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说明:
了解变量作用域、Java类的结构,能够创建带main方法可执行的java应用,从命令行运行java程序;能够使用Java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控制结构、数组、循环结构书写和运行简单的Java程序。
能力说明:
了解Python语言的基本特性、编程环境的搭建、语法基础、算法基础等,了解Python的基本数据结构,对Python的网络编程与Web开发技术具备初步的知识,了解常用开发框架的基本特性,以及Python爬虫的基础知识。
暂时未有相关云产品技术能力~
阿里云技能认证
详细说明刚刚,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1十大科技趋势,这是达摩院成立三年以来第三次发布年度科技趋势。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疫情的洗礼,许多行业重启向上而生的螺旋,但疫情并未阻挡科技前进的脚步,量子计算、基础材料、生物医疗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纷至沓来。 后疫情时代,基础技术及科技产业将如何发展,达摩院为科技行业提供了全新预测。 趋势一:以氮化镓、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迎来应用大爆发 以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具备耐高温、耐高压、高频率、大功率、抗辐射等优异特性,但受工艺、成本等因素限制,多年来仅限于小范围应用。 近年来,随着材料生长、器件制备等技术的不断突破,第三代半导体的性价比优势逐渐显现,并正在打开应用市场:SiC元件已用作汽车逆变器,GaN快速充电器也大量上市。 未来五年,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器件将广泛应用于5G基站、新能源汽车、特高压、数据中心等场景。 趋势二:后“量子霸权”时代,量子纠错和实用优势成核心命题 2020年为后“量子霸权”元年,世界对量子计算的投入持续上涨,技术和生态蓬勃发展,多个平台异彩缤纷。 这一潮流将在2021年继续推高社会的关注和期待,量子计算的研究需要证明自身的实用价值;业界需要聚焦“后霸权”时代的使命:协同创新,解决众多的科学和工程难题,为早日到达量子纠错和实用优势两座里程碑铺路奠基。 趋势三:碳基技术突破加速柔性电子发展 柔性电子是指经扭曲、折叠、拉伸等形状变化后仍保持原有性能的电子设备,可用作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柔性显示屏等。 柔性电子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材料——目前的柔性材料,或者“柔性”不足容易失效,或者电性能远不如“硬质”硅基电子。 近年来,碳基材料的技术突破为柔性电子提供了更好的材料选择:碳纳米管这一碳基柔性材料的质量已可满足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备要求,且在此材料上制备的电路性能超过同尺寸下的硅基电路;而另一碳基柔性材料石墨烯的大面积制备也已实现。 趋势四:AI提升药物及疫苗研发效率 AI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病历管理等辅助诊断场景,但AI在疫苗研发及药物临床研究的应用依旧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新型AI算法的迭代及算力的突破,AI将有效解决疫苗/药物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例如提升化合物筛选、建立疾病模型、发现新靶点、先导化合物发现及先导药物优化等环节的效率。 AI与疫苗、药物临床研究的结合可以减少重复劳动与时间消耗,提升研发效率,极大地推动医疗服务和药物的普惠化。 趋势五:脑机接口帮助人类超越生物学极限 脑机接口是新一代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脑机接口对神经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与推动作用,帮助人类从更高维度空间进一步解析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 脑机接口这一新技术领域,探索性地将大脑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并借由脑力意念控制机器。例如在控制机械臂等方面帮助提升应用精度,将为神智清醒、思维健全,但口不能言、手不能动的患者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趋势六:数据处理实现“自治与自我进化”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数据规模持续指数级增长,传统数据处理面临存储成本高、集群管理复杂、计算任务多样性等巨大挑战;面对海量暴增的数据规模以及复杂多元的处理场景,人工管理和系统调优捉襟见肘。 