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查找算法&最靠左索引&最靠右索引详解与优化:图文全解+代码详注+思路分析(二)

简介: 二分查找算法&最靠左索引&最靠右索引详解与优化:图文全解+代码详注+思路分析

8.Java源码中二分查找的使用

8.1 Arrays.binarySearch(int[] a, int key)

/**
     * 使用二进制搜索算法在指定的整数数组中搜索指定的值。在进行此调用之前,必须对数组进行排序(按方法排序 sort(int[]) )。
     * 如果未排序,则结果未定义。如果数组包含多个具有指定值的元素,则无法保证会找到哪个元素。
     * 参数:
   *    a – 要搜索的数组 
   *    key – 要搜索的值
   * 返回:搜索键的索引(如果它包含在数组中);否则,( -(插入点)-1)。
   * 插入点定义为将键插入数组的 点 :第一个元素的索引大于键,如果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都小于指定的键,则为 a.length 。
   * 请注意,这保证了当且仅当找到键时返回值将为 >= 0。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 int key) {
        return binarySearch0(a, 0, a.length, key);
    }
    // Like public version, but without range checks.
    private static int binarySearch0(int[] a, 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int key) {
        int low = fromIndex;
        int high = toIndex - 1;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1;
            int midVal = a[mid];
            if (midVal < key)
                low = mid + 1;
            else if (midVal > key)
                high = mid - 1;
            else
                return mid; // key found
        }
        return -(low + 1);  // key not found.
    }

8.2 实现二分查找目标值,不存在则插入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二分查找目标值,不存在则插入
        /*
            原始数组:[2,5,8]
            查找目标值:4
            查询不到,返回的结果为 r = -待插入点索引-1
            在这里带插入点索引为 1,对应 r = -2
            那么我们分成这几步来进行拷贝:
                - 1.新建数组,大小为原数组的大小+1:         [0,0,0,0]
                - 2.将待插入点索引之前的数据放入新数组:     [2,0,0,0]
                - 3.将目标值放入到待插入点索引的位置:       [2,4,0,0]
                - 4.将原数组后面的数据都相继拷贝到新数组后面: [2,4,5,8]
         */
        // 定义原数组与目标值
        int[] oldArray = {2, 5, 8};
        int target = 4;
        // 搜索目标值4,没有找到,返回结果为 r =  -待插入点索引-1,这里的 r=-2
        int r = Arrays.binarySearch(oldArray, target);
        // r < 0 说明没有找到目标值,就插入
        if (r < 0) {
            // 获取待插入索引
            int insertIndex = -r - 1;
            // 1.新建数组,大小为原数组的大小+1
            int[] newArray = new int[oldArray.length + 1];
            // 2.将待插入点索引之前的数据放入新数组
            System.arraycopy(oldArray, 0, newArray, 0, insertIndex);
            // 3.将目标值放入到待插入点索引的位置
            newArray[insertIndex] = target;
            // 4.将原数组后面的数据都相继拷贝到新数组后面
            System.arraycopy(oldArray, insertIndex, newArray, insertIndex + 1, oldArray.length - insertIndex);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newArray));
        }
    }

9.LeftRightmost

9.1 最靠左索引

搜索目标值为 target 且 索引最小的索引位置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Leftmost(int[] array,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ay.length - 1;
        int mid;
        // 记录最小索引
        int minIndex = -1;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 目标值小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右范围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 目标值大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左范围
                left = mid + 1;
            } else {
                minIndex = mid;
                // 由于要查找最小索引,因此缩小右范围即可
                right = mid - 1;
            }
        }
        // 返回结果
        return minIndex;
    }

9.2 最靠右索引

搜索目标值为 target 且 索引最大的索引位置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Rightmost(int[] array,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ay.length - 1;
        int mid;
        // 记录最大索引
        int maxIndex = -1;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 目标值小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右范围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 目标值大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左范围
                left = mid + 1;
            } else {
                maxIndex = mid;
                // 由于要查找最大索引,因此缩小左范围即可
                left = mid + 1;
            }
        }
        // 返回结果
        return maxIndex;
    }

9.3 返回≥目标的最靠左索引

搜索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位置

🍀 普通代码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LeftmostFirst(int[] array,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ay.length - 1;
        int mid;
        // 记录最小索引
        int minIndex = -1;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 array[mid] 满足大于目标值,因此可以记录
                minIndex = mid;
                // 目标值小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右范围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 目标值大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左范围
                left = mid + 1;
            } else {
                // array[mid] 满足等于目标值,因此可以记录
                minIndex = mid;
                // 由于要查找最小索引,因此缩小右范围即可
                right = mid - 1;
            }
        }
        // 返回结果,如果返回为-1说明没有找到,即数组所有元素都比目标值要小
        return minIndex;
    }

🍀 第一次优化

可以看到 while 循环中的 if 和 else if 中的语句相同,因此可以做一次合并。

在 if 语句中,我们的操作是:

