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享|R语言改进的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分析股票盈利能力和可视化

简介: 数据分享|R语言改进的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分析股票盈利能力和可视化

全文链接:http://tecdat.cn/?p=32418


大量数据中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点或样本划分为一个类别。聚类分析提供了样本集在非监督模式下的类别划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完整代码数据


人们在投资时总期望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利益,面对庞大的股票市场和繁杂的股票数据,要想对股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选择,聚类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了改进K-means聚类法帮助客户对随机选择的个股查看文末了解数据免费获取方式进行了聚类,并对各类股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读取数据


股票盈利能力分析数据

data=read.xlsx("股票盈利能力分析.xlsx")


初始聚类中心个数


初始聚类中心数目k的选取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需要用户事先给定聚类数目k,但是用户一般情况下并不知道取什么样的k值对自己最有利、或者说什么样的k值对实际应用才是最合理的,这种情况下给出k值虽然对聚类本身会比较快速、高效,但是对于一些实际问题来说聚类效果却是不佳的。所以,下面我提出一种确定最佳聚类个数k的方法。


算法描述与步骤:

输入:包含n个对象的数据集;

输出:使得取值最小的对应的k值。

(1)根据初步确定簇类个数k的范围;

(2)仍然是用K-means算法对的每一个k值分别进行聚类;

(3)分别计算不同聚类个数k所对应的的值;

(4)找出最小的值,记下对应的k值,算法结束。

S[1]=sum(abs(data[,3:9]-result$centers)^2)/min(abs(data[,3:9]-result$ce
plot(2:6,S,type="b")

点击标题查阅往期内容


R语言文本挖掘:kmeans聚类分析上海玛雅水公园景区五一假期评论词云可视化


01

02

03

04


初始中心位置的选取


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中,我们总是希望能将孤立点对聚类效果的影响最小化,但是孤立点实际上在诈骗探测、安全性检测以及设备故障分析等方面起着不凡的作用;然而,本文排除以上这些因素,单纯地考虑聚类效果好坏。那么为了避免将孤立点误选为初始中心,我们选择高密度数据集合区域D中的数据作为聚类初始中心。


基本思想:

传统K-means聚类采用随机选择初始中心的方法一旦选到孤立点,会对聚类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将初始中心的选择范围放在高密度区。首先在高密度区选择相距最远的两个样本点作为聚类的初始中心点,再找出与这两个点的距离之和最大的点作为第3个初始中心,有了第3个初始中心,同样找到与已有的三个初始聚类中心距离和最远的点作为第4个初始中心,以此类推,直到在高密度区将k个聚类中心都找出来为止。

算法描述与步骤:

输入:包含n个对象的数据集,簇类数目k;

输出:k个初始聚类中心。

(1)计算n个数据样本中每个对象x的的密度,当满足核心对象的条件时,将该对象加到高密度区域D中去;

(2)在区域D中计算两两数据样本间的距离,找到间距最大的两个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记为;

(3)再从区域D中找出满足条件:的点,将作为第三个初始聚类中心;

(4)仍然从区域D中找出满足到前面三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和最大的点;

(5)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下去,直到找到第k个初始聚类中心,结束。

#首先在高密度区选择相距最远的两个样本点作为聚类的初始中心点,再找出与这两个点的距离之和最大的点作为第3个初始中心,
  
  dd=dist(data)
  dd=as.matrix(dd)
  #高密度区域
  D=which(dd<max(dd)/6 & dd!=0,arr.ind = T)
  D=unique(D[,1])
  dataD=data[D,]
  index=0
  for(i in 1:k){
    
    index[i]=as.numeric(row.names(which (

相似性度量的改进

在前面确定了k值以及k个初始聚类中心后,只要再确定相似性度量即可得到聚类结果。然而传统的K-means聚类采用欧氏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这种方法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其实每个数据样本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一律采用欧氏距离进行相似性衡量对聚类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那么,我们如果根据数据样本的重要性对其赋予一个权值,就会减小孤立点等一些因素对聚类的影响,这种改进的度量方法我们称之为加权欧氏距离。

###根据改进后的加权欧氏距离公式
  ##   检验聚类操作是否需要结束,改进后的加权准则函数公式:的值最小或保持不变了
  sqrt(sum((c1$Centers/(sum(c1$Centers)/len


绘制聚类中心和可视化


lot(data[,-c(1:4)], fit$cluste


输出聚类结果和聚类中心


###########################聚类类别###############
fit$Clusters
###########################聚类中心#########################
fit$Centers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R语言从数据到决策:R语言在商业分析中的实践
【9月更文挑战第1天】R语言在商业分析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从数据收集、预处理、分析到预测模型构建和决策支持,R语言都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功能。通过学习和掌握R语言在商业分析中的实践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驱动企业决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R语言在商业分析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
5天前
|
数据挖掘 C语言 C++
R语言是一种强大的统计分析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包用于时间序列分析。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气象学、生态学等领域。R语言是一种强大的统计分析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包用于时间序列分析。本文将介绍使用R语言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例,帮助读者掌握R语言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20 3
|
2月前
R语言基于表格文件的数据绘制具有多个系列的柱状图与直方图
【9月更文挑战第9天】在R语言中,利用`ggplot2`包可绘制多系列柱状图与直方图。首先读取数据文件`data.csv`,加载`ggplot2`包后,使用`ggplot`函数指定轴与填充颜色,并通过`geom_bar`或`geom_histogram`绘图。参数如`stat`, `position`, `alpha`等可根据需要调整,实现不同系列的图表展示。
|
2月前
|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R语言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深度应用:探索数据背后的市场智慧
【9月更文挑战第1天】R语言在金融数据分析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丰富的数据处理函数、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和优秀的可视化效果,R语言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洞察市场动态。未来,随着金融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不断进步,R语言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
6月前
|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API
【R语言实战】聚类分析及可视化
【R语言实战】聚类分析及可视化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R语言逻辑回归logistic模型ROC曲线可视化分析2例:麻醉剂用量影响、汽车购买行为2
R语言逻辑回归logistic模型ROC曲线可视化分析2例:麻醉剂用量影响、汽车购买行为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R语言在数据科学中的应用实例:探索与预测分析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通过上述实例,我们展示了R语言在数据科学中的强大应用。从数据准备、探索、预处理到建模与预测,R语言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工具集。当然,数据科学远不止于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方法和工具,以更好地应对挑战,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R语言在数据科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应用实例,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3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数据可视化
R语言时间序列分析:处理与建模时间序列数据的深度探索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R语言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为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包。从数据读取、预处理、建模到可视化,R语言都提供了灵活且强大的解决方案。然而,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模型。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在R语言中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
3月前
|
资源调度 数据挖掘
R语言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线性回归模型是统计分析中一种重要且实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轻松地构建和评估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对数据背后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R语言逻辑回归、GAM、LDA、KNN、PCA主成分分类分析预测房价及交叉验证
上述介绍仅为简要概述,每个模型在实施时都需要仔细调整与优化。为了实现高度精确的预测,模型选择与调参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并且交叉验证是提升模型稳健性的有效途径。在真实世界的房价预测问题中,可能还需要结合地域经济、市场趋势等宏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6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