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物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的路径、模式与趋势

简介:

2017年1月14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举办的第五次年会,本次年会主题为“迈向‘物联网+’——迎接万物互联,发展数字经济”。本届年会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6》正式发布。这是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发布的第三个信息经济年度报告。

在国家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之际,《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6》聚焦于“物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的路径、模式与趋势,重点剖析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中国产业信息经济的发展水平、特点、规律和趋势,并围绕物联网+时代到来引发的新变革,探索了工业物联网、分享经济、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的内涵、特征、机制和趋势。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新动能、新机遇、新图景、新路径、新范式、新价值、新模式和新生态。

1.新动能: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跨界、融合、创新、转型是信息时代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全球信息经济正处于重塑发展理念、调整战略布局、重构竞争规则的新阶段。从速度看,2008-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信息经济增速是GDP增速的1.57-4.05倍,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增加了12.3-21.2个百分点。从结果看,2015年全球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在50%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结构看,基础型信息经济平稳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难以挑起大梁,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的新动能,即融合型信息经济,成为驱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球信息经济呈现以下几个态势:

态势一: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经济快速增长,显著高于GDP增速,信息经济GDP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带动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态势二:各主要国家融合型信息经济在信息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2015年,除以色列外,美、德、英、日、韩、法、瑞典融合型信息经济占整体信息经济比重均超过80%,对信息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态势三: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通信服务业进入平稳增长期,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长趋缓,2015年美、日、英基础型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8.48%、5.53%和6.30%,显著低于历史峰值水平。

态势四:世界经济衰退“倒逼”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成熟并投入产业化应用,电子商务、智能硬件等新生型信息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加速发展。

态势五:以分享经济为代表的福利型信息经济新形态快速涌现,交通分享、生产能力分享、知识技能分享等迅速发展。

态势六: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围绕信息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

态势七:面向信息经济的国际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互联网公共政策地位凸显,网络空间治理与社会治理交融,成就现代国家治理新模式。

2.新机遇:中国信息经济快速增长、规模庞大、潜力巨大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3万亿,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的地位。从速度看,2002年以来,中国信息经济一直以高于GDP的增速快速成长,对GDP增长贡献率平均达31.4%,占GDP比重从11%提升到27.5%,但仍低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25个百分点左右;从结构看,中国逐步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的新动能(融合型信息经济)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从行业来看,服务业信息经济比重高于制造业,服务业具有成为信息密集型产业的天然优势。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3万亿,占GDP的比重达到27.5%,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的地位,根据中美英日四国信息经济规模、增速、结构等的分析测算,我们观察到中国信息经济呈现出规模大、增长快、潜力大的特征。中国信息经济整体呈现以下几个态势:

态势一:中国信息经济总体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增速是美国、日本、英国的3.3倍以上,但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分别比美国、日本、英国低29.4%、20.0%、20.8%,信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态势二:自2002年起,中国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从10.0%增长至2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1.4%,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态势三:2015年中国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速达到13.5%、创近5年新高,软件业与互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5.7%、30.5%,成为拉动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电信业、互联网等基础型信息经济内部结构趋于稳定。

态势四:2015年中国融合型信息经济增速出现历史性拐点,在持续了12年20%以上高速增长态势之后,回落至15.9%,但对信息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7%。融合型信息经济跨越综合集成的价值拐点之后,投资收益率呈指数级增长态势。

态势五:2016年中国制造业研发、生产等环节数字化水平延续稳步提升态势,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1.8%、智能制造就绪率上升至5.1%,服务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工业云服务、大企业双创、企业互联网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中国各省信息经济的发展由于战略导向、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梯级分布特征,信息经济发展地区集聚效应显著。中国省域信息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态势一:2015年,各省信息经济规模稳步增长,但区域间差距有扩大趋势,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逐级递减的梯级分布特征。

态势二:2015年,各省信息经济总体维持高速增长,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速较快,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其中贵州、新疆增速排名前列,其余省份增速放缓。

态势三:相比于2008年,2015年各省信息经济占GDP比重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东部发达省份占比提升快于中西部省份,同时中西部省份内部差距加大,贵州、新疆、宁夏占比提升较大,云南、内蒙古、甘肃提升缓慢。

态势四:各省基础型信息经济平稳增长,但省际间差距较大,广东、江苏等东部省份基础型信息经济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仍有很多省份基础型信息经济接近空白。

态势五:2015年,各省融合型信息经济突飞猛进,但发展并不平衡,区域分布东高西低态势明显。2008年至2015年,山东、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份融合型信息经济增长幅度最大。

态势六:电子商务是新生型信息经济的典型代表,与2014年相比,2015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整体排名较为稳定,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均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

态势七:创新要素驱动型省份,北京、上海、浙江等凭借较强的创新能力,信息经济增长水平与发展质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投入要素驱动型省份,贵州、甘肃、青海等凭借丰富的资源、资金等,推动信息经济加快增长。综合要素驱动型省份,福建、辽宁、河南等处于创新要素驱动与投入要素驱动交织并进阶段,信息经济正加速赶超。

3.新图景:面向制造业的信息经济蓬勃发展

报告坚持精准、客观、多角度、全景式的理念从4个维度、用19个定量指标描绘制造业信息化图景,这些指标选取坚持宏观与微观结合、综合与具体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中、基础与前瞻结合、针对性与指导性结合的原则,勾勒出了钢铁、石化、汽车、服装等10多个重点行业信息经济全景图,刻画了我国传统产业转型的路径和模式。

电力、烟草、电子等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高,迈向综合集成的企业比例超过20%但智能制造基础薄弱,2016年全国仅有5.1%的企业初步具备探索智能制造的条件,各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普遍偏低。

制造业“新四基”发展任重道远,在推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一硬)、工业软件(一软)、工业互联网(一网)、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一平台)等正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体系。当前,中国制造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44.1%,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38.2%。在这一过程中,软件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软件本质是事物运行规律的代码化,是工业技术、生产工艺、业务流程、员工技能、管理理念等知识的逻辑化、数字化和模型化,是工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载体,构建了数据自动流动的规则体系,实现了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促进知识的流动、迭代、共享。

