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还原算法(三)上帝算法

简介: 魔方还原算法(三)上帝算法

首发公众号:Rand_cs
本文是有关魔方还原算法的第三篇,上帝算法——krof 算法。在篇一的时候说过,上帝算法那就是上帝还原魔方使用的算法嘛,上帝无所不知所以在还原的过程中每一步总是能够朝着距离还原状态更近的方向前进。因此使用上帝算法来还原魔方总是能够以最小步数来还原。

那么我们人类要怎么实现上帝算法呢?最直观的想法那就是要创建一张超大的表,里面存放魔方所有状态和能够使它距离还原状态更近一步的转动。这个想法的确是对的,看着上帝算法这么高大上的名字,实际上就是一种暴力美学

暴力归暴力,实现的时候也还是要注意优化,首先我们并不需要存储实际的转动,只需要存储当前状态距离还原状态有多远就行了。比如说当前状态 X 应用转动 F 变成状态 Y 之后距离还原状态还有 10 步,当前状态 X 应用转动 R 变成状态 Z 之后距离还原状态还有 8 步,那当然知道下一步应该应用转动 R。

其次这张表也不用创建所有状态来准确计算每个状态到还原状态的距离,我们使用启发式函数来估计,也就是像前文篇二中讲的那样分成几个表,单看角块还原的表,单看棱块还原的表,或者它们各种组合方式,这就像把整个魔方状态做了因式分解,单看因子还原的感觉。如此操作,状态数会少很多,这张表建立起来也就更容易些。

但有一个问题,这是用启发式函数来估计,估计?能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使得还原步数最少吗?答案是可以的,前提是要低估,不能高估。如果看过篇二应该知道这张表我们是用来在搜索时剪枝用的,每次搜索的时候都有一个参数:当前还允许的步数。怎样剪枝的呢?每次搜索时查表得到当前状态到达还原状态至少需要的步数,如果这个步数大于允许的步数,剪掉

有了这个了解后来看看分别在低估和高估情况下的正确性如何:假如当前允许的步数为 5,低估情况下至少需要 3 步,高估情况下至少需要 5 步,实际需要 4 步。那么低估高估情况都没有被剪掉,低估没有超过 4 没什么问题,但高估了没有被剪掉仍然留在搜索空间树中就会导致错误结果。

上述将魔方还原分解成各个部分还原就是对当前状态到还原状态的低估,打个比方,当前魔方状态只还原角块需要 3 步,那么还原整个魔方至少需要 3 步,因为棱块的原因所以还原步数可能多于 3 步。这种启发式估计就是可行正确得因为它绝不会高估也就是绝不会超过实际最少的还原步数。

krof 算法里面使用了三张表:

  • 角块
  • 6 个棱块
  • 剩余 6 个棱块

角块 8 个,考虑位置方向,一共 $$8!\times3^7$$ 种情况,也就是有这么多表项。

6 个棱块,位置和方向都要考虑,则一共有 $$12\times11\times10\times9\times8\times7\times2^6=12!/6!\times2^6$$ 种情况。

怎么生成这个表呢?前面也讲过,在这儿简述一遍伪码:

  1. 初始化有足够空间的数据库/表/数组
  2. 第一层结点:还原状态填 0
  3. 对上一层的每个状态应用每种转动操作得到新状态,如果没出现过,将当前结点所在层数减 1 填进表中,若出现过则跳过。
  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没有新结点产生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广度优先搜索的过程,至于怎么给状态编码作为索引就看篇二了。

最后就是搜索算法,还是使用 IDA 算法,话说这个算法本身也是 krof 在1985 年提出的。常用的搜索算法有深搜和广搜,这两个也是搜索算法的基础,其他各个形形色色的算法大都是以它俩为基础。要找最值,一般是用广搜,而 IDA,迭代加深算法,它是以深搜的形式来写广搜,比如说此次搜索深度定为 1,没搜到结果,搜索深度定为 2 重新搜索,重复下去,所以虽然每次搜索是深搜的形式,但也还是能够找到最值的。这儿定下的搜索深度就是前面说的所允许的步数。

那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广搜呢,因为广搜是要存储状态结点的,而魔方的状态数实在太多,每个结点的分支因子大约是 13.348,如果使用广搜,简直指数爆炸绝对爆内存。深搜就不会存储结点,而是使用栈来递归,又因为 IDA* 设定了搜索深度,所以不会出现爆内存的情况,但是搜索时间增加了,有得就必有失

对于分子因子 13.348 说明一下,这个数字是根据实验结果算出来的,根据搜索空间数的深度和已产生的结点就能够估算出来。虽然对于每个状态结点我们可以应用 18 种操作,但是某些转动是不必要的,比如 RR' ,再者就算应用了后续也可能产生相同结点,所以这个分支因子肯定是小于 18 的。

