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 深度学习(GPT 重译)(四)(2)

简介: PyTorch 深度学习(GPT 重译)(四)

PyTorch 深度学习(GPT 重译)(四)(1)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85217

10.2.2 统一我们的注释和候选数据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原始数据文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构建一个getCandidateInfoList函数,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我们将使用文件顶部定义的命名元组来保存每个结节的信息。

列表 10.1 dsets.py:7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 ... line 27
CandidateInfoTuple = namedtuple(
  'CandidateInfoTuple',
  'isNodule_bool, diameter_mm, series_uid, center_xyz',
)

这些元组不是我们的训练样本,因为它们缺少我们需要的 CT 数据块。相反,这些代表了我们正在使用的人工注释数据的经过消毒、清洁、统一的接口。将必须处理混乱数据与模型训练隔离开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训练循环会很快变得混乱,因为你必须在本应专注于训练的代码中不断处理特殊情况和其他干扰。

提示 明确地将负责数据消毒的代码与项目的其余部分分开。如果需要,不要害怕重写数据一次并将其保存到磁盘。

我们的候选信息列表将包括结节状态(我们将训练模型对其进行分类)、直径(有助于在训练中获得良好的分布,因为大和小结节不会具有相同的特征)、系列(用于定位正确的 CT 扫描)、候选中心(用于在较大的 CT 中找到候选)。构建这些NoduleInfoTuple实例列表的函数首先使用内存缓存装饰器,然后获取磁盘上存在的文件列表。

列表 10.2 dsets.py:32

@functools.lru_cache(1)                                              # ❶
def getCandidateInfoList(requireOnDisk_bool=True):                   # ❷
  mhd_list = glob.glob('data-unversioned/part2/luna/subset*/*.mhd')
  presentOnDisk_set = {os.path.split(p)[-1][:-4] for p in mhd_list}

❶ 标准库内存缓存

❷ requireOnDisk_bool 默认筛选掉尚未就位的数据子集中的系列。

由于解析某些数据文件可能很慢,我们将在内存中缓存此函数调用的结果。这将在以后很有用,因为我们将在未来的章节中更频繁地调用此函数。通过仔细应用内存或磁盘缓存来加速我们的数据流水线,可以在训练速度上取得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收益。在您的项目中工作时,请留意这些机会。

之前我们说过,我们将支持使用不完整的训练数据集运行我们的训练程序,因为下载时间长且磁盘空间要求高。requireOnDisk_bool 参数是实现这一承诺的关键;我们正在检测哪些 LUNA 系列 UID 实际上存在并准备从磁盘加载,并且我们将使用该信息来限制我们从即将解析的 CSV 文件中使用的条目。能够通过训练循环运行我们数据的子集对于验证代码是否按预期工作很有用。通常情况下,当这样做时,模型的训练结果很差,几乎无用,但是进行日志记录、指标、模型检查点等功能的练习是有益的。

在获取候选人信息后,我们希望合并注释.csv 中的直径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按 series_uid 对我们的注释进行分组,因为这是我们将用来交叉参考两个文件中每一行的第一个关键字。

代码清单 10.3 dsets.py:40,def getCandidateInfoList

diameter_dict = {}
with open('data/part2/luna/annotations.csv', "r") as f:
  for row in list(csv.reader(f))[1:]:
    series_uid = row[0]
    annotationCenter_xyz = tuple([float(x) for x in row[1:4]])
    annotationDiameter_mm = float(row[4])
    diameter_dict.setdefault(series_uid, []).append(
      (annotationCenter_xyz, annotationDiameter_mm)
    )

现在我们将使用 candidates.csv 文件中的信息构建候选人的完整列表。

代码清单 10.4 dsets.py:51,def getCandidateInfoList

candidateInfo_list = []
with open('data/part2/luna/candidates.csv', "r") as f:
  for row in list(csv.reader(f))[1:]:
    series_uid = row[0]
    if series_uid not in presentOnDisk_set and requireOnDisk_bool:        # ❶
      continue
    isNodule_bool = bool(int(row[4]))
    candidateCenter_xyz = tuple([float(x) for x in row[1:4]])
    candidateDiameter_mm = 0.0
    for annotation_tup in diameter_dict.get(series_uid, []):
      annotationCenter_xyz, annotationDiameter_mm = annotation_tup
      for i in range(3):
        delta_mm = abs(candidateCenter_xyz[i] - annotationCenter_xyz[i])
        if delta_mm > annotationDiameter_mm / 4:                          # ❷
          break
      else:
        candidateDiameter_mm = annotationDiameter_mm
        break
    candidateInfo_list.append(CandidateInfoTuple(
      isNodule_bool,
      candidateDiameter_mm,
      series_uid,
      candidateCenter_xyz,
    ))

