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表达的数字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交互式建模 PAI-DSW,每月250计算时 3个月
模型在线服务 PAI-EAS,A10/V100等 500元 1个月
模型训练 PAI-DLC,100CU*H 3个月
简介: 在Python中实现将汉字数字转换为阿拉伯数字的功能,可以创建一个函数`chinese_to_arabic`,利用字典`num_map`映射汉字到数字。函数处理特殊单位,分割字符串并遍历每个字符,根据单位计算累积数值。测试示例显示了函数能正确转换简单汉字数字。然而,此简化版函数可能无法处理所有复杂情况,如负数或连续的'零'。

在Python中,将汉字表达的数字转换成阿拉伯数字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函数来实现,该函数会解析输入的汉字数字字符串,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阿拉伯数字。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对汉字数字单位(如一、十、百、千等)的识别和对应的数值计算。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现示例:

def chinese_to_arabic(chinese_num):
    # 汉字数字映射到阿拉伯数字
    num_map = {
   
        '零': 0,
        '一': 1,
        '二': 2,
        '三': 3,
        '四': 4,
        '五': 5,
        '六': 6,
        '七': 7,
        '八': 8,
        '九': 9,
        '十': 10,
        '百': 100,
        '千': 1000,
        '万': 10000,
        '亿': 100000000
    }

    # 处理特殊字符,如'百'和'万'
    special_units = {
   '百': 100, '万': 10000}
    chinese_num = chinese_num.replace('佰', '百').replace('仟', '千').replace('亿', '亿')

    # 分割字符串为单个字符
    num_str = list(chinese_num)
    result = 0
    prev_value = 0
    prev_unit = None

    for i, char in enumerate(num_str):
        if char in num_map:
            value = num_map[char]
            if prev_unit and value > 0:
                # 处理单位,如百、千、万
                result += prev_value * prev_unit
                prev_value = value
                prev_unit = special_units.get(char, 1)
            else:
                # 直接累加数值
                result += value
                prev_value = value
                prev_unit = 1
        elif char == '零':
            # 忽略连续的零
            if prev_value != 0:
                prev_value = 0
        else:
            # 忽略非数字字符
            continue

    # 处理最后一个单位
    if prev_unit != 1:
        result += prev_value * prev_unit

    return result

# 测试函数
print(chinese_to_arabic('一百'))  # 输出: 100
print(chinese_to_arabic('一百零一'))  # 输出: 101
print(chinese_to_arabic('一千零一十'))  # 输出: 1100
print(chinese_to_arabic('二千零一十'))  # 输出: 2010

这个函数首先定义了一个汉字到阿拉伯数字的映射字典num_map,然后处理了一些特殊的单位字符,如'佰'、'仟'和'亿'。接着,函数将输入的汉字数字字符串分割为单个字符,并遍历每个字符,根据当前字符和前一个字符的单位来计算累积的数值。最后,返回计算出的阿拉伯数字。

请注意,这个函数是一个简化的版本,它可能无法处理所有复杂的汉字数字表达,如包含'负'、'零'的连续出现等。对于更复杂的数字表达,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解析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多标签文本分类】《多粒度信息关系增强的多标签文本分类》
提出一种多粒度的多标签文本分类方法。一共3个粒度:文档级分类模块、词级分类模块、标签约束性关系匹配辅助模块。
327 0
|
8月前
|
Kubernetes Java 持续交付
小团队 CI/CD 实践:无需运维,Java Web应用的自动化部署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GitHub Actions和阿里云Kubernetes(ACK)实现Java Web应用的自动化部署。通过CI/CD流程,开发人员无需手动处理复杂的运维任务,从而提高效率并减少错误。文中详细讲解了Docker与Kubernetes的概念,并演示了从创建Kubernetes集群、配置容器镜像服务到设置GitHub仓库Secrets及编写GitHub Actions工作流的具体步骤。最终实现了代码提交后自动构建、推送镜像并部署到Kubernetes集群的功能。整个过程不仅简化了部署流程,还确保了应用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运行。
405 9
|
9月前
|
安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崩溃保险箱:探秘Redo/Undo日志确保数据库安全无忧!
《MySQL崩溃保险箱:探秘Redo/Undo日志确保数据库安全无忧!》介绍了MySQL中的三种关键日志: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重做日志(Redo Log)和撤销日志(Undo Log)。这些日志确保了数据库的ACID特性,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Redo Log记录数据页的物理修改,保证事务持久性;Undo Log记录事务的逆操作,支持回滚和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文章还详细对比了InnoDB和MyISAM存储引擎在事务支持、锁定机制、并发性等方面的差异,强调了InnoDB在高并发和事务处理中的优势。通过这些机制,MySQL能够在事务执行、崩溃和恢复过程中保持
301 3
|
存储 数据采集 数据挖掘
webGIS的功能
webGIS的功能
282 0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在 MySQL 中使用 Exists
【8月更文挑战第11天】
1501 0
在 MySQL 中使用 Exists
|
域名解析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宝塔快速部署若依项目
宝塔快速部署若依项目
|
算法 NoSQL JavaScript
常见的限流算法-python版本
常见的限流算法-python版本
170 0
常见的限流算法-python版本
|
域名解析 缓存 网络协议
Python中使用`requests`库连接池与性能优化技术
【4月更文挑战第12天】在Python的网络编程中,`requests`库因其简洁易用的API和强大的功能而备受欢迎。然而,在高并发或大量请求的场景下,直接使用`requests`发送请求可能会导致性能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requests`库提供的连接池(Connection Pooling)机制,以及采取一些性能优化措施,来提升请求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1236 1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
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分类模型成为了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工具。然而,仅仅知道模型预测对了多少样本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种更详细、更系统的方法来理解模型的分类能力,以及它在不同类别上的表现。 混淆矩阵是在机器学习和统计学中用于评估分类模型性能的一种表格。它对模型的分类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特别是针对二元分类问题,另外混淆矩阵是用于评估分类模型性能的一种表格,特别适用于监督学习中的分类问题。它以矩阵形式展示了模型对样本进行分类的情况,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标签进行对比。
1207 1
|
存储 JSON API
微服务框架 go-zero logx 日志组件剖析
微服务框架 go-zero logx 日志组件剖析
493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