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金 | LSTM 原作者带队,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杀回来了

简介: **摘要:**本文介绍了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其创始人Sepp Hochreiter新推出的xLSTM。LSTM是为解决传统RNN长期依赖问题而设计的,广泛应用于NLP和时间序列预测。文章详细阐述了LSTM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实现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包括文本生成和时间序列预测。此外,还讨论了LSTM与Transformer的竞争格局。最后,鼓励读者深入学习和探索AI领域。

\

大侠幸会,在下全网同名「算法金」 0 基础转 AI 上岸,多个算法赛 Top 「日更万日,让更多人享受智能乐趣」

时间拉回 2019 年,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图灵奖获得者公布,深度学习三巨头:Yoshua Bengio、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 众望所归。

图灵奖为何不颁给LSTM之父Jürgen Schmidhuber?作为AI界特立独行的人,Schmidhuber与深度学习三巨头有过口水战,并现场对质GAN的提出者,可谓得罪了一圈人。

20 世纪 90 年代,长短时记忆(LSTM)方法引入了恒定误差选择轮盘和门控的核心思想。三十多年来,LSTM 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为众多深度学习的成功案例做出了贡献。然而,以可并行自注意力为核心 Transformer 横空出世之后,LSTM 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其风光不再。

当人们都以为 Transformer 在语言模型领域稳坐江山的时候,LSTM 又杀回来了 —— 这次,是以 xLSTM 的身份。

5 月 8 日,LSTM 提出者和奠基者 Sepp Hochreiter 在 arXiv 上传了 xLSTM 的预印本论文。

LSTM:「这次重生,我要夺回 Transformer 拿走的一切。」 今天,我们就来 说说 前任 - LSTM

(by Michael Phi)

各位[大侠],欢迎来到 LSTM 的世界。LSTM,全称 Long Short-Term Memory,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旨在解决 RNN 中的长期依赖问题。它在时间序列预测、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LSTM 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LSTM 的核心原理
  3. LSTM 的实现
  4. LSTM 的实际应用案例

1. LSTM 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1 基本定义

LSTM 是一种改进的循环神经网络(RNN),专门用于解决传统 RNN 中的长期依赖问题。RNN 在处理序列数据时,能够利用前面的信息,但是当序列过长时,信息会逐渐丢失。而 LSTM 通过引入记忆单元(Memory Cell)和门控机制(Gate Mechanisms),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2 相关术语解释

  • 记忆单元(Memory Cell):LSTM 的核心组件,用于存储长期信息。
  • 输入门(Input Gate):控制哪些新的信息需要加入到记忆单元中。
  • 遗忘门(Forget Gate):决定哪些信息需要从记忆单元中删除。
  • 输出门(Output Gate):决定记忆单元的哪部分输出到下一个时间步。

1.3 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LSTM 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 自然语言处理(NLP):如文本生成、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
  • 时间序列预测:如股市预测和气象预报。
  • 机器人控制:处理连续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运动规划。

LSTM 的设计使其能够有效地捕捉和利用长期依赖关系,显著提高了序列数据处理的性能和效果。

2. LSTM 的核心原理

2.1 数学表达式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LSTM 的数学表达式。LSTM 包含三个门: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每个门都有自己的权重和偏置,用于控制信息的流动。

2.2 直观解释

  • 输入门:决定当前输入信息中,哪些部分需要加入到记忆单元中。
  • 遗忘门:决定当前记忆单元中的哪些信息需要丢弃。
  • 输出门:决定记忆单元中的哪些信息需要输出到下一个时间步。

2.3 关键概念图示

让我们通过一个图示来直观地理解 LSTM 的工作原理。下图展示了 LSTM 单元的内部结构:

在图中可以看到,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共同作用于记忆单元,控制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通过这种门控机制,LSTM 能够有效地记住长时间跨度的信息,从而在处理序列数据时表现出色。

3. LSTM 的实现

3.1 基础实现代码示范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在 Python 中实现 LSTM。我们将使用 Keras 这个高层次神经网络库来进行实现。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数据集,这里我们自己造一个结合武侠元素的数据集。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LSTM, Dense
from keras.preprocessing.sequence import pad_sequences

# 生成武侠元素的数据集
def generate_data(num_sequences, sequence_length):
    data = []
    for _ in range(num_sequences):
        sequence = np.random.choice(['少林', '武当', '峨眉', '华山', '昆仑'], size=sequence_length)
        data.append(sequence)
    return data

