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辟起:从前线业务到基础技术

简介: 人物志|辟起:从前线业务到基础技术

🙋🏻‍♀️编者按:「人物志」系列文章持续记录蚂蚁集团终端技术人的成长故事,分享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经验与心路历程,期待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本篇主人公辟起来自支付宝体验技术部-中后台架构团队,目前主要负责资产研发工具(社区版本是 dumi)[1] 、资产生产/消费链路优化及前端开发框架 Umi 相关的工作,从前线业务到基础技术,在完成这个转变过程中,辟起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迎难而上的?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很幸运能有机会能把我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看完这篇文章能让你的脸上有笑容,就像我们团队的使命——希望让开发者脸上有笑容。

社团与新手出村

2011 年,高考结果特别不理想,为了在填志愿这件事情上追求最大的效益,我排出了 城市 > 专业 > 学校 的优先级;最后我来到杭州、学软件技术、但却是在一所水利院校,我非常担心这所学校会在计算机上偏科。所幸,学校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计算机社团,名叫东旭工作室。当时对那份特殊完全没有感觉,但现在看来,简直特殊到离谱

  1. 内部分为设计组(网页美工)和网页组(网页后台),学习不同的技能,神对标当时的职场岗位
  2. 每周日到周五晚上强制在社团学习到 22 点、每周六白天也要学习、暑假还要闭关备赛
  3. 定期技能考评、末位淘汰
  4. 与社团学习内容重合的专业课,可向老师申请免听课、只参加考试
  5. 完全没有老师做技术指导,实行上一届带这一届的『师兄模式』
  6. ……

 

东旭工作室社团旧照


代码量是编程技能提升的必要条件,粗略计算在社团中的同学比只完成专业课的同学每年要多写 1500+ 小时的代码,虽然学习方法不完全正确,但 3 年下来,竟然接近一万小时法则的一半这个特别的社团,让我把内心对计算机的喜欢付诸行动,转化成对前端真切的热爱,每每回想起来,心中都充满感激。大二快结束时与两位学长开始创业,作为创始人中唯一的前端,在另一位技术激进的 Python 信徒的感染下,开始在团队内疯狂折腾各类前端技术方案,例如:

  1. 我们应该是国内较早一批开始用 AngularJS 做商业化项目的团队,以至于系统交付给客户后几乎找不到能维护的人,只能给我们交软件维护费
  2. 应该也是较早一批用 Hybrid 方案(ionic 0.x)交付跨端应用的团队,当然这次把我们自己坑得不要不要的,软件维护费拿着是真的烫手
  3. 应该也是较早一批使用 Vue.js(0.x 版本)做商业化项目的团队,全员大刀阔斧地从 AngularJS 切换到 Vue.js,因为 Angular 2 实在太复杂、React 的 JSX 实在太丑(咦,现在香了)
  4. 构建工具也迭代得很勤快,从百度的 FIS、到 Grunt、gulp、最后到 Webpack,还自研了一个难用的 CLI

应该看得出来,我们是一支技术严重偏科型团队,大家一起奋斗 3 年,头发也掉了不少,遗憾的是还是走向了解散;不过正因为有这样的一支团队,让我在前端开始风云变幻的那几年,能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技术敏感度,竟然还能搞商业化实践(实验)。 后来,我在一家非常喜爱的手机公司的杭州研发中心工作了近两年,却遭遇了销量下滑、杭州研发中心搬回珠海总部;既然青春留不住,下一站当然要去西湖区最好的前端团队。2019 年 1 月,通过内推我如愿加入了支付宝体验技术部。

首设与业务杀手


在支付宝体验技术部,我成为了 #至正(GitHub: chenkan)团队、前端十组的新同学,主要负责支撑金融云相关业务
作为半吊子出身的美工,即便在新的团队里也很难控制住自己的美学(也可能是丑学)输出,例如设计了前端十组 LOGO、团队邮件签名档、团队 Keynote 模板、提议并推行周会邀请函等等,去年还受邀设计了qiankun 的 LOGO [2] ,助力冲击 10k stars;除此之外,也跟随业务画了不少高质量的图。


(qiankun 的 LOGO 方案)后来大家赐予我一个特殊的名号,前端十组首席设计师,简称首设;不过,身在业务团队,业务结果才是团队价值的根本刚加入团队时,恰逢一站式中间件及金融云整合之战,在上海与 #至正、#有知(Github: kuitos) 一起高强度闭关了差不多一个月,最终我们在拿到业务结果的同时还拱出了 OneX(即内部产品化后的 qiankun)这样的技术方案,我作为新人实际贡献并不多,但旗开得胜的喜悦和深厚的革命友谊着实令人难忘。不过,『高开低走』是个完整的词语,后来我又独立支撑过许多业务,不过其中绝大部分的业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下线了,于是我戏称自己为“业务杀手”。实际上,业务杀手杀掉的往往不是业务,而是自己。业务总有兴衰,倘若过程中我只创造了那些会随业务衰亡而消失的价值,那我在这项业务中也仿佛从未存在;在做 S1 回顾 时,看着团队内其他同学的丰硕成果,再看看像是一场招聘事故的自己,心里特别地难受。既然做业务没做好,也许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至正 和 #偏右(GitHub: afc163)讨论后决定让我来负责自研团队的组件研发工具,当时叫 father-doc,也称『爸爸文档』;于我而言,father-doc 是绝对不能『试』的,这是我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它必须成!

