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世界500强三菱重工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简介: 《财富》世界500强三菱重工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本文来自 企业网D1net公众号

在工业巨头的纷繁世界中,很少有企业能像三菱重工那样在创新和韧性方面树立起卓越的声誉。自1884年成立以来,三菱重工一直是全球社会和工业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中流砥柱。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三菱重工踏上了一条严谨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重新构想其运营、战略和未来潜力。本文将深入探讨三菱重工实现这一重大转型所走过的路和采取的措施。


数字化转型的起点

变革的必要性


2020年4月,三菱重工任命了一位新的首席技术官,明确任务是:转变公司的技术基础,为未来增长铺平道路,这一任命标志着一系列战略举措的开始,旨在彻底改革三菱重工的运营。


初步步骤


转型的第一步是全面审查三菱重工现有的技术能力,审查显示,三菱重工的30-35个战略业务单元(SBUs)生产的产品超过500种,基于大约150种主要技术。虽然在涡轮机和压缩机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在电气化和AI等领域存在差距。为弥补这些差距,三菱重工启动了“MHI未来流”,分析了100多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大趋势,确定需要将技术基础扩大到200-250种。


战略举措和创新


设立数字创新总部


认识到集中式数字化转型方法的必要性,三菱重工于2022年7月1日成立了数字创新总部,该新机构负责推动三菱重工的数字战略,涵盖数字平台和转型促进功能。总部旨在利用三菱重工积累的大量数据和专业知识,通过智能连接产品和数字技术来创建新价值。


采用AI和IoT技术


三菱重工数字化之旅的旗舰项目之一是“能源云工厂”,这是一种利用AI和IoT技术的工厂能源管理服务包,该系统于2018年推出,能够对生产设备和能源消耗进行可视化监控,通过“能源云评分”KPI进行全面评估,该系统的专有AI技术能够预测未来的工厂性能,通过预防性维护和运营优化来增强管理。


量子技术的飞跃


2023年,三菱重工探索了量子技术这一新兴领域。虽然量子计算机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在优化计算、真实系统模拟和机器学习改进方面表现出色。三菱重工对量子技术的兴趣源于其在供应链、生产流程和材料开发中革命性潜力,这些对于减少排放和提高重工业效率至关重要。


组织和文化变革


培养敏捷性和创新精神


为了跟上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三菱重工改革了其研发流程,从传统的、缓慢的项目转向更加敏捷和创新的方法,这一转变涉及成立数百个小型研究团队,每个团队专注于特定的趋势方面,这些团队采用“枢轴开发”模式,不断测试和完善其假设,直到实现可行的原型或遭遇失败。


跨部门协作


三菱重工的转型还强调打破组织内的壁垒。共享技术框架的建立促进了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协作,结合物理和数字技术来开发成功的新产品,这种方法使三菱重工能够利用其广泛的基本技术,从燃烧和热交换到处理氢气,创造推动创新的智能连接。


现实世界的影响


可持续解决方案


三菱重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在其提供碳中和能源解决方案的举措中得到了体现。公司的数字创新,如ΣSynX Supervision远程监控服务,展示了其通过智能和技术整合来增强社会基础设施的决心,该服务支持工业厂房和交通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有助于实现更安全、更有保障和更舒适的社会。


行业领导地位


三菱重工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回报,公司的技术进步使其在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三菱重工旗下的电力解决方案品牌三菱电力连续两年在全球涡轮机领域中取得领导地位,反映了公司在能源解决方案方面的实力。此外,三菱重工对仓库自动化的创新方法使得系统的吞吐量比早期自动化系统高出40%,展示了其数字化转型的切实益处。


未来之路


持续改进与合作


三菱重工的数字化转型之旅仍在继续。公司不断探索新技术,完善其战略,并促进内部和外部的合作。通过专注于安全、伦理和现实世界应用,三菱重工旨在确保其创新不仅是前沿的,而且对社会有益。