  1. 找到了 mid 索引,满足 array[mid] 大于等于目标值,
  2. 用 minIndex 记录这个大于等于目标值的索引,
  3. 然后将 mid -1 赋值给 right,也就是 (right + 1) 为当前找到的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if 语句结束,就可以继续向前搜索看是否比当前 minIndex 更小的大于等于目标值的索引。

在本次优化中,我们保证了:

  • 除非目标值大于数组元素的最大值,
  • 否则最终循环结束时的 (right + 1) 指针指向的一定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 也就是 minIndex = right + 1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LeftmostSecond(int[] array,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ay.length - 1;
        int mid;
        // 记录最小索引
        int minIndex = -1;
        /*
            在 if 语句中,我们的操作是:
                1. 找到了 mid 索引,满足 array[mid] 大于等于目标值,
                2. 用 minIndex 记录这个大于等于目标值的索引,
                3. 然后将 mid -1 赋值给 right,也就是 (right + 1) 为当前找到的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if语句结束,就可以继续向前搜索看是否比当前 minIndex 更小的大于等于目标值的索引。
            在本次优化中,我们保证了:
                除非目标值大于数组元素的最大值,
                否则最终循环结束时的 (right + 1) 指针指向的一定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也就是 minIndex = right + 1 。
            这个结论是后面的第二次优化的核心!!!
         */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 array[mid] 满足大于等于目标值,因此可以记录
                minIndex = mid;
                // 目标值小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右范围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 目标值大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左范围
                left = mid + 1;
            }
        }
        // 返回结果
        return minIndex;
    }

🍀 第二次优化

在第一次优化中,我们保证了:

  • 除非目标值大于数组元素的最大值,
  • 否则最终循环结束时的 (right + 1) 指针指向的一定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 也就是最终 minIndex = right + 1 。

我们再肯定一件事情:最终退出while循环的情况一定是 left > right 且 right + 1 = left 。

而造成 left 比 right 多1,即 left 在 right 指针后面一位,一定是因为:

  • 在以 left == right 为满足循环条件时,执行了 if 语句中right左移font> 或者 else if语句中的left右移。
  • 我们之前又得到结论:最终循环结束时的 (right + 1) 指针指向的一定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 当执行的是 if语句中的right左移后,导致了新(right + 1)的值就是left,则left就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 当执行的是 else if语句中的left右移后,导致了left移动到了当前(right+1)指针的位置,则left就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

  • 最终的left 指针就是那个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 所以我们无需用 minIndex 进行记录,直接最终 return left 即可。
  • 那么这时候当目标值大于数组元素的最大值时,返回的left 就是 数组最大索引+1。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LeftmostThird(int[] array,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ay.length - 1;
        int mid;
        /*
            在第一次优化中,我们保证了:
                除非目标值大于数组元素的最大值,
                否则最终循环结束时的 (right + 1) 指针指向的一定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也就是最终 minIndex = right + 1 。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minIndex = mid;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left = mid + 1;
                }
            }
            我们再肯定一件事情:
                最终退出while循环的情况一定是 left > right 且 right + 1 = left 。
            而造成 left 比 right 多1,即 left 在 right 指针后面一位,一定是因为
                在以 left == right 为满足循环条件时,
                执行了if 语句中right左移 或者 else if语句中的left右移。
                我们之前又得到结论:最终循环结束时的 (right + 1) 指针指向的一定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 当执行的是if语句中的right左移后,导致了新(right + 1)的值就是left,则left就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 当执行的是else if语句中的left右移后,导致了left移动到了当前(right+1)指针的位置,则left就是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最终的left 指针就是那个大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小索引,
             所以我们无需用 minIndex 进行记录,直接最终 return left 即可。
             那么这时候当目标值大于数组元素的最大值时,返回的left 就是 数组最大索引+1。
         */
        // 不需记录最小索引
        // int minIndex = -1;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 array[mid] 满足大于等于目标值,因此可以记录
                // minIndex = mid;
                // 目标值小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右范围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 目标值大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左范围
                left = mid + 1;
            }
        }
        // 返回结果
        return left;
    }

9.4 返回≤目标的最靠右索引

搜索小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大索引位置

🍀 普通代码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RightmostFirst(int[] array,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ay.length - 1;
        int mid;
        // 记录最小索引
        int minIndex = -1;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 目标值小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右范围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 array[mid] 满足小于目标值,因此可以记录
                minIndex = mid;
                // 目标值大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左范围
                left = mid + 1;
            } else {
                // array[mid] 满足等于目标值,因此可以记录
                minIndex = mid;
                // 由于要查找最大索引,因此缩小左范围即可
                left = mid - 1;
            }
        }