使命与基础技术

组件研发工具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回为了不把它『杀死』,还是做了不少摸索和尝试,例如:

  1. 找到关键问题:旧方案究竟哪里让人不爽,造轮子首先要把关键部位造好
  2. 找到行业竞品:组件研发不是一个新兴场景,为什么竞品要做这些设计
  3. 思考核心价值:哪些地方不要和竞品盲目争胜,哪些地方又要对竞品构筑壁垒
  4. 找到前辈们聊:基础技术团队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前辈们,找他们讨论、review 技术方案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5. 找到未来用户:从用户出发、孵化出满意的方案,感谢愿意第一时间吃螃蟹的用户们
  6. 研发进度同步:每周把进度和决策以邮件形式抄送基础技术的前辈们,有些错误的方向能尽早得以制止

幸运的是这些摸索和尝试都有所成效。在研发启动 1 个月后,我拿出了 father-doc 的第 1 个 alpha 版本,并且在随后的 1 个多月成功接入了包括 Ant Design Charts 和 Ant Design Mobile 在内的诸多 UI 组件库。

(当时内部组件库的迁移进展)大概是因为 father-doc 的进展还算不错,很感谢团队相信我在基础技术上的潜力,2019 年 12 月,我正式加入 #偏右 带领的前端架构与可视化组,团队主要负责 Umi、AntV 及相关生态。初到真正的基础技术团队,内心其实是充满技术焦虑的,因为身边的人无一例外都在一个或多个基础技术领域深耕,每当周会听到 AntV 的同学分享 WebGPU 运算、听到 Ant Design 的同学分享 V8 引擎,这股焦虑就会更加浓重,像是把我摁在墙角逼问:什么时候你才能达到这样的技术深度?显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把 father-doc 做大做强才是正经事。2020 年 3 月初,father-doc 改名为 dumi,并跟随 Umi 3 一起对外发布第一个正式版[3] ,dumi 拥有开箱即用的组件研发和文档编写能力;更为独到的是,dumi 首次提出『开发者应该像用户一样写 demo』 的 理念 [4] ,基于这套理念打造的组件研发体验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来自 dumi 用户的反馈 ❤️)

不过,在对组件研发这件事有了更深的认识后,我发觉工具本身的天花板其实很低,不觉担心起 dumi 的未来,只有突破组件研发这件事本身,才可能为团队发挥更大的价值。实际上,组件研发只是前端资产生态中的一个『点』,为了能够让资产生态形成链路、成为一条『线』甚至一张『网』,我与负责前端开发框架、UI 组件库及低代码平台的同学们一起做了很多探索,例如资产元数据规范、Low/Pro Code 资产双发、资产市场 VSCode 插件等等,大家逐渐找到资产的链路感;后来 #偏右 提出了设计工程化的巨大命题,UI 资产中心、研发平台、设计工具、PC/H5/小程序端开发框架再加上已有的资产链路,资产生态这张网已经在悄然形成。


(设计工程化大图)

有了上下游这么多平台、工具以及团队,组件研发的天花板已经逐渐模糊,我也能更加感受到作为一名基础技术同学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资产开发者和用户的脸上都有笑容,是最终的目标。

回望

我自觉以前是一个精神内耗比较高的人,经常在与自己对抗,回头尽是与自己打斗的痕迹;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恶劣的事情在我身上鲜有发生,反而身边一直有慷慨解囊的同伴。可能精神内耗高也不完全是坏事,基础技术的细节点很多,脑海里时常有小人争斗,低情商可能叫头破血流,高情商也许叫反复斟酌;做决策或者选择方向之前,都要想清楚是否真正利于用户、利于团队,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基础技术要承担的责任。回想起来,自己的本心、共进退的同伴以及深耕的方向,应当是我成长经历里最重要的东西,感恩并继续向前。相关链接:[1] https://d.umijs.org/[2] https://github.com/umijs/qiankun/discussions/1304#discussion-3254405[3]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0381664[4] https://d.umijs.org/zh-CN/guide/demo-principle

相关文章
|
9月前
|
SQL 安全 大数据
怎么做好大数据安全访问管控?彭文华
怎么做好大数据安全访问管控?彭文华
|
运维 监控 供应链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三章钢铁行业3.1行业概述
《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三章钢铁行业3.1行业概述(一)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1行业概述(一)
《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1行业概述(一)
|
存储 人工智能 编解码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九)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九)
|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运维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八)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八)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八)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五)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五)
|
安全 数据可视化 机器人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六)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六)
|
运维 监控 安全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七)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七)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四)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
|
边缘计算 安全 5G
带你读《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一)
《扬帆远航 5G 融合应用实践精编》第二章电力行业2.2案例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