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
Yihong Dong∗, Xue Jiang∗, Zhi Jin†, Ge Li† (Peking University)
arXiv May 2023
arXiv 2023.4.15
https://arxiv.org/pdf/2304.07590.pdf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分享了Self-collaboration Code Generation via ChatGPT《基于ChatGPT的自协作代码生成》
这篇论文是chatgpt的黑盒api调用,因此没有关于模型的微调等操作,更多的是提示工程的框架设计(后面同学提到,和思维链的工作有相通之处)
同时,由于是大模型,因此是零样本和少样本学习
如果之后有类似的idea,或许可以尝试模仿论文中的图设计、消融实验
朋友讲解论文叙述框架性强,梳理论文的逻辑清晰
PPT也很清晰明了,很多值得学习的细节
朋友分享的收获与启发
1.框架性的idea也是一种方向,有时也可以带来显著的结果,在AI领域不止有提升算法的思路。
2.实现这种idea也需要严谨完整的推理和验证,将high-level的想法落到细节
3.作者的结论里说明了自协作架构还是要结合人类程序员的指导,避免系统脱离需求,这说明ChatGPT暂时还不能完全自主地工作
课堂讨论
框架性idea
实现idea,需要严谨完整的推理和验证
代码生成如何协作,是一种方法吗
漏洞检测帮助这个框架,这个框架本身首先需要能检测出漏洞,才能去辅助漏洞检测
思路相同
思维链(2022),分步骤
三个人员可以用一个提示来完成
交互实用性
运行时间上
将全部都用chatgpt,写代码换成codeX
代码生成与自协作框架 摘要
目的: 代码生成旨在生成符合特定规范、满足人类需求的代码,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甚至推动生产模式的转变。
创新点: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自协作框架,使大型语言模型(LLM,例如ChatGPT)能够应对复杂的代码生成任务。
方法: 该框架首先为三个不同角色的大型语言模型分配任务,包括分析员(analyst,负责需求分析)、程序员(coder,负责编写代码)、测试员(tester,负责检验效果),然后通过软件开发方法(SDM)规定了这些角色之间的交互方式。
结果: 通过所提出的自协作框架,相较于ChatGPT3.5,实验结果显示在四种不同基准测试中,Pass@1的性能提高了29.9%至47.1%。
相关工作
PPT学习
大语言模型在代码生成方向
自2021至现在,有许多团队证实了LLM在代码生成领域的潜力
[Chen et al., 2021, Shen et al., 2022, Li et al., 2022, Dong et al., 2023a,Nijkamp et al., 2022, Fried et al., 2022, Zheng et al., 2023]
- 仍然存在的挑战
在复杂任务上正确地生成代码 - 解决方法
团队培训方法:团队合作理论+软件工程实践 - 好处
分解成子任务,高效,可控;
加入错误检测和质量控制;
保证与要求相符
提高生成的代码的准确性和质量:预先、预后处理
预后处理(post-processing)和预先处理(prior-processing)
post-processing:对多个候选人重新排序,选出最正确的方案
CodeT[Chen et al., 2021]和Coder-Reviewer[Zhang et al.,2022]
问题:引入了额外的计算成本用于测试用例生成
post-processing:引导LLM进行rubber duck debugging
self-debugging[Chen et al.,2023]
问题:依赖于few-shot prompting,要求对于每个数据集专门生成一些提示例子,耗时耗力
prior-processing:在代码生成之前引入planning
self-planning[Jiang et al., 2023]
问题:并不完善
将团队协作理论应用于代码生成的研究
[Schick et al., 2022]
- 原理:先训练不同模型执行对应子任务,然后用联合训练增强相互理解
- 问题:这种训练方法非常costly;缺乏相关的训练数据
改进
[Ouyang et al., 2022, Chung et al., 2022, OpenAI, 2023]
