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验解读:【转】完美洗牌算法学习

简介: 技术经验解读:【转】完美洗牌算法学习

完美洗牌问题,给定一个数组a1,a2,a3,...an,b1,b2,b3..bn,把它最终设置为b1,a1,b2,a2,...bn,an这样的。


分析:


首先,有的问题要求把它换成a1,b1,a2,b2,...an,bn。其实也差不多。我们可以:


循环n次交换a1,b1,a2,b2, 把数组变为b1,b2...bn,a1,a2...an,时间复杂度O(n),再用完美洗牌问题的算法。


或者 先用完美洗牌算法,再循环n次交换每组相邻的两个元素,也是O(n)。


所以,我们只研究第一行给出的问题。


为方便起见,我们考虑的是一个下标从1开始的数组,下标范围是【1..2n】。 我们看一下每个元素最终去了什么地方。


前n个元素 a1 -> a2 a2->a4.... 第i个元素去了 第(2 i)的位置。


后n个元素a(n + 1)->a1, a(n + 2)->a3... 第i个元素去了第 ((2 (i - n) ) - 1) = (2 i - (2 n + 1)) = (2 i) % (2 n + 1) 个位置。


统一一下,任意的第i个元素,我们最终换到了 (2 i) % (2 n + 1)的位置,这个取模很神奇,不会产生0。所有最终的位置编号还是从1到2n。


(1) 完美洗牌算法1


于是,如果允许我们再用一个数组的话,我们直接把每个元素放到该放得位置就好了。于是产生了最简单的方法pefect_shuffle1,它的时间复杂度是O(n),空间复杂度也是O(n)。


代码:


?12345678910// 时间O(n),空间O(n) 数组下标从1开始 void pefect_shuffle1(int a,int n) { int n2 = n 2, i, b【N】; for (i = 1; i <= n2; ++i) { b【(i 2) % (n2 + 1)】 = a【i】; } for (i = 1; i <= n2; ++i) { a【i】 = b【i】; } }


(2) 完美洗牌算法2——分治的力量。


考虑分治法,假设n也是偶数。 我们考虑把数组拆成两半:


我们只写数组的下标:


原始数组(1..2n)


也就是(1..n)(n + 1.. 2 n)


前半段长度为n,后半段长度也为n,我们把前半段的后n / 2个元素(n / 2 + 1..n) 与 后半段的前n / 2 个元素 (n + 1..n + n / 2 ) 交换,得到 :


新的前n个元素A : (1..n / 2)(n + 1..n + n / 2 )


新的后n个元素B : (n / 2 + 1.. n) (n + n / 2 + 1..n)


因为n是偶数,我们得到了A,B两个子问题。问题转化为了求解n' = n / 2的两个问题。


当n是奇数怎么办?我们可以把前半段多出来的那个元素先拿出来,后面所有元素前移,再把当时多出的那个元素放到末尾,这样数列最后两个元素已经满足要求了。于是只考虑前2 (n - 1)个元素就可以了,于是转换成了(n - 1)的问题。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还是用a, b 分别说明一下。假设n = 4是个偶数,我们要做的数列是:


a1, a2,a3,a4,b1,b2,b3,b4


我们先要把前半段的后2个元素(a3,a4)与后半段的前2个元素(b1,b2)交换,得到a1,a2,b1,b2,a3,a4,b3,b4。


于是,我们分别求解子问题A (a1,a2,b1,b2)和子问题B (a3,a4,b3,b4)就可以了。


如果n = 5,是奇数数怎么办?


我们原始的数组是a1,a2,a3,a4,a5,b1,b2,b3,b4,b5


我们先把a5拎出来,后面所有元素前移,再把a5放到最后,变为:


a1,a2,a3,a4,b1,b2,b3,b4,b5,a5


可见这时最后两个元素b5,a5已经是我们要的结果了,所以我们只要考虑n=4就可以了。


那么复杂度怎么算?


