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荐算法的初步理解
如果说互联网的目标就是连接一切,那么推荐系统的作用就是建立更加有效率的连接,推荐系统可以更有效率的连接用户与内容和服务,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1.1 推荐系统主要解决问题
- 任务一:挖掘长尾:帮助用户找到想要的物品(音乐、商品、新闻),挖掘长尾效应中的非流行市场。
我们在网上冲浪时,常常被大量的物品信息所淹没。从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实属不易(如面对淘宝各种各样的打折活动不知所措)。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名词叫“长尾效应”,该效应的内容是:从人们需求的角度上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某一小部分,而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剩余部分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和小量的需求。这就意味着,有大量资源是鲜有人问津的,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利用上的浪费,也会使口味偏小众的用户被流行的内容所淹没。
- 任务二:降低信息过载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量已处于爆炸的状态。如果把所有内容都展示出来,用户肯定无法全部接收,这必然会造成信息过载,信息的利用率将十分低下。因此就需要推荐系统来帮我们把低价值的信息给筛选掉。
- 任务三:提高站点的点击率、转化率
好的推荐系统总是能给用户推荐出想要的内容,让用户更频繁地访问站点,增强用户黏度。
- 任务四:加深对用户的了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当系统成功推荐了一个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后,我们对该用户的兴趣爱好就越清晰。当我们精准地描绘出每个用户的形象后(精准的用户画像),就可以为他们定制出一系列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让拥有各种各样需求的用户都能在我们平台上得到满足。
如果把推荐系统简单拆开来看,推荐系统主要是由数据、算法、架构三个方面组成。
- 数据提供了信息。数据储存了信息,包括用户与内容的属性,用户的行为偏好例如对新闻的点击、玩过的英雄、购买的物品等等。这些数据特征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它们决定了一个算法的上限。
- 算法提供了逻辑。数据通过不断的积累,存储了巨量的信息。在巨大的数据量与数据维度下,人已经无法通过人工策略进行分析干预,因此需要基于一套复杂的信息处理逻辑,基于逻辑返回推荐的内容或服务。
- 架构解放了双手。架构保证整个推荐自动化、实时性的运行。架构包含了接收用户请求,收集、处理,存储用户数据,推荐算法计算,返回推荐结果等。有了架构之后算法不再依赖于手动计算,可以进行实时化、自动化的运行。例如在淘宝推荐中,对于数据实时性的处理,就保证了用户在点击一个物品后,后续返回的推荐结果就可以立刻根据该点击而改变。一个推荐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越高、访问量越大那么这个推荐系统的架构就会越复杂。
1.2推荐系统的整体框架
推荐的框架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
- 协议调度:请求的发送和结果的回传。在请求中,用户会发送自己的 ID,地理位置等信息。结果回传中会返回推荐系统给用户推荐的结果。
- 推荐算法:算法按照一定的逻辑为用户产生最终的推荐结果。不同的推荐算法基于不同的逻辑与数据运算过程。
- 消息队列:数据的上报与处理。根据用户的 ID,拉取例如用户的性别、之前的点击、收藏等用户信息。而用户在 APP 中产生的新行为,例如新的点击会储存在存储单元里面。
- 存储单元:不同的数据类型和用途会储存在不同的存储单元中,例如内容标签与内容的索引存储在 mysql 里,实时性数据存储在 redis 里,需要进行数据统计的数据存储在 TDW 里。
2.推荐系统
2.1 推荐算法流程介绍
推荐算法其实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处理逻辑,当获取了用户与内容的信息之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处理信息后,产生推荐结果。热度排行榜就是最简单的一种推荐方法,它依赖的逻辑就是当一个内容被大多数用户喜欢,那大概率其他用户也会喜欢。但是基于粗放的推荐往往会不够精确,想要挖掘用户个性化的,小众化的兴趣,需要制定复杂的规则运算逻辑,并由机器完成。
推荐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 召回:当用户以及内容量比较大的时候,往往先通过召回策略,将百万量级的内容先缩小到百量级。
- 过滤:对于内容不可重复消费的领域,例如实时性比较强的新闻等,在用户已经曝光和点击后不会再推送到用户面前。
- 精排:对于召回并过滤后的内容进行排序,将百量级的内容并按照顺序推送。
混排:为避免内容越推越窄,将精排后的推荐结果进行一定修改,例如控制某一类型的频次。
- 强规则:根据业务规则进行修改,例如在活动时将某些文章置顶。
