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数年历史视频、挖掘用户隐藏兴趣,快手终身行为建模方案TWIN入选KDD 2023

简介: 遍览数年历史视频、挖掘用户隐藏兴趣,快手终身行为建模方案TWIN入选KDD 2023



本期为大家介绍快手 - 社区科学线自研论文:TWIN: TWo-stage Interest Network for Lifelong User Behavior Modeling in CTR Prediction at Kuaishou 本文发表于 2023 年 KDD Applied Data Science Track(录取率 25.4%),旨在解决传统的超长行为建模中长久存在的「两阶段中相似度度量标准不一致」问题,从而提升超长行为建模的精准度。

  • 作者:常健新、张晨斌、傅智毅、臧晓雪、关琳、吕静、惠轶群、冷德维、牛亚男、宋洋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2.02352


1. 背景与 Motivation
快手,作为中国国民级短视频 APP,一直把痴迷客户作为算法设计的准绳和方向。每天,我们的推荐系统个性化地为每一个用户提供她最喜欢的视频内容,并为每一位创作者找到最知音的受众。为了达成高度个性化推荐这一目标,推荐系统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宝贵的用户侧特征。
在这一背景下,终身行为建模(也叫做超长行为序列建模,Lifelong user behavior modeling),应运而生。顾名思义,终身行为建模就是从用户数月至数年中积累的几万个历史观看视频中,利用深度学习模块,准确地提取出用户隐藏的兴趣,从而助力推荐系统中的高阶任务,如 CTR 预估等。
1.1 行为序列建模方法
在早期研究中,短期行为建模算法(如 DIN,DIEN 等)往往采用各种 attention 机制,对短期历史行为做加权平均。其中,与 target video 更相似的行为被赋予高权重,而与 target video 不相似的行为则在加权中被压缩。

例如图一中,target video 是双板滑雪教学视频, 与滑雪户外相关的历史行为获得了更高的权重,而音乐唱片等不太相关的历史行为则获得了很低的权重。

图一:传统一阶段 Attention 方法用于短期行为建模
然而,鉴于 Attention 机制中昂贵的计算,这些短期行为建模算法,往往只能处理 100 + 的行为序列。相反地,绝大多数快手的活跃用户,每天就会观看 100 多个视频,几个月下来,就能积累 1 万到 10 万个历史行为。所以,这些有效的短期行为建模算法无法直接被扩展到超长行为序列建模中。近年来,超长行为建模往往采取两阶段建模的方法。我们以这一领域的 SOTA,SIM 算法为例,为大家简要介绍两阶段终身学习算法的共同框架。
1.2 超长行为序列建模的 SOTA
两阶段超长行为建模的范式是:先用一个简单高速的 GSU 模块选择出与 target video 最相关的 top100 个行为,再用复杂精准的 ESU 模块,对这 100 个优胜者,做 target attention(TA),从而提取出超长序列中隐含的用户兴趣表征。如图二所示。

图二:两阶段建模的一般范式,其中 target video 是滑雪教学视频,GSU 粗筛出了滑雪、户外运动相关的视频供 ESU 做 TA
近年来,大量的两阶段建模方法层出不穷,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GSU 依据什么标准来粗筛与 target video 相似的行为。例如,SIM Hard 的 GSU 简单地从历史行为中过滤出与 target video 相同的类别的行为,而 SIM Soft 通过某些预训练任务获得 embedding,计算 target 和历史行为的内积作为相似度量,而后筛选相似度最高的行为。ETA 使用局部敏感哈希 (LSH) 和汉明距离来近似计算相关性分数。SDIM 通过多轮哈希碰撞等方法对与目标行为具有相同哈希签名的行为进行采样。
1.3 两阶段建模方法的缺陷
尽管经过了广泛的研究,现有的两阶段终身行为建模算法仍然存在一个关键的缺陷:GSU 和 ESU 之间,相似度度量标准的不一致。例如:SIM 的 GSU 通过品类过滤或预训练任务中 embedding 的内积距离计算出来的距离度量,和 ESU 中基于 end2end 训练的 target attention,差距较大。如此,GSU 可能会筛选出 ESU 不认可的行为,浪费了 ESU 宝贵的计算能力,却只能在一些与 target 不太相关的行为中权衡注意力的分布。这种不一致性,极大地拉低了超长序列建模模块的表现力,从而伤害了 CTR 预估的精准度。