每次,我们交换中间的n个元素,需要O(n)的时间,n是奇数的话,我们还需要O(n)的时间先把后两个元素调整好,但这步影响总体时间复杂度。所以,无论如何都是O(n)的时间复杂度。


于是我们有 T(n) = T(n / 2) + O(n) 这个就是跟归并排序一样的复杂度式子,最终复杂度解出来T(n) = O(nlogn)。空间的话,我们就在数组内部折腾的,所以是O(1)。(当然没有考虑递归的栈的空间)


代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时间O(nlogn) 空间O(1) 数组下标从1开始 void perfect_shuffle2(int a,int n) { int t,i; if (n == 1) { t = a【1】; a【1】 = a【2】; a【2】 = t; return; } int n2 = n 2, n3 = n / 2; if (n % 2 == 1) { //奇数的处理 t = a【n】; for (i = n + 1; i <= n2; ++i) { a【i - 1】 = a【i】; } a【n2】 = t; --n; } //到此n是偶数 for (i = n3 + 1; i <= n; ++i) { t = a【i】; a【i】 = a【i + n3】; a【i + n3】 = t; } // 【1.. n /2】 perfect_shuffle2(a, n3); perfect_shuffle2(a + n, n3); }


  (3) 完美洗牌算法。


这个算法源自一篇文章,文章很数学,可以只记结论就好了……


这个算法的具体实现还是依赖于算法1,和算法2的。


首先,对于每一个元素,它最终都会到达一个位置,我们如果记录每个元素应到的位置会形成圈。


为什么会形成圈?


比如原来位置为a的元素最终到达b,而b又要达到c……,因为每个新位置和原位置都有一个元素,所以一条链


a->b->c->d……这样下去的话,必然有一个元素会指向a,(因为中间那些位置b,c,d……都已经被其它元素指向了)。


这就是圈的成因。


比如 6个元素


原始是(1,2,3,4,5,6), 最终是(4,1,5,2,6,3),我们用a->b表示原来下标为a的元素,新下标为b了。


1->2


2->4


3->6


4->1


5->3


6->5


我们会发现1->2->4->1是个圈,3->6->5->3是另外一个圈。可以表示为(1,2,4) 和(3,6,5),算法1已经告诉我们每个位置i的元素,都变为2 i % (2 n + 1),那么我们只要知道圈里的任意一个元素,顺着走一遍就可以了,圈与圈是不相交的,所以这样下来,我们就只走了O(n)步。


我们不能从1开始对每个元素都沿着圈走一圈。这是因为例如上例中(1,2,4)这个圈,我们只能从1,2, 4中的一个开始走一圈,而不能从1走一圈,再从2走一圈,再从4走一圈……因此我们可能还需要O(n)的空间记录哪些元素所在的圈已经处理了,但是这样做的时空复杂度等同于算法1了。、(如果数组元素都是正数,我们可以把处理过的元素标记为负数,最后再取相反数,但是这样做其实也是利用了额外的空间的)。那么我们的关键问题是从每个圈里选择任意一个位置作代表,每个圈从这个位置位置走一圈。而空间复杂度要求我们最好不要提前把每个代表位置存下来。后文一个定理表明,我们在数组长度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每个圈中得最小元素可以简单地表达出来。于是,我们称每个圈的最小的位置叫做圈的头部,用它来作圈的代表位置。如上例中圈(1,2,4)的头部是1,(3,6,5)的头部是3。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圈的头部,用它做代表,沿着这个圈走就可以了。沿着圈走得算叫做cycle_leader,这部分代码如下:


?123456789101112//数组下标从1开始,from是圈的头部,mod是要取模的数 mod 应该为 2 n + 1,时间复杂度O(圈长) void cycle_leader(int a,int from, int mod) { int last = a【from】,t,i; for (i = from 2 % mod;i != from; i = i 2 % mod) { t = a【i】; a【i】 = last; last = t; } a【from】 = last; }


那么如何找到每个圈的头部呢?引用一篇论文,名字叫:


A Simple In-Place Algorithm for In-Shuffle.


Peiyush Jain, Microsoft Corporation.


利用数论知识,包括原根、甚至群论什么的,论文给出了一个出色结论():


对于2 n = (3^k - 1),这种长度的数组,恰好只有k个圈,并且每个圈的头部是1,3,9,...3^(k - 1)。


这样我们就解决了这种特殊的n作为长度的问题。那么,对于任意的n怎么办?我们利用算法2的思路,把它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满足结论()。后一部分再单独算。


为了把数组分成适当的两部分,我们同样需要交换一些元素,但这时交换的元素个数不相等,不能简单地循环交换,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工具——循环移。


假设满足结论()的需要的长度是2 m = (3^k - 1), 我们需要把n分解成m和n - m两部分,按下标来说,是这样:


原先的数组(1..m) (m + 1.. n) (n + 1..n + m)(n + m + 1..2 n)


我们要达到的数组 (1..m)(n + 1.. n + m)(m + 1..n)(n + m + 1..2 n)


可见,中间那两段长度为(n - m)和m的段需要交换位置,这个相当于把(m + 1..n + m)的段循环右//代码效果参考:http://www.jhylw.com.cn/242239363.html

