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千支队伍决战AI之巅, 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在2024 Inclusion · 外滩大会完美收官

简介: 自从2022年12月ChatGPT上线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你追我赶的AI竞赛,不少国家都在全力以赴,抢占制高点。

自从2022年12月ChatGPT上线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你追我赶的AI竞赛,不少国家都在全力以赴,抢占制高点。为了更好地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今年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首设AI创新赛正在推进中,旨在为年轻科技人才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专属平台,彰显科技创新的无限活力。"科技智能创新赛"由上海市科委指导,包含两项重要赛事:"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和"全球Deepfake攻防挑战赛"。

在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和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蚂蚁集团、魔搭社区等20多家名校名企联合发起了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下文简称“AFAC大赛”)。9月6日,在外滩大会上,AFAC大赛路演与颁奖活动圆满落幕。

从5月30日大赛正式启动,到8月底决出胜负,近五千支技术团队通过各自独特视角,探索了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创新的火花在外滩大会涌现,孕育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契机,也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这场没有终点的探索之旅中。

image.png

图注:AFAC大赛现场颁奖仪式现场,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唐卫清(左一),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主席彭鑫(右一)为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挑战组冠军团队代表颁奖

image.png

图注:AFAC大赛现场颁奖仪式现场,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执委会主席李晖(左一)、阿里云智能CIO&aliyun.com负责人蒋林泉(左二),招商银行数字金融发展办公室主任高旭磊(右一)、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卫志华(右二)为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初创组&企业组优胜团队代表颁奖


作为外滩大会AI创新赛之一,今年的AFAC大赛全面升级,不仅联合全球数十家名校名企共同发起,主题也围绕着大模型技术和创新创业,旨在持续探索大模型技术落地金融科技、推动创新发展。大赛邀请了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等享誉全球的一众顶尖学府,以及平安科技、泰康在线、招商银行等知名金融科技企业担任组委会成员单位,近50位产学研精英形成专家委员会,为赛事提供专业指导。大赛还为参赛团队提供了百万奖金池、行业真命题、海量真实行业数据、行业重点扶持等配套服务。

01

同台竞技各显神通,4882支队伍决出冠军

今年的赛事在去年赛事基础上升级形式,在挑战组之外,新增了初创组和企业组两个组别,形成算法赛、应用赛和创业赛的综合赛制架构,鼓励参赛者在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不断探索与突破,解决复杂技术难题。4882支团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三个组别的优胜选手。

其中,企业组共有11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企业组一等奖获奖企业深擎科技通过乾坤圈Agent平台,核心解决金融领域大模型幻觉控制、业务数据和知识接入、生成结果合规安全性、产研运营端到端效率和生成结果质量评测问题,将大模型能力融入到金融业务的“系统工程”中,解决业务刚需,为金融机构“数字化、集约化、精细化”客户经营提供动力。

image.png

图注:外滩大会现场,来自企业组的宁波深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进行分享

获得企业组二等奖的“言生行AI Agent”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基于AI大模型技术的一体化智能流程中台,旨在通过对话式交互实现软件操作的自动化。项目范围包括创建和管理频道、录制和编排工作流,以及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执行。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和AI模型的灵活调用,项目致力于实现企业流程的全面智能化改造。

同是企业组二等奖获奖项目的“健康险AI核保助手”,则是基于医疗大模型,赋能健康险核保环节,辅助传统的人工核保,提高核保效率,降低核保成本,缩短核保时间。

image.png

图注:外滩大会现场,来自企业组的平辅寅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代表进行分享

在初创组中,获奖项目“智游幻境”是一款AI驱动的智能旅行助手,提供行程定制、智能伴游、视频游记生成等能力,覆盖多种旅行场景。能够根据用户喜好、预算等一键定制包含交通、酒店、景点在内的详尽旅行计划,还可以根据行程生成视频,以视频的形式让用户更直观地前序体验整个行程;在出行过程中提供交通规划、景点讲解等,随时随地提供智能伴游服务。

image.png

图注:外滩大会现场,来自初创组的智游幻境队伍代表进行分享

挑战组则是延续首届大赛的算法赛道,今年有四大赛题,有源自蚂蚁集团行业实践的真实命题,也有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研赛题,分别是“金融工具学习”、“基于保险条款的问答”、“AIGC金融多模态研究报告智能生成”、“金融规则长文本中的矛盾识别与漏洞发现”。在赛程过程中,恒生聚源全程提供免费的行情数据支持,为选手提供了便利性。这四大赛题也决出了一批优秀队伍。