图三:SIM 中 GSU 和 ESU 的不一致

例如,我们在图三中,用具体的数字直观地说明一下这种不一致的严重程度。在一些小规模数据集上,我们可以不计成本做一个 Oracle,即用 ESU 直接从 1 万个历史行为中,找到 ESU 真正的 top100 作为 ground truth,对比用 SIM-hard 的 GSU 筛选出来的 topK。图中 x 轴代表 GSU 返回 K 个行为,y 轴代表 SIM hard 的 GSU 命中的 ground truth 个数。
我们可以看到,SIM 的 GSU 返回的前 100 个可能只有 40 个是真正的前 100,而 SIM 返回的前 200 也只有 57 个是真正的前 100。图中的灰色区域,就是留给我们解决两阶段不一致问题的提升空间。
所以,如何才能升级 GSU 的计算方法,使它能用与 ESU 一致的距离度量,从而找到在 ESU 中 Attention 权重较高的行为,是弥补现有两阶段算法的缺陷的关键点。
2. TWIN 算法
我们把本文提出的算法命名为 TWIN,即强调我们的 GSU 和 ESU,如同双胞胎一样,应用了同样的目标与行为之间的距离度量。如图四所示。

图四:TWIN,两阶段一致的网络结构

然而这种一致性的达成,是不平凡的。ESU 的距离度量依赖多头目标注意力网络(MHTA),计算极为耗时,所以一般只用在 100 个行为上。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把通常应用于 100 个行为上的 MHTA 提升性能,从而扩展到 GSU 需要处理的 1 万到 10 万个行为上?
2.1 特征拆分与线性映射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MHTA 模块的计算瓶颈在于行为序列的线性映射,这也是把 MHTA 应用于超长序列的最需要加速的模块。本文中,我们巧妙地把行为序列的 embedding 拆分为两部分:

(表示序列长度,表示 embedding 维度)

  • 行为的固有属性(inherent features),即该视频的与 user 行为无关的自有属性,例如视频的作者、时长、分类、video id 等。
  • 行为的用户交叉属性(user-item cross features),即特定 user 与 item 交互而产生的属性,例如用户的观看时长,用户的点赞反馈,观看时间戳等


其中,固有特征是跨用户行为系列共享的。即同一个 video id 对应下,即使在不同的用户序列里,相应行也是完全相等的。所以,加上必要的预计算 - 缓存策略,固有特征的线性映射可以转换为高效的,查表 - 整合步骤。
对于交叉特征,因为跨用户行为序列不共享,且每个用户与每个视频最多只交互一次,以上策略行不通,所以我们采用维度压缩的方式减少计算量。

即对交叉特征的每一个,我们都把 embedding 通过线性变换压缩到维度为 1. 如图五所示。

图五:特征拆分与线性映射

2.2 TWIN 中的注意力机制
基于以上的线性变换,受传统 MHTA 方式的启发,我们建立了 TWIN 中的注意力机制。每个行为的权重是:

注意:

  • 在 GSU 模块涉及到 1 万到 10 万个行为序列的线性变换,虽然计算量大,但是却可以通过预计算 - 查表的方式加速。
  • 经过维度压缩后,计算量较小,可以实时计算。由于 query 中没有交叉属性,所以此项以 bias 项形式添加进来,是一个可学习的权重,表示各个 bias 项的相对重要性。
  • 是 query 的线性变换,即 target video 的 embedding,计算量极小,与序列长度无关。


如此,GSU 中,以上权重虽然长度正比于序列长度(1 万到 10 万),却可以高效计算出。在得到 top100 权重后,我们筛选出了相应的行为,提供给 ESU 做 TA。
在 ESU 中,为了保证计算的精准度,且项只剩下 100 维度,所以我们采用实时计算的方式获取并计算 V 的加权均值:

幸运的是,仍然只有 100 个行为,可以实时地计算。
在实际落地中,我们采用 MHTA 结构,用 4heads 来多角度学习用户的隐藏兴趣。

2.3 系统设计
图六详细地列出了系统设计图,整体分为 3 部分:

图六:系统设计图

  • 训练系统:每天实时训练 46billion 条用户 - 视频交互 log,并每 5 分钟一次,把用最新数据训练的最新模型参数和 embedding 同步给其他模块。以保证所有模块,都能得到最新的训练数据中的知识。
  • 离线预计算:提前计算,并存储成字典格式,供在线 GSU 服务时查询。经过一定的长尾过滤,我们成功的把 video id 限制在 8billion 级别,并覆盖 97% 的线上请求。如此线性映射计算模块,可以用最新的 embedding 和线性映射权重矩阵,在 15 分钟内对字典全面滚动更新一次。
  • 在线服务:我们的预计算 - 查询策略,节约了计算瓶颈(即)中 99.3% 的计算量。现在该服务在峰时能每秒处理 3 千万视频的请求量。


3. 实验结果
在于 SOTA 两阶段算法对比中,我们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图七:与 SOTA 对比