例如在抖音与快手的分发中:抖音强平台基于内容质量分发,快手轻平台基于社交和兴趣分发,抖音:内容质量>关系>双向互动。快手:内容质量 约等于 关系 > 双向互动。抖音基于将内容从小流量开始,其中表现优质的内容将不断的进入更大的流量池中,最终进入推荐池,形成 90 天+精品召回池,最终的结果也是优质内容的热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累积增加,头部内容的集中度很高。
来源:方正证券《抖音 vs 快手深度复盘与前瞻-短视频 130 页分析框架》
2.1.1 召回策略
- 召回的目的:当用户与内容的量级比较大,例如对百万量级的用户与内容计算概率,就会产生百万*百万量级的计算量。但同时,大量内容中真正的精品只是少数,对所有内容进行一次计算将非常的低效,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因此采用召回策略,例如热销召回,召回一段时间内最热门的 100 个内容,只需进行一次计算动作,就可以对所有用户应用。
- 召回的重要性:虽然精排模型一直是优化的重点,但召回模型也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召回的内容不对,怎么精排都是错误的。
召回方法:召回的策略不应该是简单的策略堆砌,而应该是方法的相互补充。
- 热销召回:将一段时间内的热门内容召回。
- 协同召回:基于用户与用户行为的相似性推荐,可以很好的突破一定的限制,发现用户潜在的兴趣偏好。
- 标签召回:根据每个用户的行为,构建标签,并根据标签召回内容。
- 时间召回:将一段时间内最新的内容召回,在新闻视频等有时效性的领域常用。是常见的几种召回方法。
2.1.2 精排策略
精排模型的不同类别
精排模型的基本原理
2.2 常见推荐算法介绍
参考:Learning and Reasoning on Graph for Recommendation
http://staff.ustc.edu.cn/~hexn/slides/cikm19-tutorial-graph-rec.pdf
推荐算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基于流行度的算法
- 协同过滤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基于内容的算法
- 基于模型的算法
- 混合算法
- 基于流行度的算法
更多内容查看
项目原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9620217/article/details/129046810
专栏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9620217/category_12205194.html
2.2.1 基于流行度的算法
基于流行度的算法非常简单粗暴,直接根据内容的PV(Page View,访问量)和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等数据来进行热度排序来推荐给用户。常见场景有热歌榜、微博热门话题、知乎热榜等等。
这种类型的算法特点是简单,适用于刚注册不久的用户(冷启动)。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无法针对特定的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推荐,也就意味着一百个读者只能读出同一个哈姆雷特。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对基于流行度的算法进行改进,使推荐内容拥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化,例如加入用户分群特性,只把热榜上的体育新闻推荐给体育迷,只把热榜上的娱乐新闻推荐给喜欢看八卦新闻的用户。
2.2.2 协同过滤算法
协同过滤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是一种十分常用的算法,在很多购物平台中都会用到。协同过滤算法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基于用户(User)和基于物品(Item)的协同过滤算法。
a.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
- 步骤一:获得每个用户对各个物品的评价或喜爱程度(可通过浏览、收藏和购买等记录来计算)。
- 步骤二:依据用户对物品的评价计算出所有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也就是利用用户对所有物品的评价来形容用户)
- 步骤三:选出与当前用户最相似的K个用户。
- 步骤四:将这K个用户评价最高并且当前用户又没有浏览过的N个物品推荐给当前用户。
b.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
- 步骤一:与基于用户的算法一样,获得获得每个用户对各个物品的评价或喜爱程度。
- 步骤二:依据用户对物品的评价计算出所有物品之间的相似度。(也就是用所有用户对物品的评价来形容物品)
- 步骤三:对于当前用户评价高的物品,找出与之相似度最高的N个物品。
- 步骤四:把这相似度最高的N个物品推荐给当前用户。
一个简单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例子。首先我们根据用户对物品的评价构建出一个用户和物品的关联矩阵,如下:
图中的行是不同的用户,列是不同的物品,单元格(x,y)的值则是x用户对y物品的评价(或喜爱程度)。我们可以把某一行视为某一个用户对所有物品偏好的向量,这样把用户向量化后,就可以计算出每两个用户之间的向量距离了,这里我们使用余弦相似度来作为向量距离。
如果我们要为用户1推荐物品,则需要找出与用户1相似度最高的K名用户(设K=2)评价的物品,并且去掉用户1已经评价过的物品,最后按照评价大小进行排序,推荐出N个物品(设N=2)给用户1。