❶ 如果系列 UID 不存在,则它在我们没有在磁盘上的子集中,因此我们应该跳过它。

❷ 将直径除以 2 得到半径,并将半径除以 2 要求两个结节中心点相对于结节大小不要相距太远。(这导致一个边界框检查,而不是真正的距离检查。)

对于给定 series_uid 的每个候选人条目,我们循环遍历我们之前收集的相同 series_uid 的注释,看看这两个坐标是否足够接近以将它们视为同一个结节。如果是,太好了!现在我们有了该结节的直径信息。如果我们找不到匹配项,那没关系;我们将只将该结节视为直径为 0.0。由于我们只是使用这些信息来在我们的训练和验证集中获得结节尺寸的良好分布,对于一些结节的直径尺寸不正确不应该是问题,但我们应该记住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我们这里的假设是错误的情况。

这是为了合并我们的结节直径而进行的许多有些繁琐的代码。不幸的是,根据您的原始数据,必须进行这种操作和模糊匹配可能是相当常见的。然而,一旦我们到达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并返回即可。

代码清单 10.5 dsets.py:80,def getCandidateInfoList

candidateInfo_list.sort(reverse=True)     # ❶
return candidateInfo_list

❶ 这意味着我们所有实际结节样本都是从最大的开始,然后是所有非结节样本(这些样本没有结节大小信息)。

元组成员在 noduleInfo_list 中的排序是由此排序驱动的。我们使用这种排序方法来帮助确保当我们取数据的一个切片时,该切片获得一组具有良好结节直径分布的实际结节。我们将在第 10.5.3 节中进一步讨论这一点。

10.3 加载单个 CT 扫描

接下来,我们需要能够将我们的 CT 数据从磁盘上的一堆位转换为一个 Python 对象,从中我们可以提取 3D 结节密度数据。我们可以从图 10.4 中看到这条路径,从 .mhd 和 .raw 文件到 Ct 对象。我们的结节注释信息就像是我们原始数据中有趣部分的地图。在我们可以按照这张地图找到我们感兴趣的数据之前,我们需要将数据转换为可寻址的形式。

图 10.4 加载 CT 扫描产生一个体素数组和一个从患者坐标到数组索引的转换。

提示 拥有大量原始数据,其中大部分是无趣的,是一种常见情况;在处理自己的项目时,寻找方法限制范围仅限于相关数据是很重要的。

CT 扫描的本机文件格式是 DICOM(www.dicomstandard.org)。DICOM 标准的第一个版本是在 1984 年编写的,正如我们可能期望的那样,来自那个时期的任何与计算有关的东西都有点混乱(例如,现在已经废弃的整个部分专门用于选择要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因为当时以太网还没有胜出)。

注意 我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库来解析这些原始数据文件,但对于你从未听说过的其他格式,你将不得不自己找到一个解析器。我们建议花时间去做这件事!Python 生态系统几乎为太阳下的每种文件格式都提供了解析器,你的时间几乎肯定比写解析器来处理奇特数据格式的工作更值得花费在项目的新颖部分上。

令人高兴的是,LUNA 已经将我们将在本章中使用的数据转换为 MetaIO 格式,这样使用起来要容易得多(itk.org/Wiki/MetaIO/Documentation#Quick_Start)。如果你以前从未听说过这种格式,不用担心!我们可以将数据文件的格式视为黑匣子,并使用SimpleITK将其加载到更熟悉的 NumPy 数组中。