香港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黄超此次担任大赛挑战组“金融规则长文本中的矛盾识别与漏洞发现”赛题的评委,在评审过程中,参赛选手的创新方案让他耳目一新。“参赛选手的时间其实挺紧迫的,课题发布后,选手们通常只有几天时间来完成方案,但在限定时间内依然有较高完成度,让我很意外;更意外的是此次参赛选手普遍年轻化,创新方案的切入点出乎评委的意料,例如采用提示词设计、微调来实现金融中的合规和纠错问题,方式百花齐放,具有较大的落地可能性。”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院长、大赛初创组评委黄海量表示,研报观点提取、金融风险事件推理等参赛方案与实际金融需求的贴合度较高,已经接近行业实用水平。

02

解决产业真命题,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与普及

从构建可信金融生态的大数据征信解决方案到开启智能旅游新时代的应用,再到AIGC驱动下的金融行业转型、基于agentUniverse多智能体框架打造的全民法律智能顾问,以及引领健康保险智能化新篇章的AI助手,AFAC大赛中涌现出的一批应用案例无不展示了AI技术的强大潜力。

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不仅挖掘出了一批具有市场潜力和创新价值的优秀项目,还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大赛还加强了政府部门、投资机构、孵化园区等各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金融科技创新生态的构建注入了新动力。正如黄海量所言,本次大赛中,参赛选手与科技界、学术界深度碰撞,有助于提振大模型在金融行业这条赛道中的前行者的信心,推进产学研合作。

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执行委员会主席李晖表示,大赛是创新创业的连接器和桥梁。为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产业、技术、人才等快速成长突破,大赛为优胜项目搭建产业和投融资对接服务,让优胜企业有机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等建立联系,促进项目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让优秀项目应用到产业中去,这是一个需要持续迭代优化的命题。李晖说,今年大赛设计了持续跟踪机制,一方面持续跟踪和评估项目落地和市场表现,另一方面持续邀请产业经验丰富的导师为参赛团队提供赛中赛后的指导和建议。“我们也在考虑,可以构建涵盖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库,既可以立足赛事,也可以跳出赛事,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和合作,在为赛事提供创新动力的同时,促进双方深度融合,形成良好互动和良性循环。”

03

托举优秀AI项目,打通产学研通道

据了解,未来的赛事将加强与科技金融联盟企业、科创基金、孵化器的合作,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科创载体服务,同时助力创新人才、创业项目、科研产业的深度融合和互动。“我们坚定不移地在创新创业上为初创团队和中小企业创造条件。”李晖表示。

今年,从19岁的大一学生到42岁的比赛元老选手,更多多元化的面孔出现在AFAC大赛中。其中,既有本科学生,又有在业界工作多年、热爱算法的资深工程师。32岁的算法经理夏茂晋平衡家庭、工作与比赛,越发意识到在大模型时代,传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式已经很难解决工作场景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只有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谈及赛事对于选手们的意义,李晖表示,“有的选手从校园步入职场,为自己职业生涯迈出坚实的一步,有的应该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找平衡,把比赛视为技术探索与热爱的延伸。”

“探索前沿AI,活力非常重要。这些选手处在充满机遇的时代,本科时期就能参与到大模型的研究中,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黄超希望选手们能在大模型领域继续深耕,也期待看到未来大模型落地更多金融科技领域场景。

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金融与未来的畅想,加速大模型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让金融AI服务像扫码支付一样进入普通人生活。

未来,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将持续以“解决行业真命题”为初心,秉承“集聚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合作交流、打造金融智能顶级赛事”的宗旨,以“金融科技、大模型技术、创新创业”为核心主轴,孵化金融领域人才和创新项目。

