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面向对象编程简介
面向对象编程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简称 OOP
)是一种程序设计范型或程序设计风格,它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封装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对象,并通过对象互相合作,完成程序的业务逻辑。
OOP 的核心思想是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成概念上的对象,并将对象之间的关系模拟成代码中的类和实例之间的关系。
OOP 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而到了 80 年代初期,OOP 开始得到广泛应用。1986 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Bjarne Stroustrup
推出了 C++ 语言,C++
是第一个将面向对象技术融入到编程语言中的语言,也被认为是第一种正式的 OOP
语言。1989 年,Smalltalk
语言在 Xerox PARC
研究中心发布,也被视为 OOP
的一个经典语言。此后,Java、Python、Ruby、Swift
等编程语言也都采用了 OOP
技术。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提升和软件的复杂化,OOP 技术成为了主流的编程范式,它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重用性,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目前,OOP 技术已经成为软件开发领域必备的核心技术之一。
面向对象编程的优点和特点
面向对象编程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1. 模块化和可重用性
面向对象编程将实现某个功能的方法封装在一个对象中,这个对象可以作为一个模块被其他程序调用,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减少代码的冗余。
2. 抽象和封装
面向对象编程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抽象成类,这些类可以通过继承、多态等方式相互关联,将具有相似属性和行为特征的事物封装在一起,可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继承和多态
继承和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两个核心概念。继承可以使子类拥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减少代码的冗余。多态可以通过统一的接口来调用不同的子类对象,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4. 安全性和稳定性
面向对象编程通过封装和隐藏,可以将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隐藏起来,保证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5.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和继承、多态等特性,可以降低代码的复杂度,减少代码的冗余和紧密耦合,使代码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6.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广泛
目前,大部分编程语言都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如 C++, Java, Python, Ruby等,面向对象编程的流行度使得程序员易于学习和使用。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和面向函数式编程之间的对比
下面是面向对象编程、面向过程和面向函数式编程之间的一些对比:
对比内容 | 面向对象编程 | 面向过程 | 面向函数式编程 |
数据和行为分离 | 支持 | 不支持 | 支持 |
数据封装 | 支持 | 不支持 | 支持 |
继承 | 支持 | 不支持 | 不支持 |
多态 | 支持 | 不支持 | 支持 |
函数作为一等公民 | 支持 | 不支持 | 支持 |
副作用 | 支持 | 支持 | 不支持 |
可变状态 | 支持 | 支持 | 不支持 |
纯函数 | 不支持 | 不支持 | 支持 |
编程范式 | 面向对象 | 面向过程 | 函数式 |
基于对象的设计模式 | 支持 | 不支持 | 不支持 |
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高 | 中等 | 高 |
并行和异步编程 | 支持 | 支持 | 高度支持 |
从上表可以看出,面向对象编程、面向过程和面向函数式编程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面向对象编程具有数据和行为分离、数据封装、继承、多态等特点,可以让代码更加模块化和易于扩展
。
面向过程的编程则更加关注过程和算法,注重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通常不会像面向对象编程一样高。
面向函数式编程则更加注重函数和表达式的处理,支持高阶函数和 lambda 表达式等特性,可以让代码更加简洁和易于理解。
面向函数式编程也强调不可变性和纯函数的概念,能够避免很多副作用和错误。
总之,不同的编程范式和编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问题领域。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编程方法,来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II. 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
类和对象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类和对象是两个基本的概念。
类(Class)是对一类事物的描述,是一个封装了属性和方法的模板或蓝图
。可以把类看作是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描述一种数据类型,它定义了这种数据类型的特征,包括数据的属性和方法,是实例化对象的模板。
对象(Object)是类的一个实例,有一组具体的属性和行为
。它是一种具体的数据类型,具有类定义的属性和方法。对象在内存中分配空间,可以通过类的方法来访问其属性和行为。我们可以把类看做是抽象的模板,而对象则是模板的具体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 Person 类,它有姓名、年龄等属性和吃饭、工作等方法。当我们创建一个 Person 对象时,就是为这个类创建了一个实例,实例化对象可以拥有这个类的属性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来进行数据操作和业务处理。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通过类和对象的结合,可以实现代码的模块化、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便于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抽象和封装
抽象和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们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抽象是将事物的共性特征抽象出来,形成一组概念或模型,通过这些概念或模型来描述和处理具体的事物。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抽象通常通过定义类和接口来实现
。类和接口可以描述某种类型的事物,包括它们的属性和方法,而对象则是类或者接口的一个实例。
封装是将事物的属性和方法定义在一个独立的单元内,对外部隐藏对象的复杂细节,并提供简单的接口来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封装是通过类和对象来实现的
。类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封装起来,外部只能通过类提供的公共接口来访问属性和方法。这种封装可以提高代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封装也可以隐藏复杂的实现细节,提供更为简单的接口便于使用。
抽象和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通过抽象和封装,我们可以将类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形成统一的接口,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定义抽象的类和接口,来实现代码的模块化和重用性,同时提供简化的接口来访问数据和方法,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