代码清单 10.6 dsets.py:9

import SimpleITK as sitk
# ... line 83
class Ct:
  def __init__(self, series_uid):
    mhd_path = glob.glob(
     'data-unversioned/part2/luna/subset*/{}.mhd'.format(series_uid)   # ❶
     )[0]
    ct_mhd = sitk.ReadImage(mhd_path)                                  # ❷
    ct_a = np.array(sitk.GetArrayFromImage(ct_mhd), dtype=np.float32)  # ❸

❶ 我们不关心给定 series_uid 属于哪个子集,因此我们使用通配符来匹配子集。

sitk.ReadImage隐式消耗了传入的.mhd文件以及.raw文件。

❸ 重新创建一个 np.array,因为我们想将值类型转换为 np.float3。

对于真实项目,你会想要了解原始数据中包含哪些类型的信息,但依赖像SimpleITK这样的第三方代码来解析磁盘上的位是完全可以的。找到了关于你的输入的一切与盲目接受你的数据加载库提供的一切之间的正确平衡可能需要一些经验。只需记住,我们主要关心的是数据,而不是。重要的是信息,而不是它的表示方式。

能够唯一标识我们数据中的特定样本是很有用的。例如,清楚地传达哪个样本导致问题或得到较差的分类结果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隔离和调试问题的能力。根据我们样本的性质,有时这个唯一标识符是一个原子,比如一个数字或一个字符串,有时它更复杂,比如一个元组。

我们使用系列实例 UIDseries_uid)来唯一标识特定的 CT 扫描,该 UID 是在创建 CT 扫描时分配的。DICOM 在个别 DICOM 文件、文件组、治疗过程等方面大量使用唯一标识符(UID),这些标识符在概念上类似于 UUIDs(docs.python.org/3.6/library/uuid.html),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创建过程和不同的格式。对于我们的目的,我们可以将它们视为不透明的 ASCII 字符串,用作引用各种 CT 扫描的唯一键。官方上,DICOM UID 中只有字符 0 到 9 和句点(.)是有效字符,但一些野外的 DICOM 文件已经通过替换 UID 为十六进制(0-9 和 a-f)或其他技术上不符合规范的值进行了匿名化(这些不符合规范的值通常不会被 DICOM 解析器标记或清理;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这有点混乱)。

我们之前讨论的 10 个子集中,每个子集大约有 90 个 CT 扫描(总共 888 个),每个 CT 扫描表示为两个文件:一个带有.mhd扩展名的文件和一个带有.raw扩展名的文件。数据被分割到多个文件中是由sitk例程隐藏的,因此我们不需要直接关注这一点。

此时,ct_a 是一个三维数组。所有三个维度都是空间维度,单一的强度通道是隐含的。正如我们在第四章中看到的,在 PyTorch 张量中,通道信息被表示为一个大小为 1 的第四维。

10.3.1 豪斯菲尔德单位

回想一下,我们之前说过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数据,而不是存储数据的。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完美的实例。如果不了解数据值和范围的微妙之处,我们将向模型输入值,这将妨碍其学习我们想要的内容。

继续__init__方法,我们需要对ct_a值进行一些清理。CT 扫描体素以豪斯菲尔德单位(HU;en.wikipedia.org/ wiki/Hounsfield_scale)表示,这是奇怪的单位;空气为-1,000 HU(对于我们的目的足够接近 0 克/立方厘米),水为 0 HU(1 克/立方厘米),骨骼至少为+1,000 HU(2-3 克/立方厘米)。

注意 HU 值通常以有符号的 12 位整数(塞入 16 位整数)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这与 CT 扫描仪提供的精度水平相匹配。虽然这可能很有趣,但与项目无关。

一些 CT 扫描仪使用与负密度对应的 HU 值来指示那些体素位于 CT 扫描仪视野之外。对于我们的目的,患者之外的一切都应该是空气,因此我们通过将值的下限设置为-1,000 HU 来丢弃该视野信息。同样,骨骼、金属植入物等的确切密度与我们的用例无关,因此我们将密度限制在大约 2 克/立方厘米(1,000 HU),即使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在生物学上并不准确。

列表 10.7 dsets.py:96,Ct.__init__

ct_a.clip(-1000, 1000, ct_a)

