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I让知识体系化】简要了解网络七层协议(一)

简介: 【利用AI让知识体系化】简要了解网络七层协议

一、前言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互联网上的通信,还是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都需要依赖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在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中,如何确保数据的稳定可靠和快速传输,成了一项重要的技术难题。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网络系统,计算机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标准化的网络协议体系结构,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网络七层协议。网络七层协议将网络通信分成了七个层次,每层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和任务。每一层负责一部分数据传输的任务,将底层的数据格式转换成上层可识别的数据格式,直到最上层的应用层获得其需要的数据。

目的和意义

以下是网络七层协议的目的和意义:

  1. 标准化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2. 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易于诊断和故障排除
  4. 提高网络通信的灵活性
  5. 便于网络设备的升级和维护

综上所述,网络七层协议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在于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为各种设备之间提供标准化的交互协议和框架,方便网络设备的升级和维护,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演进。

二、网络七层协议简介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一种用于网络通信协议的标准化体系结构,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发布。该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每层都有独立的功能和任务,每层之间相互独立,使得不同厂商和不同标准的设备之间的互通更容易,而网络的设计和开发也变得更加模块化。

下面是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及其主要功能: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物理传输媒介的接口和传输数据的电气特性。物理层规定了传输媒介的类型和规范,例如电缆的类型、长度和连接端子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该层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将数据分割成更小的帧,添加校验信息来确认数据的准确性,管理不同设备的访问和控制传输错误的发现和纠正。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把数据进行分组和寻址,采用路由算法将数据包送达目的地址。网络层实现了IP地址的分配和寻址,以及互联网协议的管理和控制。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可靠的数据交换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顺序,例如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等协议就属于传输层。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该层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会话管理,控制数据的交互和同步,及其传输成功的交叉验证,保证操作的有序性和一致性。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数据的格式、代码和结构,提供数据格式转换的服务,例如压缩和加密等。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该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最终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Web浏览器和文件传输协议等。

在OSI参考模型中,各个层次之间相对独立,每个层次上运行的协议都是相应层次的协议。这种分层结构使得不同标准的设备之间的互通更加容易,并且使得网络设备的设计和开发变得更加简单和模块化,方便各种网络排错和维护。

七层协议分层结构和各层协议简介

层次 名称 协议 主要功能
1 物理层(Physical) RS-232C、V.24、V.35、Ethernet、Wi-Fi 处理传输媒介的接口和传输数据的电气特性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HDLC、PPP、ARP、MAC 数据分段、帧同步、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3 网络层(Network) IP、ICMP、ARP 数据分组、寻址和路由
4 传输层(Transport) TCP、UDP、RTP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障和流量控制等
5 会话层(Session) NetBIOS、RPC 建立会话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ASCII码转换协议、EBCDIC码转换协议等 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等的处理
7 应用层(Application) HTTP、FTP、SMTP 提供用户应用程序与传输层间的接口,完成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完成的各种任务

以上表格对网络七层协议中每个层次的协议和主要功能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该分层结构使得不同标准的设备之间的互通更加容易,同时也方便各种排错和维护工作。

三、物理层 - Layer 1

物理层概述

这一层的任务是将比特流(即0、1二进制数据)转化为物理信号同时提供接口,它主要涉及的技术是电信号的传输。

物理层的作用

物理层是OSI模型或TCP/IP协议栈中的第一层,它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传输和时序控制

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现比特流的传输
  2. 确定数据传输的物理特性
  3. 实现时序控制
  4. 设备接口标准化
  5. 提供差错检测

总之,物理层在网络通信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物理媒介适配、数字到模拟信号转换、时序控制和差错检测等功能,实现了数据的物理传输。它为上层协议提供了物理媒介寻址、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底层的通信服务,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物理层标准和协议

常见的协议有:RS-232C、V.24、V.35、Ethernet、Wi-Fi等。

四、数据链路层 - Layer 2

数据链路层概述

这一层的任务是建立和释放点对点连接,实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常见的协议

常见的协议有: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PPP(点对点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MAC(媒体访问控制)等。

五、网络层 - Layer 3

网络层概述

这一层的任务是提供网络互联性、路由和数据分发等功能,实现跨网络的数据传输,充当着网络的“管理者”。

网络层的作用

网络层是OSI模型或TCP/IP协议栈中的第三层,也称为互联网层(Internet Layer)。网络层通过建立和维护逻辑地址和路由表等机制来实现网络互连和数据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现网络互连
  2. 提供数据路由和路由选择
  3. 实现差错检验和恢复
  4. 实现流量控制
  5. 提供跨网络的传输能力

总之,网络层是网络通信中重要的一个层次,它通过建立IP地址、维护路由表和路由选择协议等机制来实现网络的互连和数据传输。网络层的作用是对上层协议提供无差错、可靠、高效和流控的数据传输服务,并为多种应用程序提供多样化的网络传输服务。

IP地址的作用及分类

IP地址是计算机在互联网上的身份标识,可以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各个设备,是网络通信中重要的一环。

IP地址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标识设备的唯一性
  2. 支持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3. 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4. 支持无状态协议