继承和多态
继承和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常用于代码的重用和模块化。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种重要功能,指的是一个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可以继承另一个类(称为父类或基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可以新增属性和方法,也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从而实现对父类的扩展和继承。
继承可以避免代码的冗余和重复,并使代码的结构更加清晰。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 Animal 类,然后让 Dog 和 Cat 类去继承 Animal 类的基本属性和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重复编写代码。
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不同的类可以使用相同的接口(函数名称和参数),但实现方式不同的能力。
多态可以实现代码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多态可以通过继承和接口来实现。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 Animal 类型的变量,可以将其指向 Dog 或 Cat 类型的实例,然后通过相同的调用接口来处理它们的行为,这就是多态的体现。
继承和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两个核心特性,它们可以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灵活性,同时可以让代码更加易读易维护。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我们需要灵活地应用继承和多态,从而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代码结构和程序设计模式。
封装、继承和多态之间的一些对比
下面是封装、继承和多态之间的一些对比:
对比内容 | 封装 | 继承 | 多态 |
定义 | 将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只对外暴露必要的接口 | 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 | 在相同的接口下,不同的子类有不同的实现 |
目的 | 隐藏实现细节,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 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 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优点 | 提高代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 可以重用现有代码,减少重复代码 | 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 |
缺点 | 可能增加代码的复杂性 | 如果没有很好的设计,可能导致继承层次较深,代码难以维护 | 可能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 |
从上表可以看出,封装、继承和多态各自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封装将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避免了外部对数据的直接操作,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继承可以重用现有代码,减少了重复代码,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和可扩展性。多态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当然,每种技术都有其缺点。封装可能增加代码的复杂性;如果没有很好的设计,继承可能会导致继承层次较深,代码难以维护;多态可能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
总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封装、继承和多态进行灵活应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III. 面向对象编程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
单一职责原则(SRP)是指一个类只负责一个职责或任务。
具体来说,就是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SRP是面向对象编程中,设计良好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这意味着一个类被设计成只有一种修改它的原因。如果一个类承担了多个职责,就会变得非常复杂,使得它难以维护和修改。
SRP原则的优点包括:
- 减少代码复杂度:当一个类只有一个职责时,它的内部逻辑就会更简单明了,代码也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 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当一个类只有一个职责时,对它进行修改的风险会降低,并且更容易理解它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 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当一个类只有一个职责时,可以更容易地重用它,也可以更容易地与其他类进行协作。
总之,SRP原则强调持续关注职责单一,让程序结构更加清晰、简洁,从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并且减少出错的概率。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实现SRP原则是提高程序设计质量的一个核心方法。
开闭原则(OCP)
开闭原则(OCP),即"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指的是在设计软件模块时,应该使模块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方便地增加新的功能,同时应该尽可能避免修改现有的代码。OCP原则是设计良好的软件的关键原则之一。
具体来说,OCP原则要求软件模块应该通过添加新的代码,而不是修改现有的代码,来实现新的功能。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系统中的不同部分独立开来,并通过接口和抽象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通讯。这样,当需要添加新的功能时,只需要在现有模块中添加新的代码,而不是修改现有的代码,从而实现系统的扩展。
OCP原则的优点包括:
- 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稳定性:遵循OCP原则,让代码的扩展和修改成为了两个独立的过程,这样修改代码就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 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遵循OCP原则,将不同的部分独立开来,可以更容易地复用代码并扩展功能。
- 提高了软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遵循OCP原则,代码的修改并不会对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提高了代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总之,OCP原则强调了模块化设计和代码复用,从而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同时也减少了出错的概率。在面向对象编程中,遵循OCP原则是实现高质量和可维护的程序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里氏替换原则(LSP)
里氏替换原则(LSP)是指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子类对象可以替换其父类对象,并且能够完全地实现父类已有的功能,而不需要修改原有的代码。这意味着,子类不应该影响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
LSP原则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遵循LSP原则的好处包括:
- 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遵循LSP原则,子类可以替代父类,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并减少了代码的冗余。
- 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遵循LSP原则,子类可以增加或替换原有的功能,从而实现代码的扩展和功能的增强。
- 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测试性:遵循LSP原则,子类可以完全替代父类,在不影响原有功能的情况下进行改进和扩展,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测试性。
总之,LSP
原则强调了继承关系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并且也减少了出错的概率。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实现LSP
原则是设计高质量和可维护的程序的重要方法之一。
接口隔离原则(ISP)
接口隔离原则(ISP)是指应该将一个接口划分为多个小接口,而不是大而全的接口。具体来说,一个类应该不依赖于它不需要的接口,即一个类不应该强制去依赖于它不需要的方法或属性。
ISP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系统中不必要的依赖,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如果一个接口包含了太多的方法和属性,那么实现这个接口的类就需要实现所有的方法和属性,即使他们不需要全部的功能。这样就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ISP原则的优点包括:
- 减少了代码的依赖关系:使用ISP原则可以将一个大的接口拆分成多个小接口,从而减小依赖关系,降低了代码的耦合度。
- 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小接口可以更方便地组合并重用,同时适合不同的场景需求。
- 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小接口使得代码更容易理解和维护,同时降低了不必要的功能实现和维护成本。
总之,ISP原则强调了接口设计的精简和高内聚性,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并减少了代码出错的概率。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实现ISP原则是设计高质量和可维护的程序的关键方法。
依赖倒置原则(DIP)
依赖倒置原则(DIP)是指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接口;抽象接口不应该依赖于具体实现,具体实现应该依赖于抽象接口。简单来说,DIP原则就是要“面向接口编程而非面向实现编程”。
DIP原则是一种用于实现松耦合程序结构的设计原则。它强调了抽象接口和依赖倒置,将应用程序从具体的实现代码中解耦出来,并促进了代码重用和可扩展性。
DIP原则的优点包括:
- 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遵循DIP原则,高层模块不依赖于底层模块的实现细节,从而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使用抽象接口可以更方便地重用代码,从而减少代码的冗余。
- 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使用DIP原则后,代码的依赖关系更加清晰,维护起来更方便。
总之,DIP原则强调了代码架构的高内聚和松耦合,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在面向对象编程中,遵循DIP原则是设计高质量和可维护的程序的重要方法之一。
IV. 面向对象编程设计模式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是一种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创建对象的实例,而不需要暴露对象的创建逻辑。特别是,通过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将代码的实现细节隐藏在工厂类背后,从而实现代码的高内聚和低耦合。
工厂模式的作用就是解决了对象创建时所要求的平衡问题。工厂方法模式通过让子类决定该创建的对象是什么,来达到将对象生成的过程推迟到子类的目的。
工厂模式主要包含三种形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 Pattern):又称为静态工厂方法模式,它定义一个工厂类,可以根据传入的参数不同创建不同类的实例。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又称为工厂模式,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让实现这个接口的类来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工厂方法让类的实例化推迟到了子类中进行。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工厂模式的优点包括:
- 代码的高内聚和低耦合,把具体的实现隔离开来,更加容易维护和扩展;
-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代码的重复性;
- 易于扩展,通过添加新的产品类和工厂类,系统的拓展性更加灵活。
总之,工厂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创建对象实例的方法,能够隐藏代码的实现细节,并且可以通过子类进行扩展,更加符合面向对象设计的开闭原则。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它保证某一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实例,而且该实例提供了全局访问点。也就是说,单例模式可以确保一个类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只有一个实例,并且提供了全局的访问点。
单例模式应用范围广泛,比如我们常见的线程池、缓存、日志对象
等都应用了单例模式。其实,只要系统中某个类只需要一个实例,那么就可以采用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的实现一般有两种方式:饿汉式和懒汉式。
饿汉式单例:在程序启动时就立即初始化单例对象,所以称为饿汉式单例。
懒汉式单例:只有用到时才去初始化单例对象,所以称为懒汉式单例。
单例模式的优点包括:
- 控制对象的创建和访问权限,避免了非法对对象的访问。
- 由于只有一个对象,可以减少系统开销,提高程序性能。
- 全局唯一访问点,方便其他对象与之交互。
总之,单例模式是一种经典的设计模式,可以确保一个类在任何情况下都只生成一个实例,避免了重复创建对象的开销,提高了程序的性能。在实际开发中,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饿汉式或懒汉式实现单例模式,以满足程序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常用的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当主题对象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它的观察者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观察者模式的角色包括:
- Subject(主题)抽象类
- 具体的Subject类
- Observer(观察者)抽象类
- 具体的Observer类。
Subject类通常包括注册观察者、删除观察者和通知观察者等方法。而Observer类通常包括update方法来响应Subject的通知。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包括:
- 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性,使得组件易于扩展和维护。
- 使得一个对象状态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多个对象,从而解决了对象之间的联动问题。
- 观察者模式符合开闭原则,即主题和观察者之间是松散耦合的,可以在不改变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增加或删除观察者。
总之,观察者模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模式,它允许对象之间的松耦合,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事件处理、数据绑定、消息通知等功能。
【利用AI让知识体系化】简要了解面向对象编程设计(二)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2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