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OSI模型:计算机网络的七大层次
OSI模型
OSI模型是一个网络通信的概念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各个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和功能。它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使得网络通信的设计、开发和管理更加模块化和可维护。以下是OSI模型的七个层次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功能:处理物理传输介质上的原始比特流,确保数据在传输媒体上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传输。
示例设备:集线器、中继器、网线等。
主要任务:比特编码、电压规范、物理拓扑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功能:负责将原始比特流分割成帧并添加地址信息,以便在直接连接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示例设
关于SM2、SM3、SM4、SM9这四种国密算法
本文介绍了四种国密算法——SM2、SM3、SM4和SM9。SM2是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非对称加密算法,用于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SM3是哈希算法,用于数字签名和消息完整性验证;SM4是对称加密算法,用于数据加密和解密;SM9是基于标识的非对称密码算法,适用于物联网环境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常见的网络传输协议有几种
常见的网络传输协议涵盖多个层次,包括传输层(如TCP、UDP、SCTP)、应用层(如HTTP/HTTPS、FTP、SMTP、DNS、SSH)、网络层(如IP、ICMP、ARP)、数据链路层(如Ethernet、PPP、Wi-Fi)及安全协议(如SSL/TLS、IPSec)。这些协议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场景,如TCP用于可靠传输,UDP适合实时应用,而HTTP/HTTPS则服务于网页浏览和数据交换。通过这些协议的协同工作,现代互联网和局域网得以实现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
还分不清 Cookie、Session、Token、JWT?看这一篇就够了
Cookie、Session、Token 和 JWT(JSON Web Token)都是用于在网络应用中进行身份验证和状态管理的机制。虽然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本文转载至http://juejin.im/post/5e055d9ef265da33997a42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