高于 0 HU 的值与密度并不完全匹配,但我们感兴趣的肿瘤通常在 1 克/立方厘米(0 HU)左右,因此我们将忽略 HU 与克/立方厘米等常见单位并不完全对应的事实。这没关系,因为我们的模型将被训练直接使用 HU。

我们希望从我们的数据中删除所有这些异常值:它们与我们的目标没有直接关联,而且这些异常值可能会使模型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这种情况可能以多种方式发生,但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当批量归一化被这些异常值输入时,关于如何最佳归一化数据的统计数据会被扭曲。始终注意清理数据的方法。

我们现在已经将所有构建的值分配给self

列表 10.8 dsets.py:98,Ct.__init__

self.series_uid = series_uid
self.hu_a = ct_a

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的数据使用-1,000 到+1,000 的范围,因为在第十三章中,我们最终会向我们的样本添加信息通道。如果我们不考虑 HU 和我们额外数据之间的差异,那么这些新通道很容易被原始 HU 值所掩盖。对于我们项目的分类步骤,我们不会添加更多的数据通道,因此我们现在不需要实施特殊处理。

10.4 使用患者坐标系定位结节

深度学习模型通常需要固定大小的输入,²因为有固定数量的输入神经元。我们需要能够生成一个包含候选者的固定大小数组,以便我们可以将其用作分类器的输入。我们希望训练我们的模型时使用一个裁剪的 CT 扫描,其中候选者被很好地居中,因为这样我们的模型就不必学习如何注意藏在输入角落的结节。通过减少预期输入的变化,我们使模型的工作变得更容易。

10.4.1 患者坐标系

不幸的是,我们在第 10.2 节加载的所有候选中心数据都是以毫米为单位表示的,而不是体素!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毫米位置插入数组索引中,然后期望一切按我们想要的方式进行。正如我们在图 10.5 中所看到的,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坐标从以毫米表示的坐标系(X,Y,Z)转换为用于从 CT 扫描数据中获取数组切片的基于体素地址的坐标系(I,R,C)。这是一个重要的例子,说明了一致处理单位的重要性!

图 10.5 使用转换信息将病人坐标中的结节中心坐标(X,Y,Z)转换为数组索引(索引,行,列)。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处理 CT 扫描时,我们将数组维度称为索引、行和列,因为 X、Y 和 Z 有不同的含义,如图 10.6 所示。病人坐标系定义正 X 为病人左侧(),正 Y 为病人后方(后方),正 Z 为朝向病人头部(上部)。左后上有时会缩写为LPS

图 10.6 我们穿着不当的病人展示了病人坐标系的轴线

病人坐标系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并且具有任意位置的原点,不与 CT 体素数组的原点对应,如图 10.7 所示。

图 10.7 数组坐标和病人坐标具有不同的原点和比例。

病人坐标系通常用于指定有趣解剖的位置,这种方式与任何特定扫描无关。定义 CT 数组与病人坐标系之间关系的元数据存储在 DICOM 文件的头部中,而该元图像格式也保留了头部中的数据。这些元数据允许我们构建从(X,Y,Z)到(I,R,C)的转换,如图 10.5 所示。原始数据包含许多其他类似的元数据字段,但由于我们现在不需要使用它们,这些不需要的字段将被忽略。

10.4.2 CT 扫描形状和体素大小

CT 扫描之间最常见的变化之一是体素的大小;通常它们不是立方体。相反,它们可以是 1.125 毫米×1.125 毫米×2.5 毫米或类似的。通常行和列维度的体素大小相同,而索引维度具有较大的值,但也可以存在其他比例。

当使用方形像素绘制时,非立方体体素可能看起来有些扭曲,类似于使用墨卡托投影地图时在北极和南极附近的扭曲。这是一个不完美的类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扭曲是均匀和线性的–在图 10.8 中,病人看起来比实际上更矮胖或胸部更宽。如果我们希望图像反映真实比例,我们将需要应用一个缩放因子。

图 10.8 沿索引轴具有非立方体体素的 CT 扫描。请注意从上到下肺部的压缩程度。

知道这些细节在试图通过视觉解释我们的结果时会有所帮助。没有这些信息,很容易会认为我们的数据加载出了问题:我们可能会认为数据看起来很矮胖是因为我们不小心跳过了一半的切片,或者类似的情况。很容易会浪费很多时间来调试一直正常运行的东西,熟悉你的数据可以帮助避免这种情况。