# 将文本数据转换为数字
def text_to_numeric(data):
    mapping = {'少林': 0, '武当': 1, '峨眉': 2, '华山': 3, '昆仑': 4}
    numeric_data = []
    for sequence in data:
        numeric_data.append([mapping[item] for item in sequence])
    return numeric_data

# 数据集生成
data = generate_data(1000, 10)
numeric_data = text_to_numeric(data)

# 填充序列
X = pad_sequences(numeric_data, maxlen=10)
y = np.random.rand(1000, 1)  # 随机生成一些标签

# 构建 LSTM 模型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LSTM(50, input_shape=(10, 1)))
model.add(Dense(1))
model.compile(loss='mse', optimizer='adam')

# 训练模型
model.fit(X, y, epochs=10, batch_size=32)

# 可视化训练结果
loss = model.history.history['loss']
plt.plot(loss)
plt.title('Model Loss')
plt.ylabel('Loss')
plt.xlabel('Epoch')
plt.show()

3.2 进阶实现

在基础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 LSTM 模型,例如增加层数、调整超参数等。

3.3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过拟合:可以使用正则化、Dropout 等技术。
  • 梯度消失:适当调整学习率,使用更高级的优化算法。

推荐阅读往期文章:

详解过拟合和欠拟合!

机器学习 10 大最优化算法全面总结

4. LSTM 的实际应用案例

4.1 案例一:文本生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展示如何使用 LSTM 进行文本生成。我们将继续使用武侠元素的数据集,通过训练 LSTM 来生成类似风格的文本。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LSTM, Dense, Embedding
from keras.preprocessing.text import Tokenizer
from keras.preprocessing.sequence import pad_sequences

# 生成武侠文本数据集
texts = [
    "少林武当峨眉华山昆仑",
    "武当少林昆仑华山峨眉",
    "峨眉少林华山昆仑武当",
    "昆仑峨眉少林武当华山",
    "华山昆仑峨眉少林武当"
]

# 创建文本 Tokenizer
tokenizer = Tokenizer(char_level=True)
tokenizer.fit_on_texts(texts)
sequences = tokenizer.texts_to_sequences(texts)
vocab_size = len(tokenizer.word_index) + 1

# 准备数据
X, y = [], []
for sequence in sequences:
    for i in range(1, len(sequence)):
        X.append(sequence[:i])
        y.append(sequence[i])
X = pad_sequences(X, maxlen=10)
y = np.array(y)

# 构建 LSTM 模型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Embedding(vocab_size, 50, input_length=10))
model.add(LSTM(100))
model.add(Dense(vocab_size, activation='softmax'))
model.compile(loss='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optimizer='adam')

# 训练模型
model.fit(X, y, epochs=200, verbose=2)

# 文本生成函数
def generate_text(model, tokenizer, seed_text, n_chars):
    result = seed_text
    for _ in range(n_chars):
        encoded = tokenizer.texts_to_sequences([seed_text])[0]
        encoded = pad_sequences([encoded], maxlen=10, truncating='pre')
        predicted = np.argmax(model.predict(encoded), axis=-1)
        out_char = tokenizer.index_word[predicted[0]]
        seed_text += out_char
        result += out_char
    return result

# 生成新文本
seed_text = "少林"
generated_text = generate_text(model, tokenizer, seed_text, 20)
print(generated_text)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生成了一些武侠风格的文本。通过训练 LSTM 模型,我们可以生成类似风格的新文本,展示了 LSTM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能力。

4.2 案例二:时间序列预测

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 LSTM 进行时间序列预测,例如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我们会先创建一个模拟的时间序列数据集,然后训练 LSTM 模型进行预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LSTM, Dense

# 生成模拟时间序列数据
np.random.seed(7)
data = np.sin(np.linspace(0, 50, 500)) + np.random.normal(0, 0.1, 500)
sequence_length = 10

# 准备数据
X = []
y = []
for i in range(len(data) - sequence_length):
    X.append(data[i:i+sequence_length])
    y.append(data[i+sequence_length])
X = np.array(X)
y = np.array(y)

# 调整数据形状
X = np.reshape(X, (X.shape[0], X.shape[1], 1))

# 构建 LSTM 模型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LSTM(50, input_shape=(sequence_length, 1)))
model.add(Dense(1))
model.compile(loss='mse', optimizer='adam')

# 训练模型
model.fit(X, y, epochs=20, batch_size=32, verbose=2)

# 预测结果
predicted = model.predict(X)

# 可视化结果
plt.plot(data, label='真实数据')
plt.plot(np.arange(sequence_length, sequence_length + len(predicted)), predicted, label='预测数据')
plt.legend()
plt.show()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 LSTM 模型预测未来的时间序列值。可以看到,通过训练 LSTM 模型,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值。