4.新路径:产业转型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中国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行业由于所处产业链位置、行业结构、生产特征、发展需求各有不同,信息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征。

信息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差异显著,离散大批量生产型行业两化融合水平(51.8)相对较高,离散(51.2)和流程(50.9)型行业水平显著高于混合(47.3)型行业,电力、电子信息、烟草、石化等行业水平居于前列。

原材料行业以强化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为着力点,打造集约高效实时优化的生产新体系。原材料行业智能制造转型趋势显著,石化、大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分别达到6.9%、19.0%,全国平均水平为5.1%。围绕提质增效,原材料行业在质量全过程管控、设备预防性管理、能源综合管理、供应链集成等方面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断探索基于数据的产业生态圈、产业链集成共享平台等新模式。

装备行业以数字化研发工具集成应用和智能服务为突破口,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汽车、机械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为81.8%、76.4%,全行业平均水平为61.8%。装备行业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创新和服务延伸开展积极探索,开展网络化协同设计或制造的大型企业比例达到47.4%。装备行业在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开展定制化协同研发、基于智能化产品的敏捷售后服务以及分享经济等方面正在开展创新性的探索。

消费品行业企业与用户和终端消费者接触紧密,互联网化转型趋势显著,2016年转型水平达到33.1,高于原材料和装备行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营销模式和产品差异化创新,在以用户为核心的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监管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探索,食品、家电开展网络精准营销的企业比例12.5%、11.4%,全行业平均水平为8.6%。服装、食品行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为59.4%、58.1%,全国平均水平54%。

5.新范式:新工业革命带来了制造体系重构与范式迁移

当前信息技术-经济范式正在经历新的变化。物联网+时代重新认识构建制造业的价值观、方法论、发展模式和运行规律,ICT构建了一个CYBER空间,产品数字双胞胎、设备数字双胞胎、工艺流程数字双胞台等应用普及,实现了研发设计、试验、制造、服务在虚拟空间的仿真测试和生产,从实体制造到虚拟制造拓展,这也构建起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新方法,从传统制造的“试错法”到基于数字仿真的“模拟择优法”。实体制造与虚拟制造的融合以快速迭代、持续优化、数据驱动重建制造效率、成本、质量管控新体系。虚拟制造的三个阶段:将会经历从碎片化到一体化、从局部到全局、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逐渐涵盖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服务运营的全流程。

制造业正在进行了系列新变革:在关键投入方面,云网端新基础设施加速升级、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生产制度结构方面,开放式创新模式涌现,智能化生产方式孕育,基于平台的灵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平台型产业生态快速兴起;在社会制度结构方面,数字化生活方式日益流行,新的治理方式也逐渐成形。信息技术-经济范式进入产业扩张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将对中国现有经济社会形态产生全局性、革命性影响。

6.新价值:工业物联网应用创造了区别于生产和服务的全新价值源——信息及洞察力

工业领域物联网应用价值潜力巨大,来源于它所创造的区别于产品和服务的全新价值源——信息及洞察力,其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业务成长和风险管理提升。中国制造企业普遍认同工业物联网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清晰的物联网战略。89%的受访企业认同在未来五年内工业物联网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72%的企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工业物联网应用,但仅有46%的企业制定了比较清晰的工业物联网战略和规划。制造企业仍处在数据应用的初级阶段,从“后知后觉”到“先见之明”尚需时日。

受访企业目前仍处在数据应用的感知阶段而非行动阶段。大部分企业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解释历史表现的规律和根本原因,而非将数据用于预测性分析支持决策。制造企业工业物联网应用以效率提升、收入增长和风险管理为主要驱动,其中供应链优化、提升客户体验和确保产品安全性最受企业关注。96%的受访企业其物联网应用以提升效率为主要驱动,94%的企业以收入增长为主要驱动,91%的企业以风险管理为主要驱动 。供应链优化被视为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占比74%),提升客户体验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占比72%),确保产品安全性则被视为风险管理的主要领域(占比77%)。未来企业工业物联网应用的重点由设备和资产转向产品和客户。对于未来的数据需求,69%的企业希望获得产品数据、61%的企业希望获得客户数据,超过对运营数据(53%)、销售数据(53%)和资产设备数据(42%)的需求。

目前企业工业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最大三项挑战分别为:缺乏互通互联的标准、数据所有权和安全问题以及相关操作人员技能不足。为此,德勤建议企业采取五项策略以实现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价值释放:(1)目光长远、小处着手、价值驱动、快速升级;(2)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和客户生命周期;(3)强化大数据应用能力;(4)提升安全性;(5)明确生态系统里的定位和合作。

7.新模式: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着力点

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完美地解决了“谁和谁交易、交易什么、怎么分享”的问题,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逐步从生活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延伸,未来制造业将是分享经济的主战场。全球分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起步阶段,分享领域不断拓展,平台企业不断涌现,加速从消费环节向制造环节延伸,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战略。中国分享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出行、生活服务、餐饮住宿、物流快递、创意设计、协同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部分领域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政策法规等诸多挑战及问题,但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工业电子商务。工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正加速从e-commerce到e-business演进,成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引领力量。工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成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引领力量。2015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20.0%。2016年我国重点行业骨干工业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54.0%。伴随着电子商务从产品交易向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延伸,工业电子商务不仅成为构建新型采购和营销体系的有力手段,促进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及资源共享和优化,更有效驱动了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引导制造业深刻变革。

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生产与销售全面融合的新生产方式,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新产业业态。当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市场需求由产品导向向服务系统导向转变,高价值环节从制造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竞争优势从规模化向个性化转变,客户交易从短期向长期交易方式转变,涌现了基于产品设计、产品效能提升、产品交易便捷化、产品整合的增值服务新模式。未来,服务型制造将呈现转型主体广泛化、服务业态多元化、服务渠道在线化的新趋势。

