + 1];//保存需要插入的元素tmp //内层循环控制对有序数组的遍历 while (end >= 0)//当end小于0时,一次遍历结束 { if (arr[end] > tmp) { arr[end + 1] = arr[end];//该值后移一位,留空缺 end--;//继续向前走 } else//当tmp值比有序数组中某元素小或相等时,说明tmp应该插入在该元素之后,终止遍历 { break; } } arr[end + 1] = tmp;//插入到该元素之后的位置 } }
代入测试:
插入排序性能总结
空间复杂度:O(1)
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稳定
虽然在时间复杂度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相比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性能有所提升。由于它是按照顺序进行扫描并且插入的,所以相同值元素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是排序少量数据的首选。不过面对的数据量庞大时,依然不够看。
四、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是一种效率很高的排序算法,算是插入排序的升级版。它的核心思想也比较简单:首先对数组进行预排序,使其接近有序,然后进行插入排序。
这里介绍一下排序的思路:
首先选定一个增量gap(这里我们使gap=数组元素n/3),将数组中相差gap个位置的元素视为一个子序列,然后分别对这些子序列进行插入排序。当所有子序列排序结束之后,使gap的值逐渐减小(再除以3),然后再将相差gap个位置的元素构成的子序列进行插入排序......直到gap为1时,构成的序列就是数组本身,对其进行一次插入排序即可。
当然,这里的增量gap并不是只有n/3这一种取法。他还有很多种取法,例如n/2、n/4等。但要注意:变化的gap值应尽量满足没有除1以外的公因子,并且最后一次gap的值是1。
接下来,我们尝试实现希尔排序:
void ShellSort(int* arr, int n) { int gap = n;//定义增量gap //循环控制预排序的次数,以及进行最后一次插入排序 while (gap > 1) { gap = gap / 3 + 1;//首先调整gap值 //进行插入排序 //注意细节处理,是对相隔gap的元素进行排序 for (int i = 0; i < n - gap; i++)//一次循环结束后,i++就走向了下一个子序列的起始位置 { int end = i;//记录有序部分的末尾位置 int tmp = arr[end + gap];//end+gap位置的元素视为子序列中的下一个元素 while (end >= 0) { if (arr[end] > tmp) { arr[end + gap] = arr[end]; end -= gap;//一次向前走gap个位置 } else { break; } } arr[end + gap] = tmp; } } }
从代码角度看,它相比插入排序又多了一层循环,效率怎么会高于插入排序呢?实际上,有了预排序之后,最后一次插入排序所节省的时间要远远大于预排序消耗的时间。
代入数据测试:
希尔排序性能总结
空间复杂度:O(1)
时间复杂度:O(N^1.3)(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稳定性:不稳定
相比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低,运行效率更高,更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但是它的性能不稳定,易受数据和增量选择的影响。
程序全部代码
程序全部代码如下:
//交换函数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mp = *x; *x = *y; *y = tmp; } //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 //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趟数 for (int i = 0; i < n - 1; i++)//每一趟排序使一个元素就位,n个元素的数组需要n-1趟排序(最后一趟会使前两个元素就位) { int flag = 1;//假设数组已经有序 //内层循环控制需要比较的相邻元素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每一趟结束后,需要比较的元素便减少一个,所以要减去i { if (arr[j] > arr[j + 1])//若前者大于后者,说明顺序错误,需要交换 { Swap(&arr[j], &arr[j + 1]);//交换两元素 flag = 0;//发生了交换,说明数组并非有序 } } if (flag == 1)//如果数组已经有序,则不需要排序,直接退出循环 { break; } } } //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int* arr, int n) { //外层循环控制遍历次数以及遍历的起始位置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mini = i;//假设最小值位于遍历部分的首元素处 //内层循环,寻找最小值 for (int j = mini + 1; j < n; j++) { if (arr[j] < arr[mini])//将更小的元素标记为mini { mini = j; } } Swap(&arr[i], &arr[mini]);//将最小值与遍历部分的首元素交换 } } //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int* arr, int n) { //外层循环确定遍历次数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int end = i;//记录有序数组的末尾位置 int tmp = arr[end + 1];//保存需要插入的元素tmp //内层循环控制对有序数组的遍历 while (end >= 0)//当end小于0时,一次遍历结束 { if (arr[end] > tmp) { arr[end + 1] = arr[end];//该值后移一位,留空缺 end--;//继续向前走 } else//当tmp值比有序数组中某元素小或相等时,说明tmp应该插入在该元素之后,终止遍历 { break; } } arr[end + 1] = tmp;//插入到该元素之后的位置 } } //希尔排序 void ShellSort(int* arr, int n) { int gap = n;//定义增量gap //循环控制预排序的次数,以及进行最后一次插入排序 while (gap > 1) { gap = gap / 3 + 1;//首先调整gap值 //进行插入排序 //注意细节处理,是对相隔gap的元素进行排序 for (int i = 0; i < n - gap; i++)//一次循环结束后,i++就走向了下一个子序列的起始位置 { int end = i;//记录有序部分的末尾位置 int tmp = arr[end + gap];//end+gap位置的元素视为子序列中的下一个元素 while (end >= 0) { if (arr[end] > tmp) { arr[end + gap] = arr[end]; end -= gap;//一次向前走gap个位置 } else { break; } } arr[end + gap] = tmp; } } } int main() { int arr[] = { 5,9,4,0,2,7,8,0,0,1,4,4,1,3,5,6,3,2,9,7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Sort(arr, sz); //SelectSort(arr, sz); //InsertSort(arr, sz); ShellSort(arr, sz);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八大排序的其中四种: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在理解这些排序思想和实现它们的过程当中,我们感受到了算法之美,也加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博主会和大家分享剩下的几种排序算法。如果你觉得博主讲的还不错,就请留下一个小小的赞在走哦,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