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 [源码实现决策树小专题]决策树中,信息增益、信息增益率计算以及最佳特征挑选的Python实现

简介: 机器学习 - [源码实现决策树小专题]决策树中,信息增益、信息增益率计算以及最佳特征挑选的Python实现

信息增益、信息增益率计算 以及 最佳特征挑选 的Python实现

导读:决策树是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算法。在决策树算法中需要不断地挑选出最佳特征,而挑选最佳特征地依据就是信息增益率

增益本身就具有相对地特性,表征某事物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后,某个指标的变化量。

在决策树算法中,信息增益指的是依据某个特征的取值划分数据集时数据集划分后相对于划分前,所能导致减少的信息不确定度

这也就是说信息增益即不确定度的降低值。当我们以信息熵(香浓熵,简称)作为不确定性的度量时,以数据集划分前的原始熵减去数据集划分后的剩余熵得到的值就是信息增益


1. 求解信息增益

1.1 已经准备好的接口

(1)划分数据集函数(仅展示接口,具体内容请参阅【博文1】)

def dividing_data_set(date_set,node_feature,node_feature_value):
    """
    划分数据集
    整个划分方法的思想是"记录索引-重索引"。简而言之就是先记住特征取值为指定取值的索引号,然
    后依据记录索引号保对其它特征下同索引号的元素进行保留。最终实现留下当前划分数据条的目的。
    Parameters
    ----------
    date_set: "dict"结构的数据集,其中键为”labels“的键值对对应为标签集(源于x_train),其余
               的对应为特征取值键值对(源于y_train)。
    node_feature:可以是num、str等类型,但是必须和date_set中的键的类型保持一致。表示需要划分
               数据集的节点处对应的特征名。
    node_feature_value:是对应与 node_feature 的一个特定取值。
    Returns
    -------
    result : dict
        返回子数据集字典,其形式与date_set保持一致。其中键`labels`对应的值类似是子标签集数组。
    """

(2)混杂度求取函数(仅展示接口,具体内容请参阅【博文2】)

def impurity(anArray, impurity_t="entropy"):
    """
    计算混杂度
    Parameters
    ----------
    impurity_t:  str,表示混杂度的度量方式,只能是{"entropy","gini"}中的一个。
    anArray:     an Array like object,由某特征依次对应每条数据下的取值构成。
    Return
    result: float
        为计算得到的impurity的数值。
    """

1.2 使用实例讲解

这里采用【博文1】中的例子:

import numpy as np
# 定义模拟数据
x_train = np.array([[1, 4, 2, 0, 3, 1, 1, 0, 1, 4, 2, 4, 4, 2, 4, 2, 0, 2, 2, 0, 0, 0, 0, 0, 1, 0, 0, 2, 0, 3, 1, 3, 1, 3, 1, 1, 0, 1, 4, 3, 4, 4, 2],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1, 2, 1, 2, 3, 0, 3, 1, 1, 0, 0, 4, 2, 2, 4, 1, 1, 0, -1, 0, 4, 0, -1, -1, 0, 0, 0, 0, 0, 0, 2],
       [4, 2, 2, 3, 1, 2, 1, 1, 0, 2, 1, 1, 1, 0, 3, 0, 3, 2, 2, 0, 0, 0, 0, 3, 1, 1, 2, 3, 4, 3, 1, 1, 3, 1, 2, 1, 1, 0, 1, 2, 2, 1, 0],
       [1, 4, 2, 2, 3, 1, 1, 0, 0, 2, 1, 1, 1, 0, 3, 4, 2, 2, 4, 1, 0, 1, 0, 3, 2, 2, 4, 3, 1, 2, -1, 2, 2, 1, 0, 1, -1, 0, 1, 1, 1, 0, 0],
       [1, 2, 2, 1, 3, 1, 1, 0, 0, 2, 2, 1, 1, 0, 0, 4, 1, 2, 1, 0, 0, 0, 0, 2, 1, 1, 2, 3, 3, 0, -1, 2, 1, 3, 1, 1, 0, 0, 2, 3, 2,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3, 3, 2, 0, 1, 0, 0, 0, 0, 0, 0, 0, 0, 1, 3, 3, 2, 4, 2, 2, -1, 2, 2, 3, 0, 0, 0, 0, 2, 2, 2, 2, 0],
       [1, 1, 0, 2,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2, 0, 3, 2, 1, 1, 0, 2, 2, 1, 0, 3, 3, 2, 1, 1, 3, 0, -2, -1, -1, 0, 1, 0, 2, 2, 1],
       [0, 0, 3, 3, 2, 0, 0, 0, 0, 3, 3, 3, 0, 2, 1, 3, 3, 3, 2, 1, 1, 0, 0, 3, 4, 4, 1, 2, 1, 0, 1, 2, 2, 1, -1, -1, 0, 0, 2, 1, 2, 1, 2],
       [2, 4, 2, 0, 2, 1, 0, 1, 0, 2, 2, 3, 4, 2, 2, 3, 0, 2, 0, 1, 1, 0, 0, 0, 3, 3, 0, 4, 2, 2, 1, 3, 1, 4, 0, -1, 1, 0, 3, 1, 2, 4, 0],
       [1, 4, 1, 0, 1, 0, 0, 0, 0, 3, 2, 3, 3, 4, 4, 1, 0, 1, 0, 1, 0, 1, 0, 0, 2, 1, 4, 2, 0, 4, 1, 3, 1, 3, -1, 0, -1, 0, 3, 2, 3, 2, 3]],)
y_train = np.array([1, 0, 0, 1, 0, 0, 1, 0, 0, 1]) 
features = ["feature_"+str(i) for i in range(43)]  # 产生43个不同的特征名字
# 转换为数据集字典
date_set = dict(zip(features,x_train.T))
date_set.update({"labels":y_train})      # 将标签集(labels,也就是输出y们)也加入数据集

在【博文1】中,我们是假设了"feature_13"最为node_feature,也就是第一个”最佳特征“。但是当时只是假设的,并不是计算得出。到了本文,我的的任务就是要算出所有节点划分数据集前后的信息增益,取其最大者为真实的最佳特征。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以"feature_13"为例,计算"feature_13"在划分前后的信息增益。

1.3 信息增益计算的实现

计算数据集划分前labels的熵作为划分前的熵,数据集划分后各个子数据集labels熵的和作为数据集划分后的熵。以此直接求取信息增益。

def gain(impurity_t, impurity_before_divide, data_set, probable_feature):
    """
    计算信息增益
    需要传入数据集划分前的不纯度、划分数据集所依赖特征对应的取值数组。考虑到在同一个节点测试不同子特征增益时都有用
    到划分前的不纯度,为了提升运行效率故在gain()外计算好该节点分裂前的不纯度后再传入gain()函数。其中数据集划分前的
    熵就是划分前的标签集labels的熵。其中按某特征划分后的不确定度,为依该特征各个取值划分的子数据集的中的标签集(即
    该特征划分完后所有的子标签集)的不确定度总和。
    Parameters
    ----------
    impurity_t:              str,不纯度的度量方式,只能是{"entropy","gini"}中的一个。
    impurity_before_divide:  float,表示数据集划分前的不纯度。            
    data_set:               dict,划分前的数据集。
    probable_feature:        str,用于划分数据集的特征。
    Return
    ------
    result:      float,表征信息增益值。
    """
    impurity_after_divide = 0                             # 初始化数据集划分后的不存度为0
    for value in set(date_set[probable_feature]):         # 获取该特征所有的取值并使用集合去重,遍历之
        one_sublabel_array = dividing_data_set(           # 获取该子数据集中的标签集数组
            date_set = date_set, 
            node_feature = probable_feature,
            node_feature_value = value
        )['labels']
        impurity_after_divide = impurity(one_sublabel_array,impurity_t) # 累加每个子数据标签集的不存度
    return impurity_before_divide - impurity_after_divide               # 做差得到这个特征的增益并返回
impurity_t = "entropy"                                               # 使用信息熵度量混杂度              
impurity_before_divide = impurity(date_set["labels"],impurity_t)     # 数据集划分前labels的混杂度
probable_feature = "feature_13"        # 假设当前划分数据集用该特征
gain(impurity_t, impurity_before_divide, date_set, probable_feature)