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是传统工业过渡到智能制造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以用户为中心、由数据驱动生产的制造新模式。个性化定制是各国智能制造等新战略新理念的重要组成,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并正向全行业、生产制造全过程拓展,但总体看,个性化定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展望未来,传统产品将被具有感知、存储和通信功能的智能产品取代,消费者正成为深度参与生产制造全过程的产消者,传统的大批量集中生产方式将加快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转变。

8.新生态:基于平台的产业生态竞争从ICT产业向制造业演进

感知无所不在,连接无所不在,数据无所不在,系统一定无所不在,产业系统的竞争是制高点。计算机时代,以wintel体系关键平台为核心,围绕操作系统和核心芯片的竞争成为主导。互联网时代,以Google、百度搜索、亚马逊、阿里电商等为关键平台,互联网企业成为核心主导者。移动互联网时代,以IOS、安卓终端操作系统,脸谱、微信即时通信系统为关键平台,围绕操作系统和入口级应用展开竞争。在未来,物联网+时代,将形成以领先工业自动化企业、物联网、装备企业商、软件企业为主导的“智能机器+工业网络+大数据平台+工业APP”的产业竞争新生态,未来产业生态系统竞争的主导者将是技术主导者、规则制定者、数据拥有者和平台搭建者。

今天,面对产业生态竞争,企业有多种身份和状态,是倡导者,是参与者,是实践者,是观察者,是犹豫者,是迷茫者,是漠视者,还是……?但是可以预见,未来,企业将会只有三种身份和存在形态,要么成为产业生态系统的主导者,要么成为追随者,要么成为被淘汰者。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大门已经开启,这是重大商机涌现的机遇期,是产业竞争格局重构的战略期,是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期,是产业换道竞争的最佳期,如何在产业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事关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确立、巩固和强化,事关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事关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兴衰成败。这一时间窗口期会有多长,我们将共同寻找答案。

9、新趋势:信息经济发展展望

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及其与产业的加速融合,推动全球信息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消费互联网不断向产业互联网延伸,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展望一: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为各国战略布局的重心,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主导权的竞争愈演愈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蓄势兴起,孕育强大的增长潜力。各国纷纷出台战略举措来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尤其注重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也使得各国围绕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导权的竞争愈演愈烈。

展望二:物联网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基础设施,以新四基为核心的技术和标准成为竞争制高点。物联网是智能制造生态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基础设施。同时,作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基础技术体系,智能感知、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成为各国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展望三:开放化、平台化成为产业演进升级新趋势,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加速形成。万物互联时代,产业模式开放化和产业组织平台化,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竞争对手、消费者等不同主体纳入到开放的产业体系中。主体间协同创新效率成为推动技术发展、决定体系竞争优势的关键,各类产业协同体系纷纷成立,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展望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引发产业管理模式变革,安全、包容、协作的网络治理新体系加速形成。信息技术不断从网络空间向实体空间扩展,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业态不断焕发新貌,传统产业管理模式变革压力加大。在网络治理体系中,物联网标识管理和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凸显,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和创新管理方式成为变革重点,政府主导、平台自律和用户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成为新方向。

报告研究由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德勤公司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2017年1月14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举办的第五次年会,本次年会主题为“迈向‘物联网+’——迎接万物互联,发展数字经济”。本届年会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6》正式发布。这是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发布的第三个信息经济年度报告。

在国家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之际,《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6》聚焦于“物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的路径、模式与趋势,重点剖析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中国产业信息经济的发展水平、特点、规律和趋势,并围绕物联网+时代到来引发的新变革,探索了工业物联网、分享经济、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的内涵、特征、机制和趋势。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新动能、新机遇、新图景、新路径、新范式、新价值、新模式和新生态。

1.新动能: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跨界、融合、创新、转型是信息时代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全球信息经济正处于重塑发展理念、调整战略布局、重构竞争规则的新阶段。从速度看,2008-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信息经济增速是GDP增速的1.57-4.05倍,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增加了12.3-21.2个百分点。从结果看,2015年全球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在50%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结构看,基础型信息经济平稳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难以挑起大梁,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的新动能,即融合型信息经济,成为驱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球信息经济呈现以下几个态势:

态势一: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经济快速增长,显著高于GDP增速,信息经济GDP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带动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态势二:各主要国家融合型信息经济在信息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2015年,除以色列外,美、德、英、日、韩、法、瑞典融合型信息经济占整体信息经济比重均超过80%,对信息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态势三: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通信服务业进入平稳增长期,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长趋缓,2015年美、日、英基础型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8.48%、5.53%和6.30%,显著低于历史峰值水平。

态势四:世界经济衰退“倒逼”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成熟并投入产业化应用,电子商务、智能硬件等新生型信息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加速发展。

态势五:以分享经济为代表的福利型信息经济新形态快速涌现,交通分享、生产能力分享、知识技能分享等迅速发展。

态势六: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围绕信息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

态势七:面向信息经济的国际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互联网公共政策地位凸显,网络空间治理与社会治理交融,成就现代国家治理新模式。

2.新机遇:中国信息经济快速增长、规模庞大、潜力巨大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3万亿,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的地位。从速度看,2002年以来,中国信息经济一直以高于GDP的增速快速成长,对GDP增长贡献率平均达31.4%,占GDP比重从11%提升到27.5%,但仍低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25个百分点左右;从结构看,中国逐步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的新动能(融合型信息经济)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从行业来看,服务业信息经济比重高于制造业,服务业具有成为信息密集型产业的天然优势。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3万亿,占GDP的比重达到27.5%,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的地位,根据中美英日四国信息经济规模、增速、结构等的分析测算,我们观察到中国信息经济呈现出规模大、增长快、潜力大的特征。中国信息经济整体呈现以下几个态势:

态势一:中国信息经济总体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增速是美国、日本、英国的3.3倍以上,但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分别比美国、日本、英国低29.4%、20.0%、20.8%,信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态势二:自2002年起,中国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从10.0%增长至2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1.4%,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态势三:2015年中国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速达到13.5%、创近5年新高,软件业与互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5.7%、30.5%,成为拉动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电信业、互联网等基础型信息经济内部结构趋于稳定。