通过分析对 top100 的命中率,我们验证了两阶段的一致性。注意理论上我们的算法 GSU 和 ESU 完全一致,效果应接近 Oracle;然而,由于缓存延迟的 15 分钟,使得实际效果有一定不足(蓝色阴影区域):

图八:两阶段一致性

我们设计丰富的消融实验,证明了不仅两阶段的结构一致很重要,GSU 和 ESU 之间的 embedding 同步也同样对我们的效果提升起到贡献。交叉特征计算的 Bias 项,虽然简单却对效果至关重要。同时,我们的预计算模块,虽然大幅节省了计算时间,对效果的负向影响却很微弱。

我们在三个业务模块中,通过线上 AB 对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撰文:吕静,快手模型与应用部

相关文章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PyTorch团队首发技术路线图,近百页文档披露2024下半年发展方向
【8月更文挑战第2天】PyTorch团队首度公布了详尽的技术路线图,规划了2024年下半年的发展蓝图。这份近100页的文档聚焦四大核心领域:性能提升,包括算法优化及硬件支持;易用性改进,旨在简化API并增强文档;生态系统建设,扩展硬件兼容性和框架集成;研究支持,提供丰富的工具促进学术探索。尽管前景光明,但仍面临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平衡、生态建设和跟踪科研进展等挑战。[原文链接](https://dev-discuss.pytorch.org/t/meta-pytorch-team-2024-h2-roadmaps/2226)
110 8
|
8月前
|
搜索推荐 API 开发者
联合活动 | A100算力加持,理论结合实践!大模型实战营“初夏专场”火热来袭
随着初夏的到来,实战营第二期“初夏专场”热情开启,新增 VLM 专题课程,A100 算力加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带给你纯粹而充实的学习体验。在这里,学习不再枯燥,成长触手可及。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探索大模型的无限可能吧!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淘宝再夺顶级技术比赛CVPRNTIRE冠军,背后是这些提升用户体验的内容技术
不知不觉间,内容电商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闲暇时间,我们已经习惯于拿出手机,从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随手下单自己心仪的商品。优质的货品、实惠的价格、精致的场景布置、有趣的内容输出都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这些也必须基于两个前提:画质要高清、播放要流畅。曾经,有不少商家和主播因为直播间画质较差的问题而苦恼,不了解如何实现高画质开播。
173 0
淘宝再夺顶级技术比赛CVPRNTIRE冠军,背后是这些提升用户体验的内容技术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大模型时代数据和隐私问题何解?来WAIC这场学术交流会听权威学者观点洞察
大模型时代数据和隐私问题何解?来WAIC这场学术交流会听权威学者观点洞察
145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监控
再夺全球顶级竞赛CVPR NTIRE冠军,打造更好用户体验,淘宝拥有哪些内容技术?(1)
再夺全球顶级竞赛CVPR NTIRE冠军,打造更好用户体验,淘宝拥有哪些内容技术?
103 0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设计模式
卷麻了! nnUNet 研究团队重磅新作 | MedNeXt: 新一代分割架构之王,刷新多项榜单记录!
卷麻了! nnUNet 研究团队重磅新作 | MedNeXt: 新一代分割架构之王,刷新多项榜单记录!
1099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达摩院
行业透视 | 从基础理论到改写历史,专家详解AI「下半场」
编者按: 如果从达特茅斯会议起算,AI已经走过65年历程,尤其是近些年深度学习兴起后,AI迎来了空前未有的繁荣。但实际上AI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能从技术上升为科学。
101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5年后AI所需算力超100万倍!十二家机构联合发表88页长文:「智能计算」是解药
5年后AI所需算力超100万倍!十二家机构联合发表88页长文:「智能计算」是解药
213 0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Paper之ACMCH&UIST&ICUC&IJHC:2009年~2019年人机交互技术(计算系统人为因素会议&用户界面软件&计算国际会议&国际人类计算机研究&人机交互的交易)历年最佳论文简介及其解读
Paper之ACMCH&UIST&ICUC&IJHC:2009年~2019年人机交互技术(计算系统人为因素会议&用户界面软件&计算国际会议&国际人类计算机研究&人机交互的交易)历年最佳论文简介及其解读
Paper之ACMCH&UIST&ICUC&IJHC:2009年~2019年人机交互技术(计算系统人为因素会议&用户界面软件&计算国际会议&国际人类计算机研究&人机交互的交易)历年最佳论文简介及其解读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中科院「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论坛,四场报告概要+两大研究方向解读+两项专题讨论实录
机器之心梳理了本次论坛四场报告的概要,并就报告中提到的「卷积与生物记忆」和「反向传播算法与脑研究」等研究方向进行了拓展解读,同时也精选了专题讨论环节中五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63 0
中科院「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论坛,四场报告概要+两大研究方向解读+两项专题讨论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