Out[i]: 0.9709505944546686

2. 使用信息增益存在的问题与信息增益率

由于取值越连续则不确定度越大,直接使用信息增益往往容易导致取值数量越多的特征则越容易被挑选出来。为了平衡特征取值趋于连续带来的影响,我们使用信息增益率作为信息增益的替代方案以选取最佳特征。

改为求解信息增益率的算法如下:

def gain_rate(impurity_t, impurity_before_divide, data_set, probable_feature):
    """
    计算信息增益率
    相对于信息增益的计算,信息增益率还要求解出由于该特征的不同取值带来的不确度。
     - 若由于特征取值带来的不确定度为0,说明无特征取值连续化影响,直接返回信息增益;
     - 若特征取值带来的不确定度不是0,则使用信息增益除以特征取证带来的不确定度。
    Parameters
    ----------
    impurity_t:              str,不纯度的度量方式,只能是{"entropy","gini"}中的一个。
    impurity_before_divide:  float,表示数据集划分前的不纯度。            
    data_set:               dict,划分前的数据集。
    probable_feature:        str,用于划分数据集的特征。
    Return
    ------
    result:      float,表征信息增益值。
    """
    impurity_after_divide = 0                             # 初始化数据集划分后的不存度为0
    for value in set(date_set[probable_feature]):         # 获取该特征所有的取值并使用集合去重,遍历之
        one_sublabel_array = dividing_data_set(           # 获取该子数据集中的标签集数组
            date_set = date_set, 
            node_feature = probable_feature,
            node_feature_value = value
        )['labels']
    impurity_after_divide = impurity(one_sublabel_array,impurity_t)     # 累加每个子数据标签集的不存度
    gain = impurity_before_divide - impurity_after_divide               # 做差得到这个特征的增益
    feature_impurity = impurity(data_set[probable_feature],impurity_t)
    gain_rate = gain/feature_impurity if feature_impurity > 0 else gain
    return gain_rate
impurity_t = "entropy"                                               # 使用信息熵度量混杂度              
impurity_before_divide = impurity(date_set["labels"],impurity_t)     # 数据集划分前labels的混杂度
probable_feature = "feature_13"        # 假设当前划分数据集用该特征
gain_rate(impurity_t, impurity_before_divide, date_set, probable_feature)

Out[i]:0.7134285408041596


3. 基于信息增益率的最佳特征挑选

这是本节最为简单的部分了,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 获取当前节点处所有的特征;
  • 依次假设每一个特征就是当前节点处分裂的最佳特征,划分数据集从而计算出这些特征各自再划分前后的信息增益率;
  • 比较:选取上一步中,实际划分前后信息增益率最大者作为当前节点处的最佳特征返回之。

实现代码如下:

def best_feature(impurity_t,date_set):
    """
    求取节点处的最佳特征
    Parameters
    ----------
    date_set:    dict,与某个节点处的对应的数据集
    Return
    ------
    result:     str,数据集date_set所属节点处可用于分裂的最佳特征
    """
    features = [i for i in date_set if i != "labels"]                   # 获取数据集中当前节点处所有特征
    impurity_before_divide = impurity(date_set["labels"],impurity_t)    # 数据集划分前labels的混杂度
    max_gain_rate = -1          # 不会小于0,因此随便给个负数初始值
    the_best_feature = ""
    for probable_feature in features:
        rate = gain_rate(impurity_t, impurity_before_divide, date_set, probable_feature)
        if rate > max_gain_rate:
            max_gain_rate = rate
            the_best_feature = probable_feature
    return the_best_feature
impurity_t = "entropy"   
best_feature(impurity_t,date_set)

