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CAR开源专访 | 企业内源最大的挑战在于改变封闭思维和竞争观念——智网创新中心张东阳

简介: 开源作为一种开放的、无边界的新型协作模式,是数字经济创新、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微信图片_20230912101211.jpg
开源作为一种开放的、无边界的新型协作模式,是数字经济创新、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开源的大获成功也启发不少企业将开源软件开发的经验教训应用到组织内部中来,是谓内源。当前内源建设已成为企业提升研发效率、释放产业效能的重要手段,在通信行业亦是如此,同时各项能力建设不足、缺乏企业级开源文化认同和专业管理团队等痛点问题也成为各行业内源建设的共同痛点。

中国联通作为央企国家队、通信行业的排头兵,在开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已深入多年,旗下智网创新中心作为中国联通集团网络线“一部两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打造网络创新产品,构建网络智慧运营体系,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研发体系,如今已走在了企业内源治理的前沿。
在今年的OSCAR开源产业大会中,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中国联通智网的专家张东阳与大家深入探讨内源治理的话题。张东阳是中国联通智网创新中心的架构设计专家,负责智网创新中心技术管理相关工作,包括中心技术体系建设、技术选型、技术方案评审等工作。

在会前,我们特别采访了张东阳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关于企业内部开源的思考和经验。

以下是访谈实录。

Q1
请介绍一下联通智网创新中心内部开源的情况?
自2021年来,智网创新中心在内部开源领域积极推进项目,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技术和应用,涉及前端开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旨在促进开放合作和技术创新。
智网创新中心的开源治理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起初,重点是建立开源文化和理念,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开源社区。随后,建立内源社区,通过开源项目管理流程和评审机制,实现内源治理,促进内源社区和开源社区的有机互动。

目前,智网创新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批成功的开源项目,其中一些项目已形成广泛应用。同时,通过积极贡献代码、提供技术支持,持续推动开源文化在中心内部的传播和发展。

Q2
通信企业内部开源已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了吗?
据中国信通院调研数据显示,66.67%的通信企业已在内网实施了内部开源。目前,通信企业内部开源已经成为一种行业趋势,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开源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

第二,通过开源,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技术专家参与项目,形成良好的技术生态系统;

第三,开源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实现更高的效益。

Q3
您认为企业在哪些情况下适合内部开源?
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企业需要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和创新能力;二是,企业希望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技术人才,建立良好的技术社区;三是,企业希望降低研发成本,通过共享和重用技术资源。
Q4
您认为通信行业对于内源治理有哪些特殊要求?
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看:
第一,通信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往往需要满足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因此内源治理需要强调代码审查、测试和验证的严谨性。

第二,在通信行业中,网络技术、协议和接口的标准化非常重要,因此内源治理需要与行业标准组织和机构紧密合作。

第三,通信行业的项目通常需要在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上运行,因此内源治理需要支持多样性和可移植性。

第四,由于通信行业涉及大量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内源治理需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管理方式。

Q5
联通智网创新中心在实施内部开源治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首先,建立开源文化和理念的转变过程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
其次,协调内部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参与需要一定的管理和沟通技巧,管理和维护开源项目的流程与传统项目管理有所不同,需要适应和调整。

最后,开源项目的社区和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积极的参与力度。

Q6
针对以上挑战,联通智网创新中心是如何一一解决的?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从智网创新中心实践上来看,做好内部开源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设内源社区,加强内部培训和宣传,提高团队成员对开源的理解和参与度。

第二,建立开源项目的评审、管理和贡献机制,包括代码审查、版本控制、质量测试等环节,确保开源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支持开源项目的持续发展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贡献代码、文档等资源,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

第四,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并和外部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Q7
您认为企业推动内源文化建设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最大的挑战在于改变传统的封闭思维和竞争观念。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往往习惯于保护自身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而开源文化鼓励共享和合作,这需要进行积极引领和组织文化的转型。
Q8
在内源治理方面,联通智网创新中心和中国信通院建立了哪些合作?
中国联通智网创新中心与中国信通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中国信通院标准的制定与评审,加强智网创新中心开源过程标准化的建设与管理。
在企业内源治理方面,中国信通院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帮助智网创新中心制定内源治理的治理策略和发展规划;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分享最佳实践,帮助智网创新中心解决内源治理中的挑战和问题。

目前,智网创新中心已参加中国信通院企业内源治理评估,最终结果将在2023 OSCAR开源产业大会上正式发布。

采访的最后,张东阳老师也向广大开源参与者发出邀请:开源治理,可信开源,欢迎业内各位同仁参加 2023年OSCAR 开源产业大会,共建开源生态,共治开源安全,共享开源盛宴。

9 月 21 日,我们不见不散。
1.png
2.png
3.png
本届 OSCAR 开源产业大会将于 2023 年 9 月 21 日举办。诚邀各行业专家、产业精英共同探讨企业开源治理之道,一同推动各行业的开源生态建设。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18.png
19.png
20.png
21.png
22.png
23.png

相关文章
|
存储 人工智能 定位技术
战略地图|用户为先、AI驱动,以创业心态创造更大价值
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发布全员信宣布,已在当日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由他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吴泳铭出任集团CEO。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完成了公司管理职务的第二次制度化交接棒,今年3月启动的自我变革快速顺利推进。 随着阿里巴巴1+6+N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型,阿里巴巴“24年来最重要变革”正给公司带来全新变化。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还兼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这样的任命也足以看出云计算之于阿里巴巴集团的重要性,阿里云下一步将如何发展?本文根据吴泳铭全员信和内部讲话梳理,进一步呈现变化将如何展开。
236 1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国产框架MindSpore联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寻找、保护「中华水塔」中的宝藏生命
国产框架MindSpore联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寻找、保护「中华水塔」中的宝藏生命
|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物联网
华为首次全面阐述汽车战略:我们不造车,但要创造70%新价值
华为要做自动驾驶汽车的传闻近年来经常出现在媒体和业内人士口中。的确,在 5G 和 AI 快速发展的今天,很难想象这家公司不会投身于颠覆出行方式的浪潮。今天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华为轮值 CEO 徐直军首次向我们披露了华为的智能驾驶计划。
198 0
华为首次全面阐述汽车战略:我们不造车,但要创造70%新价值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带你读《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1.3AI 如何工作
带你读《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1.3
带你读《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1.3AI 如何工作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IBM Watson 持续扩张,认知计算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去年 IBM 发布的一则很有创意的广告中,Watson 用 IBM 最新的认知计算机咨询单元与 Bob Dylan 聊了半分钟。Watson 说它每秒能读 8 亿页,并识别出 Dylan 作品中常用的主题,比如时间流逝和爱情消逝。
402 0
|
传感器 存储 人工智能
带你读《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1.AI 启用战略
《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1.AI 启用战略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带你读《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1.2AI可以做什么(二)
带你读《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语音技术
带你读《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1.2AI可以做什么(一)
带你读《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带你读《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1.1AI是什么,为什么它很重要…
《创新之巅: 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六大战略性技术》第一章未来十年重构商业的 六大技术1.1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现实需求巨大,技术尚未成熟,学界与业界思维大碰撞
作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自然语言理解不断吸引着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目光。然而,在这个极具挑战性领域,若干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而现实生活和社会中又面临着巨大的应用需求。如何通过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让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研究与应用的相互反馈中共同进步呢
34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