态势四:2015年中国融合型信息经济增速出现历史性拐点,在持续了12年20%以上高速增长态势之后,回落至15.9%,但对信息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7%。融合型信息经济跨越综合集成的价值拐点之后,投资收益率呈指数级增长态势。

态势五:2016年中国制造业研发、生产等环节数字化水平延续稳步提升态势,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1.8%、智能制造就绪率上升至5.1%,服务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工业云服务、大企业双创、企业互联网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中国各省信息经济的发展由于战略导向、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梯级分布特征,信息经济发展地区集聚效应显著。中国省域信息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态势一:2015年,各省信息经济规模稳步增长,但区域间差距有扩大趋势,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逐级递减的梯级分布特征。

态势二:2015年,各省信息经济总体维持高速增长,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速较快,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其中贵州、新疆增速排名前列,其余省份增速放缓。

态势三:相比于2008年,2015年各省信息经济占GDP比重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东部发达省份占比提升快于中西部省份,同时中西部省份内部差距加大,贵州、新疆、宁夏占比提升较大,云南、内蒙古、甘肃提升缓慢。

态势四:各省基础型信息经济平稳增长,但省际间差距较大,广东、江苏等东部省份基础型信息经济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仍有很多省份基础型信息经济接近空白。

态势五:2015年,各省融合型信息经济突飞猛进,但发展并不平衡,区域分布东高西低态势明显。2008年至2015年,山东、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份融合型信息经济增长幅度最大。

态势六:电子商务是新生型信息经济的典型代表,与2014年相比,2015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整体排名较为稳定,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均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

态势七:创新要素驱动型省份,北京、上海、浙江等凭借较强的创新能力,信息经济增长水平与发展质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投入要素驱动型省份,贵州、甘肃、青海等凭借丰富的资源、资金等,推动信息经济加快增长。综合要素驱动型省份,福建、辽宁、河南等处于创新要素驱动与投入要素驱动交织并进阶段,信息经济正加速赶超。

3.新图景:面向制造业的信息经济蓬勃发展

报告坚持精准、客观、多角度、全景式的理念从4个维度、用19个定量指标描绘制造业信息化图景,这些指标选取坚持宏观与微观结合、综合与具体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中、基础与前瞻结合、针对性与指导性结合的原则,勾勒出了钢铁、石化、汽车、服装等10多个重点行业信息经济全景图,刻画了我国传统产业转型的路径和模式。

电力、烟草、电子等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高,迈向综合集成的企业比例超过20%但智能制造基础薄弱,2016年全国仅有5.1%的企业初步具备探索智能制造的条件,各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普遍偏低。

制造业“新四基”发展任重道远,在推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一硬)、工业软件(一软)、工业互联网(一网)、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一平台)等正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体系。当前,中国制造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44.1%,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38.2%。在这一过程中,软件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软件本质是事物运行规律的代码化,是工业技术、生产工艺、业务流程、员工技能、管理理念等知识的逻辑化、数字化和模型化,是工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载体,构建了数据自动流动的规则体系,实现了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促进知识的流动、迭代、共享。

4.新路径:产业转型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中国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行业由于所处产业链位置、行业结构、生产特征、发展需求各有不同,信息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征。

信息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差异显著,离散大批量生产型行业两化融合水平(51.8)相对较高,离散(51.2)和流程(50.9)型行业水平显著高于混合(47.3)型行业,电力、电子信息、烟草、石化等行业水平居于前列。

原材料行业以强化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为着力点,打造集约高效实时优化的生产新体系。原材料行业智能制造转型趋势显著,石化、大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分别达到6.9%、19.0%,全国平均水平为5.1%。围绕提质增效,原材料行业在质量全过程管控、设备预防性管理、能源综合管理、供应链集成等方面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断探索基于数据的产业生态圈、产业链集成共享平台等新模式。

装备行业以数字化研发工具集成应用和智能服务为突破口,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汽车、机械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为81.8%、76.4%,全行业平均水平为61.8%。装备行业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创新和服务延伸开展积极探索,开展网络化协同设计或制造的大型企业比例达到47.4%。装备行业在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开展定制化协同研发、基于智能化产品的敏捷售后服务以及分享经济等方面正在开展创新性的探索。

消费品行业企业与用户和终端消费者接触紧密,互联网化转型趋势显著,2016年转型水平达到33.1,高于原材料和装备行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营销模式和产品差异化创新,在以用户为核心的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监管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探索,食品、家电开展网络精准营销的企业比例12.5%、11.4%,全行业平均水平为8.6%。服装、食品行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为59.4%、58.1%,全国平均水平54%。

5.新范式:新工业革命带来了制造体系重构与范式迁移

当前信息技术-经济范式正在经历新的变化。物联网+时代重新认识构建制造业的价值观、方法论、发展模式和运行规律,ICT构建了一个CYBER空间,产品数字双胞胎、设备数字双胞胎、工艺流程数字双胞台等应用普及,实现了研发设计、试验、制造、服务在虚拟空间的仿真测试和生产,从实体制造到虚拟制造拓展,这也构建起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新方法,从传统制造的“试错法”到基于数字仿真的“模拟择优法”。实体制造与虚拟制造的融合以快速迭代、持续优化、数据驱动重建制造效率、成本、质量管控新体系。虚拟制造的三个阶段:将会经历从碎片化到一体化、从局部到全局、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逐渐涵盖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服务运营的全流程。

制造业正在进行了系列新变革:在关键投入方面,云网端新基础设施加速升级、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生产制度结构方面,开放式创新模式涌现,智能化生产方式孕育,基于平台的灵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平台型产业生态快速兴起;在社会制度结构方面,数字化生活方式日益流行,新的治理方式也逐渐成形。信息技术-经济范式进入产业扩张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将对中国现有经济社会形态产生全局性、革命性影响。