因此,通过智能化方法实现数据管理系统的自动优化,成为未来数据处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化的冷热数据分层、异常检测、智能建模、资源调动、参数调优、压测生成、索引推荐等领域,有效降低数据计算、处理、存储、运维的管理成本,实现数据管理系统的“自治与自我进化”。 趋势七:云原生重塑IT技术体系 在传统IT开发环境里,产品开发上线周期长、研发效能不高,云原生架构充分利用了云计算的分布式、可扩展和灵活的特性,更高效地应用和管理异构硬件和环境下的各类云计算资源。通过方法论工具集、最佳实践和产品技术,开发人员可专注于应用开发过程本身。 未来,芯片、开发平台、应用软件乃至计算机等将诞生于云上,可将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基础架构层高度抽象化,降低计算成本、提升迭代效率,大幅降低云计算使用门槛、拓展技术应用边界。 趋势八:农业迈入数据智能时代 传统农业产业发展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和从生产到零售链路脱节等瓶颈问题。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打通农业产业的全链路流程。 结合新一代传感器技术,农田地面数据信息得以实时获取和感知,并依靠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处理海量领域农业数据,实现农作物监测、精细化育种和环境资源按需分配。 同时,通过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确保农产品物流运输中的可控和可追溯,保障农产品整体供应链流程的安全可靠。农业将告别“靠天”吃饭,进入智慧农业时代。 趋势九:工业互联网从单点智能走向全局智能 受实施成本和复杂度较高、供给侧数据难以打通、整体生态不够完善等因素限制,目前的工业智能仍以解决碎片化需求为主。 疫情中数字经济所展现出来的韧性,让企业更加重视工业智能的价值,加之数字技术的进步普及、新基建的投资拉动,这些因素将共同推动工业智能从单点智能快速跃迁到全局智能。 特别是汽车、消费电子、品牌服饰、钢铁、水泥、化工等具备良好信息化基础的制造业,贯穿供应链、生产、资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在内的企业生产决策闭环的全局智能化应用,将大规模涌现。 趋势十: 智慧运营中心成为未来城市标配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智慧城市借助数字化手段切实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但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一些所谓的智慧城市集中暴露问题,特别是由于“重建设轻运营”所导致的业务应用不足。 在此背景下,城市管理者希望通过运营中心盘活数据资源,推动治理与服务的全局化、精细化和实时化。 而AIoT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普及、空间计算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提升运营中心的智慧化水平,在数字孪生基础上把城市作为统一系统并提供整体智慧治理能力,进而成为未来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
12月30日,阿里云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举行年度发布。过去的一年是阿里云数据库硕果累累的一年。11月,Gartner公布阿里云进入全球数据库领导者象限,是国产数据库几十年积累的重大突破;12月,中国电子学会公布PolarDB获得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阿里云数据库深耕11年,至今已服务客户10万余。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裁李飞飞表示,云计算正在推动数据库向云原生快速演进,阿里云数据库已全面布局云原生。 01 关键词:深耕11年10万余客户 2020年11月,“完美日记“上市了。迅速崛起的“完美日记”,从2017年的全新品牌,到如今的 “国货之光”,成为今年创投圈的现象级案例。 快速的业务发展背后,是高压力的系统挑战。“完美日记”找到了阿里云数据库。阿里云服务天猫“双11”多个年头,已具备丰富的应对大流量经验。 2020年4月,“完美日记”三周年大促,最后一天压测,订单系统下单速度达到1万笔/每秒,对应PolarDB数据库的写入速度10万TPS,比半年前的系统吞吐提升了50倍。在4月14日活动当天,抢购开始瞬间系统涌进了几百万用户。每秒成交的订单数创历史新高,订单峰值比历史最高峰值再次提高了几倍,高峰业务流量比半年前提高了50倍。 “完美日记”只是阿里云数据库的一个案例,是阿里云数据库11年以来,服务的10万多客户中的其中一个。 阿里云数据库始于2009年。 2009年,阿里巴巴用开源的MySQL替代了Oracle。 2010年,阿里巴巴又基于MySQL着手打造开源数据库AliSQL,并对淘宝商品库进行改造。 2012年,AliSQL支撑了首个“双11”。那是“双11”的第四个年头,已从2009年销售额0.52亿、27家品牌参与,发展到了2012年销售额132亿、10000家品牌参与。 2013年,已经家喻户晓的淘宝下线最后一个Oracle数据库,这不仅是中国云计算发展的历史性节点,也是数据库技术变革的转折点。 就这样,阿里巴巴完成了从商业传统数据库到开源数据库的转变。 2016年,云计算在国内风起云涌,AlphaGo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云计算愈发火热。腾讯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发展腾讯云”;后来成为云计算创业公司独角兽们的UCloud、青云、七牛云等纷纷拿到融资,各自以不同的姿势,崭露头角。 同年,”双11”销售额已达1207亿、98000家品牌参与。这时,阿里云数据库已支撑双11四年。 ”双11”的场景对数据库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继续在开源数据库基础上进行改进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于是,阿里巴巴启动了自研数据库。 2017年,阿里云数据库推出首个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PolarDB,计算能力最高可扩展至1000核以上,性能比MySQL高6倍。 随后的几年,阿里云数据库飞速发展。 2018年,阿里云数据库进入Gartner数据库魔力象限,是该榜单首次出现中国公司。 2019年,阿里云数据库再次入选Forrester数据库评估报告,成为国内首个获得两大顶级机构认可的科技公司。 02 关键词:进入“云原生”时代,全面布局云原生数据库 如今,阿里云数据库经历了传统商业数据库,走过了托管数据库,已经进入了以自研为主的云原生数据库产品阶段,并且开启了全面的云原生布局,进入“云原生”时代。 2020年的Gartner的报告中,“阿里云数据库”赫然出现在领导者象限中。 这是中国数据库历史上重大突破,也是中国基础软件行业首次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全球领导者。 Gartner用“丰富和深厚的产品“来评价阿里云数据库。 在这次的发布会上,一张图诠释了阿里云数据库的“丰富的种类覆盖度和完善的产品布局”,这也是阿里云数据库云原生的布局。 阿里云数据库的云原生布局,覆盖了在线交易型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以PolarDB为代表的云原生数据库已经在助力客户从传统数据库升级到云原生数据库;在OLAP领域,利用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简称ADB)、云原生数据湖分析DLA帮助客户实现从传统数据库仓库升级云原生数据仓库,实现数据库大数据一体化、离在线一体化。 阿里云推出的云原生多模数据库Lindorm,以及云原生内存数据库Tair是NoSQL方向的代表,帮助客户在IoT等场景下的数据实现高效存储与处理。 为了简化用户使用云端数据库,阿里云构建了丰富的云原生数据库生态工具,包括传输、备份到管理,数据传输可以使用DTS,做端到端数据的同步;用DBS数据备份做多云多端的逻辑备份、物理备份;用DMS可以做企业级的开发建模流程;用ADAM则可以做针对基于传统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开发的应用评估和迁移。 此外,基于智能化的技术,阿里云数据库还构建了“自感知、自决策、自优化、自恢复”的云原生数据库管控平台。 03 关键词:下一代数据库的六大关键技术 李飞飞认为,云计算的本质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将资源高效池化,云计算推进数据库向云原生体系快速演进。数据库大数据库一体化、Serverless、弹性已成为今天数据库的主题。 “从传统结构化数据,到在线数据库的交互式分析,再到今天多元异构数据处理,我们见证了数据库从关系型数据处理,演进到多元异构多模数据库等产品形态。”李飞飞谈到。 那么下一代数据库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呢? 第一是“HTAP:大数据数据库一体化”,处理分析一体化、离在线一体化。 第二是云原生+分布式,将云原生的资源解耦,资源池化的能力,和Share-nothing的分布式水平拓展能力结合起来。 第三是智能化,将机器学习和AI技术应用到数据库内核、管控平台,使数据库系统做到自感知、自决策、自优化、自恢复。 第四是“多模”,随着数据的多样性不断增长,需要多模系统对多元异构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了传统的结构化数据、日志、文档、K-V数据等。 