CT 通常是 512 行×512 列,索引维度从大约 100 个切片到可能达到 250 个切片(250 个切片乘以 2.5 毫米通常足以包含感兴趣的解剖区域)。这导致下限约为 225 个体素,或约 3200 万数据点。每个 CT 都会在文件元数据中指定体素大小;例如,在列表 10.10 中我们会调用ct_mhd .GetSpacing()

10.4.3 毫米和体素地址之间的转换

我们将定义一些实用代码来帮助在病人坐标中的毫米和(I,R,C)数组坐标之间进行转换(我们将在代码中用变量和类似的后缀_xyz表示病人坐标中的变量,用_irc后缀表示(I,R,C)数组坐标)。

您可能想知道 SimpleITK 库是否带有实用函数来进行转换。确实,Image 实例具有两种方法–TransformIndexToPhysicalPointTransformPhysicalPointToIndex–可以做到这一点(除了从 CRI [列,行,索引] IRC 进行洗牌)。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在不保留 Image 对象的情况下进行此计算,因此我们将在这里手动执行数学运算。

轴翻转(以及可能的旋转或其他变换)被编码在从ct_mhd.GetDirections()返回的 3 × 3 矩阵中,以元组形式返回。为了从体素索引转换为坐标,我们需要按顺序执行以下四个步骤:

  1. 将坐标从 IRC 翻转到 CRI,以与 XYZ 对齐。
  2. 用体素大小来缩放指数。
  3. 使用 Python 中的 @ 矩阵乘以方向矩阵。
  4. 添加原点的偏移量。

要从 XYZ 转换为 IRC,我们需要按相反顺序执行每个步骤的逆操作。

我们将体素大小保留在命名元组中,因此我们将其转换为数组。

列表 10.9 util.py:16

IrcTuple = collections.namedtuple('IrcTuple', ['index', 'row', 'col'])
XyzTuple = collections.namedtuple('XyzTuple', ['x', 'y', 'z'])
def irc2xyz(coord_irc, origin_xyz, vxSize_xyz, direction_a):
  cri_a = np.array(coord_irc)[::-1]                                        # ❶
  origin_a = np.array(origin_xyz)
  vxSize_a = np.array(vxSize_xyz)
  coords_xyz = (direction_a @ (cri_a * vxSize_a)) + origin_a               # ❷
  return XyzTuple(*coords_xyz)
def xyz2irc(coord_xyz, origin_xyz, vxSize_xyz, direction_a):
  origin_a = np.array(origin_xyz)
  vxSize_a = np.array(vxSize_xyz)
  coord_a = np.array(coord_xyz)
  cri_a = ((coord_a - origin_a) @ np.linalg.inv(direction_a)) / vxSize_a   # ❸
  cri_a = np.round(cri_a)                                                  # ❹
  return IrcTuple(int(cri_a[2]), int(cri_a[1]), int(cri_a[0]))             # ❺

❶ 在转换为 NumPy 数组时交换顺序

❷ 我们计划的最后三个步骤,一行搞定

❸ 最后三个步骤的逆操作

❹ 在转换为整数之前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

❺ 洗牌并转换为整数

哦。如果这有点沉重,不要担心。只需记住我们需要将函数转换并使用为黑匣子。我们需要从患者坐标(_xyz)转换为数组坐标(_irc)的元数据包含在 MetaIO 文件中,与 CT 数据本身一起。我们从 .mhd 文件中提取体素大小和定位元数据的同时获取 ct_a

列表 10.10 dsets.py:72, class Ct

class Ct:
  def __init__(self, series_uid):
    mhd_path = glob.glob('data-unversioned/part2/luna/subset*/{}.mhd'.format(series_uid))[0]
        ct_mhd = sitk.ReadImage(mhd_path)
        # ... line 91
        self.origin_xyz = XyzTuple(*ct_mhd.GetOrigin())
        self.vxSize_xyz = XyzTuple(*ct_mhd.GetSpacing())
        self.direction_a = np.array(ct_mhd.GetDirection()).reshape(3, 3)   # ❶

