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简介: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简称LLMs)是一类具有大量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它们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中,通过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来学习语言模式、语法和语义,从而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

自从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它火爆也让大语言模型这个词变的很流行,到底什么是大语言模型,今天从初学者的角度介绍一下大语言模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流程等。下面的介绍中如果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不太理解,也没关系,只要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毕竟我们不打算造车,只要做到自己部署开源大模型的时候,不至于脸盲就可以了。

一、大语言模型特点和基本组成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简称LLMs)是一类具有大量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它们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中,通过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来学习语言模式、语法和语义,从而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

1.1 大模型特点

大规模参数: 大语言模型拥有大量的参数,这使得它们能够学习丰富的语言特征和模式。

深度学习架构: 它们通常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如Transformer架构,该架构包括自注意力机制,能够处理长距离依赖关系。

预训练能力: 在大量文本数据上进行预训练,以学习语言的通用表示,这使得模型能够泛化到多种不同的任务。

微调灵活性: 可以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如翻译、摘要、问答等。

上下文理解: 能够理解输入文本的上下文,生成连贯和相关的输出。

多任务学习: 一些大模型能够处理多种语言任务,展现出一定的通用性。

生成能力: 除了理解语言,许多大模型还能够生成连贯和语法正确的文本。

计算资源需求: 训练和运行这些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通常需要使用GPU或TPU等高性能计算设备。

1.2 大语言模型基本组成

1. 词嵌入(Embeddings):

作用:将单词转换为连续向量,以便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向量表示的词语包含了语义信息,使得相似词在向量空间中距离较近。

典型方法:如Word2Vec、GloVe、BERT等。

2. 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

作用:编码器将输入文本转换为内部表示,解码器将内部表示转换为输出文本。

典型架构:变压器模型包含多层的编码器和解码器,每一层都有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

3.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

作用:在处理输入序列时,模型可以关注序列中的不同部分,理解词语之间的依赖关系。

特点:可以并行处理序列中的所有词语,提高计算效率。

4.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作用:在变压器的每一层中,前馈神经网络用于进一步处理和转换编码后的表示。

结构:通常是全连接层,带有激活函数(如ReLU)。

5.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

作用:因为变压器架构没有顺序信息,位置编码添加到词嵌入中,提供序列中每个词的位置信息。

实现:通过正弦和余弦函数生成的固定位置编码或可训练的位置编码。

6.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

作用:衡量模型输出与实际目标之间的差距,用于指导模型参数的更新。

常用类型: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Entropy Loss)在语言模型中常用。

7.优化器(Optimizer):

作用:根据损失函数的反馈,调整模型参数以最小化损失。

常用方法:如Adam、SGD(随机梯度下降)等。

二、大语言模型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2.1工作原理

预训练: 大语言模型通常在大量的文本数据上进行预训练。这些文本可能来自互联网、书籍、新闻等。预训练阶段使用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掩码语言模型(MLM)、下一句预测(NSP)等。

微调: 在预训练完成后,模型可以在特定任务的数据集上进行微调,以适应特定的应用场景,如问答、文本分类、摘要生成等。

编码器-解码器架构: 许多大模型使用Transformer架构,它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编码器处理输入文本,解码器生成输出文本。

自注意力机制: Transformer架构中的自注意力机制使模型能够在处理每个单词时考虑到整个文本序列,从而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

层次化表示: 模型通过多个层次(或称为“层”)来学习从单词到句子的复杂表示。

优化和迭代: 通过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不断更新模型的参数,直至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达到满意水平。

2.2工作流程

大模型其核心原理是基于神经网络,特别是变压器(Transformer)架构。以下是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工作流程: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 收集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书籍、文章、网站等。数据经过清理、分词、去重等预处理步骤。

训练: 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训练模型。训练的目标是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其能够预测给定上下文中的下一个词语或生成有意义的文本。

推理: 训练完成后,模型可以根据输入的文本生成相关的响应或进行文本生成任务。

2.3 流程示例

输入处理: 输入文本被分词并转换为词嵌入向量。

编码: 词嵌入向量通过多个编码器层处理,每层包含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

解码: 内部表示通过多个解码器层处理,生成预测的输出文本。

输出生成: 解码器输出通过软最大(Softmax)层,转换为最终的词语序列。

三、大语言模型中的参数

在深度学习模型中,参数是模型从输入数据中学习到的知识的数学表示。它们可以被视为模型的"记忆",存储了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学到的模式和规律。大语言模型的参数量是指模型中需要学习和调整的变量数量。参数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型的性能和能力。为了让这点更容易理解,可以把模型想象成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器,参数就像是这个机器中的齿轮和零件。