- 原理:经过足够的训练让LLM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方便后续分配;根据人类命令做出调整,开发模型交互的潜力
- 问题:依赖于人类程序员的专业知识,依然耗时耗力
解决方法:本论文提出自协作框架,让ChatGPT形成团队
成果和贡献
提出LLM的自协作框架,以应对“在复杂任务上生成正确的代码”的挑战
根据SDM实例化初始团队,在software development环节分配三个角色负责不同stage
由GPT3.5组成的自协作虚拟团队在各种代码生成的基准测试上,性能超过了GPT-4
在现实场景下,自协作模式有效完成复杂任务
自协作框架原理
1、DOL任务分配
根据任务分配角色指令,然后将对应的任务传递给角色
2、共享黑板协作
不同角色间,将输出的信息共享
3、Instance实例化
1)采用SDM中的经典瀑布模型 [Petersen et al., 2009],简化为三个阶段:分析、编码、测试。
2)分析员:生成一个高维的计划,着重指导程序员。程序员:根据分析员的计划写代码;根据测试员的测试报告修改代码。测试员:从功能性、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评判程序员的代码
3)终止条件:达到最大交互次数n或者测试员报告没有错误
案例说明
简单任务:基本操作
1)分析员:分解任务
+制定high-level计划
2)程序员:按照计划生成对应代码
3)测试员:检验代码的功能性和边缘测试情况,反馈错误让程序员修改
复杂任务:游戏开发
未展示训练过程,仅说明结果
满足所有游戏逻辑,保障了精确的角色控制,设置正确的碰撞检测,必要的游戏资产加载和适当的图像缩放。此外,注意到了没有直接规定但是符合常识的游戏逻辑,比如炸弹掉落至底部后会被重置位置
单个LLM只能生成脚本的粗略草稿
实验
设置
数据集
四个基准测试(数据集)
1)MBPP(sanitized version) [Austin et al., 2021]
427个Python编程任务,属于调用标准库功能函数的基础代码生成任务
包含:自然语言描述+编程计划提示+3个测试用例
2)HumanEval [Chen et al., 2021]
164个编程任务
包含:自然语言描述+函数签名+函数主体+单元测试
3)MBPP-ET
4)HumanEval-ET
比原本的数据集多100余个测试,包含边缘案例
实验结果1:与其他代码生成方法比较
输入:自然语言+函数签名+公共的测试用例
分析:相较于GPT-3.5增长了29.9%-34.6%;在后两个数据集上表现更佳,证明自协作代码生成的可靠性。
原因可能为:成员多可以考虑更多边界条件
和处理常见bug
。
实验结果2:评估不同角色的影响
输入:自然语言
分析:在HumanEval基准测试上三角色团队效果最好,在MBPP基准测试上coder-tester团队表现最好,
原因是:MBPP的两个数据集任务较简单,不需要计划
实验结果3:评估有无角色的影响
few-shot prompting:每个阶段给予一些案例提示
zero-shot:给予指令删除角色,不给予提示
分析:角色指令的特定的上下文语境限制了LLM的生成空间,令其在场景约束下进行推理,生成与命令一致的结果。few-shot比zero-shot表现差的原因是有限的例子提示不能完全反映目标反而让LLM的理解产生偏差,此外提示太长阻碍了LLM的理解。
实验结果4:评估交互次数的影响
Maximum Interaction(MI)=0, 相当于只有coder
分析:大多数任务在两轮内就可以完成;轮数越大,效果越好,但是由于maximum token的限制只能做4轮交互
结论与展望
优势
自协作框架允许团队成员的数量被修改,以适应不同难度的代码生成任务
在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也可以不受限制,创造新的软件开发模型和新角色组成的虚拟团队
问题
完全自主的系统,可能会脱离需求
有可能的解决方案:结合人类专家的指导监督虚拟团队的操作
有价值的探索方向
通过外部工具弥补LLM自身存在的局限,比如通过角色指令调动Toolformer [Schick et al., 2023]
课堂讨论
框架性idea
实现idea,需要严谨完整的推理和验证
代码生成如何协作,是一种方法吗
漏洞检测帮助这个框架,这个框架本身首先需要能检测出漏洞,才能去辅助漏洞检测
思路相同
思维链(2022),分步骤
三个人员可以用一个提示来完成
交互实用性
运行时间上
将全部都用chatgpt,写代码换成co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