Out[i]:‘feature_8’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hon
机器学习特征筛选:向后淘汰法原理与Python实现
向后淘汰法(Backward Elimination)是机器学习中一种重要的特征选择技术,通过系统性地移除对模型贡献较小的特征,以提高模型性能和可解释性。该方法从完整特征集出发,逐步剔除不重要的特征,最终保留最具影响力的变量子集。其优势包括提升模型简洁性和性能,减少过拟合,降低计算复杂度。然而,该方法在高维特征空间中计算成本较高,且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适用于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统计学习模型。
160 7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设计模式
特征时序化建模:基于特征缓慢变化维度历史追踪的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优化方法
本文探讨了数据基础设施设计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数据仓库或数据湖仓中的表格缺乏构建高性能机器学习模型所需的历史记录,导致模型性能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缓慢变化维度(SCD)技术,特别是Type II类型的应用。通过SCD,可以有效追踪维度表的历史变更,确保模型训练数据包含完整的时序信息,从而提升预测准确性。文章还从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产品经理的不同视角提供了实施建议,强调历史数据追踪对提升模型性能和业务洞察的重要性,并建议采用渐进式策略逐步引入SCD设计模式。
250 8
特征时序化建模:基于特征缓慢变化维度历史追踪的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优化方法
|
2月前
|
Python
Python中Cp、Cpk、Pp、Ppk的计算与应用
总的来说,Cp、Cpk、Pp、Ppk是衡量过程能力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145 13
|
2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使用Python计算从位置x到y的最少步数
本文通过Python代码结合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解决从起点到终点的最少步数问题。以二维网格为例,机器人只能上下左右移动,目标是最短路径。BFS按层遍历,确保首次到达终点即为最短路径。文中提供完整Python实现,包括队列与访问标记数组的使用,并输出示例结果。此外,还探讨了双向BFS、Dijkstra及A*算法等优化方法,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最短路径问题及其高效解决方案。
85 0
|
3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缓存
特征平台PAI-FeatureStore的功能列表
本内容介绍了阿里云PAI FeatureStore的功能与使用方法,涵盖离线和在线特征管理、实时特征视图、行为序列特征视图、FeatureStore SDK的多语言支持(如Go、Java、Python)、特征生产简化方案、FeatureDB存储特性(高性能、低成本、及时性)、训练样本导出以及自动化特征工程(如AutoFE)。同时提供了相关文档链接和技术细节,帮助用户高效构建和管理特征工程。适用于推荐系统、模型训练等场景。
90 2
|
3月前
PAI-Rec推荐平台对于实时特征有三个层次
PAI-Rec推荐平台针对实时特征有三个处理层次:1) 离线模拟反推历史请求时刻的实时特征;2) FeatureStore记录增量更新的实时特征,模型特征导出样本准确性达99%;3) 通过callback回调接口记录请求时刻的特征。各层次确保了实时特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92 0
|
5月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MaxCompute
使用PAI-FeatureStore管理风控应用中的特征
PAI-FeatureStore 是阿里云提供的特征管理平台,适用于风控应用中的离线和实时特征管理。通过MaxCompute定义和设计特征表,利用PAI-FeatureStore SDK进行数据摄取与预处理,并通过定时任务批量计算离线特征,同步至在线存储系统如FeatureDB或Hologres。对于实时特征,借助Flink等流处理引擎即时分析并写入在线存储,确保特征时效性。模型推理方面,支持EasyRec Processor和PAI-EAS推理服务,实现高效且灵活的风险控制特征管理,促进系统迭代优化。
117 6
|
6月前
|
Python
Python中的函数是**一种命名的代码块,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或计算
Python中的函数是**一种命名的代码块,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或计算
133 18
|
6月前
|
Python
使用Python计算字符串的SHA-256散列值
使用Python计算字符串的SHA-256散列值
159 7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编译器
Python程序到计算图一键转化,详解清华开源深度学习编译器MagPy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MagPy是一款由清华大学研发的开源深度学习编译器,可将Python程序一键转化为计算图,简化模型构建和优化过程。它支持多种深度学习框架,具备自动化、灵活性、优化性能好和易于扩展等特点,适用于模型构建、迁移、部署及教学研究。尽管MagPy具有诸多优势,但在算子支持、优化策略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227 3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