6.新价值:工业物联网应用创造了区别于生产和服务的全新价值源——信息及洞察力

工业领域物联网应用价值潜力巨大,来源于它所创造的区别于产品和服务的全新价值源——信息及洞察力,其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业务成长和风险管理提升。中国制造企业普遍认同工业物联网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清晰的物联网战略。89%的受访企业认同在未来五年内工业物联网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72%的企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工业物联网应用,但仅有46%的企业制定了比较清晰的工业物联网战略和规划。制造企业仍处在数据应用的初级阶段,从“后知后觉”到“先见之明”尚需时日。

受访企业目前仍处在数据应用的感知阶段而非行动阶段。大部分企业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解释历史表现的规律和根本原因,而非将数据用于预测性分析支持决策。制造企业工业物联网应用以效率提升、收入增长和风险管理为主要驱动,其中供应链优化、提升客户体验和确保产品安全性最受企业关注。96%的受访企业其物联网应用以提升效率为主要驱动,94%的企业以收入增长为主要驱动,91%的企业以风险管理为主要驱动 。供应链优化被视为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占比74%),提升客户体验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占比72%),确保产品安全性则被视为风险管理的主要领域(占比77%)。未来企业工业物联网应用的重点由设备和资产转向产品和客户。对于未来的数据需求,69%的企业希望获得产品数据、61%的企业希望获得客户数据,超过对运营数据(53%)、销售数据(53%)和资产设备数据(42%)的需求。

目前企业工业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最大三项挑战分别为:缺乏互通互联的标准、数据所有权和安全问题以及相关操作人员技能不足。为此,德勤建议企业采取五项策略以实现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价值释放:(1)目光长远、小处着手、价值驱动、快速升级;(2)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和客户生命周期;(3)强化大数据应用能力;(4)提升安全性;(5)明确生态系统里的定位和合作。

7.新模式: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着力点

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完美地解决了“谁和谁交易、交易什么、怎么分享”的问题,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逐步从生活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延伸,未来制造业将是分享经济的主战场。全球分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起步阶段,分享领域不断拓展,平台企业不断涌现,加速从消费环节向制造环节延伸,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战略。中国分享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出行、生活服务、餐饮住宿、物流快递、创意设计、协同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部分领域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政策法规等诸多挑战及问题,但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工业电子商务。工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正加速从e-commerce到e-business演进,成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引领力量。工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成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引领力量。2015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20.0%。2016年我国重点行业骨干工业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54.0%。伴随着电子商务从产品交易向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延伸,工业电子商务不仅成为构建新型采购和营销体系的有力手段,促进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及资源共享和优化,更有效驱动了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引导制造业深刻变革。

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生产与销售全面融合的新生产方式,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新产业业态。当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市场需求由产品导向向服务系统导向转变,高价值环节从制造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竞争优势从规模化向个性化转变,客户交易从短期向长期交易方式转变,涌现了基于产品设计、产品效能提升、产品交易便捷化、产品整合的增值服务新模式。未来,服务型制造将呈现转型主体广泛化、服务业态多元化、服务渠道在线化的新趋势。

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是传统工业过渡到智能制造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以用户为中心、由数据驱动生产的制造新模式。个性化定制是各国智能制造等新战略新理念的重要组成,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并正向全行业、生产制造全过程拓展,但总体看,个性化定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展望未来,传统产品将被具有感知、存储和通信功能的智能产品取代,消费者正成为深度参与生产制造全过程的产消者,传统的大批量集中生产方式将加快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转变。

8.新生态:基于平台的产业生态竞争从ICT产业向制造业演进

感知无所不在,连接无所不在,数据无所不在,系统一定无所不在,产业系统的竞争是制高点。计算机时代,以wintel体系关键平台为核心,围绕操作系统和核心芯片的竞争成为主导。互联网时代,以Google、百度搜索、亚马逊、阿里电商等为关键平台,互联网企业成为核心主导者。移动互联网时代,以IOS、安卓终端操作系统,脸谱、微信即时通信系统为关键平台,围绕操作系统和入口级应用展开竞争。在未来,物联网+时代,将形成以领先工业自动化企业、物联网、装备企业商、软件企业为主导的“智能机器+工业网络+大数据平台+工业APP”的产业竞争新生态,未来产业生态系统竞争的主导者将是技术主导者、规则制定者、数据拥有者和平台搭建者。

今天,面对产业生态竞争,企业有多种身份和状态,是倡导者,是参与者,是实践者,是观察者,是犹豫者,是迷茫者,是漠视者,还是……?但是可以预见,未来,企业将会只有三种身份和存在形态,要么成为产业生态系统的主导者,要么成为追随者,要么成为被淘汰者。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大门已经开启,这是重大商机涌现的机遇期,是产业竞争格局重构的战略期,是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期,是产业换道竞争的最佳期,如何在产业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事关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确立、巩固和强化,事关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事关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兴衰成败。这一时间窗口期会有多长,我们将共同寻找答案。

9、新趋势:信息经济发展展望

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及其与产业的加速融合,推动全球信息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消费互联网不断向产业互联网延伸,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展望一: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为各国战略布局的重心,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主导权的竞争愈演愈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蓄势兴起,孕育强大的增长潜力。各国纷纷出台战略举措来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尤其注重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也使得各国围绕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导权的竞争愈演愈烈。

展望二:物联网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基础设施,以新四基为核心的技术和标准成为竞争制高点。物联网是智能制造生态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基础设施。同时,作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基础技术体系,智能感知、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成为各国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展望三:开放化、平台化成为产业演进升级新趋势,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加速形成。万物互联时代,产业模式开放化和产业组织平台化,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竞争对手、消费者等不同主体纳入到开放的产业体系中。主体间协同创新效率成为推动技术发展、决定体系竞争优势的关键,各类产业协同体系纷纷成立,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展望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引发产业管理模式变革,安全、包容、协作的网络治理新体系加速形成。信息技术不断从网络空间向实体空间扩展,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业态不断焕发新貌,传统产业管理模式变革压力加大。在网络治理体系中,物联网标识管理和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凸显,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和创新管理方式成为变革重点,政府主导、平台自律和用户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成为新方向。