关于魔方的上帝算法,就这么多内容吧,大部分内容怎么编码,构建各种表,对称,后续优化都在前文篇二那一万六千字了,本文就不赘述了,主要也就是对科先巴算法作一些补充,krof 提出的这个算法本身也就是建立在科先巴的二阶段算法之上的。

简单来说就是把科先巴的二阶段变成一阶段,各个状态到还原状态的距离用个表存起来,再使用 IDA* 算法来搜索就是上帝算法了。

好啦,本文就到这里,有什么错误还请批评指正,也欢迎大家来同我交流学习进步。
首发公众号:Rand_cs

目录
相关文章
|
19天前
|
算法
|
10月前
|
算法 Java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Crack App | yrx App 对抗赛第一题 Sign 算法的还原
Crack App | yrx App 对抗赛第一题 Sign 算法的还原
Crack App | yrx App 对抗赛第一题 Sign 算法的还原
|
19天前
|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计算机视觉
基于二维CS-SCHT变换和LABS方法的水印嵌入和提取算法matlab仿真
该内容包括一个算法的运行展示和详细步骤,使用了MATLAB2022a。算法涉及水印嵌入和提取,利用LAB色彩空间可能用于隐藏水印。水印通过二维CS-SCHT变换、低频系数处理和特定解码策略来提取。代码段展示了水印置乱、图像处理(如噪声、旋转、剪切等攻击)以及水印的逆置乱和提取过程。最后,计算并保存了比特率,用于评估水印的稳健性。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DCT变换和位平面分解的数字水印嵌入提取算法matlab仿真
这是一个关于数字水印算法的摘要:使用MATLAB2022a实现,结合DCT和位平面分解技术。算法先通过DCT变换将图像转至频域,随后利用位平面分解嵌入水印,确保在图像处理后仍能提取。核心程序包括水印嵌入和提取,以及性能分析部分,通过PSNR和NC指标评估水印在不同噪声条件下的鲁棒性。
|
4天前
|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C++
基于二维CS-SCHT变换和扩频方法的彩色图像水印嵌入和提取算法matlab仿真
该内容是关于一个图像水印算法的描述。在MATLAB2022a中运行,算法包括水印的嵌入和提取。首先,RGB图像转换为YUV格式,然后水印通过特定规则嵌入到Y分量中,并经过Arnold置乱增强安全性。水印提取时,经过逆过程恢复,使用了二维CS-SCHT变换和噪声对比度(NC)计算来评估水印的鲁棒性。代码中展示了从RGB到YUV的转换、水印嵌入、JPEG压缩攻击模拟以及水印提取的步骤。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BP神经网络的32QAM解调算法matlab性能仿真
```markdown - 32QAM解调算法运用BP神经网络在matlab2022a中实现,适应复杂通信环境。 - 网络结构含输入、隐藏和输出层,利用梯度下降法优化,以交叉熵损失最小化为目标训练。 - 训练后,解调通过前向传播完成,提高在噪声和干扰中的数据恢复能力。 ``` 请注意,由于字符限制,部分详细信息(如具体图示和详细步骤)未能在摘要中包含。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架构
基于yolov2深度学习网络的单人口罩佩戴检测和人脸定位算法matlab仿真
摘要:该内容展示了一个基于YOLOv2的单人口罩佩戴检测和人脸定位算法的应用。使用MATLAB2022A,YOLOv2通过Darknet-19网络和锚框技术检测图像中的口罩佩戴情况。核心代码段展示了如何处理图像,检测人脸并标注口罩区域。程序会实时显示检测结果,等待一段时间以优化显示流畅性。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m基于GA-GRU遗传优化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电力负荷数据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在MATLAB 2022a中,一个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GRU网络展示显著优化效果。优化前后的电力负荷预测图表显示了改进的预测准确性和效率。GRU,作为RNN的一种形式,解决了长期依赖问题,而遗传算法用于优化其超参数,如学习率和隐藏层单元数。核心MATLAB程序执行超过30分钟,通过迭代和适应度评估寻找最佳超参数,最终构建优化的GRU模型进行负荷预测,结果显示预测误差和模型性能的提升。
26 4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BP神经网络的16QAM解调算法matlab性能仿真
这是一个关于使用MATLAB2022a实现的16QAM解调算法的摘要。该算法基于BP神经网络,利用其非线性映射和学习能力从复数信号中估计16QAM符号,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算法包括训练和测试两个阶段,通过反向传播调整网络参数以减小输出误差。核心程序涉及数据加载、可视化以及神经网络训练,评估指标为误码率(BER)和符号错误率(SER)。代码中还包含了星座图的绘制和训练曲线的展示。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基于BP神经网络的QPSK解调算法matlab性能仿真
该文介绍了使用MATLAB2022a实现的QPSK信号BP神经网络解调算法。QPSK调制信号在复杂信道环境下受到干扰,BP网络能适应性地补偿失真,降低误码率。核心程序涉及数据分割、网络训练及性能评估,最终通过星座图和误码率曲线展示结果。