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NS 其实就是,不走传统的 DNS 解析,而是自己搭建基于 HTTP 协议的 DNS 服务器集群,分布在多个地点和多个运营商。当客户端需要 DNS 解析的时候,直接通过 HTTP 协议进行请求这个服务器集群,得到就近的地址。
这就相当于每家基于 HTTP 协议,自己实现自己的域名解析,自己做一个自己的地址簿,而不使用统一的地址簿。但是默认的域名解析都是走 DNS 的,因而使用 HttpDNS 需要绕过默认的 DNS 路径,就不能使用默认的客户端。使用 HttpDNS 的,往往是手机应用,需要在手机端嵌入支持 HttpDNS 的客户端 SDK。
在客户端的 SDK 里动态请求服务端,获取 HttpDNS 服务器的 IP 列表,缓存到本地。随着不断地解析域名,SDK 也会在本地缓存 DNS 域名解析的结果。
当手机应用要访问一个地址的时候,首先看是否有本地的缓存,如果有就直接返回。这个缓存和本地 DNS 的缓存不一样的是,这个是手机应用自己做的,而非整个运营商统一做的。如何更新、何时更新,手机应用的客户端可以和服务器协调来做这件事情。
如果本地没有,就需要请求 HttpDNS 的服务器,在本地 HttpDNS 服务器的 IP 列表中,选择一个发出 HTTP 的请求,会返回一个要访问的网站的 IP 列表。
请求的方式是这样的。
curl http://106.2.xxx.xxx/d?dn=c.m.163.com {"dns":[{"host":"c.m.163.com","ips":["223.252.199.12"],"ttl":300,"http2":0}],"client":{"ip":"106.2.81.50","line":269692944}}
手机客户端自然知道手机在哪个运营商、哪个地址。由于是直接的 HTTP 通信,HttpDNS 服务器能够准确知道这些信息,因而可以做精准的全局负载均衡。
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两大问题。一是解析速度和更新速度的平衡问题,二是智能调度的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是 HttpDNS 的缓存设计和调度设计。
HttpDNS 就是将解析速度和更新速度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一方面,解析的过程,不需要本地 DNS 服务递归的调用一大圈,一个 HTTP 的请求直接搞定,要实时更新的时候,马上就能起作用;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解析速度,本地也有缓存,缓存是在客户端 SDK 维护的,过期时间、更新时间,都可以自己控制。
HttpDNS 的缓存设计策略也是做应用架构中常用的缓存设计模式,也即分为客户端、缓存、数据源三层。
SDK 中的缓存会严格按照缓存过期时间,如果缓存没有命中,或者已经过期,而且客户端不允许使用过期的记录,则会发起一次解析,保障记录是更新的。
解析可以同步进行,也就是直接调用 HttpDNS 的接口,返回最新的记录,更新缓存;也可以异步进行,添加一个解析任务到后台,由后台任务调用 HttpDNS 的接口。
同步更新的优点是实时性好,缺点是如果有多个请求都发现过期的时候,同时会请求 HttpDNS 多次,其实是一种浪费。
同步更新的方式对应到应用架构中缓存的 Cache-Aside 机制,也即先读缓存,不命中读数据库,同时将结果写入缓存。
同步更新的方式对应到应用架构中缓存的 Cache-Aside 机制,也即先读缓存,不命中读数据库,同时将结果写入缓存。
异步更新的优点是,可以将多个请求都发现过期的情况,合并为一个对于 HttpDNS 的请求任务,只执行一次,减少 HttpDNS 的压力。同时可以在即将过期的时候,就创建一个任务进行预加载,防止过期之后再刷新,称为预加载。
它的缺点是当前请求拿到过期数据的时候,如果客户端允许使用过期数据,需要冒一次风险。如果过期的数据还能请求,就没问题;如果不能请求,则失败一次,等下次缓存更新后,再请求方能成功。
异步更新的机制对应到应用架构中缓存的 Refresh-Ahead 机制,即业务仅仅访问缓存,当过期的时候定期刷新。在著名的应用缓存 Guava Cache 中,有个 RefreshAfterWrite 机制,对于并发情况下,多个缓存访问不命中从而引发并发回源的情况,可以采取只有一个请求回源的模式。在应用架构的缓存中,也常常用数据预热或者预加载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