第五是“软硬件一体化”,需要充分发挥硬件优势,例如数据库如何发挥Intel AEP、RDMA高速网络等。 第六是“安全可信”,在传统可信的基础上,比如日志审计、访问控制、落盘加密,我们还提供了全加密链路、区块链技术来实现不可篡改的日志等。 这些,就是企业级数据库需要持续去突破的关键技术。 阿里云云数据库正以云原生在实践此。 以PolarDB为例,首先,是“安全增强”。李飞飞表示,从不同的方面,我们将PolarDB的安全推到了新的高度:支持了SSL传输、透明数据加密(TDE),从而实现全链路访问加密。另外,备份数据实现了永久保留,可以满足各类数据合规保留要求。PolarDB的可用性SLA,也从原来的99.95升级到99.99%。 从引擎支持的角度,阿里云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第一个支持MySQL 8.0版本。今年,PolarDB发布了MySQL 5.7的支持,对所有主流的MySQL版本进行全面的覆盖,包括了5.6、5.7和8.0。另外,PolarDB还可以高度支持兼容Oracle,可以帮助客户快速、成熟的把传统数据库迁移到云原生数据库。 今年,PolarDB还发布了一系列的降本增效能力,例如存储包、金融云等都做了大幅降价,最高达降幅达50%。 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阿里云的核心产品企业级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X使用Share-Nothing架构,实现水平扩展,底层则使用Paxos协议实现三节点同步,具备金融级高可用、高可靠能力。PolarDB-X结合了历经多年“双11”考验的X-DB和分布式查询引擎DRDS实现。 在今年,PolarDB-X发布全局二级索引与透明分区等能力,向用户提供了透明分布式的能力。具体的:全局二级索引的全新发布,帮助用户简单的实现多个不同维度的查询,业务系统则像使用单机系统一样,通过编写简单的SQL语句就可以实现复杂的、多维度的业务逻辑,而不用关心数据一致性、数据分布等复杂问题。通过基于成本的执行路径选择与流量转发,PolarDB-X的HTAP(混合事务与分析处理)能力发布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的简单支持混合负载的业务。 在刚刚过去的“双11”,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和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首次在阿里巴巴大规模应用,PolarDB刷新处理峰值新纪录,TPS高达1.4亿,比去年提升60%;AnalyticDB处理了7.7万亿行实时数据,相当于5.5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 此外,云原生技术不仅在阿里内部大规模普及,也通过阿里云服务全社会。以物流行业为例,中国邮政引入PolarDB-X和AnalyticDB,应对“双11”期间超过上亿的订单业务峰值,10万人可同时查询包裹实时状态;申通快递将核心系统搬到云上,大规模部署阿里云容器,亿级包裹过境,系统稳如泰山,IT成本降低了30%。
“进入直播间5分钟,就销售出13000斤礼县苹果!” 在23日甘肃陇南举办的2020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期间,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举办的一场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上,礼县苹果卖爆了。 礼县是中国最后一批实现“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之一。在研讨会上,结合礼县脱贫成功的案例,甘肃陇南将当地“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百姓创业、协会服务、微媒营销”的电商扶贫模式带到现场,与参会嘉宾一起讨论。 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与三方合作司司长叶安平在致辞中提到:“依托电商,小农户更容易与大市场迅速接轨。此次甘肃省政府和阿里巴巴组织的直播,彰显了电商的力量,也是能够向全球分享的中国经验之一。” 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与三方合作司司长叶安平在2020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视频连线并致辞 数字化发展,打开致富、创新和开放的大门。在礼县,农民已经开始掌握数字化的技能,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 从人背畜驮、坐板车到赶汽车、上高速,再到乘高铁、登飞机……礼县农民张加成的苹果从线下一年卖200元,到现在一年能挣20多万元。 “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箱苹果价钱翻了3番。这是出路!”每天早上,张加成开始淘宝直播,带着众多“铁粉”去看苹果园,边干活边推销自家的农副产品。 甘肃礼县农民张加成直播卖苹果致富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指出,应通过技术创新激发减贫的新功能,贫困群众不断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外部世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 据统计,2019年全国贫困县网络零售达到了2392亿元,同比增长33%,带动贫困地区500万人口就业增收。阿里巴巴副总裁项煌妹表示,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和技术变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可为减贫提供持续的源动力。 阿里巴巴探索数字农业模式,优先将新的基础设施向贫困地区倾斜。据了解,截至目前,阿里在国内的五大自营产地仓已全部落成,辐射18个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省份,其中4个产地仓位于西部地区。得益于西安产地仓的数字化仓配能力,在刚刚过去的天猫双11,礼县一家种植苹果的农业合作社销量同比翻了近4倍,带动每家农户同比增收3000元。 产地仓模式可减少农产品交易中间环节,以实现优质优价 针对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难题,菜鸟的乡村物流供配项目,已覆盖全国25个省域的600多个县域。在配送端,菜鸟依托遍布全国的智能仓与物流园区,在全国超过1200个区县实现了配送当日达或次日达。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指出,以消费驱动助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方式,让更多的农产品走进消费者的餐桌,阿里的数字减贫实践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今年双11,香飘飘和泸州老窖联合推出了限定款新品——轻酒精冲泡奶茶“桃醉双拼”,上架后不久,首批货就被年轻的消费者们抢购一空了。 这款新品只是香飘飘爆品策略中的一种。实际上,香飘飘早已在这两年的发展中,拓展出了多品牌战略,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绕地球”的香飘飘系列产品,还推出了高端产品线“兰芳园”,以及针对Z时代的“Meco蜜谷”。 三个品牌面向不同的消费层级,因此,从不同维度获取新客,成为香飘飘当下最主要的营销目标。从9月份开始,它就为此次双11进行营销蓄水,并通过与阿里云数据中台合作,形成一套全域数据中台解决方案,统一运营自身的全域消费者资产,最终在拉新上实现了3.5倍的增长。 香飘飘布局数字化:从一杯一码到阿里云数据中台 “阿里云数据中台是我们积累品牌自有数据的原点。”香飘飘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ELSA认为,拉新的结果超出预期,这与公司整体布局数字化转型有着很大的关系。 香飘飘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ELSA 实际上,借力阿里云数据中台,香飘飘运转数年的“一杯一码”项目,有了更大的价值。 所谓一杯一码,就是香飘飘产品杯身上独特的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后有机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如红包、代金券、实物等等。ELSA介绍说,这个项目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缩短传统模式与消费者的距离,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营销的考虑,以权益的方式撬动消费者购买转化。 而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一杯一码的积累得以帮助香飘飘实现全域消费者资产的沉淀,形成一个完整的品牌消费者资产大图,并在后期能够进行精细化运营,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并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香飘飘对于自身在云上建设数据平台的期望也很清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针对用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让品牌与消费者的短链接,变成长链接”;其次,优化营销策略,提升精准营销,尤其是拉新的效率;第三,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可以离用户更近,根据用户的需求,更好地研发新品。 