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介绍了X86架构是一种完全封闭的指令架构,相比之下ARM架构是一种“开放”的指令架构,只要获得了ARM的IP授权就可以使用ARM架构并享受之上沉淀的软件生态。但是ARM也只是“开放”,在ARM之后,RISC-V出现了。
RISC-V不是一种技术的创新(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非常多的成熟优秀的RISC架构了),而是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RISC-V直接将指令架构给“开源了”(注意此处是开源),这是之前完全没有的一种新的指令架构运营模式(虽然OpenRISC等也是开源,但是后文会分析为什么RISC-V会做得比OpenRISC成功)。
RISC-V通过“指令架构开源”与“架构标准全球开放讨论”两大杀手锏吸引全球的处理器架构大拿、软件开发者与开源爱好者围绕着它做全球生态建设。读者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感觉,这也是RISC-V架构的高明之处,说白了,RISC-V是一种与X86和ARM完全不一样的运作方式,他将指令集架构推进到了一种最极致的方式:就是指令架构开源,全球无论是企业、研究所、个人都可以完全免费使用。
RISC-V和X86、ARM的竞争完全是不同维度的竞争,他们三个分别是全球处理器技术演进在不同阶段的产物,而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三种架构会长期共存,只是应用的侧重领域有所不同罢了。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有一些疑问,在RISC-V之前,已经有OpenRISC等开源指令架构了,那为什么OpenRISC没起来,而是RISC-V起来了。
笔者认为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伯克利团队的根正苗红以及恰到好处的运营方式,伯克利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精简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并完善了其基础理论,对处理器架构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当伯克利大学提出了RISC-V指令集并开源的时候迅速获得了工业界和开发者的高度关注,这之后Krest教授团队又采用第三方独立的基金会的方式进行运营,其“中立”和“开放”的属性吸引了大批的企业和开发者投身其中。
这之后,虽然MIPS也想模仿RISC-V,但是由于其中立属性问题以及企业的日薄西山,MIPS架构开源的事情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