❶ 将方向转换为数组,并将九元素数组重塑为其正确的 3 × 3 矩阵形状

这些是我们需要传递给我们的 xyz2irc 转换函数的输入,除了要转换的单个点。有了这些属性,我们的 CT 对象实现现在具有将候选中心从患者坐标转换为数组坐标所需的所有数据。

10.4.4 从 CT 扫描中提取结节

正如我们在第九章中提到的,对于肺结节患者的 CT 扫描,高达 99.9999% 的体素不会是实际结节的一部分(或者癌症)。再次强调,这个比例相当于高清电视上某处不正确着色的两个像素斑点,或者一本小说书架上一个拼写错误的单词。强迫我们的模型检查如此庞大的数据范围,寻找我们希望其关注的结节的线索,将会像要求您从一堆用您不懂的语言写成的小说中找到一个拼写错误的单词一样有效!³

相反,正如我们在图 10.9 中所看到的,我们将提取每个候选者周围的区域,并让模型一次关注一个候选者。这类似于让您阅读外语中的单个段落:仍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但要少得多!寻找方法来减少我们模型的问题范围可以帮助,特别是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当我们试图让我们的第一个工作实现运行起来时。

图 10.9 通过使用候选者中心的数组坐标信息(索引,行,列)从较大的 CT 体素数组中裁剪候选样本

getRawNodule函数接受以患者坐标系(X,Y,Z)表示的中心(正如在 LUNA CSV 数据中指定的那样),以及以体素为单位的宽度。它返回一个 CT 的立方块,以及将候选者中心转换为数组坐标的中心。

列表 10.11 dsets.py:105, Ct.getRawCandidate

def getRawCandidate(self, center_xyz, width_irc):
  center_irc = xyz2irc(
    center_xyz,
    self.origin_xyz,
    self.vxSize_xyz,
    self.direction_a,
  )
  slice_list = []
  for axis, center_val in enumerate(center_irc):
    start_ndx = int(round(center_val - width_irc[axis]/2))
    end_ndx = int(start_ndx + width_irc[axis])
    slice_list.append(slice(start_ndx, end_ndx))
  ct_chunk = self.hu_a[tuple(slice_list)]
  return ct_chunk, center_irc

实际实现将需要处理中心和宽度的组合将裁剪区域的边缘放在数组外部的情况。但正如前面所述,我们将跳过使函数的更大意图变得模糊的复杂情况。完整的实现可以在书的网站上找到(www.manning.com/books/deep-learning-with-pytorch?query=pytorch)以及 GitHub 仓库中(github.com/deep-learning-with-pytorch/dlwpt-code)。

10.5 一个直接的数据集实现

我们在第七章首次看到了 PyTorch 的Dataset实例,但这将是我们第一次自己实现一个。通过子类化Dataset,我们将把我们的任意数据插入到 PyTorch 生态系统的其余部分中。每个Ct实例代表了数百个不同的样本,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训练我们的模型或验证其有效性。我们的LunaDataset类将规范化这些样本,将每个 CT 的结节压缩成一个单一集合,可以从中检索样本,而不必考虑样本来自哪个Ct实例。这种压缩通常是我们处理数据的方式,尽管正如我们将在第十二章中看到的,有些情况下简单的数据压缩不足以很好地训练模型。

在实现方面,我们将从子类化Dataset所施加的要求开始,并向后工作。这与我们之前使用的数据集不同;在那里,我们使用的是外部库提供的类,而在这里,我们需要自己实现和实例化类。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可以像之前的例子那样使用它。幸运的是,我们自定义子类的实现不会太困难,因为 PyTorch API 只要求我们想要实现的任何Dataset子类必须提供这两个函数:

一个__len__的实现,在初始化后必须返回一个单一的常量值(在某些情况下该值会被缓存)

__getitem__方法接受一个索引并返回一个元组,其中包含用于训练(或验证,视情况而定)的样本数据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些函数的函数签名和返回值是什么样的。

列表 10.12 dsets.py:176, LunaDataset.__len__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candidateInfo_list)
def __getitem__(self, ndx):
  # ... line 200
  return (
    candidate_t,  1((CO10-1))
    pos_t,  1((CO10-2))
    candidateInfo_tup.series_uid,   # ❶
    torch.tensor(center_irc),       # ❶
  )

