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编程 多线程基础

简介: Linux系统编程 多线程基础

前言

本篇文章作为多线程的入门讲解将带大家先创建几个线程来感受一下什么是多线程,了解一下多线程到底有什么作用。


一、线程概念

线程(Thread)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元,是进程中的一个实体,是被操作系统独立调度和分派 CPU 时间的基本单位。线程和进程一样都属于操作系统中的多任务处理机制。

每一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并且共享所属进程的内存空间。线程共享的资源包括代码段、数据段和打开的文件等。线程的创建和撤销的开销比进程要小,因此多线程并发通常比多进程更加高效。

线程可以完成各种任务,如运算、时间操作、等待、响应中端请求等。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项活动,实现真正的并发操作。线程通常由一个线程函数和一些传递给该函数的参数组成,线程函数是线程的执行体,它会不断的执行,直到结束或等待某些事件或资源。线程可以通过互斥锁等同步机制来访问共享资源,从而保证线程执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一个进程在某一时刻只能做一件事情,有了多线程后,就可以把进程设计成在某一时刻能够不止做一件事,每个线程处理各自的独立的任务。


二、线程的创建

在man手册中我们可以查看到创建线程的函数:

创建线程函数原型: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 *(*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arg);

各个参数解析:

thread:指向pthread_t类型的指针,用于存储新线程的ID。

attr:指向pthread_attr_t类型的指针,用于设置新线程的属性。可以通过该参数指定线程的分离状态、栈大小等属性。如果不需要指定属性,可以传递NULL。

start_routine:指向线程执行体的函数指针。新线程会从该函数的起始地址开始执行。

arg:传递给线程执行体的参数,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指针。该参数会作为start_routine的参数,可以在start_routine函数中进行处理。

创建一个线程代码: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void* Thread1(void *arg)
{
    while (1)
    {
        printf("this is Thread1\n");
        sleep(1);//休眠1s
    }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tid;//线程ID
    int err = -1;
    err =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hread1, NULL);
    if(err < 0)
    {
        printf("create thread is err\n");
    }
    while (1)
    {
        printf("this is Main Thread\n");
        sleep(1);//休眠1s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主线程和被创建的线程轮流运行,互相不会干扰。

三、线程的退出

线程退出函数原型:

void pthread_exit(void *value_ptr);

value_ptr:表示线程的返回值指针,用于存储线程的返回值。如果不需要返回值,可以传递NULL。

在一个线程中,调用pthread_exit函数可以立即终止该线程的执行,并将value_ptr指向的值作为线程的返回值。该返回值可以被其他线程使用pthread_join函数获取。如果当前线程是主线程,则该函数会终止整个程序的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线程在终止时一定要记得调用pthread_exit函数来释放它所持有的资源,以免导致资源泄露。如果线程没有调用pthread_exit而是直接返回,那么线程持有的资源将无法被正确释放,造成内存泄漏等问题。

示例代码: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void* Thread1(void *arg)
{
    static int i = 0;
    while (1)
    {
        printf("this is Thread1\n");
        if(++i == 5)
        {
            pthread_exit(NULL);
        }
        sleep(1);//休眠1s
    }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tid;//线程ID
    int err = -1;
    err =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hread1, NULL);
    if(err < 0)
    {
        printf("create thread is err\n");
    }
    while (1)
    {
        printf("this is Main Thread\n");
        sleep(1);//休眠1s
    }
    return 0;
}

运行效果:

通过效果我们可以知道使用pthread_exit能够退出线程并释放线程占用的资源。

四、pthread_join函数

函数原型:

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hread, void **value_ptr);

thread:需要等待的线程的ID。

value_ptr:用于存储线程的返回值。该参数是一个指向指针的指针,用于返回线程的返回值。如果不需要返回值,可以传递NULL。

函数返回值为0表示成功等待线程的结束并获取返回值,负数则表示等待线程失败。

在一个线程中,调用pthread_join可以等待指定的线程结束并获取它的返回值。如果调用pthread_join的线程已经结束,而被等待的线程还在运行,则会立即返回并不会等待。如果被等待的线程已经运行结束,则可以通过value_ptr参数获取该线程的返回值。如果不关注该线程的返回值,则可以将value_ptr参数设置为NULL。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等待的线程没有通过pthread_exit来结束执行,而是使用return语句,那么在等待结束时,其返回值可能无法被正确获取,甚至可能出现未定义行为。此外,如果线程已经被分离,那么调用pthread_join将会失败。

示例代码:

使用pthread_join等待Thread1这个线程执行结束后再退出主线程。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void* Thread1(void *arg)
{
    static int i = 0;
    while (1)
    {
        printf("this is Thread1\n");
        if(++i == 5)
        {
            pthread_exit(NULL);
        }
        sleep(1);//休眠1s
    }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tid;//线程ID
    int err = -1;
    err =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hread1, NULL);
    if(err < 0)
    {
        printf("create thread is err\n");
    }
    pthread_join(tid, NULL);
    printf("Main thread exit\n");
    return 0;
}

总结

本篇文章介绍了线程的创建和退出等简单操作,带大家开启了Linux多线程的学习,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跟我留言或者评论。

目录
打赏
0
2
1
0
14
分享
相关文章
|
8天前
|
Linux编程: 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Linux信号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Linux中通过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信号。我们讨论了信号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完整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信号的方法。通过正确地使用信号处理机制,可以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响应能力。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Linux信号处理,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38 17
|
8天前
|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50 23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
17天前
|
Linux编程: 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Linux信号
通过本文,您可以了解如何在业务线程中注册和处理Linux信号。正确处理信号可以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Linux信号处理机制。
50 26
Linux系统查看操作系统版本信息、CPU信息、模块信息
在Linux系统中,常用命令可帮助用户查看操作系统版本、CPU信息和模块信息
111 23
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 — 5.3 times、clock函数获取进程时间
在嵌入式Linux系统编程中,`times`和 `clock`函数是获取进程时间的两个重要工具。`times`函数提供了更详细的进程和子进程时间信息,而 `clock`函数则提供了更简单的处理器时间获取方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函数,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性能分析和资源管理。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个函数,提高嵌入式系统编程的效率和效果。
121 13
【JavaEE】多线程编程引入——认识Thread类
Thread类,Thread中的run方法,在编程中怎么调度多线程
|
2月前
|
Java多线程编程秘籍:各种方案一网打尽,不要错过!
Java 中实现多线程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继承 Thread 类、实现 Runnable 接口、实现 Callable 接口和使用线程池。每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继承 Thread 类最简单,实现 Runnable 接口更灵活,Callable 接口支持返回结果,线程池则便于管理和复用线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此外,还介绍了多线程相关的常见面试问题及答案,涵盖线程概念、线程安全、线程池等知识点。
231 2
Java多线程编程中的陷阱与最佳实践####
本文探讨了Java多线程编程中常见的陷阱,并介绍了如何通过最佳实践来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线程技术。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
|
2月前
|
Java中的多线程编程与并发控制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编程语言中多线程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并发控制机制。文章首先介绍了多线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线程的定义、生命周期以及在Java中创建和管理线程的方法。接着,详细讲解了Java提供的同步机制,如synchronized关键字、wait()和notify()方法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机制实现线程间的协调与通信。最后,本文还讨论了一些常见的并发问题,例如死锁、竞态条件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73 3
多线程编程核心:上下文切换深度解析
在多线程编程中,上下文切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到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本文将深入探讨上下文切换的含义、原因、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帮助你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线程技术。
54 4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