报告研究由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德勤公司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2017年1月14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举办的第五次年会,本次年会主题为“迈向‘物联网+’——迎接万物互联,发展数字经济”。本届年会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6》正式发布。这是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发布的第三个信息经济年度报告。

在国家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之际,《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2016》聚焦于“物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的路径、模式与趋势,重点剖析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中国产业信息经济的发展水平、特点、规律和趋势,并围绕物联网+时代到来引发的新变革,探索了工业物联网、分享经济、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的内涵、特征、机制和趋势。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新动能、新机遇、新图景、新路径、新范式、新价值、新模式和新生态。

1.新动能: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跨界、融合、创新、转型是信息时代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全球信息经济正处于重塑发展理念、调整战略布局、重构竞争规则的新阶段。从速度看,2008-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信息经济增速是GDP增速的1.57-4.05倍,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增加了12.3-21.2个百分点。从结果看,2015年全球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在50%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结构看,基础型信息经济平稳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难以挑起大梁,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的新动能,即融合型信息经济,成为驱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球信息经济呈现以下几个态势:

态势一: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经济快速增长,显著高于GDP增速,信息经济GDP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带动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态势二:各主要国家融合型信息经济在信息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2015年,除以色列外,美、德、英、日、韩、法、瑞典融合型信息经济占整体信息经济比重均超过80%,对信息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态势三: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通信服务业进入平稳增长期,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长趋缓,2015年美、日、英基础型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分别为8.48%、5.53%和6.30%,显著低于历史峰值水平。

态势四:世界经济衰退“倒逼”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成熟并投入产业化应用,电子商务、智能硬件等新生型信息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加速发展。

态势五:以分享经济为代表的福利型信息经济新形态快速涌现,交通分享、生产能力分享、知识技能分享等迅速发展。

态势六: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围绕信息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

态势七:面向信息经济的国际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互联网公共政策地位凸显,网络空间治理与社会治理交融,成就现代国家治理新模式。

2.新机遇:中国信息经济快速增长、规模庞大、潜力巨大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3万亿,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的地位。从速度看,2002年以来,中国信息经济一直以高于GDP的增速快速成长,对GDP增长贡献率平均达31.4%,占GDP比重从11%提升到27.5%,但仍低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25个百分点左右;从结构看,中国逐步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的新动能(融合型信息经济)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从行业来看,服务业信息经济比重高于制造业,服务业具有成为信息密集型产业的天然优势。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3万亿,占GDP的比重达到27.5%,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经济大国的地位,根据中美英日四国信息经济规模、增速、结构等的分析测算,我们观察到中国信息经济呈现出规模大、增长快、潜力大的特征。中国信息经济整体呈现以下几个态势:

态势一:中国信息经济总体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增速是美国、日本、英国的3.3倍以上,但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分别比美国、日本、英国低29.4%、20.0%、20.8%,信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态势二:自2002年起,中国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从10.0%增长至2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1.4%,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态势三:2015年中国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速达到13.5%、创近5年新高,软件业与互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5.7%、30.5%,成为拉动基础型信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电信业、互联网等基础型信息经济内部结构趋于稳定。

态势四:2015年中国融合型信息经济增速出现历史性拐点,在持续了12年20%以上高速增长态势之后,回落至15.9%,但对信息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7%。融合型信息经济跨越综合集成的价值拐点之后,投资收益率呈指数级增长态势。

态势五:2016年中国制造业研发、生产等环节数字化水平延续稳步提升态势,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1.8%、智能制造就绪率上升至5.1%,服务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工业云服务、大企业双创、企业互联网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中国各省信息经济的发展由于战略导向、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梯级分布特征,信息经济发展地区集聚效应显著。中国省域信息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态势一:2015年,各省信息经济规模稳步增长,但区域间差距有扩大趋势,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逐级递减的梯级分布特征。

态势二:2015年,各省信息经济总体维持高速增长,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速较快,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其中贵州、新疆增速排名前列,其余省份增速放缓。

态势三:相比于2008年,2015年各省信息经济占GDP比重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东部发达省份占比提升快于中西部省份,同时中西部省份内部差距加大,贵州、新疆、宁夏占比提升较大,云南、内蒙古、甘肃提升缓慢。

态势四:各省基础型信息经济平稳增长,但省际间差距较大,广东、江苏等东部省份基础型信息经济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仍有很多省份基础型信息经济接近空白。

态势五:2015年,各省融合型信息经济突飞猛进,但发展并不平衡,区域分布东高西低态势明显。2008年至2015年,山东、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份融合型信息经济增长幅度最大。

态势六:电子商务是新生型信息经济的典型代表,与2014年相比,2015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整体排名较为稳定,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均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

态势七:创新要素驱动型省份,北京、上海、浙江等凭借较强的创新能力,信息经济增长水平与发展质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投入要素驱动型省份,贵州、甘肃、青海等凭借丰富的资源、资金等,推动信息经济加快增长。综合要素驱动型省份,福建、辽宁、河南等处于创新要素驱动与投入要素驱动交织并进阶段,信息经济正加速赶超。

3.新图景:面向制造业的信息经济蓬勃发展

报告坚持精准、客观、多角度、全景式的理念从4个维度、用19个定量指标描绘制造业信息化图景,这些指标选取坚持宏观与微观结合、综合与具体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中、基础与前瞻结合、针对性与指导性结合的原则,勾勒出了钢铁、石化、汽车、服装等10多个重点行业信息经济全景图,刻画了我国传统产业转型的路径和模式。

电力、烟草、电子等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高,迈向综合集成的企业比例超过20%但智能制造基础薄弱,2016年全国仅有5.1%的企业初步具备探索智能制造的条件,各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普遍偏低。