这是我们的训练样本。

我们的__len__实现很简单:我们有一个候选列表,每个候选是一个样本,我们的数据集大小与我们拥有的样本数量一样大。我们不必使实现像这里这样简单;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看到这种变化!⁴唯一的规则是,如果__len__返回值为N,那么__getitem__需要对所有输入 0 到 N - 1 返回有效值。

对于__getitem__,我们取ndx(通常是一个整数,根据支持输入 0 到 N - 1 的规则)并返回如图 10.2 所示的四项样本元组。构建这个元组比获取数据集长度要复杂一些,因此让我们来看看。

这个方法的第一部分意味着我们需要构建self.candidateInfo _list以及提供getCtRawNodule函数。

列表 10.13 dsets.py:179, LunaDataset.__getitem__

def __getitem__(self, ndx):
  candidateInfo_tup = self.candidateInfo_list[ndx]
  width_irc = (32, 48, 48)
  candidate_a, center_irc = getCtRawCandidate(     # ❶
    candidateInfo_tup.series_uid,
    candidateInfo_tup.center_xyz,
    width_irc,
  )

返回值 candidate_a 的形状为 (32,48,48);轴是深度、高度和宽度。

我们将在 10.5.1 和 10.5.2 节中马上看到这些。

__getitem__方法中,我们需要将数据转换为下游代码所期望的正确数据类型和所需的数组维度。

列表 10.14 dsets.py:189, LunaDataset.__getitem__

candidate_t = torch.from_numpy(candidate_a)
candidate_t = candidate_t.to(torch.float32)
candidate_t = candidate_t.unsqueeze(0)       # ❶

.unsqueeze(0) 添加了‘Channel’维度。

目前不要太担心我们为什么要操纵维度;下一章将包含最终使用此输出并施加我们在此主动满足的约束的代码。这是你应该期望为每个自定义Dataset实现的内容。这些转换是将您的“荒野数据”转换为整洁有序张量的关键部分。

最后,我们需要构建我们的分类张量。

列表 10.15 dsets.py:193,LunaDataset.__getitem__

pos_t = torch.tensor([
    not candidateInfo_tup.isNodule_bool,
    candidateInfo_tup.isNodule_bool
  ],
  dtype=torch.long,
)

这有两个元素,分别用于我们可能的候选类别(结节或非结节;或正面或负面)。我们可以为结节状态设置单个输出,但nn.CrossEntropyLoss期望每个类别有一个输出值,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提供的内容。您构建的张量的确切细节将根据您正在处理的项目类型而变化。

让我们看看我们最终的样本元组(较大的nodule_t输出并不特别可读,所以我们在列表中省略了大部分内容)。

列表 10.16 p2ch10_explore_data.ipynb

# In[10]:
LunaDataset()[0]
# Out[10]:
(tensor([[[[-899., -903., -825.,  ..., -901., -898., -893.],       # ❶
           ...,                                                    # ❶
           [ -92.,  -63.,    4.,  ...,   63.,   70.,   52.]]]]),   # ❶
  tensor([0, 1]),                                                  # ❷
  '1.3.6...287966244644280690737019247886',                        # ❸
  tensor([ 91, 360, 341]))  

❶ candidate_t

❷ cls_t

❸ candidate_tup.series_uid(省略)

❹ center_irc

这里我们看到了我们__getitem__返回语句的四个项目。

10.5.1 使用getCtRawCandidate函数缓存候选数组

为了使LunaDataset获得良好的性能,我们需要投资一些磁盘缓存。这将使我们避免为每个样本从磁盘中读取整个 CT 扫描。这样做将速度非常慢!确保您注意项目中的瓶颈,并在开始减慢速度时尽力优化它们。我们有点过早地进行了这一步,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明我们在这里需要缓存。没有缓存,LunaDataset的速度会慢 50 倍!我们将在本章的练习中重新讨论这个问题。