🍀 第一次优化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RightmostSecond(int[] array,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ay.length - 1;
        int mid;
        // 记录最大索引
        int maxIndex = -1;
        /*
            在 else if 语句中,我们的操作是:
                1. 找到了 mid 索引,满足 array[mid] 小于等于目标值,
                2. 用 maxIndex 记录这个小于等于目标值的索引,
                3. 然后将 mid + 1 赋值给 left,也就是 (left - 1) 为当前找到的小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大索引。
            else if语句结束,就可以继续向后搜索看是否比当前 maxIndex 更大的小于等于目标值的索引。
            在本次优化中,我们保证了:
                除非目标值小于数组元素的最小值,
                否则最终循环结束时的 (left - 1) 指针指向的一定是小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大索引,
                也就是 maxIndex = left - 1 。
            这个结论是后面的第二次优化的核心!!!
         */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 目标值小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右范围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 array[mid] 满足小于等于目标值,因此可以记录
                maxIndex = mid;
                // 目标值大于中间索引值,缩小左范围
                left = mid + 1;
            }
        }
        // 返回结果
        return maxIndex;
    }

🍀 第二次优化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RightmostThird(int[] array, 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ay.length - 1;
        int mid;
        /*
            在第一次优化中,我们保证了:
                除非目标值小于数组元素的最小值,
                否则最终循环结束时的 (left - 1) 指针指向的一定是小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大索引,
                也就是最终 maxIndex = left - 1 。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maxIndex = mid;
                    left = mid + 1;
                }
            }
            我们再肯定一件事情:
                最终退出while循环的情况一定是 left > right 且 right = left - 1。
            而造成 right 比 left 少1,即 right 在 left 指针前面一位,一定是因为
                在以 left == right 为满足循环条件时,
                执行了if 语句中right左移 或者 else if语句中的left右移。
                我们之前又得到结论:最终循环结束时的 (left - 1) 指针指向的一定是小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大索引。
                    - 当执行的是if语句中的right左移后,导致了right移动到了当前(left - 1)的指针位置,则right就是小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大索引。
                    - 当执行的是else if语句中的left右移后,导致了新(left-1)指针的位置就是当前right的位置,则right就是小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大索引。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最终的 right 指针就是那个小于等于目标值的最大索引,
             所以我们无需用 maxIndex 进行记录,直接最终 return right 即可。
             那么这时候当目标值小于数组元素的最小值时,返回的 right 就是 -1。
         */
        // 不需记录最小索引
        // int maxIndex = -1;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1;
            if (target < array[mid]) {
                right = mid - 1;
            } else if (array[mid] <= target) {
//                maxIndex = mid;
                left = mid + 1;
            }
        }
        // 返回结果,当然这个结果也可以写成 return left - 1
        return right;
    }

9.5 实际应用

范围查询

image.png

求最近邻居

  • 前任和后任距离更近者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电脑监控管理中的 C# 哈希表进程资源索引算法
哈希表凭借O(1)查询效率、动态增删性能及低内存开销,适配电脑监控系统对进程资源数据的实时索引需求。通过定制哈希函数与链地址法冲突解决,实现高效进程状态追踪与异常预警。
155 1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水下图像增强融合算法】基于融合的水下图像与视频增强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水下图像增强融合算法】基于融合的水下图像与视频增强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84 0
|
1月前
|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测试技术
HNSW算法实战:用分层图索引替换k-NN暴力搜索
HNSW是一种高效向量检索算法,通过分层图结构实现近似最近邻的对数时间搜索,显著降低查询延迟。相比暴力搜索,它在保持高召回率的同时,将性能提升数十倍,广泛应用于大规模RAG系统。
127 10
HNSW算法实战:用分层图索引替换k-NN暴力搜索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使用哈里斯角Harris和SIFT算法来实现局部特征匹配(Matlab代码实现)
使用哈里斯角Harris和SIFT算法来实现局部特征匹配(Matlab代码实现)
137 8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自动驾驶
基于导向滤波的暗通道去雾算法在灰度与彩色图像可见度复原中的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导向滤波的暗通道去雾算法在灰度与彩色图像可见度复原中的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45 8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负载均衡
结合多种启发式解码方法的混合多目标进化算法,用于解决带工人约束的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Matlab代码实现)
结合多种启发式解码方法的混合多目标进化算法,用于解决带工人约束的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Matlab代码实现)
118 0
|
1月前
|
数据采集 分布式计算 并行计算
mRMR算法实现特征选择-MATLAB
mRMR算法实现特征选择-MATLAB
140 2
|
2月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MATLAB|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算法——对较大的次级路径变化具有鲁棒性
MATLAB|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算法——对较大的次级路径变化具有鲁棒性
192 3
|
2月前
|
存储 编解码 算法
【多光谱滤波器阵列设计的最优球体填充】使用MSFA设计方法进行各种重建算法时,图像质量可以提高至多2 dB,并在光谱相似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Matlab代码实现)
【多光谱滤波器阵列设计的最优球体填充】使用MSFA设计方法进行各种重建算法时,图像质量可以提高至多2 dB,并在光谱相似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Matlab代码实现)
124 6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