拉升营销效率,实现3.5倍新客增长 在广告和营销投放上,香飘飘是个大胆的行家,在“广告一响,黄金万两”的媒介时代过去之后,它思考的是如何在碎片化、千人千面的信息环境中,不断提升营销效率。 这也是它当下应用阿里云数据中台最主要的场景之一。 此次双11,香飘飘以特约赞助商的身份亮相“天猫双11狂欢夜”(简称猫晚),除了参与到猫晚红包雨中,香飘飘还在“摇一摇一元购”环节投入海量香飘飘的新品盲盒,拉动新客进店。 而在阿里巴巴平台之外,香飘飘对外还进行了大量的营销投放。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核心产品之一Quick Audience,香飘飘不仅能对抖音等阵地的内容营销进行相关效果回流,还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高潜人群进行二次营销,在整个双11期间,香飘飘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联动阿里妈妈、生意参谋等产品,实现成交转化ROI提升3倍以上。 同时,尽管香飘飘的三个品牌是独立的,但消费者资产相对统一,对于跨品牌的消费者拉新和转化也能非常高效。 全盘的拉新布局,让香飘飘的营销效率拉升,也实现了3.5倍的新客获取。 香飘飘的战略级工程: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保障 ELSA所在的互联网事业部,负责香飘飘的线上销售、互联网营销、用户运营及数据中台管理等工作,可以说是香飘飘整个数字化转型的中枢和先行部队,是集团里的战略化工程。 其中还有一个用户增长部门,它通过专案项目制的方式,以具体业务目标为驱动的同时,也在摸索一个能为整体集团所复用的用户增长闭环。 “理想的闭环就是,基于数据中台,我们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研发新品,在电商平台试水销售、得到市场初步验证的产品,正式进入销售端,进入销售端后,又能够为经销商提供铺货等策略支持,同时,来自线上线下的消费者也能源源不断地在香飘飘自己的数据中台中沉淀下来。” 在ELSA的设想中,数字化不仅存在于营销这个关键环节,还与销售、供应链等环节贯穿,形成全新的组织协作形态和增长模式。 而数据中台在其中,除了帮助沉淀消费者资产之外,还能够通过打通多系统数据,将原本“只能看”的数据真正盘活起来,去赋能包括供应链、营销、销售甚至是售后的更多业务场景。 就像是一座引擎,为香飘飘提供源源不断地数字化转型动力。
11月25日,“开源生长·杭向遂昌”阿里云创峰会•遂昌专场暨2020遂昌数字生态产业峰会在杭州顺利举办。本场峰会聚焦遂昌数字生态经济发展,从“科创、文创、农创”三个方向,共同探讨遂昌“数字绿谷”建设。 目前,企业在一线大城市中遇到了用人成本高、运营成本高、员工交通和居住成本高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些企业明智地选择转移、下沉到政策友好、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可以与其共同成长发展的县级城市。 遂昌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已经走在浙江县级城市的前列。数据显示,今年10月,遂昌数字经济增速居于浙江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首。 目前,遂昌数字化生态正在加快建设当中。遂昌县委书记张壮雄在峰会上致辞中也提到,今年上半年,在浙江省科技创新评价指数排名中,遂昌县排到了全省第四。 张壮雄表示,在数字化、生态化的时代,遂昌这一方山水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新编制,寻找到新的数据逻辑和新的故事,让自然山水成为“数字山水”创新产品。他也欢迎创新企业和人才落地遂昌,共同发展数字经济。 同时,遂昌也为发展数字经济创造出更好的条件。遂昌县政府副县长谭国庆在峰会上介绍说,“遂昌将围绕‘绿色创新第二空间’,全力构建‘风谷、云巅、星河、月台’四大主题场景。风谷是创新技术攻关地,打造创新天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云巅是国际学术交流地,打造红杉论剑等高端学术论坛;星河是大院名所悟道地,引进各类高校院所,开发建设知识经济区;月台是分时经济孕育地,培育发展分时度假、分时研究等分时经济模式。” 今年的疫情让全国人民都隔离在家,但健康码、钉钉在线协同办公等一系列基于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抗疫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对社会产生了影响,让人们有了在线式的生活。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级研究员司罗在致辞中提到,健康码等都是阿里巴巴在抗疫期间所做的工作。