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王坚眼中的互联网、数据和AI(最新演讲实录)

简介: 在7月9日杭州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关于机器智能与城市大脑 下一个10年登月计划》演讲,分享了他关于人工智能的影响力、背后技术原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如何互相作用等热点话题的见解。


image


在7月9日杭州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关于机器智能与城市大脑 下一个10年登月计划》演讲,分享了他关于人工智能的影响力、背后技术原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如何互相作用等热点话题的见解。

本文为记者现场根据速记整理而成,在不改变讲者原意的情况下做了编辑和缩略。

大家都知道,第一天人们谈人工智能的时候,都在谈如何让一台机器模仿人。有人跟我讲人工智能是未来,但我自己悟出来一点,把它叫做机器智能会更好一点。

我今天想重点讲三个观点:机器智能、城市大脑、下一个十年的登月计划。


机器智能

以往,所有人谈人工智能的时候都是在讲机器,如何让机器做一些人能干的事情。直到今天,你去查阅牛津字典,它解释AI是什么,还是在讲怎么让机器(计算机)去做人可以做的事情。著名的图灵测试,本质也是如何模拟人。我花了很多时间学心理学。慢慢明白过来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悖论。这个悖论,刚才历史学家讲到,人脑能不能研究人脑,大脑有没有能力去研究自己,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人工智能今天又被捡起来,不是因为本身发展的结果,和三个东西有密切关系。

第一,刚才潘院士演讲里引用了《金融时报》里的一句话:这是互联网的结束,人工智能的开始。文章里谈到的是互联网的结束这是错的。今天可以重新开始谈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互联网变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对我来说,可能人生最大的梦想是看到大脑被连到互联网上。如果没有互联网的物质基础,不但没有数据,所有讲的事情都不存在。

备注:3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互联网终结,人机智能崛起》一文:现在美国斯坦福等四所名校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的起薪已达200-300万美元,而互联网精英人才的起薪是20万美元左右。

刚才John Hopcroft(约翰•霍普克洛夫特)讲到了数据从哪里来,今天的语音识别能做到这种程度,当然和DeepMind算法有关系,但是如果没有在互联网时代所获得的语音样本数据,那么今天所有的事情也不会发生。我想《金融时报》的记者肯定没有搞清楚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各位一定不要把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化混为一谈。《金融时报》的那篇文章,200-300万的年薪不是最错的,最错的是认为互联网的结束!

人工智能能成为热点话题,标志着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又一次推动,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第二,今天谈论人工智能,有一件事是无法回避的,我们重新看待了数据,其实是重新看待人类周围的世界。我前天看到一个数据,近一两年,世界上每年每个人平均要消耗掉,或者全世界要生产出大概20亿个晶体管,为每个人。20亿个晶体管什么概念,在70年代初IBM出来的一个芯片才有2千多个晶体管。那时候全美国加起来的晶体管数可能都没有今天一个人所拥有的多。

计算能力的爆发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这些东西带来的变化其实是今天人们又可以重新看待人工智能的基础。大家一定要记住,硅实在是了不起,不管摩尔定律在不在,这个东西实在了不起。从70年代一个芯片上只有几千个晶体管,到今天世界要为地球上每个人生产几十亿个晶体管,这是巨大的进步。

第三,再回到数据上。有一个事情非常了不起,也是我们决定应该做一个像城市大脑这样的东西(的原因)——Camera,有时候会被翻译成摄象头,我认为最好翻译成成像器械。成像器械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你今天坐在这儿,还能不能找到一部没有摄象头的手机,甚至你都买不到一部只有一个摄象头的手机了,因为成像技术的发展,人类突然出来一个喜好,自拍,它的结果就让人类自己把自身的数据留存下来了。

大家在说无人车、无人驾驶,但可能忽视了一个事情。一辆车上有多少个成像设备,无论这个是用Camera,或者用雷达电磁波做出来,它都是一个成像技术,今天一辆无人车实际是一辆成像技术的车。关于释放城市大脑,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今城市里有多少成像设备来感知城市的一切。从小的手机放在身上,到随处开的车辆,一个城市所有的东西,数据的分布程度超出大家的想象。

大家可能不知道此时此刻在天上有多少卫星在飞,拍下了多少张照片,前几天我看了一家创业公司,做的就是用卫星图像估算全世界石油的储量。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应该为城市做一件事。今天城市修建了那么多道路,我们永远不知道在这一时刻所有的车辆占了城市道路的多少面积,其实卫星图像可以告诉你。卫星图像多到人眼无法看完,只有机器才能处理。