同样地,接下来举一个简单的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例子。
基于物品的计算方式大致相同,把用户和物品的关联矩阵中的某一列视为所有用户对该物品的评价,这样把物品向量化后,就可以计算出物品之间的相似度矩阵。
计算出所有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如下。
最后,如果我们要为用户1推荐物品,则需要先找到用户1评价最高的物品。然后找到与该物品相似度最高且用户1未有评价过的N(设N=2)个物品,将其推荐给用户1。
2.2.3 基于内容的算法
- 地位:最早被使用的推荐算法,年代久远,但当今仍然被广泛使用,效果良好
- 定义:给用户X推荐和之前喜欢过的物品相似的物品,即U2I2I,U2Tag2I
上面提到的两种算法看起来很好很强大,通过进一步改进也能克服各种缺陷。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我是《哈利波特》的粉丝,我曾经在商城买过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时商城的书库又上架了一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显然,我应该会很感兴趣。然而上面提到的算法这时候就都不太好使了,因此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就因运而生了。
-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系统里有一个用户和一条新闻。通过分析用户最近的行为(可以是该用户最近看过什么新闻)和新闻的文本内容,提取出数个关键字,
- 将这些关键字作为属性,也就可以把用户和新闻向量化:
- 接着计算向量距离,得出用户和该新闻的相似度,再根据相似度进行推荐。在向量化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地改进。如,在为一名喜欢看英超联赛的足球迷推荐新闻时,如果有某一条新闻里存在体育、足球、英超关键词,显然前两个词都不如英超这个词来得准确。那么我们如何在系统里突显这种“重要性”呢?这时候我们可以不再简单地用0,1或者词频来进行向量化,而是为每个词都赋予权重。这个权重可以从整个新闻语料库中计算出来(如TF-IDF算法),在向量化时引入权重的影响,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效果。
- 然而,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要是用户的关键词是足球,而新闻的关键词是德甲、英超,那么按照上面方法计算出的相似度为0。显然这不符合常理,在此,我们引入主题聚类:
- 我们可以通过预训练好的Word2Vec对关键词进行表征,然后再聚类出多个主题,最后用主题代替关键词来向量化文本。这样,足球和德甲、英超等关键词就可以通过主题来关联在一起了。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冷启动问题,同时也不会受热度的限制,因为它是直接基于内容进行匹配的。然而,它也会存在一些缺陷,如过度专业化(over-specialisation),该缺陷会一直给用户推荐内容相关的物品,而失去了推荐内容的多样性和让用户接触新内容的机会。
c.基于内容的推荐系统demo
更多内容查看
项目原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9620217/article/details/129046810
专栏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9620217/category_12205194.html
2.2.4 精排模型——逻辑回归为例
2.2.5 融合算法
实际上,现实世界的推荐系统往往都不会只用某一种算法来构建。一些比较大型的系统甚至会融合数十种算法。我们可以通过加权、变换、层叠等多种方法来综合不同算法的推荐结果,或者是在不同的计算环节(如召回,排序等)中运用不同的算法来混合,达到更贴合实际业务的需要。
2.3 算法衡量指标以及获得推荐效果
2.3.2 推荐效果评估
3.用户画像(提高推荐算法效果的大杀器)
3.1 原始数据
3.2 事实标签
3.3 模型标签
3.4 内容画像
更多内容查看
项目原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9620217/article/details/129046810
专栏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9620217/category_12205194.html
4.结巴分词用于内容相似推荐
计算物品最相似的其他物品,直接用于I2I相似推荐,或者U2I2I推荐
以文章为例,进行内容相似推荐,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4.1 内容获取
4.2 中文分词:提取关键词
4.3 Doc2Vec:平均、加权平均
4.3 Word2vec:语意扩展
4.4 TopN相似近邻搜索
4.5 redis缓存
4.6Flask/Java Web服务
必看!!
更多内容查看
项目原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9620217/article/details/129046810
专栏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9620217/category_1220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