IP地址通常被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IPv4地址由32位(共4个字节)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例如192.168.0.1。IPv4地址的数量有限,约4.3亿个,这一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的扩展。IPv6地址则由128位(共16个字节)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冒号分隔的16进制数字表示,例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IPv6地址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解决了IPv4地址不足等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IP地址分类,包括:

  1. 私有IP地址:用于内部网络通信,不对外开放使用,可节约公共IP地址的使用,例如192.168.0.0/16和10.0.0.0/8等。
  2. 公共IP地址:用于互联网通信,需要向ISP申请使用权。
  3. 回环地址:用于本机测试通信,例如127.0.0.1在本地使用时表示本机。

总之,IP地址是网络通信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为不同设备分配唯一的标识符,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为网络通信提供了基础的标识和传输服务。

网络层的协议

常见的协议有:IP(互联网协议)、ICM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ARP等。


【利用AI让知识体系化】简要了解网络七层协议(二)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26222

相关文章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AI 基础知识从 0.6 到 0.7—— 彻底拆解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五大核心步骤
本文以一个经典的PyTorch手写数字识别代码示例为引子,深入剖析了简洁代码背后隐藏的深度神经网络(DNN)训练全过程。
793 56
|
2月前
|
人工智能 云栖大会 调度
「2025云栖大会」“简单易用的智能云网络,加速客户AI创新”专场分论坛诚邀莅临
”简单易用的智能云网络,加速客户AI创新“专场分论坛将于9月24日13:30-17:00在云栖小镇D1-5号馆举办,本场技术分论坛将发布多项云网络创新成果,深度揭秘支撑AI时代的超低时延、自适应调度与跨域协同核心技术。同时来自领先企业的技术先锋将首次公开其在模型训练、企业出海等高复杂场景中的突破性实践,展现如何通过下一代云网络实现算力效率跃升与成本重构,定义AI时代网络新范式。
171 4
|
3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网络安全
2025攻防演习回顾,AI赋能下的网络安全新格局
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习历经9年发展,已成为检验安全体系、洞察威胁趋势的重要手段。攻击呈现实战化、体系化特征,APT、0day、勒索攻击等手段升级,AI、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新风险。攻击入口多元化、工具智能化、API成重点目标,“AI+人工”协同攻击加剧威胁。面对挑战,企业需构建纵深防御体系,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对抗。瑞数信息通过动态安全技术与AI融合,实现0day防护、漏扫干扰、勒索应急等能力,打造WAAP超融合平台,助力关键基础设施构建智能、协同、前瞻的主动防御体系。
358 1
|
4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挖掘
模块化控制协议(MCP)在网络中增强智能体执行效率的研究
随着Web3技术的迅速发展,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体在各种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MCP(Modularized Control Protocol,模块化控制协议)作为一种增强智能体执行能力的关键技术,为Web3场景中的智能体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MCP技术提升智能体在Web3场景中的执行能力,并通过实例代码展示其实现路径。
410 22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深度神经网络驱动的AI Agent
深度神经网络(DNN)驱动的AI Agent在实时预测中展现出强大能力,能够通过在线学习快速适应变化,广泛应用于金融、自动驾驶等领域,提升预测效率与决策水平。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开发者
MCP协议究竟如何实现RAG与Agent的深度融合,打造更智能AI系统?
本文AI专家三桥君探讨了通过MCP协议实现RAG与Agent系统的深度融合,构建兼具知识理解与任务执行能力的智能系统。文章分析了传统RAG和Agent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MCP协议的核心设计,包括标准化接口、智能缓存和动态扩展性。系统架构基于LlamaIndex和LangGraph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协同工作,并提供了实际应用场景与生产部署指南。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多模态扩展、增量更新和分布式处理等。
523 0
|
1月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安全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蒋星熠Jaxonic,技术宇宙中的星际旅人,以代码为舟、算法为帆,探索实时通信的无限可能。本文深入解析WebSocket协议原理、工程实践与架构设计,涵盖握手机制、心跳保活、集群部署、安全防护等核心内容,结合代码示例与架构图,助你构建稳定高效的实时应用,在二进制星河中谱写极客诗篇。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进化!迈格网络 “天机” AI 安全防护平台,助推全端防护性能提升
迈格网络推出“天机”新版本,以AI自学习、全端防护、主动安全三大核心能力,重构网络安全防线。融合AI引擎与DeepSeek-R1模型,实现威胁预测、零日防御、自动化响应,覆盖Web、APP、小程序全场景,助力企业从被动防御迈向主动免疫,护航数字化转型。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进化!迈格网络 “天机” AI 安全防护平台,助推全端防护性能提升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资源调度 算法框架/工具
AI-ANNE: 将神经网络迁移到微控制器的深度探索——论文阅读
AI-ANNE框架探索将深度学习模型迁移至微控制器的可行路径,基于MicroPython在Raspberry Pi Pico上实现神经网络核心组件,支持本地化推理,推动TinyML在边缘设备中的应用。
189 10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AI来了,网络安全运维还能靠“人海战术”吗?
AI来了,网络安全运维还能靠“人海战术”吗?
222 28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oss云网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