3.1参数的作用

学习和记忆:

模型通过训练数据调整参数,这些参数帮助模型记住语言中的模式、语法和词汇间的关系。

比如,当模型学到“猫”和“狗”都可能与“宠物”相关时,这就是参数在起作用。

生成和预测:

参数决定模型如何从输入的文本生成相应的输出。

例如,当你输入“今天的天气如何?”,模型的参数帮助它生成一个合理的回答,比如“今天的天气晴朗”。

3.2参数量的实际意义

更高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更多的参数意味着模型有更多的“齿轮和零件”,可以处理更复杂的语言模式。

比如,一个拥有10亿参数的模型可能会比一个拥有1亿参数的模型在理解和生成复杂句子时表现得更好。

更广的知识范围:

大量的参数允许模型在训练中记住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这意味着模型可以回答更多种类的问题,并且在多个领域(如科学、历史、娱乐)中表现得更加智能。

更好的上下文理解:

大量的参数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上下文,从而生成更加相关和连贯的回答。

比如,当你与模型进行对话时,更多的参数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你之前说过的话,从而提供更相关的回答。

3.3结合工作原理的解释

当我们谈到模型的训练时,模型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学习。每一段文本都会影响模型的参数,这些参数帮助模型理解和生成语言。

词嵌入(Embeddings):

参数决定每个词如何转换为数值向量。更多的参数意味着可以捕捉更细微的语义差异。

编码器和解码器:

参数决定模型如何将输入文本编码成内部表示,并从这些表示中生成输出。更多的参数帮助模型更准确地捕捉和再现语言结构。

自注意力机制:

参数决定模型如何在处理文本时关注不同的部分。更多的参数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模型的参数量就像是一个机器中的齿轮和零件,数量越多,这个机器就越强大、越聪明。更多的参数让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语言,表现得更加智能和连贯。

四、预训练模型

预训练模型(Pre-trained Model)是深度学习,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下是预训练模型的定义、用途、建立过程,以及它们如何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优化的介绍:

4.1 定义:

预训练模型是指在一个大型数据集上预先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这些模型已经学习了语言的基本规律、语法结构、语义信息等,能够捕捉到语言的丰富特征。

4.2 用途:

迁移学习: 预训练模型可以在新的任务上进行微调,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性能。

通用语言表示: 为各种NLP任务提供通用的语言表示,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

知识迁移: 将从大规模数据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特定领域的任务中。

4.3建立过程:

数据收集: 收集大量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来自互联网、书籍、新闻等。

预训练任务: 设计任务让模型在大规模数据上进行学习,如掩码语言模型(MLM)或下一句预测(NSP)。

模型训练: 使用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或PyTorch)训练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模型保存: 训练完成后,保存模型的参数,以便进行微调或部署。

五、transformers 库

transformers 库是由 Hugging Face 团队开发的一个开源库,专门用于处理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中的预训练模型。这个库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这些模型已经在大规模的文本数据集上进行了预训练,能够捕捉到语言的丰富特征和模式。

5.1 主要特点:

预训练模型: 库中包含了BERT、GPT、RoBERTa、T5等流行的预训练模型,这些模型已经在大量的文本数据上进行了训练,能够理解语言的语法和语义。

易于使用: transformers 提供了统一和简洁的API,使得加载预训练模型、微调和应用这些模型变得非常简单。

模型微调: 用户可以在特定任务的数据集上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以适应不同的NLP任务,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问答等。

多语言支持: 许多模型支持多种语言,不仅限于英语。

模型转换: 可以轻松地将模型集成到TensorFlow或PyTorch框架中。

社区贡献: transformers 库拥有活跃的社区,不断有新的模型和功能被添加。

5.2使用原理:

加载预训练模型: 选择适合任务的预训练模型,并使用库提供的API加载模型和相关的分词器。

数据处理: 使用分词器将文本转换为模型能理解的格式(通常是输入ID、注意力掩码等)。

模型推理: 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模型,进行推理或训练。

微调: 在特定任务的数据集上进一步训练模型,调整模型参数以提高任务性能。

保存和部署: 微调后的模型可以被保存并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五分钟带你了解ChatGPT的基本原理
五分钟带你了解ChatGPT的基本原理
1277 0
五分钟带你了解ChatGPT的基本原理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阿里巴巴首次揭秘电商知识图谱AliCoCo!淘宝搜索原来这样玩!
电商技术进入认知智能时代,将给亿万用户带来更加智能的购物体验。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阿里巴巴的电商认知图谱 AliCoCo 已成体系规模,并在搜索推荐等电商核心业务场景上取得佳绩,关于 AliCoCo 的文章《AliCoCo: Alibaba E-commerce Cognitive Concept Net》也已被国际顶会 SIGMOD 接收,这是阿里巴巴首次正式揭秘领域知识图谱。 本文将通过介绍 AliCoCo 的背景、定义、底层设计、构建过程中的一些算法问题,以及在电商搜索和推荐上的广泛应用,分享 AliCoCo 从诞生到成为阿里巴巴核心电商引擎的基石这一路走来的思考。
19041 1
阿里巴巴首次揭秘电商知识图谱AliCoCo!淘宝搜索原来这样玩!
|
数据采集 供应链 搜索推荐
数据集成:融合不同来源的数据
【6月更文挑战第4天】数据集成在企业中发挥关键作用,连接数据孤岛,促进信息流动,提升决策能力。通过抽取、清洗、转换和加载(ETL)不同来源、格式的数据,整合到统一框架,进行深度分析。以零售商为例,集成销售、客户和供应链数据可优化库存管理。数据清洗确保质量,转换满足分析需求,最终加载到数据仓库。Python和pandas库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工具之一。随着技术进步,数据集成将推动企业向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
335 2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分布式计算
大规模语言模型与生成模型:技术原理、架构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大规模语言模型(LLMs)和生成模型的技术原理、经典架构及应用。介绍了LLMs的关键特点,如海量数据训练、深层架构和自监督学习,以及常见模型如GPT、BERT和T5。同时,文章详细解析了生成模型的工作原理,包括自回归模型、自编码器和GANs,并讨论了这些模型在自然语言生成、机器翻译、对话系统和数据增强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模型压缩、跨模态生成和多语言多任务学习。
1267 3
|
人工智能 JSON API
一张图读懂大模型应用是如何工作的,一图胜千言
用一张图,带你轻松读懂大模型应用的工作原理。不需要复杂的代码和艰深的理论,只需要一张图,就能让你对大模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张图读懂大模型应用是如何工作的,一图胜千言
|
5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RAG 调优指南:Spring AI Alibaba 模块化 RAG 原理与使用
通过遵循以上最佳实践,可以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 RAG 系统,为用户提供准确和专业的回答。这些实践涵盖了从文档处理到系统配置的各个方面,能够帮助开发者构建更好的 RAG 应用。
2593 114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缓存 自然语言处理
深入解析Tiktokenizer:大语言模型中核心分词技术的原理与架构
Tiktokenizer 是一款现代分词工具,旨在高效、智能地将文本转换为机器可处理的离散单元(token)。它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空格分割和正则表达式匹配方法,还结合了上下文感知能力,适应复杂语言结构。Tiktokenizer 的核心特性包括自适应 token 分割、高效编码能力和出色的可扩展性,使其适用于从聊天机器人到大规模文本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通过模块化设计,Tiktokenizer 确保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维护性,并在分词精度、处理效率和灵活性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它支持多语言处理、表情符号识别和领域特定文本处理,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文本输入需求。
786 6
深入解析Tiktokenizer:大语言模型中核心分词技术的原理与架构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PyTorch
深入剖析Transformer架构中的多头注意力机制
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是Transformer模型中的核心组件,通过并行运行多个独立的注意力机制,捕捉输入序列中不同子空间的语义关联。每个“头”独立处理Query、Key和Value矩阵,经过缩放点积注意力运算后,所有头的输出被拼接并通过线性层融合,最终生成更全面的表示。多头注意力不仅增强了模型对复杂依赖关系的理解,还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机器翻译和阅读理解中表现出色。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模型在同一序列内部进行多角度的注意力计算,进一步提升了表达能力和泛化性能。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简述人工智能,及其三大学派:符号主义、连接主义、行为主义
简述人工智能,及其三大学派:符号主义、连接主义、行为主义
6811 0
简述人工智能,及其三大学派:符号主义、连接主义、行为主义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Transformer 学习笔记 | Decoder
本文记录了笔者学习Transformer的过程,重点介绍了填充(padding)和掩码(masking)机制。掩码确保解码器只依赖于之前的位置,避免信息泄露,保持因果关系及训练与推理的一致性。通过线性层和softmax函数生成输出概率,并使用梯度下降和反向传播进行训练。评估指标包括BLEU、ROUGE、METEOR和困惑度等。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