[ 抱个拳,总个结 ]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 LSTM 的定义、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 理解了 LSTM 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 掌握了 LSTM 的基础和进阶实现方法
  • 了解了 LSTM 在文本生成和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实际应

- 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 -

日更时间紧任务急,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大侠海涵 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联删

[ 算法金,碎碎念 ]

全网同名,日更万日,让更多人享受智能乐趣

如过觉得内容有价值,烦请大侠多多 分享、在看、点赞,助力算法金又猛又持久、很黄很 BL 的日更下去;

同时邀请大侠 关注、星标 算法金,围观日更万日,助你功力大增、笑傲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
|
6天前
|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算法金 | 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t-SNE !!
**t-SNE算法简介** t-SNE(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是一种非线性降维技术,用于高维数据的可视化和结构保留。它通过保持高维数据点间的局部相似性来创建低维表示,尤其适用于揭示复杂数据集的模式。算法的关键在于使用高斯分布计算高维相似性,而用t分布计算低维相似性,并通过最小化Kullback-Leibler散度来优化低维空间的位置。t-SNE在图像、文本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计算复杂度高,不适合大规模数据。
21 6
算法金 | 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t-SNE !!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金 | 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GP !!
高斯过程是一种非参数机器学习方法,利用高斯分布描述数据,并通过核函数衡量相似性。它在小样本和不确定性估计上有优势,常用于回归、分类和优化。高斯过程基于函数分布,通过核函数(如线性、RBF、多项式)捕捉数据关系。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在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时更具灵活性。虽然计算复杂度高、内存需求大,但通过稀疏高斯过程等方法可改善。高斯过程还可扩展到非平稳和多任务场景。本文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高斯过程在战斗胜率预测中的应用。
36 11
算法金 | 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GP !!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监控
算法金 | 选择最佳机器学习模型的 10 步指南
许多刚入门的学习者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特别是在项目启动初期的方向确定和结构规划上。本文意在提供一份全面指南,助你以正确的方法开展项目。 遵循本文提供的每一步至关重要(虽有少数例外)。就像不做饭或点餐就无法享用美食一样,不亲自动手构建模型,就无法实现模型部署。
34 7
算法金 | 选择最佳机器学习模型的 10 步指南
|
12天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金 | 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多项式回归!!
```markdown # 多项式回归简述 - 多项式回归是线性回归扩展,用于处理非线性关系。 - 通过添加高次项来拟合复杂模式,但可能引发过拟合。 - 示例中展示了如何用Python创建模拟数据,使用`PolynomialFeatures`生成多项式特征,训练线性回归模型并可视化结果。 - 优点:灵活捕捉非线性关系,易于理解。 - 缺点:易过拟合,计算复杂度高。 - 相关概念:正则化(岭回归、Lasso回归)及其他非线性模型(如支持向量回归)。 -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阶数,避免过拟合,重视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评估。 ```
22 0
算法金 | 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多项式回归!!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大模型的核心成功因素通常可以归结为三大要素:大数据、大算力和强算法。
AI大模型的核心成功因素通常可以归结为三大要素:大数据、大算力和强算法。
8 0
|
2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TensorFlow
【图像识别】谷物识别系统Python+人工智能深度学习+TensorFlow+卷积算法网络模型+图像识别
谷物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算法网络模型,通过对11种谷物图片数据集('大米', '小米', '燕麦', '玉米渣', '红豆', '绿豆', '花生仁', '荞麦', '黄豆', '黑米', '黑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进度较高的H5格式的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框架搭建了一个Web网页端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图片识别其名称。
59 0
【图像识别】谷物识别系统Python+人工智能深度学习+TensorFlow+卷积算法网络模型+图像识别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学习】模型、算法与数据—机器学习三要素
【机器学习】模型、算法与数据—机器学习三要素
80 0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机器学习】近邻类模型:KNN算法在数据科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机器学习】近邻类模型:KNN算法在数据科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6 0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PyTorch
【自然语言处理NLP】Bert预训练模型、Bert上搭建CNN、LSTM模型的输入、输出详解
【自然语言处理NLP】Bert预训练模型、Bert上搭建CNN、LSTM模型的输入、输出详解
25 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MATLAB】基于VMD-SSA-LSTM的回归预测模型
【MATLAB】基于VMD-SSA-LSTM的回归预测模型
4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