而这些抗疫工作、抗疫技术得益于阿里巴巴25年来的不断努力,去努力建立了数字基础技术设施,也希望帮助广大的企业改变内部运作的方式,改变社会协同工作的生态。 据了解,“阿里云创峰会”是阿里云创新中心发起的线下活动,旨在为互联网创业企业提供基于“五新”的阿里业务以及商业模式的分享、阿里资源链接以及创业融资对接等服务。此次峰会也是阿里云创峰会首次登陆杭州。 司罗也对阿里云与遂昌的合作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表示,希望在遂昌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中,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技术赋能以及智能办公空间,希望创业者能够有机会对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也希望和遂昌政府一起进一步探索数字经济向前发展的路径。 01 天池大赛等活动落子“天工之城” 阿里BU为遂昌科创发展出谋划策 疫情过后,数字经济成为了产业经济的下一片“蓝海”。 今年7月,阿里云与遂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天工之城——数字绿谷”,这已经成为遂昌数字经济发展的绿色创新第二空间。 目前,“天工之城”已经谋划和实施了76个项目,阿里云创新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由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阿里巴巴集团举办的,首届“万物开源·遂昌”全国数字生态创新大赛,也在峰会上启动。 据了解,大赛基于阿里云天池平台,聚集国内优质科创人才与团队,发掘领先的新技术与产业融合的创新应用成果。 在本次峰会上,围绕科创主题,阿里数字乡村实验室负责人、首席科学家郑斌带来了《打造数字绿谷数字引擎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的主题分享,以阿里巴巴在打造数字化生态的案例和经验,提出了适合于遂昌的数字化规划方案。 同时,阿里云智能IoT事业部产品总经理何云飞也以阿里巴巴在数字化农业、数字化文旅方面的案例,结合AIoT应用和设备,对遂昌的数字化农业提出了解决方案。 02 打造黄金海岸、手机变成新农具 文创、农创助力遂昌数字生态发展 对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绿水青山的遂昌来说,文创和农创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峰会上,阿那亚民宿总经理刘畅分享了对于文创+民宿的未来畅想,希望在遂昌文化底蕴的滋养下,生长出更有创新活力的文创产品和模式。 在数字文旅方面,阿里未来酒店董事长、菲住布渴CEO王群也和在场嘉宾一起畅想了未来的数字空间、数字酒店,也为遂昌数字文旅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导、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吴延熊曾提出,“把手机当成是‘新农具’”,以直播方式推动农创。在本次峰会上,他以“新媒体+新农科”模式,解析遂昌数字生态的发展。 03 明星主播林依轮探讨年轻人发展困境 遂昌引才政策力度空前 效果显著 城市住不起,家乡回不去。 现在,不仅是企业在大城市有着经营成本过高的压力,还有许多年轻人也都面临着两难的发展困境。 在峰会的圆桌论坛上,阿里云创峰会出品人陈梦捷对话遂昌县政府副县长谭国庆,歌手、演员、明星主播林依轮,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导、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吴延熊,阿里云创新中心生态总监焦志良,盈动资本创始合伙人、良仓加速器创始合伙人项建标。几位嘉宾以跨界的视角,探讨目前城市发展的困境,以及城市如何留住人才、绿色创新发展。 县级城市期待数字经济的赋能和创新,企业也在寻找更适宜的发展土壤。焦志良提到,现在线上线下一体化程度这么高,阿里云希望可以帮助年轻人在遂昌这样的城市触达到更多的资源,在美好的生活中有更多的创新。 事实上,像遂昌这样的“数字绿谷”已经为吸引人才,推出了“人才新政22条”等引才政策。 据悉,遂昌对引进的人才给予价值16万元至950万元不等的补助奖励,同时将人才政策受益群体首次放宽至全日制中专生。今年1-10月,遂昌引进各类人才已达到去年全年引才数的235%,其中博士引进数同比增长50%。 本次峰会在阿里云创新中心的协同合作下圆满结束。据了解,阿里云创新中心是阿里巴巴集团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类创新赋能平台。目前已在全国34个城市部署落地60个阿里云创新中心孵化基地,累计为中小创企提供1.8亿的双创云资源,累计服务超过60万创业企业。
2021年02月
2021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