可能人工智能最好的叫法是机器智能,可以让机器去干以前人不能干的事情。这是真正变化的开始。即使大家熟悉的东西也开始做这样的事情,比如前几天我在加拿大看一家创业公司,做基于AI的情感计算,用手机照相机来看你的脸,但不是大家想象的人脸识别。它是看了你的脸,就知道你的心跳是多少,血压是多少。创始人说人们每天低头看手机,为什么这个时候不能把体检做掉。而这件事情是人类永远做不了的,今天去看很多公司做的人工智能,其实是人做不了的事情。


城市大脑

我们有机会想象一样东西,在以上基础上能够做城市大脑,这个想法的真实来源是杭州,大家认真想一下,今天的城市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看过一本书,它讲城市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今天我们所有做的事情能不能离开城市,高铁、航空、电、车...城市本身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它实际上是所有发明的一个重要平台。

到了今天人们在讲机器智能的时候,这个平台会出现什么东西呢?当城市发展到今天,最早的城市只有路,并没有供水系统。后来有了供水系统,又有了电网,下水道。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其实是技术发展非常了不起的过程。

大家可以设想下,不是今天才有了城市问题。当所有城市交通都用马匹的时候,也有交通堵塞的问题。城市发展到今天,使得我们有一次机会来做非常大的创新。这里面有一个基础的东西,所有到今天人类所完成的发明,无论是互联网、智能手机、成像系统、人造卫星、火车、飞机等等,都为城市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就是数据。

杭州市做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我们不应该再做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系统,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而是做一个东西叫做城市大脑,它会是未来城市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就像今天的供水、供电系统,一个城市没有它是运行不了。令人欣慰的地方,杭州市政府接受了它,觉得应该作为杭州尝试“城市大脑”的探索。

第二件事情,站在我的角度看是很了不起的。这是第一次在城市角度,把数据不再当成大数据来卖,第一次把数据当成是城市非常重要的资源来看。同时,杭州市也成立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和中国或者世界其它地方部门不一样的地方,它不叫大数据部门,它是一个数据资源部门,我想这也是在中国第一个城市里叫数据资源的部门。

这两样东西加在一起,其实是说明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一个新的基础设施会带来非常多的重要发明;第二,有了非常新的资源,这个资源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的。城市大脑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当今天有了基础设施之后才可以真正的使用数据资源,优化人类历史上任何其它的资源:水的资源、道路的资源、电的资源。我们在杭州做的事情,可以先从交通做起,先不说交通堵塞,我自己有一个非常小的心愿,如果有了数据资源,有了天上卫星的资源,有了城市大脑的基础设施,杭州是不是可以把更多的路面腾出来给市民做公园,而不是用来跑车。因为可能车用不了这么多(路),只是我们不知道。从人类发展角度来讲,这是历史上非常大的一次进步,

如果我们在杭州把这件事做好的话,它的意义就和伦敦第一次修地铁是一样的。今天所有的城市发展享受了很多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创造力,历史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因为有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因为有这么大的计算能力,因为有那么多的数据资源,使得我们可以为城市添加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城市发展到今天靠人们的脑力是不够的,需要机器智能帮助把城市发展好。


下一个十年的登月计划

为什么会提到下一个十年的登月计划,这是蛮有意思的事情,和我在阿里巴巴的经历,和阿里巴巴过去的一些想法有关系。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曾经在讨论数据对未来的影响,就把公司内部有关数据的项目统称为“奔月项目”。后来有一次聊天,我随口说了一句,当时做的登月项目非常了不起。奔月和登月是有差别的,嫦娥奔月是去了之后不回来。你要把一个人送上月球还要再回来,比把一个人只送上月球,让他死在那儿简单得多。

后来我们就达成一个共识,公司内部如果能很好用好数据,变成一项企业财富时就叫做奔月计划,这是第一步。当整个社会能够很好的把数据资源变成社会资源时,我们就把它当做登月项目。

我相信,今天,到了这个时候,确实到了这个时候,当一个城市具有这样的基础设施时,其实它是真正利用好数据和人类产生的自然资源最好的时候。这件事情是可以探索十年的,我愿意把它叫做下一个十年的登月项目。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催生非常多的东西,设想一下看,60年代的登月项目到今天为止,人类去了那么多次,中断了那么长时间,仍旧还有非常大风险。