利用量子技术的潜力


展望未来,三菱重工准备利用量子技术的潜力。随着该领域研究和投资的不断增长,三菱重工对量子计算和传感技术的早期采用和探索使其处于未来工业创新的前沿,这些技术有望在材料开发、自然资源勘探和安全等领域开辟新的可能性,进一步巩固三菱重工在技术转型中的领导地位。


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三菱重工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仍然是其数字战略的核心。通过将AI、IoT和量子技术整合到其运营中,三菱重工旨在开发不仅提高效率且有助于全球环境目标的解决方案。公司积极应对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前瞻性方法强调了其致力于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可持续未来的决心。


结 论


三菱重工的数字化转型之旅是其韧性、创新和前瞻性方法的见证。从建立数字创新总部到探索量子技术的潜力,三菱重工展示了其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适应和发展的能力。通过培养敏捷性、协作和可持续性,三菱重工继续为一个技术和工业和谐共存的未来铺平道路。


相关文章
|
8天前
|
供应链 安全 数据挖掘
通过科技创新重塑传统行业:《财富》美国500强Watsco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通过科技创新重塑传统行业:《财富》美国500强Watsco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
24天前
|
监控 Cloud Native 安全
云原生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擎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原生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技术的定义、优势以及在企业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新兴技术。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Cloud Native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构建高效机器学习模型的五大策略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 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IT架构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架构如何成为推动企业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力量。通过深入分析云原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业务连续性、资源优化和跨云协作方面的应用,揭示了其在实现高效、灵活的企业IT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
25天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技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 随着企业加速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云原生技术已成为推动创新和维持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本文探讨了云原生技术的核心组件,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架构、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以及DevOps实践,并分析了它们如何共同促进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我们深入讨论了这些技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快速迭代,优化资源使用,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案例研究和行业趋势分析,本文揭示了云原生技术在未来企业IT战略中的关键地位,并为采纳这些技术的决策者提供了见解。
|
25天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安全
构建未来:云原生技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云原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弹性伸缩、微服务架构和持续交付等,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敏捷开发和自动化运维,从而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
10天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云计算
云原生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擎
【6月更文挑战第14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原生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技术的概念、优势以及在企业中的应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
|
13天前
|
人工智能 供应链 安全
万字讲透:军工企业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如何做?
随着国防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军工行业景气度加速上升,企业纷纷扩产以满足新型装备加速列装的需求。航天科工集团的航天云网和中国电科的“数字电科”等项目展示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如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对军工企业至关重要,能提升生产关系、增强竞争力,并实现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的智能化。然而,转型面临挑战,包括传统认知边界、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合作共享、人才短缺和观念体制障碍。企业需制定数字化战略规划,重构组织与流程,加强网络安全,并确保人才和技术保障。案例显示,低代码平台如织信Informat可助力企业实现国产化、灵活的战略部署和数字化转型。
|
25天前
|
敏捷开发 运维 Cloud Native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 随着企业加速迈向数字化,云原生架构已成为支撑其转型战略的核心技术。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技术如何助力企业实现敏捷开发、自动化运维及资源优化,并分析了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确保可扩展性和弹性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揭示了企业在采纳云原生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克服策略,为决策者提供实施云原生技术的洞见。
|
25天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持续交付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角色移动应用开发的未来:跨平台框架与原生系统的融合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 随着企业加速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云原生架构已成为推动创新和实现敏捷性的关键技术。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优势以及如何在组织中实施这些技术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通过分析微服务、容器化、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CI/CD)以及DevOps文化等关键组成部分,我们将揭示如何利用云原生架构来优化资源使用、加快产品上市时间并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
25天前
|
Cloud Native 云计算 开发者
构建未来:云原生架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角色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 随着企业加速迈向数字化,云原生技术已站在风口浪尖,成为支撑企业敏捷性、弹性和创新的核心力量。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本质,解析其如何通过提供灵活的基础设施、微服务架构和持续交付模式来促进企业的快速迭代和市场响应。我们将剖析容器化技术、服务网格及无服务器计算等关键技术点,并讨论它们如何共同塑造出一个高效、可扩展且安全的云计算环境。最后,文章将提出实施云原生的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技术浪潮中保持竞争力。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