函数本身很简单。它是我们之前看到的Ct.getRawCandidate方法的文件缓存包装器(pypi.python.org/pypi/ diskcache)。

列表 10.17 dsets.py:139

@functools.lru_cache(1, typed=True)
def getCt(series_uid):
  return Ct(series_uid)
@raw_cache.memoize(typed=True)
def getCtRawCandidate(series_uid, center_xyz, width_irc):
  ct = getCt(series_uid)
  ct_chunk, center_irc = ct.getRawCandidate(center_xyz, width_irc)
  return ct_chunk, center_irc

我们在这里使用了几种不同的缓存方法。首先,我们将getCt返回值缓存在内存中,这样我们就可以重复请求相同的Ct实例而不必重新从磁盘加载所有数据。在重复请求的情况下,这将极大地提高速度,但我们只保留一个 CT 在内存中,所以如果我们不注意访问顺序,缓存未命中会频繁发生。

调用getCtgetCtRawCandidate函数具有其输出被缓存,因此在我们的缓存被填充后,getCt将不会被调用。这些值使用 Python 库diskcache缓存在磁盘上。我们将在第十一章讨论为什么有这种特定的缓存设置。目前,知道从磁盘中读取 215 个float32值要比读取 225 个int16值,转换为float32,然后选择 215 个子集要快得多。从第二次通过数据开始,输入的 I/O 时间应该降至可以忽略的程度。

注意 如果这些函数的定义发生实质性变化,我们将需要从磁盘中删除缓存的数值。如果不这样做,即使现在函数不再将给定的输入映射到旧的输出,缓存仍将继续返回它们。数据存储在 data-unversioned/cache 目录中。

PyTorch 深度学习(GPT 重译)(四)(3)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85219

相关文章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TensorFlow
深度学习:Pytorch 与 Tensorflow 的主要区别(2)
深度学习:Pytorch 与 Tensorflow 的主要区别(2)
9 0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TensorFlow
Pytorch 与 Tensorflow:深度学习的主要区别(1)
Pytorch 与 Tensorflow:深度学习的主要区别(1)
20 2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API
pytorch与深度学习
【5月更文挑战第3天】PyTorch,Facebook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以其动态计算图和灵活API深受青睐。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PyTorch基础,包括动态计算图、张量和自动微分,通过代码示例演示简单线性回归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现。此外,探讨了模型架构、自定义层、数据加载及预处理等进阶概念,并分享了实战技巧、问题解决方案和学习资源,助力读者快速掌握PyTorch。
34 5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算法框架/工具
【Python机器学习专栏】PyTorch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PyTorch是流行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基于动态计算图,易于使用且灵活。它支持张量操作、自动求导、优化器和神经网络模块,适合快速实验和模型训练。PyTorch的优势在于易用性、灵活性、社区支持和高性能(利用GPU加速)。通过Python示例展示了如何构建和训练神经网络。作为一个强大且不断发展的工具,PyTorch适用于各种深度学习任务。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PyTorch与NLP: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学习实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NLP)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yTorch作为一款强大的深度学习框架,为NLP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orch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学习实践,包括基础概念、模型搭建、数据处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并行计算 PyTorch
PyTorch与CUDA:加速深度学习训练
【4月更文挑战第18天】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orch与CUDA加速深度学习训练。CUDA是NVIDIA的并行计算平台,常用于加速深度学习中的矩阵运算。PyTorch与CUDA集成,允许开发者将模型和数据迁移到GPU,利用`.to(device)`方法加速计算。通过批处理、并行化策略及优化技巧,如混合精度训练,可进一步提升训练效率。监控GPU内存和使用调试工具确保训练稳定性。PyTorch与CUDA的结合对深度学习训练的加速作用显著。
|
6天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安全
JavaScript 权威指南第七版(GPT 重译)(七)(4)
JavaScript 权威指南第七版(GPT 重译)(七)
29 0
|
6天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算法
JavaScript 权威指南第七版(GPT 重译)(七)(3)
JavaScript 权威指南第七版(GPT 重译)(七)
40 0
|
6天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Unix
JavaScript 权威指南第七版(GPT 重译)(七)(2)
JavaScript 权威指南第七版(GPT 重译)(七)
43 0
|
6天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算法
JavaScript 权威指南第七版(GPT 重译)(七)(1)
JavaScript 权威指南第七版(GPT 重译)(七)
7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