制造业“新四基”发展任重道远,在推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一硬)、工业软件(一软)、工业互联网(一网)、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一平台)等正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体系。当前,中国制造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44.1%,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38.2%。在这一过程中,软件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软件本质是事物运行规律的代码化,是工业技术、生产工艺、业务流程、员工技能、管理理念等知识的逻辑化、数字化和模型化,是工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载体,构建了数据自动流动的规则体系,实现了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促进知识的流动、迭代、共享。

4.新路径:产业转型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中国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行业由于所处产业链位置、行业结构、生产特征、发展需求各有不同,信息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征。

信息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差异显著,离散大批量生产型行业两化融合水平(51.8)相对较高,离散(51.2)和流程(50.9)型行业水平显著高于混合(47.3)型行业,电力、电子信息、烟草、石化等行业水平居于前列。

原材料行业以强化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为着力点,打造集约高效实时优化的生产新体系。原材料行业智能制造转型趋势显著,石化、大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分别达到6.9%、19.0%,全国平均水平为5.1%。围绕提质增效,原材料行业在质量全过程管控、设备预防性管理、能源综合管理、供应链集成等方面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断探索基于数据的产业生态圈、产业链集成共享平台等新模式。

装备行业以数字化研发工具集成应用和智能服务为突破口,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汽车、机械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为81.8%、76.4%,全行业平均水平为61.8%。装备行业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创新和服务延伸开展积极探索,开展网络化协同设计或制造的大型企业比例达到47.4%。装备行业在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开展定制化协同研发、基于智能化产品的敏捷售后服务以及分享经济等方面正在开展创新性的探索。

消费品行业企业与用户和终端消费者接触紧密,互联网化转型趋势显著,2016年转型水平达到33.1,高于原材料和装备行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营销模式和产品差异化创新,在以用户为核心的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监管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探索,食品、家电开展网络精准营销的企业比例12.5%、11.4%,全行业平均水平为8.6%。服装、食品行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为59.4%、58.1%,全国平均水平54%。

5.新范式:新工业革命带来了制造体系重构与范式迁移

当前信息技术-经济范式正在经历新的变化。物联网+时代重新认识构建制造业的价值观、方法论、发展模式和运行规律,ICT构建了一个CYBER空间,产品数字双胞胎、设备数字双胞胎、工艺流程数字双胞台等应用普及,实现了研发设计、试验、制造、服务在虚拟空间的仿真测试和生产,从实体制造到虚拟制造拓展,这也构建起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新方法,从传统制造的“试错法”到基于数字仿真的“模拟择优法”。实体制造与虚拟制造的融合以快速迭代、持续优化、数据驱动重建制造效率、成本、质量管控新体系。虚拟制造的三个阶段:将会经历从碎片化到一体化、从局部到全局、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逐渐涵盖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服务运营的全流程。

制造业正在进行了系列新变革:在关键投入方面,云网端新基础设施加速升级、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生产制度结构方面,开放式创新模式涌现,智能化生产方式孕育,基于平台的灵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平台型产业生态快速兴起;在社会制度结构方面,数字化生活方式日益流行,新的治理方式也逐渐成形。信息技术-经济范式进入产业扩张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将对中国现有经济社会形态产生全局性、革命性影响。

6.新价值:工业物联网应用创造了区别于生产和服务的全新价值源——信息及洞察力

工业领域物联网应用价值潜力巨大,来源于它所创造的区别于产品和服务的全新价值源——信息及洞察力,其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业务成长和风险管理提升。中国制造企业普遍认同工业物联网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清晰的物联网战略。89%的受访企业认同在未来五年内工业物联网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72%的企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工业物联网应用,但仅有46%的企业制定了比较清晰的工业物联网战略和规划。制造企业仍处在数据应用的初级阶段,从“后知后觉”到“先见之明”尚需时日。

受访企业目前仍处在数据应用的感知阶段而非行动阶段。大部分企业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解释历史表现的规律和根本原因,而非将数据用于预测性分析支持决策。制造企业工业物联网应用以效率提升、收入增长和风险管理为主要驱动,其中供应链优化、提升客户体验和确保产品安全性最受企业关注。96%的受访企业其物联网应用以提升效率为主要驱动,94%的企业以收入增长为主要驱动,91%的企业以风险管理为主要驱动 。供应链优化被视为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占比74%),提升客户体验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占比72%),确保产品安全性则被视为风险管理的主要领域(占比77%)。未来企业工业物联网应用的重点由设备和资产转向产品和客户。对于未来的数据需求,69%的企业希望获得产品数据、61%的企业希望获得客户数据,超过对运营数据(53%)、销售数据(53%)和资产设备数据(42%)的需求。

目前企业工业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最大三项挑战分别为:缺乏互通互联的标准、数据所有权和安全问题以及相关操作人员技能不足。为此,德勤建议企业采取五项策略以实现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价值释放:(1)目光长远、小处着手、价值驱动、快速升级;(2)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和客户生命周期;(3)强化大数据应用能力;(4)提升安全性;(5)明确生态系统里的定位和合作。

7.新模式: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着力点

分享经济。分享经济完美地解决了“谁和谁交易、交易什么、怎么分享”的问题,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逐步从生活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延伸,未来制造业将是分享经济的主战场。全球分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起步阶段,分享领域不断拓展,平台企业不断涌现,加速从消费环节向制造环节延伸,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和战略。中国分享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出行、生活服务、餐饮住宿、物流快递、创意设计、协同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部分领域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政策法规等诸多挑战及问题,但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工业电子商务。工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正加速从e-commerce到e-business演进,成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引领力量。工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成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引领力量。2015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20.0%。2016年我国重点行业骨干工业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54.0%。伴随着电子商务从产品交易向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延伸,工业电子商务不仅成为构建新型采购和营销体系的有力手段,促进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及资源共享和优化,更有效驱动了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引导制造业深刻变革。