回顾来看,在阿波罗飞船上有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移动计算,这是第一次把计算机装到了这么远的移动装置上。那个时候所催生的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人类到今天都还在享受。当互联网变成基础设施时,当人类有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计算能力时,当人类积累了历史上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数据资源时,因为城市大脑这样一个基础设施,不但会为老百姓带来很多改变,而且也会带来非常多新的研究问题。

为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我们有机会在杭州建立城市大脑,做最好的基础研究。在杭州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后,苏州在今年2月也开始了。因为人工智能的机会,因为所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有机会为全世界做一次贡献,这是城市发展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机器智能让我们看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世界,大家不要担心和机器的关系,也不要恐慌。大家设想一下,在一百多年前,当人类第一次用成像技术看到自己的X光照片时,他觉得是很恐怖的。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成像技术是在造福每一个人,我相信今天讲的所有东西都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来源:AI早餐汇
致谢:感谢 AI早餐汇的记者精彩报道。
原文链接

目录
相关文章
|
15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云栖重磅|从数据到智能:Data+AI驱动的云原生数据库
在9月20日2024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ACM、CCF、IEEE会士(Fellow)李飞飞发表《从数据到智能:Data+AI驱动的云原生数据库》主题演讲。他表示,数据是生成式AI的核心资产,大模型时代的数据管理系统需具备多模处理和实时分析能力。阿里云瑶池将数据+AI全面融合,构建一站式多模数据管理平台,以数据驱动决策与创新,为用户提供像“搭积木”一样易用、好用、高可用的使用体验。
云栖重磅|从数据到智能:Data+AI驱动的云原生数据库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整合海量公共数据,谷歌开源AI统计学专家DataGemma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谷歌近期开源了DataGemma,一款AI统计学专家工具,旨在帮助用户轻松整合和利用海量公共数据。DataGemma不仅提供便捷的数据访问和处理功能,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支持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其开源性质和广泛的数据来源使其成为AI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加速研究进展和推动数据共享。
43 6
|
6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关系型数据库
从数据到智能,一站式带你了解 Data+AI 精选解决方案、特惠权益
从 Data+AI 精选解决方案、特惠权益等,一站式带你了解阿里云瑶池数据库经典的AI产品服务与实践。
|
8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企业内训|AI/大模型/智能体的测评/评估技术-某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研发中心
本课程是TsingtaoAI专为某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研发中心的AI算法工程师设计,已于近日在广州对客户团队完成交付。课程聚焦AI算法工程师在AI、大模型和智能体的测评/评估技术中的关键能力建设,深入探讨如何基于当前先进的AI、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构建符合实际场景需求的科学测评体系。课程内容涵盖大模型及智能体的基础理论、测评集构建、评分标准、自动化与人工测评方法,以及特定垂直场景下的测评实战等方面。
44 4
|
14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调度
阿里云吴结生:高性能计算持续创新,响应数据+AI时代的多元化负载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每家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
9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大数据
阿里云吴结生:高性能计算持续创新,响应数据+AI时代的多元化负载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每家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
14天前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云栖大会|从数据到决策:AI时代数据库如何实现高效数据管理?
在2024云栖大会「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与管理」专场,阿里云瑶池讲师团携手AMD、FunPlus、太美医疗科技、中石化、平安科技以及小赢科技、迅雷集团的资深技术专家深入分享了阿里云在OLTP方向的最新技术进展和行业最佳实践。
|
22天前
|
人工智能 开发者
通义灵码一周年数据报:你的 AI 编码助手身份标签是什么?
通义灵码一周年数据报,等你来开AI编码身份标签。
47 3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拥抱AI规模化浪潮:从数据到算法,解锁未来无限可能,你准备好迎接这场技术革命了吗?"
【10月更文挑战第14天】本文探讨了AI规模化的重要性和挑战,涵盖数据、算法、算力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通过使用Python和TensorFlow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训练并应用一个基本的AI模型进行图像分类,强调了AI规模化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
29 5
|
30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前端开发
无界批发零售定义及无界AI算法,打破传统壁垒,累积数据流量
“无界批发与零售”是一种结合了批发与零售的商业模式,通过后端逻辑、数据库设计和前端用户界面实现。该模式支持用户注册、登录、商品管理、订单处理、批发与零售功能,并根据用户行为计算信用等级,确保交易安全与高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