图注:AFAC2024金融智能创新大赛「挑战组」、「初创组」、「企业组」最终获奖名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API
Dify+DeepSeek实战教程!企业级 AI 文档库本地化部署,数据安全与智能检索我都要
接下来这篇文章,就打算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手把手带你从 0 到 1 搭建一套专属的本地知识库系统。无论你是想优化企业内部文档检索(不用担心敏感数据上传云端的风险),还是像我一样想为用户打造更智能的文档服务,都能跟着步骤一步步实现。咱们不卖关子,直接上干货
Dify+DeepSeek实战教程!企业级 AI 文档库本地化部署,数据安全与智能检索我都要
|
27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AI智能混剪视频大模型开发方案:从文字到视频的自动化生成·优雅草卓伊凡
AI智能混剪视频大模型开发方案:从文字到视频的自动化生成·优雅草卓伊凡
111 0
AI智能混剪视频大模型开发方案:从文字到视频的自动化生成·优雅草卓伊凡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快瞳AI鱼类识别 —— AI赋能海洋生物智能监测
鱼类AI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大量鱼类图像训练,实现对鱼类的快速精准识别。该技术模仿人类视觉系统,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鱼体特征,从浅层的鳞片纹理到深层的整体形态逐步分析。快瞳科技提出的MF-Net模型突破了鱼类种类繁多、数据不均衡等难点,通过多阶段特征融合、动态权重调整及三维特征建模,显著提升识别性能。这项技术不仅重塑水产科研方式,还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AI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应用迈入新阶段。
|
27天前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自然语言处理
AI智能混剪核心技术解析(一):字幕与标题生成的三大支柱-字幕与标题生成-优雅草卓伊凡
AI智能混剪核心技术解析(一):字幕与标题生成的三大支柱-字幕与标题生成-优雅草卓伊凡
65 4
AI智能混剪核心技术解析(一):字幕与标题生成的三大支柱-字幕与标题生成-优雅草卓伊凡
|
30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构建智能AI记忆系统:多智能体系统记忆机制的设计与技术实现
本文探讨了多智能体系统中记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提出构建精细化记忆体系以模拟人类认知过程。文章分析了上下文窗口限制的技术挑战,并介绍了四种记忆类型:即时工作记忆、情节记忆、程序性记忆和语义知识系统。通过基于文件的工作上下文记忆、模型上下文协议的数据库集成以及RAG系统等技术方案,满足不同记忆需求。此外,高级技术如动态示例选择、记忆蒸馏和冲突解决机制进一步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总结指出,这些技术推动智能体向更接近人类认知的复杂记忆处理机制发展,为人工智能开辟新路径。
120 5
构建智能AI记忆系统:多智能体系统记忆机制的设计与技术实现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破解生成式AI认知边界:框架思维引擎如何重塑产业智能化未来
该内容深入解析了核心技术架构,涵盖思维链强化系统(DTT)、认知框架建模体系和实时纠偏算法体系。DTT通过多级问题拆解、混合精度推理及分布式验证,大幅提升复杂问题处理能力;认知框架结合知识图谱与逻辑推理,实现精准医疗诊断等应用;实时纠偏算法则通过多级验证机制保障事实与逻辑准确性。整体架构分应用层、框架层和基础层,支持高效、可信的跨领域适配。技术创新体现在混合计算加速、持续学习机制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模型,在事实准确性、逻辑连续性及响应速度上优势明显。
89 28
|
29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算法
AI加持下的网络流量管理:智能调度还是流量黑洞?
AI加持下的网络流量管理:智能调度还是流量黑洞?
73 8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阿里云 Serverless 助力海牙湾构建弹性、高效、智能的 AI 数字化平台
海牙湾(G-Town)是一家以“供应链+场景+技术+AI”为核心驱动力的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通过采用阿里云Serverless架构,解决了弹性能力不足、资源浪费与运维低效的问题。SAE全托管特性降低了技术复杂度,并计划进一步探索Serverless与AI结合,推动智能数字化发展。海牙湾业务覆盖金融、美妆、能源等领域,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和供应链决策能力,保障信息安全并创造可量化的商业价值。未来,公司将深化云原生技术应用,助力更多行业实现高效数字化转型。
196 19
|
2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安全
阿里云双项入选首批智算一体化权威评估 以AI Stack加速政企智能化升级 ——万卡智算集群服务推进方阵(ICCPA)第三期沙龙在京举办
2024年4月9日,中国信通院主办的智算集群服务沙龙第三期在京召开。阿里云凭借领先的AI技术能力,成为首批通过《面向大模型的智算一体化解决方案》评估的云厂商,并入选行业应用案例。会上,阿里云AI Stack赋能政企大模型高效落地,提供软硬一体推理优化框架,支持主流开源模型快速适配,助力企业构建高性能私有化AI服务,已在政务、金融等领域广泛应用。
166 6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破界重构:生成式AI认证(GAI)-让青年学生成为智能时代的驾驭者
在人工智能重塑社会生产力的今天,青年如何从技术变革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智能时代的主动驾驭者?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认证(GAI认证)成为关键。它不仅打破“技术崇拜”,还通过技术原理、实战应用与伦理合规模块,重新定义专业能力。GAI认证推动教育范式革命,以开放性与产业联动助力公平创新。面对技术与人性的张力,认证赋予青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使其成为智能文明的“掌舵者”。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回归人性的探索,开启未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