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生产与销售全面融合的新生产方式,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新产业业态。当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市场需求由产品导向向服务系统导向转变,高价值环节从制造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竞争优势从规模化向个性化转变,客户交易从短期向长期交易方式转变,涌现了基于产品设计、产品效能提升、产品交易便捷化、产品整合的增值服务新模式。未来,服务型制造将呈现转型主体广泛化、服务业态多元化、服务渠道在线化的新趋势。

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是传统工业过渡到智能制造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以用户为中心、由数据驱动生产的制造新模式。个性化定制是各国智能制造等新战略新理念的重要组成,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并正向全行业、生产制造全过程拓展,但总体看,个性化定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展望未来,传统产品将被具有感知、存储和通信功能的智能产品取代,消费者正成为深度参与生产制造全过程的产消者,传统的大批量集中生产方式将加快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转变。

8.新生态:基于平台的产业生态竞争从ICT产业向制造业演进

感知无所不在,连接无所不在,数据无所不在,系统一定无所不在,产业系统的竞争是制高点。计算机时代,以wintel体系关键平台为核心,围绕操作系统和核心芯片的竞争成为主导。互联网时代,以Google、百度搜索、亚马逊、阿里电商等为关键平台,互联网企业成为核心主导者。移动互联网时代,以IOS、安卓终端操作系统,脸谱、微信即时通信系统为关键平台,围绕操作系统和入口级应用展开竞争。在未来,物联网+时代,将形成以领先工业自动化企业、物联网、装备企业商、软件企业为主导的“智能机器+工业网络+大数据平台+工业APP”的产业竞争新生态,未来产业生态系统竞争的主导者将是技术主导者、规则制定者、数据拥有者和平台搭建者。

今天,面对产业生态竞争,企业有多种身份和状态,是倡导者,是参与者,是实践者,是观察者,是犹豫者,是迷茫者,是漠视者,还是……?但是可以预见,未来,企业将会只有三种身份和存在形态,要么成为产业生态系统的主导者,要么成为追随者,要么成为被淘汰者。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大门已经开启,这是重大商机涌现的机遇期,是产业竞争格局重构的战略期,是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期,是产业换道竞争的最佳期,如何在产业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事关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确立、巩固和强化,事关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事关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兴衰成败。这一时间窗口期会有多长,我们将共同寻找答案。

9、新趋势:信息经济发展展望

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及其与产业的加速融合,推动全球信息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消费互联网不断向产业互联网延伸,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展望一: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为各国战略布局的重心,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主导权的竞争愈演愈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蓄势兴起,孕育强大的增长潜力。各国纷纷出台战略举措来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尤其注重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也使得各国围绕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导权的竞争愈演愈烈。

展望二:物联网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基础设施,以新四基为核心的技术和标准成为竞争制高点。物联网是智能制造生态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基础设施。同时,作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基础技术体系,智能感知、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成为各国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展望三:开放化、平台化成为产业演进升级新趋势,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加速形成。万物互联时代,产业模式开放化和产业组织平台化,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竞争对手、消费者等不同主体纳入到开放的产业体系中。主体间协同创新效率成为推动技术发展、决定体系竞争优势的关键,各类产业协同体系纷纷成立,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展望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引发产业管理模式变革,安全、包容、协作的网络治理新体系加速形成。信息技术不断从网络空间向实体空间扩展,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业态不断焕发新貌,传统产业管理模式变革压力加大。在网络治理体系中,物联网标识管理和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凸显,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和创新管理方式成为变革重点,政府主导、平台自律和用户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成为新方向。

报告研究由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德勤公司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相关文章
|
6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监控
物联网+AI智慧工地云平台源码(SaaS模式)
在工地上安装扬尘噪声监测仪、车辆冲洗监测等设备,通过多系统信息融合应用,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实时、远程、自动监控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pm10、噪音等情况,一旦数据超标,平台会马上发出预警,实现绿色施工。
202 1
|
存储 监控 物联网
物联网加车联网平台云服务通讯模式
物联网加车联网平台云服务通讯模式
257 0
|
存储 运维 监控
阿里云创新生态合作手册-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专场-物联网平台生态加速计划,助力企业数智转型(下)
阿里云创新生态合作手册-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专场-物联网平台生态加速计划,助力企业数智转型
232 0
|
物联网
《物联网时代合作伙伴生态的运营与转型》电子版地址
物联网时代合作伙伴生态的运营与转型
67 0
《物联网时代合作伙伴生态的运营与转型》电子版地址
|
传感器 存储 监控
谈谈基于事件流处理的物联网数据的应用模式
通过物联网(IoT)连接的设备出现在很多场合——汽车、工厂、家庭、零售店和可穿戴设备等等。
谈谈基于事件流处理的物联网数据的应用模式
|
JSON 物联网 数据格式
物联网平台透传模式上报消息测试
测试物联网平台数据解析脚本上报消息
1191 0
物联网平台透传模式上报消息测试
|
传感器 数据可视化 安全
AR工业应用|物联网来袭,你的工厂如何转型?|effiarAR工业云平台
如今,随着物联网、协同/自主机器人、网络物理系统、服务互联网的兴起,工业格局正在经历第四次革命。这种转型,也被称为工业4.0,是物联网与物理系统互联的新领域。它混合了软件、传感器、处理器和通信技术。因此,它在使物体能够将信息输入网络并最终增加制造过程的价值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AR工业应用|物联网来袭,你的工厂如何转型?|effiarAR工业云平台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云栖号案例 | 物联网&人工智能】贵广网络跨界转型 实现智慧城市的平台创新
贵广网络一直致力于推进有线无线、宽带窄带协同融合覆盖,将物联网平台进行迭代升级,开始实现跨界突破,通过转型升级服务政府,搭建智慧城市服务平台。
【云栖号案例 | 物联网&人工智能】贵广网络跨界转型 实现智慧城市的平台创新
|
传感器 边缘计算 算法
物联网的四种计算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半吊子子全栈工匠(wireless_com,同公众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wireless_com/article/details/84750446 从物联网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经常看到对计算更加可用和分布式的需求。
1468 0

相关产品

  • 物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