移m次,而循环右移是有O(长度)的算法的, 主要思想是把前(n - m)个元素和后m个元素都翻转一下,再把整个段翻转一下。

循环移位的代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翻转字符串时间复杂度O(to - from) void reverse(int a,int from,int to) { int t; for (; from < to; ++from, --to) { t = a【from】; a【from】 = a【to】; a【to】 = t; } } //循环右移num位 时间复杂度O(n) void right_rotate(int a,int num,int n) { reverse(a, 1, n - num); reverse(a, n - num + 1,n); reverse(a, 1, n); }


再用a和b举例一下,设n = 7这样m = 4, k = 2


原先的数组是a1,a2,a3,a4,(a5,a6,a7),(b1,b2,b3,b4),b5,b6,b7。


结论()是说m = 4的部分可以直接搞定,


也就是说我们把中间加括号的那两段(a5,a6,a7) (b1,b2,b3,b4)交换位置,也就是把(a5,a6,a7,b1,b2,b3,b4)整体循环右移4位就可以得到:


(a1,a2,a3,a4,b1,b2,b3,b4)(a5,a6,a7,b5,b6,b7)


于是前m = 4个由算法cycle_leading算法直接搞定,n的长度减小了4。


所以这也是一种分治算法。算法流程:


输入数组 a【1..2 n】


step 1 找到 2 m = 3^k - 1 使得 3^k <= 2 n < 3^(k +1)


step 2 把a【m + 1..n + m】那部分循环移m位


step 3 对每个i = 0,1,2..k - 1,3^i是个圈的头部,做cycle_leader算法,数组长度为m,所以对2 m + 1取模。


step 4 对数组的后面部分a【2 m + 1.. 2 n】继续使用本算法,这相当于n减小了m。


时间复杂度分析:


(1) 因为循环不断乘3的,所以时间复杂度O(logn)


(2) 循环移位O(n)


(3) 每个圈,每个元素只走了一次,一共2m个元素,所以复杂度omega(m), 而m < n,所以 也在O(n)内。


(4) T(n - m)


因此 复杂度为 T(n) = T(n - m) + O(n) m = omega(n) 解得:总复杂度T(n) = O(n)。


算法代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时间O(n),空间O(1) void perfect_shuffle3(int a,int n) { int n2, m, i, k,t; for (;n > 1;) { // step 1 n2 = n 2; for (k = 0, m = 1; n2 / m >= 3; ++k, m = 3) ; m /= 2; // 2m = 3^k - 1 , 3^k <= 2n < 3^(k + 1) // step 2 right_rotate(a + m, m, n); // step 3 for (i = 0, t = 1; i < k; ++i, t = 3) { cycle_leader(a , t, m 2 + 1); } //step 4 a += m * 2; n -= m; } // n = 1 t = a【1】; a【1】 = a【2】; a【2】 = t; }

相关文章
|
1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技术笔记:JVM的垃圾回收机制总结(垃圾收集、回收算法、垃圾回收器)
技术笔记:JVM的垃圾回收机制总结(垃圾收集、回收算法、垃圾回收器)
|
1天前
|
算法 Java
《JVM由浅入深学习【八】 2024-01-12》JVM由简入深学习提升分(JVM的垃圾回收算法)
《JVM由浅入深学习【八】 2024-01-12》JVM由简入深学习提升分(JVM的垃圾回收算法)
5 0
|
2天前
|
传感器 算法
技术心得记录:四元数及姿态解算Mahony算法
技术心得记录:四元数及姿态解算Mahony算法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技术心得记录:机器学习笔记之聚类算法层次聚类HierarchicalClustering
技术心得记录:机器学习笔记之聚类算法层次聚类HierarchicalClustering
|
2天前
|
存储 算法 Python
技术心得记录:大整数算法【10】Comba乘法(实现)
技术心得记录:大整数算法【10】Comba乘法(实现)
|
2天前
|
Java BI C#
技术笔记:SM4加密算法实现Java和C#相互加密解密
技术笔记:SM4加密算法实现Java和C#相互加密解密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并行计算 搜索推荐
程序技术好文:桶排序算法及其Java实现
程序技术好文:桶排序算法及其Java实现
|
2天前
|
算法
技术好文共享:算法之树表的查找
技术好文共享:算法之树表的查找
|
2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程序技术好文:算法与数据结构
程序技术好文:算法与数据结构
|
2天前
|
算法 安全 Java
技术笔记:MD5加密算法详解
技术笔记:MD5加密算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